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小说最好采用什么人称去写?(创作漫笔之十九)

 江山携手 2014-03-02

现在的长篇小说很多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其实就长篇小说这个形式来说,第一人称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道理很简单,第一人称有视角上的限制,小说当中所涉及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要在“我”的眼前发生,或者至少也是我听人说的,而长篇小说往往都是人物多,事件复杂的。人物多,就很自然地要写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而人物写作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描述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如果采用第一人称,那么只要不是“我”的事情,一写到其他人物就无法做心理描写了。只能从外观上写,这个人物如何如何,然后故事转换了,这个人物又如何如何。这很容易重复,也容易落入简单,缺乏变化。

除了写人物不是很方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小说的叙事者,本来小说的叙事者可以是旁观者,可以是全知的一个叙事身份,这个叙事者可以完全不参与故事当中,如同展览会上的讲解员一般,但是,小说家与讲解员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讲解员只需熟悉材料就可以上去讲解,而小说家则需要化身进入故事。如曹雪芹写《红楼梦》,这位隐身在故事之后的叙事者对大观园里各种各样的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大到时代变迁人情世故的变迁,小到一杯酒,一桌宴席,一味草药,没有他不知道不精通的。事实上,这个故事就是他设计出来的,由着他的讲述,人们被引入了一个新天地,从中观赏到一个大时代没落时候的高贵人家的衰败,小说家曹雪芹尽管没有出场,也没有对整个故事说过什么带有评判的词语,可是,随着他小说走到尽头,人们逐渐地被小说家讲述的情感所感染,所吸引,有很多人都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这个除了曹雪芹是一个天才小说家之外,也与他采取的全知视角比较符合小说的表现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试想如果曹雪芹不是采取全知视角,而是采取宝玉或者黛玉的视角去写,那么这个小说所能展示出来的,就不是什么封建社会的万宝全书了,而是一出内容清淡的悲剧爱情故事了。

长篇小说最好不要采取第一人称的手法去写,还有一个例证。在上世纪我国出版的二百多部中文版世界文学名著当中,只有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的《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和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mte)《简·爱》(Jane Eyre)是采取第一人称写的,其他所有的名著都没有采取这样的叙事方式。

我这么说,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看法,那些世界名著都是十九世纪的产物,现在是现代社会,小说难道不能做一点改观吗?这,正是我下面要讲的。

长篇小说大量采取第一人称视角是从二十世纪前半期开始的,这与小说样式逐渐地现代化有关。我想重点介绍这么几本名著。

法国作家M·普鲁斯特(Marcel Prouet)所著《追忆似水年华》(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这部由七部小说组成的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从第一部《斯万之家》到最后一部《过去韶光重现》,整部作品都采取的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成。另一位法国大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e Maurois)在为这部书写的序言里说,对于1900年到195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他认为,小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小说从表现生活的外观向着精神反映的转化。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长篇小说《喧嚣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ary)也是一部采取第一人称写成的作品,这是福克纳花费心血最多的一部小说,也是全世界喜爱福克纳的读者和研究者认为福克纳最成熟的一部长篇。

意大利著名的教授作家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的长篇代表作《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也是采取第一人称写的小说,这位精通语言学的学者型作家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他认为,这样随着第一人称的自述式的写作,非常有利于他在小说中穿插表现语言艺术对小说写作的作用有很大帮助。

2006年诺贝尔奖获奖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 HAN PAMUK)的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红》(My Name is Red)同样也是一部采取第一人称手法写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记述了作家在他那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里生活的种种见闻,作家认为,他之所以要采取这样的叙事视角,完全是出于对小说表现的需要。

1988年获得第一位诺贝尔奖的阿拉伯作家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我们街区的孩子们》(Chdren of the Alley)是一部寓言式的小说,这个小说利用孩子的眼睛展现出了处于变化中的阿拉伯世界,所以作家也选择了第一人称的方式。

从以上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作家都喜欢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构思长篇小说,这与小说艺术日益革新以及越来越多地向着深入索取小说表现空间有关。

我则也还有另外一种认识,十九世纪以前,能写小说的人不多,小说家被认为是一种天职,能从事这项天职的人要不就是天才,要不就是有所家传,一般的人很难介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写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事情。小说家已经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难以从事的事业。尤其是,人们认为,小说家不可能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小说家与平凡人一样,都是过着一样的生活,感受一样的事情,因此,那种全知全晓的方位感失去了。如果一个小说家还是依着原来小说那种全能的视角去写,就无法去掉多少总有点虚假或者刻意的痕迹,所以,多数作家都同意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更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但是,第一人称写作依然还是有着我在文章开始所讲的种种限制和缺陷。

长篇小说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问题,我把这些问题以及形成的历史成因摆在各位作家面前,究竟怎么个选择,还是作家自己的事情,总之,不做稀里糊涂的选择,要选择总有你的理由,心安理得,顺理成章,那就无怨无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