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喜书斋藏佳作

 悫悫小书斋 2014-03-03

打扮自己的书架,是我的爱好之一。

1995年乔迁新居,我对爱人说:大半辈子了,我没有任何奢求,只要一满墙书架。那一墙书,算是寒舍里最有价值的风景了。

香港回归那年,我的忘年交、邻居宋先生送我一块他亲自篆刻着“悫悫小书斋”的大理石作品,我把它作为我的书房的名字。

我的藏书虽然远远不如图书馆正规,但摆放书籍也是分门别类,不管是专业书籍还是大人文学科的书籍,什么时候需要,很快就能找到。

随着人生的足迹走过春华步入秋季,同学、好友有不少笔耕不辍者都硕果累累,经常有著作赐予,出于习惯,我总是放在书架的同一层上,当然也包括自己变成铅字的文字。寒暑轮回,经年下来,便成了我书架上颇有特色的风景。其中,有长者的诗集,同学的文集,偶像的散文集,同行的论著等。每一部著作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种体裁后面端坐着的都是鲜活的、独特的性格,而每一种个性,都是我的文友,更是我的老师。

最近,我整理书架,忽然发现,书架上独具特色的风景里,又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每一道色彩里面,走来的是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前、既虚无又现实的友人、师长。其中,有梧桐书屋老师的力作《静静的胡杨林》,在我的书架上最厚重,犹如老师在原创基地。有《梦荷文集》,展现着“这一个”才女的风范。电脑里还有卧龙半条的《我和我的黑土地》,尽管是电子图书不能摆在书架上,但他被珍藏在我的几位残疾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楷模。

接受文友的作品藏书、读书,是最美不过的事情。

补记 小书斋的书架上又有原创三位文友的三部著作增辉:岩波先生的《眼力》,潇湘珍珠兄长郭瑞林先生的《四大古典名著文化巡礼》,为有只缘先生的《一个老百姓的五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