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栖云藏月的古寺

 cyzq 2014-03-03

去了几回罗源,就是没去圣水寺。不是不知其名,总觉得离城区不远的寺院,往往被市声所扰,清幽之境难留,灵动之气无多。这一回应邀前去探访,方知大谬也。

圣水寺建于县城之南莲花山。山以状似莲花而得名。寺院藏于莲花怀里,天生就有一股高洁出尘之气。莲花山最美的时候在月夜,罗源人津津乐道的“罗川八景”,首推“莲峰月色”。据说月光撒地、轻风吹林之际,“层峦开复合,正似花含蕊”,那情景格外动人。不过,到山上领略月色,罗源人最喜欢去的还是圣水寺。月亮虽美,毕竟高悬在天,是圣水寺的那口清池,把它请了下来。那清池在天王殿后,正面那高高的石砌护壁上,一股泉水破壁而出,洒落池中,前人题曰“泻露”。玉露似的水在池中平平摊开,月亮就在那里躺着。这口池,连同那一枚月,被周围的墙壁护着,楼阁拥着,仿佛被珍藏在寺院里。月因水更灵动,水因月更莹润,其妙难言。不算宏阔的寺院,却拥有一片晶莹宽阔的水底天,两边的屋檐亭台,也被水波月色撩得轻盈欲飞。“天上楼台山中寺,云中钟鼓出尘僧。”圣水岩的这般超脱之境,想必也少不了那一片清池月辉的烘托吧?

能把月亮请下来洗浴的水,能把月色泡得更莹润的水,那该是怎样的水?

那是一脉奇异的山泉,从莲峰林深处涌出。人道“山耸莲花水通香”,那水自是甘冽无比。据说取此泉饮之,能祛病健体,故称“圣水”,圣水寺也因此得名。

古时的很多寺院,因泉水而闻名四方。杭州的虎跑寺,福州的涌泉寺皆是。别的不说,单是那甘泉泡出的茶水,就为寺院汇聚不少人气。圣水寺旁有听泉亭,就是专为游客来此欣赏泉音而建。自然,那里少不了一座茶楼。“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圣水寺茶楼的这副对联,已被列为我国茶楼的名联之一,由此可以推想,这里泡出的茶水,自有不俗的格调。据说当年这里所泡的茶叶,为罗川上游出产的七境绿茶。这种茶似乎没有在外头爆得大名,但它绝对是罗源人心中的好茶。山野栽培,清泉浇灌,林露沾染,云雾滋润,一片片带着乡土的醇美,以圣水寺的水冲泡,可谓绝配。个中妙处,饮者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在圣水寺修持的僧人,喝的就是这种茶。一声佛号一杯茶,茶中有禅,禅意如茶,佛理与茶韵,丝丝缕缕渗入心脾。寺的一侧有块山石,上面布满游人的题刻。最爱那一句:“少憩禅房思啜茗,山僧解意汲飞泉。”山泉的清亮宛然在目,山茶的清香隐约可闻。圣水与山茶的谐妙组合,不知曾给多少人送去心灵的闲适与欢悦。

来到圣水寺,栖云洞不可不看。据说开山祖师谏二头陀先是住在洞中修行,之后才逐步建起圣水寺。也就是说,栖云洞是圣水寺的前身。圣水寺地处并不高,在莲花峰不及半山腰的地方,数百级台阶之下便是市街,云从何来?凭我的推想,罗源城离海不远,山气与海气不时交汇,难免堆云积雾。圣水寺倚山卧谷,树掩林映,也可聚气藏云。入栖云洞,见那不大的石洞中,竟有一口井,名曰“澄心井”。经人介绍方知,栖在洞里的云,大多缘于井里的泉水。从井里蒸腾而上的水汽,在大致平坦的洞顶回旋幻化,成片成团的云由此而生。那么清的水生出来的云,想必会格外洁白吧。也许谏二头陀就是被那里的云朵所吸引,才来到洞中居住下来,开基建寺的?这山洞外窄内宽,还真适于藏云。只可惜容积并不大,藏满则溢。也好也好,里面的云呆久了想出来,外面的云好奇了想进去,各路云朵进进出出,相互交融,渐渐地彼此不分。 谁是洞中云主?云不在乎。来到天地间,谁都是客。不是栖在这个洞,就是栖在那棵树。轻来轻去无挂碍,赢得一身潇洒。我想,澄心井的水,该是以云的形态,告诉你放下一切,身轻了,心也就清了。

我去的那天是下午,栖云洞没有云。在里面端坐的,是十八尊石雕罗汉。八百多年前,这些罗汉就在洞里环壁列坐,有的垂目凝神,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含笑不语,有的似憨似呆,有的偏着头双眼朝天,状似若魏晋名士。经波历浪的从容,云淡风轻的旷达,笑看红尘的超然,蕴含在他们的眉眼神情之中。这些南宋刻就的石像,据说大多出自一位姓陈的石匠之手。又是一位大师级的民间匠人,用简古的线条,把石头激活。十八尊罗汉,个头有高有矮,情态各呈其妙,严谨厚实的功力,奔放无拘的创造力,在这里被融于一体。我想,他在这里挥锤举凿的时候,想必常与白云相伴。那些或藏或现,或停或飘的云朵,也许会不时地滋润他的思路,启悟他的灵感。要不,这些有重量的石头,怎么也像云一般率意舒卷,灵性十足?听说曾有心怀不轨之徒,几次把这些石头罗汉偷掠而去,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他们又一一回归洞中。当然,回归的历程耗费了不少人力,但我总觉得,这也是云的回归。这些长久与云相伴、被云滋润的石雕,早已有了云的灵性。云是掠不走的,藏不住的,如果它还恋着原来的栖息之处,它总会回来的。

云舒云卷的圣水寺,曾引得无数野鹤来此留连。栖云洞上方那块的眠鹤石,据说就是当年野鹤停留之处。鹤是如云的飞禽,高洁而自在。它们从远方飞来,停在寺院的一侧,是要借圣水飞泉洗翅清心,还是要在诵经念佛声中安然入定?翩翩来去的云鹤,把生命翔舞的美丽,抒写在圣水寺的上空。这座寺院的拔俗脱尘之韵,也因此被生动地勾勒出来。只可惜这样的景象,今天的游人已难以看到了,就流过寺院的泉水,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丰盈了。被岁月改变了的过去,让我们眷恋不已。不过还好,人们发现那块栖鹤的山石,本身就像一只缩胫而眠的野鹤,那么,不管当年的群鹤飞向何方,总有一只永远飞不走的石鹤,不离不弃地依偎在寺院的旁边。掩映在寺院周围的树木,依然以浓浓的绿荫,宣示着地气的清润与地脉的灵动。寺门前的那棵高高大大的老樟树,也依然用自己强健的根系,吸纳着丰沛的水源,把身躯一天天地拉长拉宽。它那宽大而轻盈的绿荫,一半遮着寺院,一半遮着通向山顶的山路。每天经过寺院门前登山的人们,一定还会从树荫投下的清凉里,感受到圣水寺绵延不绝的灵气。有些墙翻新了,有些瓦更替了,有些梁柱重置了,但廊道的石板、墙基的石块、石雕的柱础还是过去的,当年的石雕砖刻,还带着几分抹不去的水灵。走在这样的寺院,依然能听到历史呼吸的声音,深沉而均匀。我相信,一脉清澈无尘的圣水,还在圣水寺隐隐流淌着,这个寺院的石木砖瓦,这个寺院花草树木,都因着圣水的灌注与滋润,闪动着迷人的柔光。这样的寺院,时光只会增加它的资历,却无法让它老态龙钟。而且,岁月绵绵长长,它的魅力也随之绵绵长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