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特种兵1966 2014-02-27
本报记者李东桓北京报道 在采访张小玲之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便听说她不太好接触。不苟言笑、过于严肃是她给一些初次接触的人留下的印象。“这些人肯定是在我‘最狼狈’的时候遇到我的,焦头烂额的也顾不上跟外界打交道,替我向他们说对不起。”她笑着自我解嘲道——面前的张小玲幽默而开朗。
  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项目合作处处长,这两年张小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被动式建筑的推广上。
  张小玲在“被动建筑进展最困难”时的“狼狈”,记者未能亲眼看到。然而,从她办公室的“满地狼藉”的样子中能看到一些当时的影子——屋里堆满了有关被动式建筑的各种书籍、资料、文件以及实验数据,使得整个房间也显得凌乱而狭小。
  显然,这两年张小玲承受了不少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住建部对项目“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要求,有来自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技术困难,还有来自外界对被动式建筑的质疑,更有张小玲内心对于推广被动房的那份责任和执著。谈到被动式建筑,张小玲的态度温和而坚定——被动房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好事情,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去推广。
  中国房地产报:有外界质疑,你们推广的被动房试点项目做得过于简单,仅仅是把保温层加厚了事,并没有用到诸如利用流体力学原理把向阳面的热空气导入室内等较高端的技术。
  张小玲:在对被动房的认识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误区。我们所说的被动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室内环境,二是能耗。室内环境指标不仅包括温度、湿度,还包括二氧化碳含量等空气清新度指标以及噪音和气密性等要求。能耗则限定了房屋供热、制冷最高能耗指标,其大概是中国现行建筑能耗标准的1/4到1/10。
  在我们看来,只要能够实现这些指标,达到最终的目的,在控制成本、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都可以。而且在被动房技术方面我们更倾向于做减法,尽量不涉及过多很复杂的技术。
  只要达到了环境和能耗的双控指标,所采用的技术越少、越简单越好。我们并不拘泥于必须采用哪些被动技术才是被动房,更不推崇那些所谓先进的技术。
  对于你提到的向阳面热空气导入问题,恰恰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会大大增加成本,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所需的热量已经足够了,这样是在做无用功。
  中国房地产报:在印象中,被动建筑是一种很先进、很高端的建筑形态,代表了一种超前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而在你看来被动房其实是越简单越好,是吗?
  张小玲:对,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好用,简单也往往能代表一种更高、超越复杂的智慧。
  中国房地产报:外界也有一种说法:被动房没什么了不起,古已有之,冬暖夏凉的陕北窑洞就是被动房,这种理解对吗?
  张小玲:没错,中国很多古代建筑中都有被动房的影子,都采用了一些被动房的设计理念。我们也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但古代的被动房与如今所说的被动式建筑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被动房是古人一种朴素智慧的体现,更多是一种经验性的产物。而现今的被动房,是由缜密的科学理论和严格的实验数据做支撑的。比如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要小于1000ppm,超过这个指标新风换气系统就会开启,这是一个略高于自然环境下二氧化碳含量却低于一般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指标,这就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此外,温度、湿度等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这样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是很多现代建筑都无法比拟的,而同时建筑能耗却大大地降低,这就是被动式建筑的价值所在。
  中国房地产报:也就是说,被动房是高品质居住环境下的低能耗,我们要的是“性价比”?
  张小玲:对,比如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一些建筑,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单从能耗指标考虑是很低,可以符合被动式建筑的低能耗指标,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就差很远了。再比如一些高端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足够舒适,但建筑能耗却非常高。
  以我们在福建南安做的被动房为例。与北方相比,那个地区建筑能耗已经很低了,基本可以满足被动房对能耗的要求。那么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不提高能耗水平的前提下,把居住的舒适度和居住的环境质量提上去。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你们在被动房推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小玲:住建部建筑节能中心从德国引入被动房项目,为国内开发商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搭建桥梁。目前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已经拨出了专项资金用于被动房的推广。
  我们也在起草一份有关被动式建筑的地方行业标准——《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支持政策,被动房的进一步推广和社会认知度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