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树7

 漫步月球路 2014-03-03
7 鬼的长相
    如何描写鬼的面貌呢?许多自称见过鬼的人总是无法说清楚鬼长得什么样子。古代用以驱魔的“鬼脸面具舞”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灵感。

    周朝的《仪礼》与《周礼》都有记载古代跳“傩舞”的习俗。傩舞,俗称“跳鬼脸”,是一种驱魔赶除瘟疫的舞蹈。每逢大年初一,驱魔者(古称方相氏)戴着用熊皮制作的“鬼脸面具”,面具上镶嵌着四只金黄色大眼。驱魔者身穿黑色上衣,红色裙子,手持干戈,率领一百二十名属下进入每一个房间搜索瘟神恶鬼。他们进行时,手中挥舞着兵器,口中还不断呐喊,借以驱逐所有鬼魔及瘟疫。这就是《仪礼》所说的:“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以逐恶鬼于禁中。”傩舞中的驱魔者(或方相氏),据传是黄帝的妻子嫫母。嫫母生来面貌丑恶,令人望而生畏,但心地善良,疾恶如仇,又有智慧,能将宫中大小事管理得有条不紊,因此,以嫫母的形象来诠释驱魔者。傩舞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只是后来受到了道家的影响,此驱魔者大都改成钟馗。据传唐明皇于病中梦见小鬼偷去玉笛,正惊慌时,突然跳出一个满面虬髯大鬼,挖下小鬼的眼珠,然后一口将它吞掉,此鬼自称钟馗。唐明皇惊醒后,病不药而愈,于是向画家吴道子描述梦中所见,并命其绘出钟馗像,颁布天下。

    甲骨文分别代表男鬼与女鬼,两者都表示一个戴着凶恶“面具”的人,大概是因为许多宣称见到鬼的人都难以描述鬼的长相,于是就以(甶,鬼脸面具)来代表鬼的面貌,因此,与其说是“鬼”的形象,毋宁说是“驱魔者”的样貌。金文,头戴面具,手持器具,岂不更像《周礼》所描写的驱魔者“方相氏”。篆体添加了“厶”( ),意表发出声音或气息。

    古代典籍如何诠释鬼呢?《列子·天瑞篇》说:“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

    可见列子认为鬼是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准备要归回真正的家,但是真正的家在哪里呢?列子却未加以说明。

    西汉刘向也认为人死之后,灵魂要归回真正的家,于是口中发出“归……”的声音,所以鬼的发音与“归”相同。

    刘向在《说苑》里如此记载:“鬼之为言归也。”东汉许慎则认为鬼会散发阴气以害人,因此,他在《说文解字》里描述:“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大意是说,人死后就变成鬼,有人的身体、鬼的头,还会发出阴森气息来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