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中国古代书法家与名帖

 zhj810jy 2014-03-01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衛鑠學習書法,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說:「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 (王)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353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袒腹臥著。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濬嫁給他。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精心飼養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答應他,抄寫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20件。
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現存雙鉤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西元六世紀的南朝以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好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於此類珍貴的書蹟都收藏在皇宮之中,而即使是平民收藏家也不會輕示於人。所以有時帝王為分送親信,或是擔心真跡觀賞過多次會有傷害,所以常以雙勾填墨的方式,將書跡做復製。而此三帖即是摹本,左下亦有鑑定的簽署。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續)
樂毅論(梁拓本)    喪亂、二謝、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    憂懸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
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書貼
妹至帖(唐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孝女曹娥碑    興福寺斷碑    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10卷,第6、7、8是王羲之之作,共有160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
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    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