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为“水”党为“鱼” “水”活则“鱼”壮

 太阳下的森林 2014-03-01

 

毛主席曾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民同呼吸、共患难,才能最深刻的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生命活力。只有让民之“水”源源不断,清澈流动,才能为党提供丰富的“营养”,从最根本上激活党的“生命力”,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兴旺发展。毫无疑问的说,党为“鱼”、民为“水”,“鱼水情深”方能振兴中华,走向复兴。

疏通“渠道” 聆听心声 保“水”之畅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水的生命力在于流动,“民水”亦是如此。淤塞之水易肮脏腐臭,不能滋养生命,因此,党员干部要想方设法激活“民水”的生命力,让群众想言、敢言、言之有理、言之有利;淤塞之水遇大雨易发生洪灾,祸害无穷,因此,党员干部要善于利用疏导“民水”,听民诉、把民情、化民怨,一步步疏导“洪水”,保证“水”之安稳,“水”之流畅。要做到以上两点,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我党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下乡时,不妨穿的朴素点,不妨言谈“地道”点,不妨举止热情点,不妨与群众手拉手、拉家常,只有取得群众的新任,让群众感到来访干部是真心实意的为百姓服务的,群众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反映上去。群众之事无急缓、群众之事无小事,对于群众所提建议不但记在纸上,更要放在心上,及时调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实施整改方案,尽早保质的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细节彰显为民服务之心,细节体现为民服务之意,党员干部要从细节做起,疏通民水之“渠道”、聆听群众之声音,保障民水之流畅。

保障“源泉” 净化环境 保“水”之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水之“活”也离不开清澈无污的水源。在信息化的社会里,群众对事实的了解完全依靠媒体的传播,因此,其思想、认知易受外界的干扰导,甚至会产生偏执致、情绪化的倾向。如何净化民“水”之环境,是我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党员干部自身抓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以圣人为榜样,党员干部不妨勤反思、深反思。一是反思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二是反思是否有真切的做到利益群众、利益社会;三是反思是否有全面提高自身的“德”、“识”,为本地的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排除恶意干扰、还原事实真相,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宣传利益社会的“正能量”。最后,针对恶意歪曲报道新闻、煽动群众负面情绪、传递负面思想的不法分子要采取严厉的措施,绳之以法,这样,才能肃清媒体风气,净化社会信息环境,保障民水源头之“清”。

民为“水” 党为“鱼” “水”活则“鱼”壮

水是生命的源泉,“民水”是国家生命的源泉,更是我党生命的保障。毛主席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在全党范围内走好群众路线。民为“水”,党为“鱼”,有“鱼”之“水”方有活力,有“水”之“鱼”方有生命。“鱼”“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力保民水之“活”、之“清”。相应的,群众要相信党、支持党,坚持拥护党的领导。因为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党群关系彰显“鱼水情深”,党员干部要将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以宗旨指导实践,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

所以说,民为“水”,党为“鱼”,“水”活则“鱼”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