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电:法国“租借”中国教练欲重拾乒乓球辉煌(2)

 阿根师傅 2014-03-04

外电:法国“租借”中国教练欲重拾乒乓球辉煌(2)


2014-03-04 07:57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此举还带有将“中国国球”推向世界的含义。

【相关新闻】

德报:来自中国的运动员主宰德国乒乓球联赛

在从机场到市中心的半小时车程中,安内格雷特·施特菲恩几乎未见人影。1980年的北京还不是律动中的大都市,中国的经济繁荣刚刚起步。施特菲恩要去国家体委面谈。此行涉及的是多次夺得世锦赛男双冠军、炙手可热的球手梁戈亮。身为体育经理的施特菲恩此前已经两次无功而返,但在这一天,事情敲定了。施特菲恩与30岁的梁戈亮签订了合同,代理他在德国的打球事宜,为此她每年需要支付约6万马克。

德国《世界报》网站10月13日文章称,这是一种现象的开始。“每支球队都想要中国球手。”如今已66岁的施特菲恩说。

德国俱乐部除了解决中国球员的吃住问题,还发放少量零花钱。梁用打球拿到的第一份工资买了一个男士手包——这在当时商品匮乏的中国是见不到的。

这一时期,体育敲开了大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球员受邀赴华比赛,被作为“乒乓外交”载入史册。中美贸易随后发展起来,令双方受益。有关中国乒乓球技战术的传说也在德国广为传播。

中国乒乓球协会表示一直愿意看到中国球员到国外普及乒乓球运动。

1980年来到德国的杨莹是中国首位出国打球的女乒乓球手。每当她思念家人的时候,俱乐部都会慷慨地让她给家里打电话。杨莹很快适应了德国的饮食,土豆、面包加奶酪和果酱不久后就成了她喜爱的食物。

杨莹等人是赴德中国球员的先驱。目前,共有21名华裔球员在德国两级联赛的男女球队中效力,其中15人拥有德国国籍,女球手占多数。在中国,她们不足以当上职业运动员,但在德国,她们是水平最高的选手。

报道指出,这些女球手现在引发一场讨论。德国女队不久前在奥地利举行的乒乓球欧锦赛上夺得团体冠军。参赛的4名球员中有3名华裔。在她们的帮助下,德国乒乓球取得了从未有过的骄人战绩。

报道称,尽管如此,德国联赛受到了“侵蚀”,人们为德国乒乓球的后备力量担心。

几乎每支德国女乒联赛队伍中都有来自中国的球员,不论她们是否已加入德国国籍。“如果想赢,就需要她们。”一家俱乐部的代表承认。因此上述讨论显得很虚伪。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俱乐部对中国球员的热捧是由一场类似的讨论引发的。1987-1988赛季,德国乒乓球联合会决定不再引进外国乒乓球国手。两年后,这一饱受争议的决定被撤销。但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瑞典人瓦尔德内尔等明星球员不得不让出德国联赛中的位置。

他们被成绩出色但不再代表国家出征的中国球手取代。比如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谢赛克。虽然谢赛克拒绝每天训练两次,还要求一天3顿都有热腾腾的饭菜,但在该赛季,他帮助萨尔布吕肯赢得了德国联赛和杯赛冠军以及欧洲杯冠军。如今,谢赛克已经回国任教。在国外拿到好成绩的运动员,回国都能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