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老舍牵挂一生的女子

 红花绿叶园 2014-02-28
 

  赵清阁1914年出生在河南一个书香家庭,15岁逃婚后做过旁听、教员、编辑,是中国第一位写电影剧本的女作家。

  1937年年底,赵清阁与众多流亡作家来到武汉,成了老舍的秘书,并负责《弹花》杂志的出版。

  老舍的文字纯朴自然,曾无数次打动过赵清阁的心。

  瘦弱的清阁终日为杂志奔忙,她的勇敢、执著和努力让老舍深深感动着、怜惜着。他的论文、小说、随感、诗一篇篇登上了《弹花》,当她遇到杂志缺少有分量的文章而无奈之时,老舍就会悄然走到她身边,拍拍她的肩膀说:“我来写!”

  第二年8月,武汉局势紧张,他们先后入川。在重庆,老舍创作了《大地龙蛇》、《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话剧,然而这位天才小说家写剧本并不像写小说那样得心应手,是有戏剧经验的清阁,让他作品里有了“戏”的表现。

  在共同撰写《桃李春风》的日子里,他们比邻而居,相依而伴。在他患病住院时,她日夜相守,他幸福无边……他们爱的硕果《桃李春风》,荣获民国教育部戏剧节优秀剧本榜首。

  然而这清风朗月、繁华云霓般的幸福,却被一阵东风吹散。1943年秋天,老舍的妻子胡挈青带着孩子不远万里来到重庆北碚。赵清阁不忍心看他无奈与忧伤,悄然离开。

  离开时的那种痛苦,她后来在《红楼梦话剧集》自序中写道:当时身体、心情都很坏,是《红楼梦》的研究和改编让她逃避现实,在迷雾里找到了精神出路。

  在爱人与家庭间,他不能也无法抉择!抗战结束后,她回上海,他相送。他的心想随她而去,可脚步却停下了。两人割不下的情缘,唯有鸿雁诉说思念。

  1946年,老舍应邀去了美国。远离了故土,他纷乱的心才真正地平静下来……埋葬已久的热情再度熊熊燃起。

  他告诉清阁:已经在新加坡买了房子,让她去团聚。接到这封信时,她愉悦得泪流满面,因为他从没有忘记:何时买得田千顷,遍种梧桐与海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老舍出身寒微,几经努力,才有了今天不凡的成就,何况他已经50岁了,她知道只有中国才有他创作的土壤。

  清阁的信把他召回了国,迎接他的人却不是她,且收到了让他魂断的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他写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佳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苦中体验着快乐!然而,他却没躲过那场劫难。“文革”中,他还受尽身体上的凌辱(妻子胡挈青揭发他与清阁的往事,组织已调查)。

  他已近古稀之年,可她才52岁,他不忍她再受苦。1966年8月24日夜,他静静地向太平湖深处走去,除了呼呼的风声,他仿佛还听到了幽怨的哀歌。他要在天堂保佑她!

  她没能和他一起在梧桐树下赏海棠,只能每日晨昏烧一炷香诉说自己的思念与想望,30年如一日。

  据《莫愁·天下男人》

  宁宁/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