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养玉和玉养人

 兰之道 2014-03-02
有人问我配戴玉石是不是可以养人,也有人问我人是不是可以养玉,至于“养玉”是什么一回事到是没有人问我了。
  我认为流传下来的“养玉”说在人们的传递中发生了偏差和误解,有人以为玉养人是把人体的病患带走了,人养玉是把玉养出了灵性。我以为的“玉养人”是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养人。最先玉是古代先民通神的专用器,如玉琮、勾云器、冠状器等,大概一般为祭司所有,他们是掌握氏族权力的人;后来玉为皇帝、国王等贵族所有;唐宋时玉器走入民间,形式与世俗结合起来变得活泼了许多。

人们把美好愿望都放在玉这个载体上,所有“玉”字旁的字都有一个美好的喻意,因此古人对玉有五德、七德、九德、十一德之说。在这样的治玉、用玉、赞玉、礼玉、德玉等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玉文化自然为人们所尊崇。人们配玉其实是把玉文化配戴在了身体上,人的行为受玉文化熏陶,自然而然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也就是我认为的“玉养人”了。

玉在现代的概念中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多晶质的集合体,通俗的说玉就是由一个个的小晶粒紧密的聚合在一起的矿物,当晶粒细小,聚合紧密以至看不到晶粒之是的边界时,玉的通透性就会变好,玉有“绵”就是晶粒间隙的表现。 
  
玩玉的人在把玩的时候叫盘玉,在人们欣赏把玩的时候,难免有抚摸、揉搓、磨擦,玉雕件的突出部位就在不经意之中变得更加平整光滑,与没有被把玩到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不同,这种变化在古玩界大概就算是所谓的“包浆”了;因为存在晶粒之间的细微间隙,人体在与玉接触的时候,人体的油脂等物质就会渗入到玉雕件内部,间隙越大渗透的几率也越大,油脂填充间隙“绵”的可见性就会减小,玉看起来就变得更细腻润泽。 
  
这就是我认为的“人养玉”。

玉的种类主要是以其化学成分来区分的,前面谈到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情有独钟的大自然的杰作,她没有西方人所喜爱的宝石鲜艳的色彩和透明度,没有棱角分明的刻面,但东方人却钟情于她温润的外表、含蓄的风格,似透不透、朦朦胧胧,明朝的时候,中国人皇家所用的宝石还只是外表随形抛光就直接镶嵌起来,比用玉的方法简单了很多,至于中国人用宝石是从何时开始的,我没有研究,想想以后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课题研究。

谈谈中国人用玉的种类,这个问题可能要分几次来谈。

中国古人早先用玉可能最早用的是岫玉,笔者不是研究考古的,也没有实物资料进行测试,所以这个推断不见得正确,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的红山文化是在内蒙赤峰一带发现的,主要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而这个地方也中国现在岫玉的产地辽宁岫岩县相去不算太远;二是岫玉的硬度较低,古代先民治玉所用的解玉砂比较容易对付(注1)。

岫玉的矿物成分是蛇纹石,因此岫玉也可以叫蛇纹石玉,同样成分的玉种有祈连玉、信宜玉、威廉玉等,祈连玉就是用来加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那个玉种,特点是有较多的不透明黑色斑块。

中国人还使用绿松石,这种玉有蓝、绿、褐、白等色,常伴有黑色的不规则细线,蓝、绿品种中没有铁线结合致密的品种可以叫磁松,价值不菲!伴有铁线的次之,褐、白的品种价值就很低了,在出土的文物中常可见到青铜器、剑等器物上有绿松石作装饰材料,中国的藏人就常把这种玉石随形串起来作为项链或头饰配戴。

湖北郧县、郧西和竹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有机会旅游时一定要顺便去看看,不过不清楚价格和品质可不要随便下手。

蓝田玉
  中国人的用玉史中还有个很有名的玉种——蓝田玉,我在完全没有接触珠宝玉石的时候,就似乎听说过中国四大名玉中有蓝田玉了,可是在我测量的几千个样品中居然没有一个蓝田玉样品,还真有点邪乎!经过多方了解才大致明白原来历史上的蓝田玉几乎绝产了,后人们是把相似的品种拿来顶缺了。
  蓝田玉的矿物学成分是蛇纹石化大理岩,也就是说它的成分中兼有蛇纹石和大理石,以大理石(遇盐酸起泡是重要的鉴别特征)为主,本身蛇纹石玉中的岫玉价值就算高,再加上蓝田玉又大理石化(在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变化),稳定性、硬度(比指甲壳硬不了多了)、致密程度都有所下降,因此蓝田玉的市专场价值应该不高。有些朋友到西安旅游时买回白色的手镯请我号号脉,说是蓝田玉,那几个玉镯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分层大致说明岩石是分期生成的,虽然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但在我看来实在是不敢恭维,结构肯定是很疏松,极易受损破裂。
  蓝田玉常用来做雕件,一般是做玉枕、薰、瓶、碗、杯等,少用来做首饰,因为太容易被划伤和破碎,因此我个人建议大家再去西安旅游时可不要再上当了。

前几天,同事告诉我一件事情:有个太婆在朋友家打麻将,之前跟大家显耀儿子孝敬的蓝田玉手镯,说是花了5000大洋,在西安买来给她做寿(据说第二天就是太婆的60大寿),娱乐中,一麻将落地,朋友的小孩帮忙捡起来扔给太婆,不料麻将子正好击中手镯,那个可惜呀!应声断成数截。
   同事把断的手镯拿来给我看,正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分层很明显的“蓝田玉”,其实那不应该叫蓝田玉的,因为那是大理岩质的东西,可以叫方解石、大理石、汉白玉,最好也只能叫阿富汗玉,至少是个洋名。
   这个“蓝田玉”色白,质软,结构松散,以分层明显的为最差,可惜很多人不识得,花了数千大洋上当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不小心破了裂了自然心痛得紧!

和田玉:注定破灭的神话由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四家单位创立的新疆和田玉原料市场交易信息联盟于本月16日宣布成立。根据该联盟新近公布的11月份新疆和田玉原料市场收藏料(籽料)交易价格信息,200克以下收藏级特一级和田玉籽料价格已达2-3万元/克——这已经接近钻石的价格…[详细]

郁金香,君子兰,普洱茶,藏獒,花梨木……和田玉究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还是成为这个“炒糊了”名单中的下一个?

十年涨了十万倍

近十年来国际黄金价格上涨了两倍多,而和田玉石的涨幅则超过一万倍。20世纪80年代,1千克上等的和田玉籽料能卖到200多元,20世纪90年代,同类仔料1千克已涨到2000元。1999年,国家地矿部和中国宝玉石协会联合启动国石评选,用了近四年选出结果,和田玉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和田玉从此开始了价格狂飙的旅程。尤其是2004年开始,和田当地开始举办和田玉石旅游文化节和和田玉文化学术研讨会,使得和田玉名声大振,随后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上要使用和田玉的消息更进一步刺激了价格的飙升,从2000年后的连续十年,和田玉每年升值幅度超过百分之五十,到今天每克和田玉的价格号称已经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被神话的“黄金有价玉无价”

玉器的使用的确伴随着中国文明史,从距今3800年前的古罗布泊居民墓葬中,出土了软玉质玉珠,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和田玉器。而汉文化地区最早用和田玉加工的玉器出土于殷墟妇好墓中,包括三件小型白玉雕,玉材属于子玉,另有三件残器,可能也是和田玉。 因此,有人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玉器涨价称为“价值回归”,倒也不无道理。

但有趣的是,和田玉的地位并非一直高高在上,历史上就曾多次“崩盘”,收藏界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只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据《明史·西域传》,先后向明朝进贡玉石后的有于阗、撒马尔罕、别失八里、黑娄、把丹沙等,尤以哈密和吐鲁番为多,这些玉材都取自和田。明朝中叶,随着贡玉数量大增,质量转劣,皇室对玉石的兴趣也在下跌:景泰三年(1452),别失八里贡玉石三千八百二十二斤,礼官言其不堪用,诏悉收之,每二斤赐绢一匹。同年七月,哈密贡玉石三万三千五百余斤,每斤赐绢一匹。同年十一月,亦力把里回回使臣马鲁丁等,进玉石四百块,重三千八百二十二斤,礼部俱验不堪,命悉收之,每二斤给赏绢一匹。到了第二年景泰四年,瓦剌使者火只你阿麻回回,进玉石五千九百余斤,朝廷就“诏免进,令其自卖”了。景泰七年,撒马儿罕又进贡玉石,朝廷再次“令其自卖”,而撒马儿罕使者“坚欲自献,请每斤赐绢一匹”。

始作俑者却不玩了

和田玉的繁荣基本上要归功于港台地区玉商,甚至整个和田玉市场的早期运作,也完全是港台地区玉商制造的。港台地区从80年代末就开始收购和田玉籽,当时和田玉在整个玉料市场的价格并不突出,与昆仑玉、俄罗斯玉石的价格相当,人们也并未对此进行细分。

90年代中期,港台商人开始收集大陆的和田玉的新雕刻之作,据业内人说,尽管中国有悠久的琢玉传统,可是解放后基本断绝了,刚接触玉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弄,90年代还流行过给白玉抛光,是台湾商人改变了玉石的加工状态。他们认为白玉要温润,不要那么刺目,要含蓄的光。于是上海的工匠们推出了新工艺。商人又提出对质地的要求,和田玉因为质地细腻,适合作为有大量需求的把玩件出售,结果很快就胜过了青海玉料和俄罗斯玉料,成为玉市场上最昂贵的材料。然而,在和田玉进入鼎盛时代以后,面对大陆一掷千金的富商权贵,港台地区商人失去了竞争力,无论是购买方式还是购买力,他们都让位于大陆买家。 

——不过,如果带一点“阴谋论”来看,这也类似于一个成功的炒作故事,当港台商人将和田玉变成一个高档玩物之后,他们自己从买家摇身一变,成为卖家:有大量的港台地区商人从事“回流”生意,把以前买走的和田玉再拿回大陆售卖,从中大赚一笔。

缺乏辨识度令和田玉概念不清

在地质学上来说,和田玉的正式名字叫透闪石,它是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由于形成的地质条件并不复杂,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地区有丰厚的透闪石资源,奥运奖牌使用和田玉,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对透闪石的兴趣,目前上述各国生产的玉石都纷纷加入到中国市场,而中国对“和田玉”的认证并不强调产地,这些并非产自新疆和田的透闪石只要纯度达标,都可以贴上“和田玉”的标签。

中国传统将透闪石玉分为羊脂白,青白,青,黄,墨,碧等几个等级,所谓“羊脂白玉”,是人们对和田玉中的极品的比喻俗称,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要找羊脂白玉随手可得,而要找质地较差的白玉、青玉、青白玉却不容易找到。这就是因为俄罗斯,韩国等玉石产地知道中国人对羊脂白玉的喜爱后,大肆对中国出口羊脂白玉的结果。目前产自俄罗斯和青海的透闪石已经成了目前市场上羊脂玉产品的主导,并且都有国家授权部门的质检证书,以2006年为例,新疆境内和田玉产量只有10来吨,青海玉产了1000多吨,俄罗斯玉进口了500多吨。

对和田玉未来价格乐观的收藏者认为,对玉石的爱好虽然是儒家文化圈所独有的,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中国人对玉石的嗜好也会像西方人对钻石的追捧一样影响世界,顶级和田玉比肩钻石的价格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价格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但至少在目前而言,这一猜想还过于乐观,和田玉的“国际影响力”即使与翡翠相比也仍然差距巨大,每年国际拍卖市场有近百件翡翠的价格高于1000万元,而境外艺术品盛会上却难以见到现代的和田玉雕刻作品,更见不到和田玉原石。只有古代的和田玉古玩才会出现在国际性拍卖市场中,其中多为清代宫廷的和田玉器物,其玉石的材质价值仅是一个次要因素,国外收藏家更看重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目前国际市场上收藏和投资当代玉器的买家多来自港澳台、日本、韩国等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这与国内市场追求材质,凡优质透闪石必价格不菲的情况大异其趣。 

在玉器市场上,最近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新疆三个月都没挖到和田玉了,和田玉已被挖完了,这些都是几年前的料了,再不买就没有了!”我们在媒体上也经常看到“和田玉最后的狂欢”等宣称和田玉即将开采结束的消息。不过,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 “合理开发,资源共享”的原则,地方政府并没有下达绝对禁止开挖的文件,只是明确表示,领证后合理有序的开挖,挖后恢复地貌。

而且,目前新疆白玉原生矿产地目前已探查到20余处,其中仅且末县境内的和田玉储量就有33万吨,这几乎是目前该县已开采总量的30倍。也曾报道,“新疆和田玉被誉为华夏珍宝。巍巍昆仑是和田玉的唯一产地。有专家探测预计,昆仑山玉石资源达上亿吨,绵延一千二百多公里,玉石矿藏量居世界之最。未来十年,和田玉将是全球收藏界的热门之一。” 

物以稀为贵,和黄金价格比较更能显示和田玉价格的风险,世界黄金储量总共16.3万吨左右,最近的金价约人民币350元一克;且末县和田玉储量达33万吨,和田玉的价格却是金价的数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