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女培养手册(如何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孩子)

 好心情58 2014-03-01
2008-10-07 07:31
◢︻炫︻◣ 
另外,有时候你对孩子不能够用游戏快乐的态度,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太严肃,太紧张了。孩子不听话、调皮,不去上学、跟你背道而驰,你觉得很不好,后果很严重,当然就不能用轻松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了。实际上有没有那么严重?根本没有,懒惰又怎样,捣蛋又怎样,教育是长期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放松下来,用更宽容的态度来看孩子的缺点,从根源上认识,从兴趣上改变。实际上,我们自己从小都曾经犯错误过,你希望父母怎么对待你,你的孩子也会想得到怎样的对待。任何时候,对孩子的问题,必须对自己说,别什么大不了的,悠着点矫正他,学会用更快乐的方式。    总之,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家长应该赋予的。能不能做到,其实你每天晚上想一想:今天我跟儿子玩了多少次“游戏”,那怕是比穿鞋子的游戏?如果一次也没有,那就应该反省了。
2008-10-07 07:30
◢︻炫︻◣ 
11学会游戏,学会快乐的生活态度       有的家长,早上叫孩子起来,因为赶时间,起床后,要吃饭,要送孩子,还要上班,所以总是行动匆匆。但是孩子呢,喜欢磨蹭,自己又不穿衣服,家长就急匆匆命令孩子,赶紧穿好衣服,赶紧刷牙,赶紧洗脸,敢时间嘛,就会训斥,甚至会动手,甚至把小孩子搞哭。总之,每天早上都要经过这么一番战斗,然后与孩子在幼儿园i不欢而散,甚至小孩的眼泪还挂着泪珠。早晨,对于大人和小孩子都是一种折磨。    很多人习以为常了。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为什么不能把这个过程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呢?假设你是这样有游戏感的家长,早上闹钟叫醒后,妈妈说,儿子,起来,跟爸爸一起比赛穿衣服,谁赢了早餐有更好吃的。爸爸故意输给孩子。然后比一比牙齿谁刷得白,对了,早餐之前是不是玩个什么游戏呢?跟爸爸比一比昨天背的唐诗。等等,反正,你能想到孩子都每个环节都游戏化,都是在玩。那么,也许这个早晨,你不会觉得那么累,那么严肃,可能会轻松些,兴趣盎然些,孩子也能快乐些。    当然,这里的“玩儿”,非常指某些具体的事件,更重要的是生活态度。这种态度首先大人要建立起来,才能渗透给孩子。比如,他也许只是贯彻在一句话里。平时你说:孩子,赶紧起床,要不然迟到了,老师又骂你。那么你也许可以说:;嘿,宝贝儿,猫咪都在叫你起床了,听说你最近会自己穿衣服了?这种态度的转变,他都可能让一个负担成为一个游戏,一个玩笑。    这种心态的建立,这种做法的目的,当然是快乐,家长的快乐和孩子的快乐。孩子在成长期间,虽然我们想让他建立一些良好的基本观念,想让他拥有一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的少年,快乐的青春期。不是吗?千万不要认为孩子阶段逼他学习,逼他吃苦,是为了长大后能混社会,过得快乐。有些人,长大后事业上是很成功,很能干,能力很强,但许多得抑郁症的过得很累的也是这种人。可以说,小时候不快乐,长大了必然留下阴影,甚至长大后永远找不到快乐的秘诀。因为财富与社会地位等等并非快乐真正的源泉,快乐的真正的源泉是因为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快乐理念。而我们的孩子,他成人之后的生活如何,我们不能掌握,但是他成人之前,我们有权利在培养他各种能力之时,也让他拥有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    我相信很多家长现在还没有找到快乐的生活态度,那就谈不上与孩子分享快乐了。你整天一张苦呵呵的脸,整天忙着自己的那点工作,整天严
2008-10-07 07:29
◢︻炫︻◣ 
那前面有一个读者,她把我讲的这些章节,打印起来,给她老公和婆婆看。这就是一个例子,你们思想要相对统一,教育方向要相对一致,才有共同教育的基础。你们不一样要完全同意我的理论,但是根据我的这些理论,你们开个讨论会,针对孩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想出大家比较同意的方向和方法,这样肯定比大家不沟通要有效得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向一致,不要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去教育孩子,把他逼疯了都会。那么,你甚至可以把我的这些打印出来,特别是针对孩子的问题,跟有孩子的同事交流,你们一定能商量出有效的具体的办法。只要教育理念通了,具体方法一合计,就能想出来。因为我的文字里不可能举出很多举例的对应方法。不要担心我的版权问题,我写这个就是让更多的人教育孩子有一定作用,往大里说,提高下一代的素质。    同样的,有的孩子由保姆带,你也必须跟保姆沟通,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气,要及早发现,跟保姆一起讨论对策,讲明道理。家长需要受教育,保姆也需要,然后才说得上孩子的教育。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一个唱鸿联一个唱白脸问题也不大,但观念还是要统一,还是前面那个例子:爸爸纠正了孩子的错误,孩子哭了,妈妈去哄他,但妈妈可以说:宝宝别哭,爸爸说的是对了,只要你改正了,爸爸以后就不会这样凶了,其实他跟妈妈一样很疼你的。等等。这个父母观念一统一,孩子肯定就明白这个做法自己是有错的,纠正肯定有效果。 第二种对孩子的影响,是环境。有的孩子有扭曲的性格,倒不是什么人教他,是环境。环境呢,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等,环境也还是由人群构成的。比如说,家庭夫妻老吵架,对孩子影响肯定不好,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小时候我们很多人也经历过父母吵架的情景,将心比心,你就理解孩子的感受。    很多网友读者问,孩子老被人打,怎么办?这不是你家长的问题,也不是你孩子的问题,这是环境的问题。比如他在幼儿园老被人打,这个幼儿园环境不合格;他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打,社会环境不合格。这是政府的、学校老师需要负责的问题,需要跟他们反应的,改善社会、学校环境的(当然在幼儿园里偶尔跟孩子打架,那倒是正常,孩子顽皮的天性,具体问题跟老师反映,看好就可以,不算普遍问题)。你问我有什么对策,教给孩子,肯定是没有对策,教他跟别人打架肯定是不对的。我只会跟你说一点: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寻找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孩子置身于暴力环境,这不是社会的错,就是家长的错。孟母三迁,很清楚,古人都
2008-10-07 07:26
◢︻炫︻◣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错误的举动。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玩,喜欢爬阳台,这时候最好用探讨式或者商量式来指出不良后果,然后纠正他的观点,让他明白,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明白正确的判断应该如何。你的话语方式应该是:孩子,这样做是不是不对?是不是会出现什么后果?你说呢?让他得出自己的判断。因为毕竟你是成人,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判断与随时支持他的正确判断一样重要。    总之,讨教式交流培养他的判断力,探询式交流纠正他的判断力,坚持这样,你的孩子很快会举一反三,掌握他的世界里的原则,很自然地能做出正确判断。有判断力的孩子,你的教育要轻松很多,因为十几岁以后,有可能是他来指导你的生活了。因为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非常新,而你老了。而这种决策能力,有可能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10.教育者思想要统一(以这个为准)    现实情况是,你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做法,孩子在你面前唯唯是诺,但是一转身,你做的是另一套,甚至与你背道而驰——他所有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必然有另外的教育者对你孩子的影响甚于你,孩子在敷衍你呢。你才明白,你不是孩子唯一的教育者,你这个自以为是的爸爸妈妈,孩子把你当猴耍。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人在影响孩子呢?这个问题没搞清楚,也许你可能永远做配角教育者。    一般来说,对孩子言行有指导作用的,一种是人,即言传身教者,一种是环境。    我们先讲人。中国的国情是,很多人小孩子一出生,由姥姥或者奶奶来带,隔辈教育为主。自己忙着上班,下班后还不一定有时间陪孩子。有的想跟孩子玩会儿,但是孩子又跟奶奶亲,不爱跟他玩,那就拉倒,落个轻松。等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自己觉得要理性教育的时候,说什么也不听,还养成了一些自己根本不理解的个性,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隔辈教育呢,其实相当主流,确实,以工薪阶层的状况来看,没有几个人能在家当全职爸爸妈妈。隔辈教育呢,当然也不是问题,以爱为主题,这也没问题,爱的教育永远是永恒的。但是呢,奶奶或者姥姥毕竟是老人家,她们会把对儿子的爱(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爱的表达方式已经改变或者疏远了),和孙辈的爱,加倍倾注到小孩子身上。这里有溺爱,同时也会把老人家的一些世故的生存哲学,趋利避害的东西,灌输到小孩子身上,教他现实原则,占便宜,甚至欺负别人,躲避责任,等等。有的孩子到了爸爸妈妈这里,用奶奶教的一套来对付爸爸妈
2008-10-07 07:25
◢︻炫︻◣ 
大多数家长是看见孩子在自个儿玩,就很放心,不管他。等到小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会纠正他,别这么干,甚至会比较粗暴。小孩子即便能听,也会觉得你是敌人,永远是敌人,不是朋友。这种方法会在沟通的可能行上越走越远。等到小孩子有一定叛逆性或者自主性的时候,他会非常讨论你。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反感父母,很反感父母的那一套,觉得过时,觉得土,不可救药,把父母当仇人。父母从未进入过他的童年世界,少年世界,青春世界,父母的观念确实也落后了,只会压抑他人性,他能不反感吗?父母在进入孩子的世界时,不但是一种交流,也是跟小孩子学习的过程,尊重、交流和探讨,那么父母遇见孩子不同阶段的问题,便能从自己和孩子两个角度来考虑,建议孩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青春期的性冲动问题,父母的观念从来不允许跟小孩子谈这个,现在小孩子又早熟,又新奇,很容易做冲动的事情,被家长一发现,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父母首先要改变观念,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个是可以交流的,不是冲突的,这个后面专文提到,不再详述。总之,父母的功课在前,才能教育的王道,不能一味责怪孩子不听话    因此,理解孩子的世界,进入他的世界,是你先要做的功课,成为他的朋友,他许可交流的人,然后再谈如何影响他的观念。 9。培养判断力,让他有主见       我们如果影响孩子的观念,其实只是给他一个大的方向,防止他走到人生的及格线以下。这些方向性的理论有时候并不能让他完成生活中很具体的问题。真正让他在生活中起实践的,还是他自己的判断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能够随机应变的也许比我们自己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自己的理论会被僵化,反而束缚他的手脚。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助人为乐,救死扶伤,这是一个大的方向,绝对正确。但是在社会中,出现了救助老太太反被讹诈这种事,世风如此。孩子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就有一个警惕,他还会帮助人,但是不采用近身的办法,叫警察来帮助,叫120,或者随机应变采取其他办法。再比如,我们不要求孩子能出人头地,但是孩子考试能得第一,他不会手软,还是会拿第一,只是我们这样的教育下他能够用平常心去拿第一,最好的心态和最好的发挥,不是为了第一儿第一。    总之,我们最终培养的孩子,有这个活学活用的能力,不用你一点一滴再教他怎么实践,你比你聪明。这个能力,就得从小培养他的判断力,决策力,必须对事务有自己的判断。
2008-10-07 07:24
◢︻炫︻◣ 
 8。孩子不听你的怎么办    现在你心里也有点底,咱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观念言传身教给孩子。但是对很多家长来说,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孩子根本不听你的,甚至无法跟你沟通交流。你跟他说话,他却当你跟空气一般。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遇到的难题。没法沟通,纵使你有千般理论,万种柔情,都成空谈。    怎么办?我们得找根源。问题在哪里?问题就在,你根本没有进入孩子的世界,他凭什么跟你对话,跟你交流?我们成人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俗务缠身,忙忙碌碌;孩子们在他们一个儿童世界里,有他们的趣味。这两个世界没有交际,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谁也不搭理谁。儿童只关心和接受他们世界里的信息,世界之外并不搭理,你就是他们世界之外的一个人。他怎么能接受一个外面世界的人的教导呢?    曾经有一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来我家玩,我跟他是没有办法沟通的,因为我的话题包括俗套的对话他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我给他看电影《冰河世纪》,起先他还不敢兴趣,看了一会儿,看进去了,对里面的卡通动物大感兴趣。我就陪他看,一起笑,跟他讨论里面的精彩之处,这样我们就有共通话题了。看完电影,怎么说,我们就成了朋友,至少比前面无话可说的情景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共通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他感兴趣的,我也进去了,我们就有了交流的基础,就成了朋友。    家长,对孩子来说,这个关系除了伦理上的,其他的毫无意义。你作为家长,平时以家长的姿态对他,只会命令或者什么的,他对你没有好感。如果不是血缘关系的话,你跟街上的人没什么区别对他来说。他才不搭理你。但是,假如说,你有时间回家,陪孩子一起看看动画片,讨论讨论为什么猫会怕老鼠,进入他兴趣的世界,这时候,除了你是他的爸爸妈妈,你还是他的朋友。只有成为他的世界里的朋友,他才有跟你沟通的可能性。    答案非常清楚了,他不搭理你,因为你根本没有进入他的世界,不是朋友,他宁可跟一只他感兴趣的蟑螂说话,也不愿意跟你聊什么。做家长没那么容易,必须有一定的耐心和精力,进入小孩子的心灵世界,在那里,你才有发言权。    所以,你得反省自己,从他开始会说话交流的时候起,你有没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进入他所兴趣的世界。如果没有,对不起,你是一个不合格的父母,你休想教育好他。有的孩子对父亲并不感兴趣,但是只有父亲给他当马骑的时候他感兴趣,这时候,父亲变成一匹马,进入了他的游戏世界。记住,你只是马,不是父亲,
2008-10-07 07:22
◢︻炫︻◣ 
7 从小分担责任    孩子两三岁以后,就可以进行责任感的教育。    80年代以后生的孩子,可以说父母的资本储备相对充足些。有很多孩子,到了大学毕业,还心安理得地做啃老族。即便父母养得起,但是心里肯定也不自在,谁不希望孩子能自食其力。啃老族形成有很多社会因素,比较工作难找等等客观原因。但是对于心安理得的态度,则是孩子没有培养责任感的结果。长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以为理所当然。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采用最舒适、最懒惰、最简单的方式生活,跟父母索取自然是最方便的,所以不会有进取心 。    即便你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心里还是不愿意看到这个样子。可是这个时候醒悟过来,想培养他的责任感,已经很难了。因为,责任感的培养是两、三岁就可以开始了。现在有宝宝的父母,如果你们想培养出一个男子汉,或者能为父母分忧的女孩,从现在做起。    LOOK例子。在周末的海滩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三口这样的情景。爸爸把车开到离沙滩不远的路上,妈妈下车,让爸爸抱着三个人的所有用具,步伐蹒跚地走向沙滩。妈妈则对五六岁的宝宝说,来妈妈背你过去。背着宝宝跟在爸爸后面。这一幕其乐融融的景象,你看了会有什么感想?会像自己的家庭度假情景吗?    同样的时间地点,也许还有另一副场景。爸爸把车停下来,从车里一件一件取出用具,分工说,宝宝,你拿你自己的游泳圈,还有游泳衣;妈妈拿爸爸和妈妈的游泳圈,爸爸拿帐篷。对了,宝宝,你还能拿一下咱们玩的皮球吗?这样,三个人密切分工,拿着东西走向沙滩。    显然,你看明白了,第二个情景就是一种责任感的培养。这时候,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有能力做他能做的事,分担他自己的一部分责任。前一种情景呢,你只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自己的附属,没有当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他只有享受,不需要承担什么。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当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要告诉大家的事,其实后者是西方式的场景,在我们中国不多见。中国的父母多是把包袱背在自己身上,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给他任何负担。其实,这是对孩子能力的否定,也是对孩子责任感培养的失职。当他五六岁的时候,什么事情你都替他扛着,长此以往,当他二十岁三十岁时,如果他自己没有能力承担生活,他照样把生活的包袱放在你肩膀上。这时候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在长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能力,家长应该时刻让他的能力发挥起来,承担自己的
2008-10-07 07:21
◢︻炫︻◣ 
 6。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我们的孩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欢集体的,很快就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不亦乐乎。他的团队精神比较好培养。    还有一部分,或者性格孤僻,或者怕生,或者孤傲,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混在集体里,不愿意上幼儿园,这是比较难搞的。万一父母很忙,也没人管,长期这样的人性格会扭曲。我们先讲怎样让他能够进入集体。    孩子与集体形成的纽带应该是集体活动,或者运动,或者游戏。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满足感,他就潜意识会明白,集体有这样的快乐,能在集体里实现这样的价值。你让他呆家他都不呆。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畏惧集体,孤僻,那怎么办。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他不跟小朋友玩,那总能跟父母玩吧。家长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踢,两人传球,配合,他踢出感觉,哦,明白,集体活动有快乐,有跟独自玩不一样的快乐。然后有一天爸爸没空了,叫他试着跟别人踢,慢慢地适应和他人的互动交流,慢慢地让他喜欢集体活动,慢慢地送到小朋友的活动里。可以一步步地来,循序渐进,慢慢改变他对小朋友的成见,体会集体的快乐,融入集体。这是对于孤僻,怕生的孩子。    还有一种是孤傲的,比如上面读者提到的,由于孩子课外学的东西挺多,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不爱去课堂,不爱听课。这种思想苗头对融入团队也比较危险。觉得自己高,这个团队不适合自己,这么小这样认为,回头一定要吃亏的。所以家长必须教孩子学会尊重团队(老师是团队的骨干),即便老师讲的东西理解了,也可以听听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也许是家长对孩子的优越感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感觉,自我良好,觉得老师不行,小朋友们不如自己,很危险这样,好高骛远的就是长此以往的孩子。所以你必须让他尊重团队,不要高估自己低估老师同学,这样融入团队后有可能在是出类拔萃的角色。脱离了团队,可能除了会孤芳自赏,将来什么都学不成。因为排斥团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学习诸多能力的机会。    那么团队精神的核心并非只是混在小朋友堆里一起玩,混进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贡献能力、寻找快乐。你必须在孩子在团队里活动里出力,并且去肯定成果,让他明白,自己的出力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得到肯定,自己也感到满足。比如说,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随大流走过场,去玩一玩。但是如果回来后你问他今天种了几棵树
2008-10-07 07:20
◢︻炫︻◣ 
5。团队精神很重要    上面两个部分谈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基本态度:第一,不要太高预期,把孩子不当人当成神来培养,那样不对。第二,如果你的孩子是差等生,不要失望,要在成长中帮他找到自己的舞台。    有这两个态度,我们在来谈基础素质的培养。第一呢,就是团队精神。    为什么要强调团队精神,也就是处理好小孩子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为,你的孩子一开始进入幼儿园,乃至到将来进入社会,都会在一个集体里打交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把孩子放在哪里,都拧吧。    先讲个例子。我们孩子入幼儿园,假如有面试,老师肯定问你,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你平时是吃饭还是吃屎。一般脑子没问题的小孩子都能有正确答案,OK,入学吧。说说日本人,日本人小孩子入幼儿园可比我们严格得多。他们也面试,是这样的,把8个小孩子放在一个房间里,跟他们说,嘿,你们把这个房间里的这张桌子抬到另一个房间去。结果呢,6个孩子去抬桌子了,剩下2个孩子乐得清闲,省点力气。老师就把那两个孩子的家长叫过来,训斥道,你们怎么教育的孩子呀,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不合格,回家去。家长很惭愧地带这两个孩子回去了。明年再来面试,还是一样的节目,两个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上前搬桌子了。    日本人就是这样塑造团队精神,塑造民族的凝聚力的。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弹丸之地为什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国力完全是教育出来的。    咱们中国呢,并没有刻意地从小就培养这种团队精神,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一盘散沙,不能拧一股绳。拧一股绳必须靠有意识的教育。相反,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家长,听说学校里集体劳动,就会嘱咐自己的孩子,嘿,你能偷懒点就偷懒,别把自己搞太累,搞得衣服脏兮兮的。这是反团队精神的教育。这种孩子长大后不是一盘散沙才奇怪呢。    我跟朋友们说起这个对比的时候,经常感叹,咱们个人主义教育真的会把国家的后备力量掏空掉,跟人家那种团队精神的教育没法比呀。大家可以就这个例子多多跟自己的亲戚朋友交流,希望父母们有所觉悟,咱们的后备力量建立起坚固的团队精神,利国利民。    以上谈到是培养团队精神对整个国家的好处,对整个民族向心力的提升。那么有的家长问了,对国家有好处,那对个人有没有必要的?我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要聪明,鹤立鸡群,是不是没必要和团队混在一起呢?和团队混在一起是不是会泯然众人矣?此言差矣!    可以说,懂得
2008-10-07 07:19
◢︻炫︻◣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我知道,家长肯定特别想知道,我的孩子成绩那么差,是标准的差等生。他有天赋吗?在哪里?你能告诉我吗?    那么,我就先讲发掘天赋方面。免得你们着急。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作家,从事的也是文学机构的工作。但是每次谈她的女儿,总是抬不起头,为什么呢,成绩不好,也看不出有什么方面的特长。而且由于长期是差等生,一直回避学习问题,与家长形成隔阂。对家长来说,确实是一种压力,因为不论在什么饭局或者公共场合里,人家都会问她孩子的情况,不外乎学习啦,考上什么学校啦,为人父母者避免不了这个问题。要命的是,高考连大专线都上不了,后来托了关系,上了一个师范大学大专班。她老觉得只要孩子有普通学生的好,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女儿进了大学寄宿,回来的时候还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毛片,她觉得遭透了,学习搞不好,教育方面也没搞好。    但是有一天我们通电话的时候,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发现女儿有一种她前所未见的天赋,她在女儿的日记本里发现了女儿写的诗歌,写的随笔,文笔非常漂亮,思维天马行空,一看就看出才气,真是不是同龄孩子所能比拟的。她找了很多年女儿的天赋,原来藏在这里。虽然女儿的文字看不出有什么是天才,但至少表明是可以靠文字为职业的。于是她和女儿的商量下,重新指定了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究生,以后往文艺评论方面发展。可以说,这一点达到共通之后,她和女儿都找到了自信,现在都向这个目标前进,并且效果良好。女儿在大学里的学习也如鱼得水,看许多世界名著和电影,做起评论来头头是道,完全跟中学里不一样了。    我想用这个例子说明,一个成绩极差的孩子,极有可能是某个方面的天才。只是你没有去发现,没有给他设立一个平台。    假如这个妈妈不是搞文学的,不理解女儿写的那些日记的价值,有可能这个女孩子就是个平庸的女孩子,平日里被差等生这个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更不会跟人展现出他的特长。实际情况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们忙于工作,忙于生意,或者自己文化程度比较低,对孩子的天分根本不能发现,或者视而不见。这样,你就不能给孩子的天分架设一个平台,他永远在自己不擅长的平台上做差等生,被别人鄙视,被自己看不起。不能不说,很多现状就是这样。我看到很多家长去外地工作,去外地做生意,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孩子拿了钱,把天赋用在打游戏、****、混社会上面,可以手,相当可惜。    那么,家长们如何发觉孩
2008-10-07 07:18
◢︻炫︻◣ 
3。给孩子的定位不是让他出人头地    咱们有一些做父母的,自小家里比较清贫。长辈和老师会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做父母的,也确实通过一番奋斗,吃了好多苦,才换来个有吃有住让孩子生活得安心的环境。既然自己都实践了,那么肯定认为这是真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想让孩子将来更上一层楼,出人头地,成为超男超女超人。    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说不客气点,是封建残余,等级制度的思想残渣。有这种思想,教育孩子上就会过分用力,欲速则不达。    咱们中国人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奇怪,是从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古代呢,一个家族想混得好,除了考试当官,没有别的路可走,当了官就出人头地,鸡犬升天。古代你做个手工业者,遭人歧视;做个科学家发明点什么,属于旁门左道,甚至会举报你妖言惑众;你有娱乐天赋,卖卖唱当个明星什么的,遭人歧视,辱没门风。总之,除了吃喝拉撒那一套,你要是想靠自己的天赋,是很难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分工很明确,平等意识加强,行行除状元,唱个歌什么的根本没人歧视你,而且捧你场的还不少。简直翻个个了。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在各个行业发展自己的天赋,获得人生价值,路子宽了许多。但是呢,其实封建那一套出人头地其实没有消除,你只要看见一群家长聚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拿孩子当个人,而是当个品牌,给自己赚门面呢。这个气味不对,所以我要强调,先矫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举个例子来说,人看丁俊晖成台球打得好,成世界冠军了,都佩服他爸爸的眼光,给孩子找对门路,赌一把赌对了。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么天赋,赶紧发现呀,也倾家荡产送去赌一把,出人头地呀。仔细想想,不对了,可能全国有成千上万个爸爸是这样的,可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有一个小丁,大多数是让孩子辛苦单调了半辈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什么冠军也没得一个。他不是那个料,或者根本不是顶尖的料,只是你出人头地的牺牲品。再说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过一生,也不必什么世界冠军差呀,要那点虚荣干吗呢。    有的父母,自己是企业老总,就想让孩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曾经有一个孩子,大学刚刚毕业,说父母是做工厂的,想让自己毕业后来做管理,最后做继承人,可是他十分惶恐,因为他最怕管理,根本不想做,他只想去哪里做个普通的员工,过简单的日子。赶鸭子上架是不成的。    所以,初为人父人母,就想初进考场一样,千万不要奢求,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