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的小小空间----谈幼儿园区域环境设置的合理性

 冬熠 2014-02-28

   “区域”一词,顾名思义地区范围。幼儿园区域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分析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能力,让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提供的不同材料自觉、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当今,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视,也不同程度地在实践中验证着这种活动形式给孩子带来的教育价值。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如:怎样系统地发现区域材料设置的合理性?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孩子专注、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教师怎样适时地根据观察的信息为每个发展阶段的孩子调整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相关的困惑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设置与幼儿学习的关系问题。

一、幼儿园区域环境中材料设置的合理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我发现的良好时机,孩子需要在独立地操作中与材料对话,才能真正做到手脑一致,促进心智发展。什么样的材料才是幼儿区域活动中比较合理的呢?

1、适应性

不同年龄孩子对材料的要求不同,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孩子对材料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孩子身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判断材料选择的难易适宜程度,利用多元的学习通道帮助幼儿进步。

例1:同样是“折”这个来源于生活区的材料。小班,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成熟,我们就可以考虑大而粗的东西作为我们“折”的材料。如:手帕、围巾、衣服,袜子等。中班,同样是“折”,我们可以投放不同质地的纸,按照一定的控制线对折、对角折、折成简单形状等。大班,我们可以进行复杂的折纸活动,折纸组合。还可以将折和画结合起来进行造型活动。


例2:阅读练习。尊重孩子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可以提供平面的图文活动小书,启发孩子视、听、说。还可以提供活动地纸偶供孩子说和演,帮助直觉行动思维的幼儿加强记忆。

2、丰富性

孩子的兴趣点不同,这就要求区域材料的丰富多样,而材料的丰富多样取决于区域内容的多姿多彩。

首先根据领域教育内容的区域活动,它多可以来源于生活、自然和社会。

例3:生活区:小班有扣扣子、给鞋子配对、整理袜子、梳辫子、擦镜子、夹东西、挂衣服、收拾文具等等。中班有系鞋带、打蝴蝶结、擦皮鞋、整理抽屉、扫地、擦玻璃、穿鞋带等。大班可以有刺绣、插花、整理床铺、清洗玩具、刷桌子等。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越是无用的帮助越是自然能力发展的障碍。帮助孩子帮助自己。”这些活动在平时成人往往替孩子完成了,其实它们都应该是孩子首先学习的生活技能,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是学会生活的开始。                                                

例4:观察区:根据季节的变化投放幼儿观察的对象,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观察记录表帮助幼儿发现和分析。如:春天,种子发芽:植物生长过程,可以设置土里、水里、沙里等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实验材料。秋天:观察树叶的形状和变化,提供实物和图片配对、制作树叶书签、树叶分解实验的材料等等。

其次:区域内容来自于主题活动的渗透。如:主题《城市》,艺术区可以设置城市的建筑造型活动。益智区出现了以城市市民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进退流程的棋类活动。生活区多了城市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立体匹配游戏等等,这些材料无疑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增加了材料的丰富性。

3、层次性

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能力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即使同一种活动的材料也要考虑到孩子能力强与弱的操作空间。

例5:小班数学区与生活区综合的一项活动:“给小动物喂食”。

第一层次:按照动物嘴巴上颜色的标志,给小动物喂相同颜色的食物。

第二层次:按照动物嘴巴上颜色和大小的标志给小动物喂食。

第三层次:按照动物嘴巴上面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标志给小动物喂食。

在一个班级里面,开始孩子都会停留在第一层次材料的操作上,教师将第二层次的材料同时出现,并不要求孩子一定完成,但很快孩子就达到了第二层次水平,当然不同孩子发展的速度不一样。这时出现第三层次材料,能力强的孩子很快也能在探究中完成,并很满足地告诉同伴,孩子们会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

4、探究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好机会,但这种学习来自于孩子对材料的操作及对事物的探究过程。如果材料失去了其内部现象或规律的探究性,那么就和随意摆弄的一般玩具没有区别了。所以,教师在设置区域材料时首先需要明确通过这个材料的操作孩子们可以得到什么?可以探究什么现象?什么材料可以引发孩子创造或制作的兴趣?


例6:科学区:“磁性”的发现。教师可以提供很多尝试磁性吸力的实验材料。有木头、回形针、铁钉、塑料、布、纸等等。孩子们可以将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在记录表中写或画下来。还可以提出一些深层次的探究要求:当铁制品太大,磁铁吸不住时怎么办?磁铁包上布后能否继续吸铁?两块磁铁在一起一定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幼儿不断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创设孩子相互交流和自由对话的空间,尊重幼儿自己探究的习惯,切不可随意打扰或提供帮助。当幼儿向老师提出援助时,教师也需要注意用材料的支持或改变操作方法等策略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5、引导性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许多操作的层次选择、错误发现,以及成功后的满足都必须由孩子自己来完成,所以区域环境中的“暗喻”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是一个无言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对活动进行自我评价。

首先是层次性难度的标志。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所要、所能操作的材料。如:一颗星表示最简单的第一层次。两颗星表示第二层次的。三颗星表示难度最大的第三层次。

其次是错误的控制。如:拼图有分开的散图,材料里就应该有完整的图片,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完成的程度。

还有是自我肯定。当孩子完成工作,自己判断正确后,材料里有幼儿自己奖励自己的物品。如:完成第一层次工作的可以戴上兰色的小花环,完成第二层次的戴上黄色的小花环,完成第三层次的戴上红色的小花环。孩子在小花环的刺激下会积极努力地完成工作,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二、教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管理

1、幼儿园区域活动人文环境的创设。

幼儿学习型区域活动和幼儿创造性游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更多地需要幼儿能安静地在操作、观察、探究、合作。所以教师培养幼儿区域活动的常规习惯尤为重要。如:轻声的说话、活动前后的取放和整理、小心搬椅子、轻轻走路、不打扰别人、有问题小声交流提问等等。


没有规则意识、没有秩序感的宽松开放是不现实的,也不是真正的自由,幼儿只有在一定的纪律约束即自觉地状态下合理地进行活动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而不受干扰。                                                                                                              

2、活动前和后的环境预备。

教师在幼儿活动前,必须做好环境的预备。这种预备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精神预备就是要对不同孩子在活动前的了解和分析,为不同的孩子预备不同的指导策略。这是一种高素质和要求的专业技能,也是区域化、个体化教学手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是物质预备。首先要对前一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具体的材料调整。发现孩子有一段时间不去操作的材料或撤掉,或增加新难度新内容。在活动后必须对环境进行整理,并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进行分析,以判断幼儿活动中新的发展,以及赋予材料的新要求。


3、合理划分区域的相对位置。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需要孩子独立完成,安静思考的工作,也有需要合作、交流、表述的项目,教师应该在环境的区域划分上做合理的调配,尽量避免区域之间相互的干扰和影响。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还必须及时观察幼儿在每个区活动的操作兴趣和停留时间,在调整材料的同时,可以适当调整区域场地的大小,以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为幼儿自行发展而准备的小小空间,为孩子准备丰富而合理的环境材料又使这个小小空间变得大而广博,我相信幼儿园区域活动将成为幼儿园个体化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关注每个幼儿发展的实践价值将引领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