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虫子成大帮手

 windinsunshine 2014-02-28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获悉,该所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成果惠民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新型生物转化器靶向生产昆虫功能产品的研究与示范”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技术将为我国增加5万吨优质蛋白和2万吨天然油脂。
    据了解,我国每年在生产23万吨白灵菇的同时会产生120万吨左右的栽培废弃物(菌糠或菌棒),菌糠在自然环境中堆弃会滋生多种有害生物,如各种霉菌、蚊类、螨类等,因此,栽培废弃物的再处理与再利用迫在眉睫。大麦虫可以利用并转化废弃菌糠中95%以上物质,养殖1公斤成虫可以消耗6公斤菌糠,由此计算,每年我国仅利用白灵菇栽培废弃物可以生产20万吨成虫,约合5万吨的优质蛋白质资源和2万吨天然功能性油脂。
    饲料所饲料检测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筛选大麦虫作为生物转化器的目标昆虫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物诱导培育,将大麦虫构造为新型生物转化器,并通过科学配方养殖技术和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管理技术的系统研究,实现诱导作用的稳定表达,从而实现将白灵菇栽培废弃菌棒中的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硒等营养物质,向功能性油脂的定向目标转化。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昆虫的油酸、亚油酸等营养成分的分子水平的代谢机理进行研究,最终实现以大麦虫为原料,利用低碳加工技术生产具有保健产品,该项目已经在北京郊区建成中试示范生产线1条。
    大麦虫生物转化器技术的研发与实施,在解决我国农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的同时,提供了一种生产天然优质蛋白和功能性油脂资源的有效新途径,对于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升级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 王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