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嘉耕书法艺术——北京文联网

 吾以观复 2014-02-27

丁嘉耕艺术简历


    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编研室主任
    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

    从事书法研究30余年,书法入选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以及全军第一、二、三、四、五届书法展等百余次,多次荣获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其作收藏故宫、中南海、国家博物馆,亮相法国卢浮宫,并曾作为国家文化符号先后于2008年,2011年分别搭载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中国神舟八号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越太空。曾在法、德等欧洲8国进行书法交流。

    出版书法集5部,散文集1部,报告文学集3部,艺术摄影集1部;主编、编著出版图书、画册共15部,2000多万字。

 

丁嘉耕作品选

 

古雅蕴藉 风神洒落

评书法家丁嘉耕书法艺术
刘艺


    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总后勤部政治部丁嘉耕大校20世纪70年代就活跃于中国书坛,他是中国当代科班出身的著名书法家之一,也是我国研究米芾书法艺术有造诣的书法家之一。是当代书法大师沙孟海、欧阳中石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的入室弟子。他在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业绩早已被艺术界所认同。几十年来,他不事张扬,不求虚名,把精力用在扎扎实实研究和创作书法艺术本身,创作了一批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品位作品,成果是丰硕的。最近,解放军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分别同时向全国推出他的两部书法专著,就是对丁嘉耕书法艺术的肯定。我们赞赏丁嘉耕这种耐得寂寞,默默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前不久,他捧着厚厚的书法集样稿让我给他写点文字,我非常乐意。

    丁嘉耕学习书法起步较早,中国书法刚刚从沉睡中觉醒不久,还在南京军区驻浙江某部服役的丁嘉耕就在当时中国书坛崭露头角。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君于1978年挥笔题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古人诗句对年轻的丁嘉耕给予褒扬和鼓励。1984年,沙孟海先生给他的弟子丁嘉耕书法艺术有16个字的评价:“师古能化,陈中出新,典雅秀劲,擒纵有度”。研究书法的人都知道,这16字,出自我国书坛泰斗沙翁之口,可谓字字千钧,分量是很重的。 

    丁嘉耕的楷书,早期主要以初唐四家为主,后来广泛涉猎晚唐诸家。后来觉得,唐楷虽是中国楷书顶峰,但学者过众,面貌太熟,故转师东晋诸家法帖,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尤为钟爱。同时,将北碑峻利雄浑笔法和变化莫测的结体引进楷书求其变化,使楷书在精严俊丽中蕴涵一股刚健之气。尤其可贵的是,丁嘉耕擅写小楷,取法东晋,下及元明,佐以墓志,肃穆端庄,古雅蕴藉,挺拔矫健,风神洒落。

    丁嘉耕的行草书,是他从事书法学习和研究中耗时最多,用功最勤,研究最广的书体之一。为了追求晋韵,他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主要法帖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和探讨,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等极具晋韵的典范法帖都通临数十遍。特别是对米芾《蜀素帖》坚持数十年精研不懈,深得其精髓。在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上,我注意到丁嘉耕写的一幅行草书作品《辛弃疾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笔画坚而浑,体势奇而稳,章法变而贯。峭劲似率更,遒古如鲁公,飘逸似襄阳。其俊逸之气,雄秀之气扑面而来,深获中外参观者好评。丁嘉耕的行书不单纯追求秀美,不作表面上的花哨,力图内涵的幽深和感情的承载能力,典雅蕴藉的外表,精谨华滋的丰韵,清新俊美的风貌,洋溢着米、王的遗韵。他的字轻重对比强烈,在轻与重的对比中形成丰富的韵律。用轻笔,如惊鸥点水,表现其超逸秀发,给人鸟飞轻过的美感;用重笔,如槌击鼓点,表现其沉着丰腴,给人金石落地的美感。从整体面貌看,丁嘉耕行草书有着魏晋文人的飘逸潇洒,明清士子的跌宕恣肆,简牍帛书的率意天真,墓志造像的拙朴真淳。照此写来,当为佳作,但追求个性的丁嘉耕并没有停滞不前,继续向新的高峰攀登。他避开唐人、宋人的缠绕而跃向更远古的北魏诸碑遥取有益的启示,广泛涉猎碑碣、墓志、摩崖、造像、塔铭、浮图等,并以六朝碑版入行,使他的书法出现了过去少有的古朴厚重和气象苍茫。

    丁嘉耕的隶书,从名碑《张迁》入手,旁及“礼器”意态,有时将汉碑的自然风化进行夸张运用,使原本单调的隶书线条变得丰富起来。他用敦厚的线条造就金石气雄强的性格,斑驳的自然使每一根线条及线条与线条之间产生一种变化和谐的美。

    丁嘉耕书法不是古代某大家的翻版,也不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生搬硬套,而是揭开传统的面纱,进行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传统生命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在他的笔下复活。这种“复活”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书法本身的技法,而是作者首先要走进物我合一,宠辱偕忘,玉树临风的人生境界,在构成一个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场景里,才可以用书法特有的线条在黑白分割中挥洒其才情,舒展其生命。当前,他在书法艺术特有的审美结构和独具风采的艺术个性中,展现其得心应手和挥洒自如。涵蕴丰富深邃,意境雅致高迈。我赞同书法界这样的评论,丁嘉耕的书法艺术既有六朝碑刻的震撼力,也有北宋帖学的感染力,既有“骏马朔风漠北”那风雨如磐的壮美,也有“杏花春雨江南”那似水柔情的优美;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寒蝉凄切”的婉约。他书法中所表现的秀美和灵动来自他20余年江南生活的文化锻造;其壮美和风骨来自他10余年北国生活的艺术冶炼。明代胡应麟以“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来形容杜诗。我们用来概括丁嘉耕的书法艺术也非常贴切。

    丁嘉耕对中国当代书法进行理性思考时,力图碑帖结合,将碑的古朴、典雅、遒劲、厚重与帖的自然、流畅、豪放、潇洒集于一体。首先他尝试着用碑的刚性和帖的柔性实行最佳结合。他把自己丰富的幻想力用线条语汇表现画与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谐调与对抗、追逐与偶合、伸展与回缩。其次,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写出既符合艺术规律,又不失法度,又让具备一定艺术欣赏能力的人民群众所乐于接受的艺术品。再次,将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出既再现传统书法精华,又将古人墨迹通过锤练、取舍,最后形成既有时代精神,又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丁嘉耕还试图表现秀美和壮美的结合。他所表现的典雅美、纤丽美,在美学上属于秀美的范畴;而阳刚美、雄浑美属于壮美的范畴。他有意用秀美的平衡和壮美的失衡构成艺术上和谐与对抗的矛盾统一体。

    丁嘉耕的书法无论写楷,还是写行,都有着与一般书家笔下所不同的古雅和浓郁的书卷气,这大概与他的文学修养、文化素质有关。丁嘉耕读书刻苦,形象思维敏捷,写得一手思想深邃,文采洋溢的漂亮散文。他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书法充溢着琴韵书香。无论是书法还是散文,都能给人以激情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如果说,丁嘉耕的文学素养滋润了书法艺术,使书法艺术充满温厚、儒雅的书卷气,那么丁嘉耕的书法对神韵的追求也促使了他散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丁嘉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凭着他优秀的个人品质、聪明的悟性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完全有希望步入更高的艺术境界,成为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

    (本文节选自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艺为《丁嘉耕书法集》所作的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