分享

警惕职场中的35、40现象

 无题602 2014-02-27
 到一些私企、外企调查访问,发现这些企业做事的都是30岁以下年轻人或刚毕业的人,很多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大多在26、27岁,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上注明年龄35岁以下,那些老去的人都去哪里了? 科研院所,如果一个人35岁评不上副教授、40岁评不上正教授,就OUT了,留给他们基本上只有混日子等待退休、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公务员招聘的年龄门槛也限定在35岁以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年龄超过35岁的时候尚无业可就,这辈子基本上与铁饭碗无缘了。。

一、35、40现象的推测

(1)由于中小型企业生存环境不佳,平均生存周期较短,短期化行为明显,当一个员工的年龄到了35岁、40岁门槛的时候,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窘境、创造力开始下降的时候,对于非关键技术岗的大学生,就到了他们与企业说再见的时候了。

(2)对于科研院所,由于大量人才的引进、高学历科研人员的补充,高级职称资源的稀缺,如果一个人35岁评不上副教授、40岁评不上正教授,说明他的聪明才智能以胜任高智商的行业竞争要求,他的职业生涯已经到了头,剩下的数十年时光只有在混日子过程中打发。

(3)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将报考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意味着许多剩余价值被企业榨取干净后炒鱿鱼的大学生,由于过了公务员报名年龄坎,只能自己创业或到超市理货员、小区保安、街道清洁这些出卖体力活、毫无技术含量的岗位谋生。

二、启示

1、据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75%左右的就业岗位是中小型私企、外企。这些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会造成相当一批大学生在35、40岁下岗,面临二次就业问题;

2、目前越演越烈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入编考试,反衬了大学毕业生求稳的心态,也是目前对日益残酷、稳定性不断降低的职场环境的一个自我调整。

3、对于高学历人才,如果所学专业并非应用型、技能型专业,到科研院所就职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很难想象,让一个30多岁的博士生工作不到5年就失业,拖家带口、创造力下降时再去求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4、毕业生求职时,脱离了专业,到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充当白领,相当于鱼儿离开了水,虽然短期内风光,当35、40岁时下岗、失业的风险极大。

5、众多为了生存,抛弃专业改行到私企、外企就业的本科生、研究生,35、40时下岗后,再就业可能存在公务员不能报考、再就业无门、创业无路的窘境。对此,大学生个人、家庭、政府都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三、结束语

 展望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短期难以突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铁饭碗岗位不断缩减、中小企业生存环境难以改善宏观背景下,可以预料,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硕博士生会在私企、外企就业,在功利化价值取向下,他们会面临着学习周期越来越长、工作周期不断缩短、失业下岗风险不断增大的窘境。因此,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76438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