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微学精讲【1】 第64章——其安易持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4-03-03

《道德经》第一讲:积累篇   第64章——[其安易持]

 【正文】 

其安①易持②                      

其未兆③易谋④

其脆易泮⑤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

执着失之

是以圣人

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

常于几⑥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

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

复⑦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自然⑧而不敢为⑨ 

保存上图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安定、稳定的局面

.:保持

.:征兆。未兆,还没有形成一种象,征兆

.:打算,计划,筹谋

.:消融

.:将将,几乎

.:纠正

.自然:万物内在的发展规律,自己的那个样子,本来如此

.:有为,妄为,人为

【直译】 

局面尚处于稳定的时候,容易去维持保持

当征兆尚未出现的时候,容易去谋划而消弭于无形

当事物还脆弱的时候,容易消融

当事物还很微小的时候,容易打散

当还不存在的时候,就要开始作为

当还没有形成乱象的时候,就要开始治理

 

合抱的大树,是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发芽长成的

九层的楼台,是从基础开始筑成的

千里的远行,是从迈开第一步开始的

勉强去为,则要失败

抓得紧紧,反而丢失

 

所以圣人

无为,就不会失败

无执,就不会丢失

百姓做事情

经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如果做事情一直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象是开始的时候一样慎重

那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所以圣人

把没有欲望当作欲望

不去把难得的东西当作很贵重的东西

学习别人不学的东西

来纠正众人的过失

把握万物的自然本性,辅助之,而不敢违背了万物的自然去妄为

 

【绎读】

其安易持:局面安定的时候,容易保持;指的是内部的欲、问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解决掉。要是进入事物的拐点,就难办了。好像是公司离心离德,大家都走人,队伍散了再收回来就难了。也好比一个潜在的病,没有发作之前就好治,发作就难办了。“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就是把握微妙的气象,在无的层面上去为。  

其未兆易谋:就是事情连可见的征兆都没有出现,还在气象当中,就容易筹谋解决。

其脆易泮:事情脆弱的时候,容易破裂,不要让他成长。好比“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小的时候是脆的。

其微易散:当事物很微小的时候,很容易打散。好比犯罪团伙,几个人,就很容易解决掉。遣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的大树,是从种子、很小的萌芽开始长成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的高楼是从一筐筐土堆积而成。累:竹子编的土筐。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目标,还是要从第一步开始行走,且要每天都要走一段距离,不断积累。

 

为者败之:不重视事物发展的这些规律,妄为,就会失败。为,是妄为。从上下文看,规律体现在:积累,和重视征兆,在很小的时候去作为,消弭于无形。

执者失之:固执于自己的观点方法,而不善于学习把握无为的规律,就会失去很多。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注意把握无为、无执。

无为故无败:把握住无为的原则,做事情就不会失败;

无执故无失:不固执己见。善于听从学习进步,就不会失去成功的机会,不会失败。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百姓做事情,经常是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这是为啥呢?一个是,不去注意观察事物发展过程之中的征兆、气象,不能做到在事物刚刚有坏的发展的可能的时候去解决掉。一个是不能把握事物积累而成的规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定要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慎重,不麻痹大意。要注意观察气象、征兆。注意维护安定局面。如果做到这样,那一定会成功。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以没有物质上的欲望为欲望,不去珍贵一般人得不到的东西。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学习别人不学的东西,也就是无的学问、氣化科学,来纠正一般人的过失,对氣化层的破坏。因为物质欲望大了,就有各种烦扰嗔恨,黑气冲天。就破坏了自然。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让万物顺着自己的自然发展,最多是辅助一下,而不敢违背万物自然,去妄为。好像是树木要过冬,可以刷石灰,做三角支撑,绑草绳保暖等。但是不要在春天、冬天去修剪枝叶。

 

    这一章的关键是讲积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千古名句,大家熟悉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老子连续使用了三个比喻,来说明,不断积累和时间变化的重要性。

做成大事,需要不断日积月累才能成就。

合抱的大树,当初也是从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长年累月的阳光雨露而长成的;

九层的高台,也是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的升高的;

千里的长征,也要从第一步开始走。

寓意,需要时间和点滴的努力,才能成就大事,成就修炼。

 

但是,即使有了日积月累的努力,也未必一定能成功。

正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那么,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从开始到最后一直都要谨慎小心,注意观察有无事物被破坏的可能性。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变化的时候,就要观察到那种危险的征兆。在危险的征兆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要破坏掉这种可能。如果事情进入到变化的拐点,失去安定的局面,就难办了。 

古话今读:

千里之行:长远目标

始于足下:活在当下

慎终如始:把握过程 

【旁通】

在祖国璀璨的文化之中,也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可以旁通老子这一章。如荀子《劝学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三句也是荀子的千古名句,在某种含义上,比老子说的更加透彻。

荀子讲出来了,一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生一种质变,出来一种“神”的质变。

而且,这种语言的风格,酷肖老子。

前面先举两个自然界大家熟悉的事物,引发大家的深思。

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作者想要说的话。

 

还有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可见祖国文化的思想是相通的。把握积累,积累自然质变,把握征兆、无为。在无的层面去为。所以是为之于未有。未有,就是无。

 

【如何学习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往往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高不可攀,难以理解。学习多年也无法深入理解。

如果我们从第1章按照顺序学到第81章,就会觉得很难,无法学下去。

实际上,学《道德经》的诀窍是,从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想学的、有感觉的、最容易的开始学起,而不是要按照顺序。

甚至可以从一章的几个句子开始学,零敲碎打,一个一个的熟悉背诵下来,而不求一下子把一个很长的章节完整背诵。

慢慢,回头一看,会觉得,哎呀,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熟悉了很多了。似乎道德经也不是那么难懂嘛。

根据我们的经验,用一年的时间熏陶,再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强化背诵记忆,是可以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拿下《道德经》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选用这一章作为《道德经》讲解的第一章呢?

因为这一章之中有老子的千古名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时,也是因为,这一章很重要,也很实用,是讲如何做事情的。

结合积累篇的另外两章,即63、23章,把做事情的整个过程和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都告诉了大家。学了,用上,就能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