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咕咚运动+”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 雷锋网

 过客 2014-03-03

近两三年来,和运动有关的健身应用逐渐流行起来,不少业界人士将这个行业视为商机无限的蓝海。这些应用的共同特点是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衡量标准(卡里路消耗、行走路程等),协助用户在达到健身目的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数据上的成就感。虽然用户越来越多,但是不少健身应用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这跟图片分享应用的状况有点相似。

为了让干IT的自己积极参与锻炼,咕咚网创始人申波决心要打造一款好玩的健身应用。根据他的透露,“咕咚运动+”这款健身应用推出不到一年半已经获得了350万的下载量,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40万,去年还出售了好几个万个健身配件。

“咕咚运动+”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一步寻求收益呢?申波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将会从电商、垂直社交网站和个人增值服务来挖掘市场。

走硬件电商化的道路

健身应用和它们不同,它们并不能单靠创造精神价值而站稳脚,因为它们要跟现实世界的人体打交道。那些衡量身体健康标准需要多方面的数据,单凭一款软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自身的运动和健康状况,健身应用是需要配合一些专用硬件来完成数据记录和跟踪。这就是说,配套硬件的电商化对于健身应用来说是很好的盈利模式。

在整个采访中,申波向我们透露,“咕咚运动+”是国内首家采用App+硬件的模式的健身应用,其配件去年就出售了好几万个。根据申波的意思,“咕咚运动+”未来将会兼容更多的第三方配件,把精力放到配件的电子商务上。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打算,可能是因为去年销售了数万件配件,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营收。虽然他们并不愿意公布具体营收的数字,但是结合他们的配件售价来看(相关配件最低价格为99元),100万以上的年收入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这个数字并不羞涩,只是做相应配件的门槛并不是非常高。他们也许是担心同行闻到利益,纷纷涌入,活生生把蓝海挤成红海。

进一步活跃社交网站

虽然像Facebook、新浪微博这种平台化的社交网络累积了大量用户,但是垂直化的社交网络类型也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垂直网站之所以更容易受到广告商的青睐,是因为他们的用户群体明确而集中,企业容易对他们做出更精准的广告投放,从而提高自己的回报转化率。

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之前,咕咚网一直以硬件+社区的模式运营着。当时他们的人气并不高,只有50万左右。当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整个行业热度不高,而另一个原因是团队想通过销售硬件产品带动社区,而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其移动端的用户在短短的一年内增加了100万。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加上社交应用的推动,移动元素为原来的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引起更多的广告商的注意,申波以及他的团队将会往社区加入游戏化的娱乐元素,从而达到提高社区活跃度的目的。对于“咕咚运动+”来说,虽然“约跑”和排名等功能可以带动社区的活跃度,但是用户自发的线下活动还缺乏足够的规模。而他们最迫切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激发更多的用户去发起活动。

个人数据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量上,更重要的是对它们进行有效分析。用户在使用健身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比如说跑步速度、心跳频率等),如果能将这些数据有效利用起来的话,健身应用能够为用户和很多机构提供跟健康相关的服务。

在这次采访的过程中,申波表示“咕咚运动+”会在保密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向用户提供一些健身指导,甚至为此开拓一些个人健康增值业务。不过“咕咚运动”暂时没有打算跟健康机构开展合作,因为他们还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用户身上,优先扩大自己的平台。

虽然没有点明背后的原因,但是这个团队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也许是因为“咕咚运动+”还处于数据累积阶段,数据并不全面。不管是个人健康增值业务还是跟相关机构展开合作关系,“咕咚运动+”的底气是不足的,短期内难以实现。数据服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长远的战略。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4 《转发到微信!

抽水 @雷锋网
*关注开源硬件、喜欢跟创客聊天,偶尔瞥一眼某某在互联网上掀起的波纹* 邮箱:ce6093@gmail.com 微博:@-抽水-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雷锋网
雷科技
爱搞机
超好玩
左林右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