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代》是典型的垃圾片

 聚名优品1 2014-02-27

身边有朋友说起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当时没看过,也不好评论。出于对新生代的了解,最近走进了电影院买了一张《小时代》的电影票。不过看了20分钟,发现内容极为无聊,极为空洞,实在是看不下去啊,走出了电影院。由此,我的出一个结论:《小时代》是一部尤为典型的垃圾片。通过这部电影,能够看出郭敬明极为低俗的审美水准,也能或多或少代表了新生代非常糟糕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价值观的扭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已经进入了道德能量极为匮乏的年代。

  人的本质在于精神生活,如果人失去了精神生活,那么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但不是生活的全部。物质应该被人去利用去达到终极的幸福与喜悦。幸福是目标,物质只是手段。当把物质当成目标时,幸福心及喜悦心只会越来越远。人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心。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首先要解决的基本的吃喝拉撒问题,如果物质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物质问题只是一个阶段,一个过渡,而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人与自身内心是否和谐,是否开心、是否幸福。

  人与内心是否和谐,关键在于内心有没有道德能量的滋养,与物质没有太大的关系。可郭敬明的《小时代》整部影片全力地向青少年的脑袋里灌“屎”,这些“屎”遮蔽了他们的双眼与心灵,道德的能量再也无法进入。当他们的心灵被乌七杂八的东西包围、没有道德能量的滋养时,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贫穷,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没人性啊。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把物质作为炫耀的资本、整天陶醉在物质所营造的迷雾中时,试问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未来。

  目前中国社会处于一个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的末法社会。道德能量被物质主义、成功主义所取代。文化需要变革,理念需要引导,价值观需要重塑。作为公众人物,承担这样的责任责无旁贷。影视作品更应打前锋,承担起影视作品应该承担的教育以及引导功能。《小时代》不仅没有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反而起到了严重的反作用,更为要命的是对方没有意识到这点、反而为所谓的票房沾沾自喜,试问这样的影片不是垃圾什么才是垃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