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师身家近亿下海创业务农 8年打造有机产业链

 孤狼图书馆500 2014-03-02
身家近亿下海创业却是“务农”,对赌失败股权被稀释,请得洋老总在小县城扎根盯生产,众PE机构力推上市   身家近亿下海创业却是“务农”,对赌失败股权被稀释,请得洋老总在小县城扎根盯生产,众PE机构力推上市

  律师务农8年 金源农业的有机产业链

  本报记者 潘沩 江西报道

  大律师陈庚生从知道“有机农业”的概念,到投资七千多万——这几乎是他当时的全部身家——成立一家有机农业公司,前后也就一年时间。

  前者是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金源农业”)的董事长。如今八年过去,金源农业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大的有机农业公司之一,去年利润总额超八千万,已有券商进场,开始进行上市辅导。如果顺利,金源农业有望成为第一家有机农业A股上市公司。

  有意思的是,这家偏居中部省份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农业公司,居然有一个“洋”老总:总经理杰瑞·彼特森(Jerald W. Peterson)是美国人。同时,金源农业还获得过软银赛富、德同资本、世界银行(微博)、平安创新资本四家机构前后数亿元的资金投入。

  但是,金源农业的商业模式中,对上游的依赖较大。其所在的大本营宜春市万载县,是市场传统的“大米之乡”,各种农业生态链,对金源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基础。虽然目前金源农业已经在湖北赤壁市开辟第二个基地,但能否像在万载县一样成功,没有人能打包票。

  因此,对于陈庚生来说,出征湖北或黑龙江,至少与冲刺IPO同等重要。此役成功,则金源农业将有广阔天地;此役失败,金源农业或许就会变成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偏居一隅,就算成功上市,也难以向资本市场讲出有宏大想象力的故事。

  进退之间,陈庚生深知并无退路,他自嘲道,“我现在回去当律师,恐怕得从律师助理做起,重新积累客户。”

  1963年出生的陈庚生,即将到知天命之年,故,开弓没有回头箭。

  创业:大律师为何回“有机之乡”?

  一辆五成新的吉普车从位于万载县中心的金源农业开出,驶向茭湖乡的路上。车上是金源农业基地部经理邬立根。基地,是指金源的生产基地。这个夏日的下午,他去茭湖乡的基地视察。

  吉普车很快就开出县城,县城四处都可以看到山,触目所及一派郁郁葱葱。金源农业的茭湖生产基地处于山峦之中。山上有树林,同时又是天齐堂药业的林下草珊瑚种植基地,面积足有6000亩。林下草珊瑚最适合在海拔400-800米的林地中生长。这片草珊瑚是生产基地最大的“邻居”。

  和万载县的其他乡镇一样,茭湖乡大部分地方是丘陵,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即使土地流转后,也难看到大片的土地。[注:土地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所以,在找到“有机农业”这一法宝前,当地不但发展不了工业,就连农业生产的条件,也比平原地带差太多。邬立根是土生土长的万载人,他告诉记者,万载以前的支柱是烟花炮竹业。

  上世纪末,一位李姓香港商人无意中来到万载县,意识到万载适合种植有机蔬菜。随后他选中了茭湖乡,并跟政府达成六年的合作协议:要求当地农民按照有机农业的规范种植生姜,随后他按照普通生姜市价的2倍收购。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和添加剂,仅采用有机肥或饲料满足作物或畜禽营养需求的农业。

  万载县的丘陵地形,不利于大面积播种,但做有机农业时,却成为天然屏障,便于跟外界隔绝——否则邻县使用化肥、农药时,很难对万载县没有影响。高品质的有机农业,甚至要求种植地的方圆几十里在十几年内都没受过污染,这样才有优质的水土,万载县过去几乎就没有污染工业。

  在尝到甜头后,万载县政府开始主动打“有机农业”牌,2002年,茭湖乡率先拿到有机乡的认证。

  这时的陈庚生,在北京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他和北大校友张利国等人联合创办了国枫律师事务所。他1980年离开万载县去读大学,丝毫不知家乡的这一变迁。

  直到2003年,陈庚生回万载老家休息。 对“有机农业”有了初步了解。

  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找各种渠道了解有机农业。正好他欧洲的客户,委托他帮忙在中国寻找生产有机蔬菜的公司。陈庚生预感到有机市场或许是个好的投资方向。

  陈庚生担任过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首席法律顾问,做过企业IPO业务,后来还担任国电电力(2.31,0.00,0.00%)(600795.。SH)股权分置改革的律师,此前他总看别人扑腾,这次他决定:自己开公司。

  2004年7月,他带着七千多万,回万载注册了金源农业,注册资本是5000万元。

  接下来的金源农业,生产和销售都还算顺利。他们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式(见图左边的“万载生产基地”):一种是由金源农业出面,跟乡、村等各级政府签约,流转土地,然后请人种植。另一种则是和有机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签约,后者的成员用自有或流转来的土地种植,金源农业再收购农产品(7.68,-0.01,-0.13%)。

  最开始金源农业主要是第一种方式,慢慢第二种方式越来越多。第二种方式中,签约时就已经约定收购的品种、数量和规格。如果不符合规格,金源农业就拒绝收购。

  两种方式下,作物的种子、有机肥等,都由金源农业统一采购,农民再向金源农业采购;两种方式下,种植蔬菜的人,都不是金源农业的员工。陈庚生说:“我试过直接雇人种地,但效果不好。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量化、标准化工作量,最好的办法是‘计件’。就是你生产多少合格的产品,我付多少钱。”

  这样,金源农业的重点控制是在收购环节,不合格的坚决不收。当时金源的销售主要面向欧洲,销售时,每一批次都要在客户方指定的第三方机构鉴定,对产品上游品质要求很高。

  悲喜交加的飞跃:企业扩张但对赌失败

  2007年底时,金源农业年销售额几千万,年利润几百万。新公司成立三年就盈利,可以说是不错的表现,陈庚生的野心却远大于此。

  他发现,公司的生产和市场都没问题,最大的瓶颈是物流。万载位于内陆省份的山区,得有种植有机蔬菜地利,但同时也难运出去。有时一些农产品因为无法及时运出去,而烂在当地,或只能在当地以市价出售。为此,企业承担很大的损耗,净利润率不到10%。

  陈庚生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建冷冻、速冻生产线。农产品经过无菌和冷冻加工后,就可以在路上走稍微长一些的时间。但是,他没有钱。这样的生产线,投资额要几亿。他的全部家当已经砸进去了,没有额外的钱再投入。

  陈庚生想到找外部投资,于是给软银赛富和另一家投资机构发出投资的要约。这一消息迅速扩散出去,且应者云集。接下来,陈庚生见了十几家投资机构。

  最终,软银赛富和德同资本都投入千万级美元,分别占股近20%和10%。两家投资机构在2008年一季

  度就与陈庚生达成了协议,但由于涉及外商投资,审批比较麻烦。资金的正式到位是2008年7月。

  德同资本创始人邵俊告诉记者:“我们当时很看好有机农业,但那时真正的有机农业很少。我去考察过金源,生产没问题,市场也在那,当时他们还拿到了欧盟的有机认证。当时有机农业的主要市场在海外。金源的唯一瓶颈就是运不出去,我们投资后,金源很快可以上马冷冻生产线,这个问题一解决,金源就会爆发式增长。”

  以千万级美元对应10%的股份来看,当时金源农业的估值为亿级美元,而金源农业2007年的利润仅为几百万人民币。

  邵俊认为,他们的钱投进企业后,金源农业当年的利润能飙升到7500万元,陈庚生也认为可以做到。于是,他和软银赛富、德同资本签了对赌协议——如果2008年利润做不到7500万,他就要赔股份给两家投资机构,赔偿的最高额度,可能令他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此外,软银赛富和邵俊均表示,希望陈庚生全职管理公司。

  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下半年,中国宣布,从此限制粮食和粮食制品出口。大米是金源农业重要的出口产品,这一政策对金源农业影响巨大。但这时,投资协议和对赌协议,都已经不能反悔了。

  当年,陈庚生回到万载,资金到位,上马新生产线;重新找猎头招聘了两位销售。但他最终没能做到年利润7500万元。

  本来按照对赌条款的约定,陈庚生的股份将赔到只剩35%。但两家投资机构考虑到有政策性变动,最终三方协商的结果是,陈庚生赔偿给两家机构约20个百分点的股份,他手中的股权降到40%,还是第一大股东。

  据一位接近金源农业的人士透露,陈庚生2008年那次对赌失败,除了有政策变动外,团队配置上也是因素之一。陈庚生需要找一位新总经理,他原想找一位德国人,因为传说中德国人最为严谨认真。后来他的客户向他推荐了杰瑞·彼特森。双方一拍即合。

  杰瑞是美国人,身高约185公分,胖胖的,若是戴上假发和胡子,可以扮演“肯德基(微博)”爷爷。他比陈庚生年长,共有30多年农业工作的经验。来金源农业之前,他在山东寿光万友食品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在此之前,他在中国麦当劳(微博)、百事国际公司的供应商工作过。

  杰瑞很快全天候呆在江西万载。万载是个偏僻的小县城,最开始他出门时,要接受众人的注目礼。但杰瑞迅速的融入了当地。万载左邻湖南,食物口味几乎同湘菜一样辛辣。时至今日,湘菜已成为杰瑞的最爱。

  陈庚生和邵俊对杰瑞的评价都是:特严格特认真。陈庚生自己抓政府关系、财务、人事,其他生产经营管理,全盘交给杰瑞。杰瑞在产品的品质控制上立下偌大功劳。公司因此维持着年30%的增长。

  杰瑞加入的同时,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日益严重,陈庚生也启动了内需市场的开拓。在这一领域,金源主要是B2B模式,有煌上煌、绝味鸭脖、麦德龙等大客户。在麦德龙,金源提供的有机米,被贴上麦德龙的牌进行销售。

  截止到去年,国内市场的销售,尚不到总销售额的20%。金源农业出售的产品,或作为其他企业的原料、配料,或帮其他品牌企业贴牌生产,始终还没做出自己的品牌。公司负责国内销售的营销总监张羽告诉记者,公司计划从有机大米突破。接下来将在麦德龙销售自己品牌的大米。

  风险:“万载”模式如何被安全复制?

  2010年开始,万载基地明显跟不上公司的扩张。首要问题是,万载适合生长的品种有限。

  此时的金源农业已然薄有名气,有外地政府官员来找陈庚生合作。2010年,陈庚生迈出了第一步:去湖北省赤壁市开拓生产基地。

  金源农业对赤壁生产基地的控制相对松散。主要是与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合同上约定品种、数量、标准;但没法统一采购种子、有机肥。金源农业的主要控制方式还是收购产品环节。

  同时,迫于品类的不足,陈庚生提出,要直接向外采购农产品。最开始,其他董事对此非常谨慎,担忧这样做之后,金源失去对上游产品的控制力,破坏之前积累的美誉度。董事会上反复讨论后,并考虑到金源检测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通过了。

  律师务农8年 金源农业的有机产业链

  但这些只是试水。用陈庚生的话说,向外直接采购农产品只能作为补充,要想快速扩张,还是要有自己的大型生产基地,且产品必须能在当地加工处理,否则,物流始终是个难题。

  2011年,兴建第二条生产线的计划被正式提升日程。为此,陈庚生在年底向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平安创新资本一共融资数亿人民币。

  资金到位后,就是选址的难题。陈庚生在湖北赤壁市与黑龙江尚志市之间犹豫,两地的政府都颇为支持,赤壁胜在离万载仅四百多公里,管理半径较小;尚志市则胜在品种跟万载差异大,可以极大的在品类上进行扩张。

  陈庚生对此非常慎重:一来是投资额不小,高达3亿元人民币。二则此役战略意义极大,若成功,他证明了在万载的模式可以复制;若失败,虽不至于危及万载生产基地,那很长一段时间,金源农业只能偏居万载。

  如果是后者,陈庚生这么一番折腾是否值得呢?他自己坦承:“目前有些投资机构想入股金源,给出的估值是20亿人民币。这么算,我有几个亿的账面财富。我做律师本来也攒了1亿,实话说,1个亿和几个亿,生活上没什么差别。而我在北京做律师要轻松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