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自招准备5部曲4:沉思曲

 抱朴守拙169 2014-03-03
 

第四部,沉思曲:分析孩子的情况,包括高考预测分、学校与专业选择、校荐的概率

 

当我们完成了对自招学校与专业的了解,以及学习了自招政策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对孩子自身的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基本准确定位孩子的高考分数和排名的水平。因为,一旦下力气参加了自招,也获得了签约资格,那么签约后是无法反悔的。所以,如果我们选择的自招学校和专业,是孩子凭自己的高考分就能获得的,那么参加自招不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变得被动。如果我们选择的自招学校和专业远高于孩子的实际实力,由于高考分数达不到优惠录取条件的实施前提,那么虽然自招通过了,但实际是“无结果”、“白忙乎”,甚至还会浪费1个学校志愿。要知道本一批次一共3个院校志愿,浪费一个的代价是不值得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孩子的高考分数水平,无疑对我们形成合理的自招方案至关重要。

1.高考分数预测的一般方法

说实话,要非常准确地预测孩子的高考分数和水平的确是很困难的。但由于很多问题的思考需要参照的基点,因此,我们也只能迎难而上了。不过我想各位家长应该明白,任何预测仅仅且只是预测,我们当然关注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情况之间的符合度,但我建议大家要更多地思考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并不断收集各种信息加以动态修正。

一是直接预测法。所谓直接预测法就是家长根据孩子高中三年来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高二下到高三目前的每次重大考试的成绩,依据自身经验,推断出孩子在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分数范围和对应的全省位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孩子分数波动较小且家长信息掌握比较丰富,预见性的判断力比较强的情况。

二是数据参照法。所谓数据参照法是依据孩子所在高中三年来本一达线率和孩子基本稳定的年级位次,推断出的孩子在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分数范围和对应的全省位次。当然,如果能够得到孩子所在高中的本一录取名单或者成绩分布表,那么就更加准确了。

以苏州中学为例,近3年来该校本一率基本在75%左右,如果不考虑文科和理科的比例差,均按75%计算,那么,假设孩子所在年级中的理科学生有400人,则大约高考中有300人能达本一线。如果孩子的成绩排名大致稳定在年级25%左右,以江苏高考理科本一分数分布情况,结合苏州中学在全省的教学水平位置,可以推断该生正常情况高考分数大致在360-370分的范围。

 

江苏2012-2013年340及以上分数分布状况

年份

分数段值

≥380

≥370

≥360

≥350

≥340

2012

占比%

9

20

37

64

100

2013

占比%

6

15

32

77

100

 

三是校际比较法。由于某些学校不公布本校的本一率,只公布本校的本二率。那么这些学校的家长想预测孩子高考的可能分数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也只能采用校际比较的方法了。具体方式为,以本地最好的高中数据为依据,大致推算孩子所在学校的本一率。然后采用数据参照法大致推算。(学校整体实力越弱,其高考分数分布范围的比例需调整,建议普通高中360以上的比例调整为10%-15%)。下面是苏州各名校的本一率情况,其他各校可以根据整体位次推断(全市平均20%)。

 

苏州各区域名校高考本一率情况(参考数值)

苏州中学

75%

苏州实验

68%

常熟中学

未公布

梁丰中学

68%

昆山中学

56%

震泽中学

54%

太仓中学

未公布

苏州全市

20%

 

 

 

建议家长多向群里高考过的家长请教或者家长们发扬互助精神,把自己知道的比较可靠的信息在群里多交流,如孩子所在学校处于所在区域的整体水平位次、该校历年高考情况、孩子大致在年级的位次等,已经考上大学的家长可以说说孩子在高中的总体水平,高考的分数等。下面是一位无锡群友的贡献:无锡一中前50名C9和省内985,100名内省外985,150名内211。如果无锡的家长据此深入讨论下去,那么无锡各校的大致情况也就清楚了。

2.如何选择合适的自招学校和专业

对于专业选择问题考虑的因素很多,我随后会有专门关于专业选择的日志发布,这里不再重复。总的原则是:先考虑孩子的人生规划;再考虑孩子的职业规划;再考虑孩子的专业选择;再考虑孩子的学校选择。

在考虑选择自招学校时,先不要考虑校荐会是什么学校,因为对于校荐的学校,家长只有同意或放弃这二种选择。做得比较公开和阳光的高中,会让你在几所学校中填写选择意愿,然后综合平衡后再确定校荐学校。但只要学校决定了,家长也只有同意或放弃这二种选择。同时,一般中学给家长考虑的时间短的只有半小时,长的也只有1晚上。所以,建议现在考虑自招学校,可以先从自身情况出发来选择。当然这样的选择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一是以高考的预测分数为基点。自招不是提前录取,需要过“三关”才是功德圆满,这三关是:申请初审关、考试面试关、高考分数关。同时自招是双刃剑,是娃娃亲,搞不好会受制于人。所以,一般对于自招目标院校的选择有三种思路:第一,裸考能考上的概率很小的高校;第二,估计裸考分最高也就在其校线左右,但目标专业分高,能考上的概率很小的高校;第三,估计裸考分能达到校线,但离专业分较远且特别喜欢该专业的高校。总之,参加自招要确立有利于自己的“捡漏”思维。因此,选择自招的目标学校,一般在其历年校线分在一定范围内高于高考预测分的高校。

二是以学校与专业平衡为首选。针对选择出拟选高校,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分析该校的专业情况,得出“最能接受专业值最大且最不接受专业值最小”的学校排序。具体方法请参阅“第二部:巡游曲”的相关内容。

三是以相关的自招政策为策略。不同高校的自招政策是有具体差别的,家长考虑自招目标学校时,需要用心斟酌。第一,最好选择同一联盟内的高校,这样孩子只需参加一次考试,投入的精力少。而且三大联盟基本是同一天考试,也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联盟。第二,有的学校给出的优录基准是本校在江苏的当年校线,也有的是本一线。这种情况也有讲究,如果目标校的校线和自己的高考预测分比较接近,那么可以选择以校线为优录基准。否则建议选择以本一线为优录基准,这样可以避免浪费1个院校志愿。第三,注意了解是否有面试或需远赴外地多次考试的要求,如果预测孩子面试不占优势,就要选择无面试的学校,或者面试方法比较简单的学校。考试地点最好选择本省内或附近,避免过远,使孩子过于疲惫。第四,分辨对于达到校线后加分选专业的不同规定。先查阅该校历年专业分差情况,然后在确认同等条件下,选择加分多的学校。(有的学校专业录取分差在10分以内,而有的却在20分以上)

四是以自身的特长成绩为依据。所有希望的结果都要建立在过“三关”的基础上,因此,无论是校荐还是自荐,都需要使自己通过申请,获得考试资格,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获得最优惠的优录条件。这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招学校才行,如果超过自身实力过多恐怕是不合适的。一般就三大联盟来说,华约、北约比卓越的要求高,考试难度也大,独立自招的学校也根据学校的水平差异有区分。另外不同性质学校对于不同竞赛获奖也有偏重。报名考试的生源也决定了考核通过的水平等。这些都需要家长深入研究和衡量。

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上4个维度的交集,自招的目标院校也就自然浮出水面了,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科学决策的过程。

3.如何预测校荐的可能性

第一种,直接询问法。即了解了孩子的年级排名后,可以向老师咨询历年该名次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的具体情况,主要目的是确定自己是否有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

第二种,同类推断法。首先,通过收集孩子所在学校历年通过自主招生的学校和人数,然后根据自己学校在当地的水平位次,乘上2-4,学校越好,倍数越高,因为牛校的孩子对一般211院校的自招不是很感兴趣,但这些高校仍会每年分配给他们大量的校荐指标。如果孩子的年级排名在范围内,那么校荐机会很大。其中,乘积与排名的差越大,机会越大且校荐名校的可能性越大。当然,这些都是按照以往的情况说的,2014自招也许会有些变化。

对于自荐是无限制的,如果不能校荐,孩子有一定竞争力,还是试试自荐,关键是要选好、选对自荐学校。

 

申明:1-文中纯属个人观点,据此决策,风险自负。2-本人不是空闲无事之人,工作繁忙,此举纯属公益之举。3-对文中观点有不同看法,敬请提出。认为有帮助,请表示一下鼓励。认为没有帮助,笑笑飘过,请不要茫然拍砖。

 

未完待续,第五部,奋进曲:确定目标学校(三套方案),收集相关材料和准备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