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开路胡同留下太多难忘往事

 LuXin4164 2014-03-04

“新开路胡同”留下太多难忘往事

在北京市东城区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它的名字叫“新开路胡同”。今日的新开路胡同西口

新开路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胡同,也是一条较宽的胡同。胡同东口与朝阳门南小街相通,西口通东单北大街。胡同南侧有口分别与火神庙胡同、北极阁胡同相通。新开路胡同明朝时属明时坊,称新开口。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始称新开路胡同至今。

这条胡同西口通东单北大街,出口处处于繁华热闹地界儿。一出胡同口,北边有书店、食品店、著名的大华电影院等;南边有青艺排演场、金山照相馆等,构成了繁华的东单北大街,又称“银街”。胡同东口与朝阳门南小街,即原“方巾巷”街相通。出胡同口右拐不远处,就是当年宋庆龄的住宅;往左对面有糕点铺、文具店、酒馆等。胡同的西端南侧就有一个很大的副食商店。

我居住的胡同离新开路胡同不远,距离也就300米左右;若提起我原住宅所在的胡同,则与新开路胡同相邻。据说我爷爷逝世出殡途经新开路胡同时,沿街不少人痛哭失声。由于我小时候经常进出新开路胡同,而且与胡同里一些住户和所在单位接触频繁,所以与这条胡同结下深厚感情。就拿胡同西端的原宁郡王府来讲吧,我印象中的其部分建筑解放后改成“夜读会”,为什么改、“夜读会”含义是什么?我因当时年纪小,既不懂也不问,只记得我母亲常带我到这里来上课(业余识字班)或看文艺演出,因为这座建筑里面有一个大礼堂。记得母亲带我来这里第一次看演出时,还邀请了邻居大妈和她家的小姐姐。那天演出内容主要是歌舞,其中表演的民族大团结舞,给我这个5岁的小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表演舞蹈的演员穿着蒙、藏、维吾尔等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服装。演员一边跳一边唱,我由于从小记忆力好,至今还记得几句歌词,其他歌词因为小孩子听不懂,所以没记住。记住的那几句歌词是:“你也来庆贺呀,我也来庆贺呀,庆贺我们的新中国……”看完演出已是晚上9点多钟,出了礼堂天气有些凉,于是小姐姐穿上她妈妈的毛外套,我穿上我母亲的毛外套,小孩穿上大人的衣服,简直成了“长袍”,又由于袖子长,我们的两只手露不出来,于是我和小姐姐索性模仿舞台上的藏族演员,一边甩袖子,一边跳起舞来,惹得胡同里过往行人直看我们这两个“活宝”。后来,我们胡同里一个大哥哥还用笛子吹过这首舞曲,很好听。

还有一次在这里看京剧《四郎探母》,演员都是北京铁路局的京剧票友。一位我称他黄叔叔的票友在剧中扮演杨宗保。演出后遇到他时,我还问他:“黄叔叔,刚才你帽子上怎么插两根儿长鸡毛呀?”因为我不知道那是花翎。

在“夜读会”礼堂看的最后一出京剧,是文化馆一个业余剧团演出的全本《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剧情我不懂,但是那些“大花脸”(净角扮相)和武将背后的四面彩色护背旗,还有热闹的武打情节,却深深吸引我的注意力。这时我已经6岁了,开始有自己的想象力。看完这出京剧后,适逢街道举行游行,每人手里拿着一面纸糊的三角形小旗,旗上写着标语,什么标语我不知道,吸引我的是那些小旗。于是我和熟悉的大爷大妈们说,请他们游行后把小旗给我,他们都答应了。拿到这些小旗后,我挑了四面不同颜色的插在后脖领子里,权当作护背旗;又找了一张硬纸板,用墨在上面画两个黑眼圈儿,在纸板两边扎个眼儿穿上一根儿线绳儿再套在脑袋上,于是脸上就戴上一个简易脸谱;我又把家里锁门的铜锁链绕在手腕上,然后大喊大叫:“我是马谡!马谡哎咚咚呛。”我这怪诞的打扮逗得院子里的大人们哈哈大笑,都说“这孩子真能琢磨、真聪明”。我母亲一边笑一边说我:“你学点儿好!”上小学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夜读会”,但这座建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令人兴奋的往事。

胡同中段北侧是著名的新开路小学,据说该校建于1891年,原是清朝八旗子弟贵族子弟上学的小学;解放前这里上学的富家子弟也较多。我父亲童年时,就在这所小学上学。巧合的是,我上高中时,班里有两个同学和我关系很好。当我约他们到我家做客并介绍给我父亲时,父亲只打量了他们一眼,就判定了他们的父亲是谁了,结果一问,父亲所提的两个人真分别是这两个同学的父亲。原来我父亲和我这两个同学的父亲儿时都在新开路小学上学,而且是同班同学。这下子我们成了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我真佩服我父亲的记忆力和敏捷准确的判断力!我父亲晚年时,由于建国门办事处位于该胡同东端南侧,我父亲领取退休工资或办理有关事宜,所以常来新开路胡同。有时他特意走到新开路小学,看看昔日的母校。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位世界知名人士走进了这条胡同西段北侧一座古朴的大院,不仅在胡同里引起轰动,而且也使人们开始关注这所大院。这位世界知名人士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这古朴的大院——新开路胡同69号院,就是上世纪30年代小泽征尔儿时的住宅。小泽征尔于1935年出生在沈阳,在他出生后第二年,便随其父母举家搬进了新开路胡同69号院。从小泽征尔1979年率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来我国访问时,再次走进这所69号院开始,便与这所大院再续前缘。据说至今为止,他已多次来过这所大院。

当我获知关于69号院这一消息,来新开路胡同特意看看这所大院时,竟惊讶地发现,这原来就是我中学一位教英语的老师的住宅,只不过我当年来她家时没注意门牌号。走进这座带有跨院的69号院,顺便看看我的老师时,正遇见她女儿回家。与她的女儿相遇,我们彼此一愣,当我喊出她的名字时,她很吃惊,原来他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担任过我们的辅导员。那时,她是女十三中高中生,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是我记住了她,而且在看望我的老师时,竟与她发生了“不巧的巧遇”。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

这条既有整齐宽敞的四合院,也有大杂院,还有学校、商店、办公单位等昔日宁静又充满生气的胡同,如今被拦腰截断,首尾不能相顾。从东口进入这条胡同100米左右,便被一座建筑物挡住,东段成了所谓的“死胡同”。而从西口进入胡同延伸的距离较长一些,约二三百米左右,但是也被这群建筑物挡住。这条胡同成了“东西不见面,隔着一座房”,这使得来这条胡同浏览怀旧感到扫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