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有正气

 云天953 2014-02-28

                                                       天地有正气

 


前言
  在中国哲学史上,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广泛使用的概念。它的内涵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探讨宇宙本原的求真哲学把它作为物质性的概念来使用,相当于西方的原子概念。一是在探讨人际关系、社会治理的求善哲学中,用来描述精神状态、思想境界的精神性的概念。所谓“浩然之气”、“正气”、“神气”等都是这一类概念。
  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北宋二程认为这就是“天地之正气”。南宋文天祥写下雄文《正气歌》,开头就说“天地有正气”。什么是“正气”?因为它是精神性的概念,所以,提出“浩然之气”的孟子也认为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是,还是要说的。
  孟子讲“浩然之气”,“集义所生”,“配义与道”,“至大至刚”。用现代语言来讲,“浩然之气”即“正气”,其本质内容是“义”与“道”,其表现形态是“至大”又“至刚”。义者,宜也,是合理、恰当的意思。简单地说,义,就是指利国利民的原则。道指客观规律。道与义结合,就是古人所说的“天理良心”、“合情合理”。用现代话说,就是利国利民和实事求是。所谓“至大”,就是最大,“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人的精神怎么会无所不在呢?这是说,人在任何场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合情合理,不做不合情理的事,不说不合情理的话。这个所谓的“任何情况”,孟子分为两种:得志与不得志。他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贫贱与富贵,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至刚”,就是最坚硬,任何压力都不能使它弯曲、屈服。孟子讲:“威武不能屈”(同上)。威武,是指一种强大的压力。
一个人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够坚持为国利民和实事求是,就算是有了正气。

一·富贵不能淫
  自然界有客观规律,社会生活也有规矩和法则,在古代,中国人称这些规律、规矩和法则为“道”。并且认为应该学道,知道、循道,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和法则办事。官大家富的人讲究生活、追求享受,往往超出一定的度,背离规律和法则,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例如,出入都坐车,车就成了损害两腿的机械;肥肉美酒、美味佳肴,满足了口舌的欲望,却是腐蚀肠胃的药;美色淫声,可以满足耳目的视听享受,却是损害健康的东西。因此,古人说:“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吕氏春秋·本生》)富贵人家不能遵循道,钱财成了损害健康的东西,还不如贫贱,因为贫贱者没有财力,无法追求过份的享受。贪图享受,背离规律与法则,就是“淫”。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富贵不能淫”。
  淫,也表现在观念上。有一些人富贵以后,脾气见长,就产生骄傲情绪,目空一切,不能平等待人。也不与穷朋友来往了,只跟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交往。贫贱时的妻子也不中看了,需要换一个年轻漂亮的伴侣。古代叫做“贵易交,富易妻”。有的人不是这样,虽然升了官发了财,还是能平等待人,谦虚谨慎。他们也有一种说法:“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在国际关系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有的国家一直处于比较贫穷落后的地位,甚至在不久以前还是外国的殖民地,近一二百年才富起来,就想称霸世界,自认为什么都比别人好,地理风水是最好的,社会制度也是最优越的,似乎什么都别人强,还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动不动就要用武力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为谋取本国的私利,提出一些针对别国的理论,搞实用主义。这也是“淫”的表现。过去欧洲稍微富一点,就在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哥伦布航海以后,欧洲人就在美洲开辟了许多殖民地。他们通过剥削、掠夺和奴役殖民地人民而富起来。在四五百年前,中国比欧洲各国都要强大,至少在造船业与航海业方面远远超过当时的欧洲。郑和下西洋于公元1405年,比哥伦布航海早87年,哥伦布率87人,驾三艘小船横渡大西洋。郑和率27800多人,驾200多艘海船,其中大船62艘,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海船队。浩浩荡荡,沿途经过30多个国家,到达非洲东岸。凭当时的实力,中国人可以把沿途各国都占为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不义的。这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中国人民有爱好和平的传统,这是充满正气的国家。中国现代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永远不称霸。浩然正气,公正态度,为世人瞩目。

二·贫贱不能移
  移,就是转移、改变的意思。本来不敢做的事,羞于做的事,因为贫贱而去做。例如小偷小摸,不能赡养父母,不守贞操,卖淫图财。这些都是贫贱而移的表现。有的人从小受到诚实的教育,受到科学知识的教育,为了脱贫,却宣传迷信,骗取钱财。这也是贫贱而移。有正气的人不是甘于贫贱,而是通过正当的办法,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去脱贫致富。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有一部充满正气的创业史。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长盛的国家。从世界历史上可以看到任何强国也有衰败的时候。古希腊、古罗马,再早有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已经成为过去。中国汉唐盛世的时候,英国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十一世纪,诺曼底人才开始侵入,到十七世纪以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后才逐渐强盛起来,到十九世纪末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侵占了比本土大150倍的殖民地,成了号称“日不落”的国家。当今称霸世界的美国和人口众多的印度也都曾经是它的殖民地,它还曾经用武力发动鸦片战争,从中国夺去香港的主权。一百年后的今天,英国把香港主权奉还给中国,在欧洲已经不象法国、德国那样有独立性,成了曾是自己殖民地的美国的附庸,充当帮凶的角色。世界变化真大。物极必反,盛衰兴亡,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过去,中国人也有许多值得自豪的东西,例如万里长城,汉唐盛世,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有郑和下西洋。近一二百年,中国经济和科学都落后于欧洲,如何看待这种现实?我们不能闭眼不看现实,总以过去的强盛,否认如今的现实,还把已经过时的天朝大国挂在口上,对东洋西洋都贬为夷狄,予以蔑视。经过几番血与火的较量以后,中国落后挨打,有些人的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以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自卑思想十分严重,由于今天的落后,觉得事事不如人,探讨落后的原因时,把中国所有的传统都看作是落后的原因。甚至说黄土高原只能产生黄色文化,而黄色文化代表着落后、保守、封闭。万里长城只是封闭的象征。但是,据我研究,中国从秦汉以后,在造船业和航海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秦有徐福航海的记载。汉时能造大楼船,到了明代,郑和航海,更是轰动世界的航海壮举,其水平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如果说有兰色文化,那么从秦汉到明代(公元前到十五世纪)的一千多年中,中国一直是兰色文化的首领。怎么会是落后的代表呢?这种不切实际的论调,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与欧洲中心主义者的偏见相结合的结果。这也是“贫贱而移”的表现。中国的现实是一穷二白,象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话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它充满“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三·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都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威武不能屈”,似乎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在明知有杀头危险的时候,敢不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说一句合情合理的公道话?路见不平,能不能拔刀相助?在强大的压力下,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为国利民的宗旨?敢不敢讲真话?这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来源于心中的正气。充满正气的文天祥有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还写了《正气歌》,开头就说:“天地有正气”,后面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有正气的一大批典型人物。第一个就是“在齐太史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崔杼谋杀齐国君。齐太史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了太史,让太史的弟弟继任此职,新太史坚持写下这一史实。崔杼又杀了他。再让老三继任太史职。在两个哥哥被杀的情况下,还敢不敢坚持写这一史实?在这生死关头,老三仍然这么写。为了留下一部信史,中国古代史学家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就是“齐太史简”的浩然正气!中国古今有一大批“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任何威胁面前,毫不气馁,绝不屈服,从不低头。荆轲刺秦王,浩气撼山岳。就是称霸世界的美国,也不过是“纸老虎”。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底蕴,虽然历经磨难,仍然是:
天地有正气,直贯斗牛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