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根原、杂病解、胎妊解、后序

 johnney908 2014-03-02

   经脉根原

       [原文]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者,事之常也。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收敛之极,乃断绝而不行,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
  其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也。肝肾阴旺,经脉凝冱,既堙郁而腐败,乃成块而紫黑,调养经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长养,是以成孕而怀子。譬之于土,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使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和司令,亦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全昧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膏腴之壤,作不毛之地,摧后凋之木,为朝华之草,目击此风,良深永叹!仲景垂温经一法,吹邹子之暖律,飘虞地之熏风,古训昭然,来者当熟复而详味也。
  【翻译】经脉,风木所化生的。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经》说,男子对应日,女子对应月,月满的时候则海水西盛,鱼脑充实,蚌蛤肥实,经脉满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是正常的。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月经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月经提前到达;收敛的极限,是断绝不行经,疏泄的太严重,就崩漏而不停止。木郁有时侯中途变为热,水郁则是始终都是寒。情况严重的,亡身而殒命,其轻的,绝产而不能生育,不是小事。
  其凝结不解的,水寒而且木郁。肝肾阴旺,经脉凝结,等到郁结而腐败,血成块而且紫黑色,调养经血的方法,首要的以崇阳为主。
  因为经水的本原,转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水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就叫做血。《灵枢经》说,血藏于肝而总统摄于冲脉任脉。阴中阳盛,生长意愿充盛,一旦受精,温和惠爱生长养育,所以受孕而怀孩子。比喻土,阳气冬天收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所以万物生长了。假使冬天没有地下的温暖,虽有春天的暖气,也成寒谷不生长了。
  后世的庸医,全不明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肥沃的土壤,为不毛之地,摧残好久以后才凋谢的树木,成为早晨美丽一时的草,目击此风,很是感叹!仲景遗留下温经一法,如同邹衍吹暖律,吴地吹来的和暖之风,古训昭然若揭,后来的人应当反复熟读并且详细体味。

杂病根原
  [原文]妇人之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奇邪淫泆,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热结者少,以其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生表热者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生里热者百无一二也。
  【翻译】妇人的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特殊的邪气淫乱,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的居多,阴虚热结的少,因为她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产生表热的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产生里热的百无一二。
带 下
  [原文]带下者,阴精之不藏也。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瘀,结于少腹,阻格阴精上济之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故精液淫泆,流而为带。
  带者,任脉之阴旺,带脉之不引也。五脏之阴精,皆统于任脉,任中阳秘,带脉横束,环腰如带,为之收引,故精敛而不泄,任脉寒冱,带脉不引,精华流溢,是谓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故多有夜热毛蒸,掌烦口燥之证。
  而下寒上热之原,则过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之湿。盖气根于肾,坎之阳也,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于心,离之阴也,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之政行,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是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之令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是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作也。土湿则脾胃不运,阴阳莫交,阳上郁而热生于气,阴下郁而寒生于血,血寒,故凝涩而瘀结也。
  仲景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诚为圣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法更密矣。
  【翻译】带下病,阴精的不收藏。相火下衰,肾水冷寒,经血凝瘀,凝结在小腹,阻格阴精上行的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所以精液淫乱,流下去为白带。
  白带,任脉的阴气旺盛,带脉的不能约束。五脏的阴精,都统领于任脉,任脉中阳气秘固,带脉横向约束,环腰如带,为之穴(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收缩,所以精收敛而不泄,任脉极寒,带脉不收缩,精华流溢,这就是白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所以大多有夜间热和出汗,手心脚心烦燥、口干舌燥的病证。
  而下寒上热的原因,却过错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的湿。因为气的根源在肾,坎阳,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源于心,离阴,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的功能发挥,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所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的功能通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所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发作。土湿则脾胃不运转,阴阳不交,阳上郁而热产生于气,阴下郁而寒产生于血,血寒,所以凝涩而瘀结。
  仲景的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实在为圣明的方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方法更严密了。
  [原文]温经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当归三钱 阿胶三钱 麦冬三钱 芍药三钱 芎穷二钱 茱萸二钱半夏三钱
  煎一杯,温服。
  治妇人带下,及少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翻译】温经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当归11克 阿胶11克 麦冬11克 芍药11克 芎穷7克茱萸7克 半夏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疗妇人带下,及小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解读}带下,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
  [辨证论治]1.脾虚湿困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淡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健脾渗湿。  
  2.胞宫虚寒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有腥气,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清长,夜间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暖宫散寒、祛湿止带。  
  3.胞宫湿热证:带下粘稠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腥秽臭气,阴中灼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黄,或有腹部掣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4.瘀滞胞宫证:带下赤白,少腹胀痛或刺痛,行经困难,舌质紫暗,脉弦涩。活血行滞止带。   
  5.阴虚内热证:带下色黄或赤,阴中灼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烧,腰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
骨 蒸(结核)
  [原文]骨蒸者,肝木之不达也。肝木生于肾水,阳根在水,春气一交,随脾土左升,则化肝木。木气升发,和煦温畅,及臻夏令,水中之阳,尽达于九天,则木化而为火。木火生长,是以骨髓清凉,下热不生。水寒土湿,肝木不升,温气下郁,陷于肾水,则骨蒸夜热,于是病焉,以肾主骨也。
  肝木郁陷,而生下热,则胆木冲逆,而生上热。肝木下陷,必克脾土,胆木上逆,必克胃土,脾胃俱病,上不能容而下不能化,饮食减损,肌肉消瘦,淹滞缠绵,渐至不起。
  庸医不解,以为阴虚,率以滋阴泻热之剂,愈败土气,土败阳伤,无有不死也。是宜燥土暖水,升达木气,木郁条达,热退风清,骨蒸自愈。原非阴虚血热之证,清凉之品,未可过用,以伐中气也。
  【翻译】骨蒸(自觉身体发热,其热很深,好像从骨髓蒸发出来,不易退去的表现,即结核),肝木的不通达。肝木生于肾水,阳根在水,春气一交,随脾土左升,则化肝木。木气升发,和煦温畅,等到夏天,水中的阳气,全部到达头顶,则木化而为火。木火生长,所以骨髓清凉,下热不生。水寒土湿,肝木不升,温气下郁,陷于肾水,则是骨蒸夜热,于是病了,因为肾主骨。
  肝木郁陷,而生下热,则胆木冲逆,而生上热。肝木下陷,必克脾土,胆木上逆,必克胃土,脾胃俱病,上不能容而下不能化,饮食减损,肌肉消瘦,淹滞缠绵,渐渐到起不来了。
  庸医不理解,以为是阴虚,轻率的用滋阴泻热的药物,越发的衰败土气,土败阳伤,没有不死的。所以适宜用燥土暖水,升达木气,木的郁积条理通达,热退风清,骨蒸自然就痊愈了。本来不是阴虚血热的病证,清凉的药品,不可以错误的使用,用就杀伐中气。
  [原文]苓桂柴胡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柴胡三钱 半夏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热蒸不减,加生姜、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
  【翻译】苓桂柴胡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柴胡11克 半夏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热蒸不减,加生姜、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
  {解读}骨蒸病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胎妊解
  [原文]胎妊者,土气所长养也。两精相抟,二气妙凝,清升浊降,阴阳肇基。血以濡之,化其神魂,气以煦之,化其精魄。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气化之根,总原于土。土者,所以滋生气血,培养胎妊之本也。木火以生长之,金水以收成之,土气充周,四维寄旺,涵养而变化之,五气皆足,十月而生矣。
  土衰而四维失灌,藏气不厚,则木不能生,生气不厚,则火不能长,长气不厚,则金不能收,收气不厚,则水不能成。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斯胎不坚完。木火衰乃伤堕于初结之月,金水弱乃殒落于将成之时。
  血生于木火,气化于金水,而土则四象之中气也。故养胎之要,首在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病热,暖其水木而下不病寒,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也,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也,气血环抱而煦濡之,形神巩固,永无半产之忧矣。
  【翻译】怀胎妊娠,土气所生长养育的。精子卵子相融合,二气奇妙的凝合,清气升浊气降,阴阳开始建立基础。血来润泽他,分化出神魂,气来温暖他,分化出精魄。气统领于肺,血藏于肝,而气化的根源,总是本原于土。土,所以滋生出气血,培养怀胎妊娠的根本。木火来生长他,金水来收敛养成他,土气充满周围,四维寄生旺盛,涵养而变化,五气都充足,十月就生了。
  土衰败从而四维失去灌植,藏气不多,则木不能生,生气不多,则火不能长,长气不足,则金不能收,收气不足,则水不能成。生长之气薄,则胎不发育,收成之气薄,这个胎儿不壮盛充沛。木火衰就伤堕于初结的月份,金水弱乃殒落于将成的时候。
  血生于木火,气化于金水,而土则是四象的中气。所以养胎的核心,首先在培土。土运则清其火金而上不得热病,暖其水木而下不得寒病,木温而火清,则血流而不凝结,金凉而水暖,则气行而不滞积,气血环抱而温润泽胎儿,形神巩固,永远没有流产的忧患了。
 结 胎
  [原文]胎妊之结,生长资乎木火,收成藉乎金水,土者四象之母,其絪缊变化,煦濡滋养,全赖乎土。脾以己土而主升,升则化阳而善消,胃以戊土而主降,降则化阴而善受。胎之初结,中气凝蹇,升降之机,乍而堙郁,冲和之气,渐而壅满。其始胃气初郁,滋味厌常而喜新。及其两月胎成,则胃气阻逆,恶心呕吐,食不能下。迟而中气回环,胃土续降,然后能食。
  胃土降则心火下行而化水,脾土升则肾水上交而化火。胎气在中,升降不利,乃水偏于下润而火偏于上炎。水润下者,火不交水而坎阳虚也,火炎上者,水不济火而离阴弱也。是故妊娠之证,下寒而上热,妊娠之脉,尺微而寸洪。仲景《金匮》: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寸为阳,尺为阴,阴脉小弱者,尺之微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之经,循臑内后廉,而走小指,脉动在神门。神门,在掌后锐骨之中。虽非寸口,然少阴之左寸,亦可以候心,神门脉动者,寸口必动。手少阴脉动者,寸之洪也。推之左寸脉动者,右寸必动,男胎动于左寸,女胎动于右寸,亦自然之理也。十九难: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寸大而尺小,女子寸小而尺大者,常也。
  胎气一结,虚实易位,大小反常,缘于中气之壅阻也。阴阳郁格,最易为病,法宜行郁理气为主,未可遽用填补之剂也。
  【翻译】怀孕的结胎,生长依赖于木火,顺利的长大借助于金水,土是四象的母亲,其浓盛变化,温暖滋养,全依赖土。脾以己土而主升,升则化阳而消化好,胃以戊土而主降,降则化阴而吸收的好。胎儿刚刚的形成,中气凝滞,升降的关键,忽然郁结,平和的气,渐渐堵塞。开始胃气刚郁积,滋味厌常喜新。等到了两月胎儿形成,则是胃气阻逆,恶心呕吐,食不能下。再晚的时候而中气回环,胃土续降,然后能食了。
  胃土降则心火下行而化水,脾土升则肾水上交而化火。胎气在中,升降不顺利,世风日下水偏于下润而火偏于上炎。水润下的,火不交水而坎阳虚(肾虚),火炎上的,水不济火而离阴弱(心)。所以妊娠的病证,下寒而上热,妊娠的脉,尺微而寸洪。仲景《金匮》说话:妇人的常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寸为阳,尺为阴,阴脉小弱的,尺的微小。《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妇人手少阴脉动严重的,怀孕。手少阴的经,沿着手臂内后廉,而走小指,脉动在神门穴。神门穴,在掌后锐骨(手掌后小指侧的高骨,即“尺骨小头”)之中。虽然不是寸口,然而少阴经的左寸,也可以诊断心,神门脉动的,寸口必动。手少阴脉动的,寸脉的洪大。推测左寸脉动的,右寸必动,男胎动于左寸,女胎动于右寸,也世风日下自然之理。十九难说话: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寸大而尺小,女子寸小而尺大,正常。
  胎气一结,虚实易位,大小反常,缘于中气的堵塞。阴阳郁阻,最易为病,治疗方法宜行郁理气为主,不可立即用填补的药剂。
  [原文]豆蔻苓砂汤
  白蔻一钱,生,研 杏仁二钱 甘草一钱 砂仁一钱,炒,研 芍药二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橘皮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胎孕初结,恶心呕吐,昏晕燥渴。
  证缘中气郁阻,胃土不降,以此开郁降浊,清胆火而行肝血。内热加清凉之味,内寒加温暖之品,酌其藏腑阴阳而调之
  【翻译】豆蔻苓砂汤
  白蔻(生,研)4克 杏仁7克 甘草4克 砂仁(炒,研)4克 芍药7克 丹皮11克 茯苓11克 橘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胎孕初结,恶心呕吐,昏晕燥渴。
  证缘中气郁阻,胃土不降,以此开郁降浊,清胆火而行肝血。内热加清凉之味,内寒加温暖之品,酌其藏腑阴阳而调之。
胎 漏
  [原文]结胎之后,经水滋养子宫,化生血肉,无有赢余,是以断而不行。其胎结而经来者,必有瘀血阻格。缘胎成经断,血室盈满,不复流溢。肝脾阳弱,莫能行血,养胎之余,易致堙瘀。瘀血蓄积,阻碍经络,胎妊渐长,隧道壅塞。此后之血,不得上济,月满阴盈,于是下漏。按其胎之左右,必有症块。或其平日原有宿症,亦能致此。
  若内无瘀血,则是肝脾下陷,经血亡脱,其胎必堕。若血下而腹痛者,则是胞气壅碍,土郁木陷,肝气贼脾也,《金匮》名为胞阻。
  宜疏木达郁,而润风燥,漏血腹痛自止。
  【翻译】结胎之后,经水滋养子宫,化生血肉,没有盈余,所以经断而不行。胎结以后还有月经来的,必有瘀血阻格。缘于胎儿形成经断,血室盈满,不再流溢。肝脾阳弱,不能行血,养胎之余,容易导致堵塞。瘀血蓄积,阻碍经络,胎妊渐渐的长大,隧道堵塞。此后的血,不得上济,月满阴盈,于是下漏。按其胎儿所在的左右,必有症块。有的人平日原有宿症,也能导致这样。
  如果内无瘀血,则是肝脾下陷,经血亡脱,其胎必堕。如果血下而腹痛的,则是膀胱气化功能阻碍,土郁木陷,肝气贼克脾,《金匮》名为胞阻(妊娠腹痛)。
  宜疏木达郁,而润风燥,漏血腹痛自止。
  [原文]桂枝地黄阿胶汤
  甘草二钱 地黄三钱 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者。
  桂枝茯苓丸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桃仁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
  轻者作丸,缓以消之。
  【翻译】桂枝地黄阿胶汤
  甘草7克 地黄11克 阿胶11克 当归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的。
  桂枝茯苓丸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桃仁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的。
  轻者作丸,慢慢的溶化。
产后根原
  [原文]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虑。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以衰矣。母气传子,子壮则母虚,自然之理也。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不觉其虚。及乎产后,胎妊已去,气血未复,空洞虚豁,不得充灌,动即感伤,最易为病。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症瘕续成者,事之常也。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者,亦复不少。而痉、冒、便难,尤为易致,是谓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是以病痉。痉者,筋脉挛缩,头摇口噤,项强而背折也。气损阳亏,凝郁内陷,群阴闭束,是以病冒。冒者,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也。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是以便难。便难者,糟粕艰阻,不得顺下,原于道路之梗塞,非关阳旺而火盛也。
  总之,胎气生长,盗泄肝脾,土虚木贼,为诸病之本。土气不亏,不成大病也。
  【翻译】产后血虚元气衰惫,诸病丛生。病了就多年甚至于毕生,不能治好或者恢复。满月之后,气血渐渐的旺盛,才可无虑。因为妊娠的时候,胎儿成长一分,则母气暗中泄露一分,胎气逐渐成长,母气逐渐泄露,十月胎儿发育完成,而母气耗损十倍,平常不过几胎,而人已经衰老了。母亲的气传给孩子,子壮则母虚,自然的道理。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感觉不到其虚。等到生产后,胎妊离开,气血没有恢复,空洞虚空,不得充灌,动不动就感伤,最容易得病。怀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腹中结块的病后来发作的,经常的事。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的,也有不少。而病痉,病郁冒,大小便困难,尤其容易得病,这叫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所以病痉(抽筋、痉挛、痉风)。痉,筋脉挛缩,头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脖子硬而后背弯曲。气损阳亏,凝郁内陷,各种阴象堵塞约束,所以病冒。冒,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所以大小便困难。大小便困难的,糟粕艰难险阻,不能顺利的便下,原因在道路的梗塞,不关阳旺和火盛。
  总之,胎气生长,暗中泄露肝、脾,土虚木贼,为各种病的本原。土气不亏,形不成大病。
  [原文]桃仁鳖甲汤
  桃仁三钱 鳖甲三钱 丹皮三钱 丹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者。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地黄三钱 当归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栝蒌根三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
  葛根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葛根三钱 麻黄一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二钱 杏仁二钱 白蜜一两 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
  【翻译】桃仁鳖甲汤
  桃仁11克 鳖甲11克 丹皮11克 丹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的。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地黄11克 当归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的。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栝蒌根11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三枚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痉病而见有汗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叫柔痉”),发热汗出的。
  葛根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葛根11克 麻黄4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金匮要略》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7克 杏仁7克 白蜜37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化。

后序
  [原文]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黄岐立法,定经脉,和药石,以治民疾,天下遵守,莫之或贰。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之徒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至张仲景而立极。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祖述而发扬之。起废痼,润枯毙,含生育物,绝厉消,黄岐之道于斯为盛。自唐以降,其道日衰,渐变古制,以矜新创。至于金元,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海内沿染,竞相传习,蔑视古经,倾议前哲,攻击同异,辨说是非。于是为河间之学人,与易水之学争,为丹溪之学人,与局方之学争。门户既分,歧途错出,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夫医虽艺事,而拯疾痛,系生死,非芝菌星鸟之术,可以诡诞其辞也。阴阳有纪,五行有序,脉络有度,非博辨横议所能推移其则也。一病之作,古今如一,非风俗政令有时代之异也。
  一药之入,顺逆俄顷,非百年必世可虚遁其说也。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人异其说,家自为法。按之往籍,则判若水火,综其会通,则背若秦越,夫岂民有异疾,药有异治哉?或俗学废古,恶旧喜新,务为变动,以结名节,凡在学人,莫不皆然,而医其一也。故脉诀出而诊要亡,本草盛而物性异,长沙之书乱而伤寒莫治,刘朱之说行而杂病不起,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岂不哀哉﹗故凡艺或可殊途,唯医必归一致,古经具在,良验难诬,有识之士,不能不是古而非今矣。
  余少好医学,博览方籍。读黄氏《素灵微蕴》、《伤寒悬解》,其于黄岐秦张之道,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于是乃求其全书,积二十年不可得。岁在己丑,承乏馆陶贡士张君蕴山为掖校官,得其书六种,录以畀余,乃得究其说,而益叹其学之至精。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
  余既刊《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诸书之会极,乃复校而刊之。粗举源流正变,以引伸其说。世之为医者,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生人之戴维,不亦懿哉﹗若乃规囿习俗,胶固师说,未遑研究,骇其偏矫,失后事之良资,为下士之闻道,则非余之所敢知矣。
  道光十二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
  【翻译】医学兴盛于上古,而衰落于后世。自黄帝岐伯创立医法,确定了经脉,调和药剂和砭石,用以治疗人民的疾病,天下人遵守,没有人背叛。于是有和、缓、扁鹊、文挚、阳庆、仓公等良医相继而起,各传其术,以博施当世,而方药到张仲景而确立规则。从那以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而发扬广大。治愈不治之疾,恩惠枯死之人,人类繁衍生息,气绝祸患消除,黄岐之道到这时候为兴盛。自唐以后,医道日益衰落,逐渐的改变古制,以新创为骄傲。到了金代、元代,刘完素变成泻火的学说,朱彦修当作补阴之法。国内沿袭传播,互相争着传授与学习,蔑视古文经书,竭力非议前代的贤人,打击不同意见的,论辩是非。于是作为河间的学人,有河间与易水的学术争鸣,作为朱丹溪的学人,与太医局所定药方的争论。门户已经分开,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纷纭扰乱以至于到了今天,而古法荡然无存了。
  医治虽然是技术的事,但拯救疾痛,关系生死,不是所谓能起死回生、功治百病的灵芝虫草、妙丹圣药的技艺,可以虚妄离奇不着实际的说说。阴阳有规律,五行有秩序,脉络有法则,不是雄辩恣意议论所能改变的法则。一个病的发作,古今如一,不会因为风俗政令有时代的差异。
  一个药物的使用,顺正与邪逆马上就显现,不是一百年三十年可逃避的。然而宋元以来,数百年间,每个人都有他的说法,自家制定法则。按照古籍,则判若水火,综观会和疏通异说异义而调和其矛盾,以呈现其间真正之意义,则是背离如同秦国和越国(一南一北相距很远),岂是人民有奇怪的病症,药有同病异治呢?有的人用世俗流行之学废古,喜新厌旧,一定要变动,沽名钓誉,凡在学习、学术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没有不如此的,但医法却只有一个。所以有了脉诀诊脉诀要却丢失了,本草兴盛但药性异常,张仲景的书乱用但伤寒不能治,刘朱的学说流行但杂病不能痊愈,天下的人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医本来是救人的道理,却成了杀人的工具,岂不悲哀﹗所以凡是技艺或可有不同的途径,唯有医必须趋向一致,古人的经书都在,优秀的经验难以诬蔑,有识之士,不能不以古为是而否定了。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医学,博览医书。读黄元御的《素灵微蕴》、《伤寒悬解》,他关于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的理论,如同抓住了网的纲,有条不紊。于是才搜求他的全书,用了二十年不能得到。1829年,暂任山东省馆陶县的贡士张蕴山为掖校官,得其书六种,抄写给了我,才得以研究他的学说,而越发感叹他学问的精妙绝伦。张仲景之后,火种仍可留传,不是自加尊号。
  我已经刊印了《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长沙药解》,而《四圣心源》为各书的登峰造极,于是再校刊他。粗略的列举源流遵循他的创作原则,以引伸他的学说。世上做医生的,能读懂黄元御的书,则把握了脉理而得到了诊断方法,明白了药解而正确了解药性,伤寒病没有夭折的人,杂病没有膏肓的悲叹。上可得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的精华,次可通王叔和孙思邈的学说,下可除河间、朱丹溪的弊端。光大先圣的大德,作治病救人的戴维,不也很美好吗﹗如果只是规囿于习俗,固执于老师的说法,没有研究,惊惧其偏颇错误,失手后成为谈资,下士听到了“道”的道理,就会大加嘲笑,则不是我所敢知的了。
  道光十二(1832)年冬十一月阳湖张琦

四圣心源
  赵克宣序
  [原文]宣素不知医。辛丑岁初夏,先君楼公抱恙,群医束手。迁延三阅月,势益剧。适明府龚木民以《四圣心源》一帙见示,宣受而卒识之,叹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善本。急与医者议,仿其意制方,以希一效。而疾已大渐无及,窃恨是书之不早见也﹗
  因念人子,当父母康强时,依依承顺,辄取岐黄家言,庋置弗观,及一旦父母有疾,非不博求医术,及弗获效,则当父母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以分亲痛而不可得,亦已无如何。而医者方坐视成败,以其必不效之术,尝试于万一,竟至不讳,则云证固不治。
  呜呼﹗言及此痛,何如耶﹗昔张从正撰《儒门事亲》十五卷,盖谓儒者,能明其理以事亲,当知医也。
  是书作于昌邑黄氏,刻于阳湖张氏,因所传未广,爰与小搂弟校勘付梓,以广其传。区区抱恨私心,亦欲使天下仁人孝子,取是书而急识之,以善其颐养之方云尔。
  道光壬寅三月丹徒赵克宣竹坪序
  【翻译】克宣本来不懂医术。辛丑年的初夏,先君楼公抱病,群医束手无策。延后耽搁三个多月,病情越发加剧。正好明府龚木民拿《四圣心源》一书给我看,了解并且终于知道了,叹服其说理精当,实为医家好书。急忙和医家商议,仿照他的意思制成方子,希望有效。而疾病已是病危来不及,恨自己这个书没有早看到﹗
  因此想到了人子,当父母健康强壮的时候,依恋不舍承担孝顺,总是把岐伯与黄帝的书,收藏不看,到了一旦父母有病,不是不到处去求医疗办法,到了不能获得效果,就对着父母的床褥痛楚,呼天号泣,欲嚼舌啮臂,那样的亲痛真不可得,也已经没有办法了。而庸医一方面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态度,用他一定没有效果的医术,尝试于万一,最后到病人死了,就说病证本来就不能治了。
  哎﹗说到这个痛苦,又怎么样啊﹗过去张从正撰写《儒门事亲》十五卷,大概说通习儒家经书的人,能明白道理以侍奉父母亲,应当懂得医术。
  这个书是昌邑黄氏所作,阳湖张氏刻印,因为传播的还没有广泛,于是和小搂弟校勘雕版印行,以广泛传播。我的抱恨私心,也想让天下仁人孝子,拿这个书快速的知道道理,以更好的用颐养的方子罢了。
  道光壬寅三月江苏省丹徒县赵克宣竹坪序
 赵克宜序
  [原文]先君楼公,辛丑夏抱恙,延医调治,仙草无灵。迨竹坪兄于木民龚明府处得《四圣心源》一编携归,与医者讨论,师其意以订方,而病已不可为矣。为人子而不知医,此愚兄弟之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者也﹗
  伏念是编本昌邑黄氏所著,实称善本,向曾刻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宛邻张氏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者。
  夫医虽小道,理极精深,用之得当,如济世之航,用之不当,如伤人之刃,可不慎欤﹗
  近世庸工,药性汤头一经熟读,自诩通人。及入病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莫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准古酌今,神而明之者,未易数觏。此矫其弊者,有勿药中医之说也。甚至逞其私智,立说著书,伐阳滋阴,损人生气。种种背妄,遗祸无穷,良可慨已﹗纵有一二依附圣经,强为诠释,惜又穿凿附会,庞杂不精,反令古圣之道,愈解而愈晦矣。
  是编宗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之心传,而运以精思,达以卓论,抉天人之秘奥,阐顺逆之精微,作述相承,独标真谛,举谬悠之说,一扫而空之,其为功岂浅鲜哉﹗愚兄弟不能早购是书以起先君之痼疾,而顾念世之人子或有愿读是书者,爰另梓流传,以志终天之憾,且以见事亲者之不可不知医也。竹坪兄与宜悉心校雠,付诸剞劂,谨叙其意,以为缘起云。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翻译】已故的父亲楼公,辛丑夏抱病,请医生调治,仙草无效。等到竹坪兄于明府龚木民处得《四圣心源》一书带回来,与医者讨论,效法其意以制订方子,但病已不可为了。为人子而不懂医,这我们兄弟的抱憾终天而椎心泣血的事﹗
  退而自省这本昌邑黄氏所著的书,实称善本,以前曾刻印于阳湖宛邻书屋丛书中。张宛邻集丛书十有十种,除诗、古文、词外,有黄氏所著《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素灵微蕴》,庄氏所著《慈幼二书》,并张氏自着《素问释义》诸书,而《心源》一书,尤诸书中之至粹至精的。
  医虽然是小的宇宙之道,道理却极其精深,用之得当,如济助世人的航船,用之不当,如伤人的利刃,可以不慎重吗﹗
  近世的庸医,《药性赋》《汤头歌》一经熟读,自诩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等到到了病人家,论实论虚,猜寒猜热,以人试药,不切中病情。求其观天时之变,察人事之宜,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表面玄妙的事理,没遇见几个。这儿矫正弊端,有不服药中医的说法。甚至炫耀个人的智慧,立说著书,杀伐阳气滋补阴气,损伤人的生气。种种胡作非为,遗祸无穷,真是值得感叹感慨啊﹗纵有一二两依附医圣经典的,勉强做了诠释,可惜又是穿凿附会,多而杂乱,反而让古圣的道理,越解越难懂了。
  这篇尊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人的心传,而运用了自己的精心思考,达到卓越分析,撬开天人的秘奥,阐述顺逆的精微,创作传述先后继承,独自标榜真谛,举出了荒诞无稽的言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其功绩岂是微薄啊﹗愚兄弟不能早购这个书以治先父的经久难治愈的病,但眷顾世上人子或有愿读这个书的,于是再雕刻印刷流传,以记住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并且认为奉养父母亲的不可不懂点医。竹坪兄和我悉心校勘,付之于刻印,郑重恭敬地述说这个意思,也是刻印的起因。
  道光壬寅岁季春下浣丹徒赵克宜小楼序
 欧阳兆熊序
  [原文]呜呼﹗医学之坏,至今日而极矣。其鬻术者无论也,即有一二嗜古之士,欲以涉猎方书,研求医理,而谬种流传,往往守一先生之言,以为标准。俗学茫昧,千手一律,杀人如麻,不可殚记。有诘而难之者,曰︰吾之学,朱、张、刘、李之学也,吾之方,固出自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所传也,然而不愈者,有命焉,非医之咎也。噫﹗虽予亦以为非医之咎也,何则彼其耳目锢蔽已深,性灵没日久,虽欲自拔而不能,亦大可哀也已。
  余自束发,侍先父母疾,即喜翻阅医书。初师喻嘉言昌,又师陈修园念祖,十年无所得。道光戊申,江西陈广敷溥以玉楸黄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饷。其源不尽出自医家,而自唐以后,谈医者莫之能及,二千年不传之绝学,至是始得其真。爰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锓板行世,一时医风,翕然丕变。今湘乡左君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费钱一千有奇,重刊其全部,而以校雠之役相属。其嘉惠来学之心,可谓习矣。夫菊农亦尝从事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之说者,而一旦弃之如遗。何今之自命为名医者先入以为主,抵死而不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之良,不亦慎乎﹗
  或曰︰朱、张、刘、李,古大家也,张景岳、叶天士,亦近今之名手也,斯与黄氏,优劣恶从而辨之?不知黄氏所传者,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心法,彼则背而驰焉。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吾党之责也。譬之儒家,《素问》、《灵枢》,医之六经也,《伤寒》、《金匮》,医之四子书也。若黄氏之羽翼仲景,方之朱子,何多让焉﹗
  宗黄氏即以宗仲景,不宗仲景,黄岐之法不立,不宗黄氏,仲景之法不明。昌黎有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乃可授,吾愿世之好学深思者,将后世一切非圣之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以仲景为归,涵濡既久,渐渍而化焉。若涉迷津,臻彼岸,导歧路,骋康庄,有不自旋其面目而捐弃故伎,如菊农之勇者,无是人也。
  黄氏尚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傥更有大力者搜而传之,于以康济群生,补救劫运,岂非医林之盛事哉﹗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翻译】呜呼﹗医学的恶劣,到今天达到极端了。那些欺世盗名的不说,即有一二个好古学士,想浏览论述方剂的著作,研求医学道理,但荒谬的东西一代代地流传,往往遵照一先生的言论,作为标准。世俗流行之学模糊不清,千篇一律,杀人如麻,不可全部记下来。有追问究竟的,说︰我的学问,朱、张、刘、李的学说,我的方子,本来出自景岳的《八阵》、叶氏《指南》所传的,然而不能治愈的,是命运了,不是医生的过错。哎﹗虽然我也认为不是医生的过错,他们耳目禁锢蔽塞已很深,智慧丧失很久了,虽想自拔而不能,也是大可悲哀的罢了。
  我自成童之年,伺候先父母病,就喜欢翻阅医书。开始以喻嘉言为师,又师陈修园,十年没有收获。道光戊申(1848年),江西陈广敷以黄元御先生《医书八种》抄本相赠。他的渊源不全出自医学世家,但从唐朝以后,谈医的没有人比得上,二千年不传的绝学,到这儿开始发现其真谛。于是取《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刻书流行于世,一个时期的医风,突然大变。现在湘乡左菊农继明毅然以昌明医学为己任,花费钱一千多,重新刊印其全部书籍,把校勘的事托负给我。他所给予后来学子恩惠的心,可以反复地学习了。菊农也曾经追随于朱、张、刘、李、景岳《八阵》、叶氏《指南》的学说,而一旦丢弃如遗失。为什么现在的自命为名医的先入以为主,拼死而不醒悟﹗读此书曾不汗流浃背,一发其羞恶是非的良心,不也慎重吗﹗
  有人说︰朱、张、刘、李,古代的大医家,张景岳、叶天士,也是近代的名手,这与黄氏,优劣恶从哪里分辨?不知道黄氏所传的,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的心法,他们则是背道而驰了。异端曲学,足以害道,辞而辟之,大声疾呼,我们的责任。比如儒家,《素问》、《灵枢》,医的六经,《伤寒》、《金匮》,医的四子书。如果黄氏的翅膀仲景,方之朱子,何必那么多谦让啊﹗
  尊奉黄师就是尊奉仲景,不尊奉仲景,黄帝岐伯的医法不确立,不尊奉黄氏,仲景的医法不明白。韩愈有言︰不是三代两汉(夏商周三代东西两汉)的书不敢读。段师琵琶,须不近乐器,十年才可以传授,我希望世上好学深思的人,将后世一切非圣人的书,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一概以仲景为标准,沉浸已经久了,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如果过回找不到渡口,到达彼岸,进入岔路,奔跑康庄,有不自动回归本来的面目而抛弃原来的旧伎俩,如菊农的勇气,没这样的人。
  黄氏还有《周易悬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若干卷,《四库全书提要》存目中已著录。闻其昌邑裔孙珍藏甚密,倘若更有大力的搜集传播,用来安抚救助百姓,挽救灾难,难道不是医林的盛事啊﹗
  同治元年月四朔日湘潭后学欧阳兆熊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