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鼎臣:状元宰相

 苏迷 2014-03-04

    顾鼎臣:状元宰相

2010年冬,北京某国际拍卖公司举槌拍卖古籍善本。拍品预展时,一部明代《状元图考》估价仅4万至5万元,但最后成交价超过了12万元,获意外惊喜。这部明代《状元图考》之所以拍出好价,书的内容珍稀、刊印精良、品相较好,当然是一大因素。该书共收集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总计13242年间77位状元的生活学习“情景写真”图(现存74图)及相关诗文,画工、刻工皆为当时中国出版业发达的安徽地区高手。

除此之外,该书作者受人注意,因作者而珍视此书,所谓“爱乌及屋”,也似是重要原因。这部明代《状元图考》由明顾鼎臣、顾祖训编著,而顾鼎臣是一位状元宰相,在民间颇有“故事”。有些媒体在报道这《状元图考》古籍善本拍卖消息时,甚至将此书作者只写顾鼎臣一人。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除了事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还有悖历史。顾鼎臣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而该书状元收录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这后70多年状元图文的收录工作,顾鼎臣当然是不可能做的,只能由顾祖训完成。然而,这种报道的偏差,或称片面突出顾鼎臣的做法,说明即使到现在顾鼎臣这位状元宰相的“人气”还是非常旺盛的,受人关注。

顾鼎臣在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金殿对策”时,对“正心“,即人如何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写道:“何谓‘正心’?致知以明此心,诚意以实此心。声色货利之欲,此心之鸩毒,则远之;车马宫室之乐,此心之斧斤,则禁之;谄谀邪佞足以移此心,则斥之;便嬖近奉足以挠此心,则绝之。”他的意思是:学习能使“心”得以明白,诚信能使“心”得以充实。靡靡之音、艳媚女色、财物、权势之类的欲望,是危害“心”的毒酒,必须疏远;香车宝马、豪华宫室之类的享乐,是伤害“心”的利斧,必须禁止;谄言奸巧的人足以动摇“心”的根基,必须排斥;阿谀奉承的人会消融“心”的坚定,必须与之断绝往来。这样的文章,道理透彻,句式排比,流畅华丽,说服力强,当然深得皇帝欣赏,顾鼎臣因此高中状元,确有真才实学。

顾鼎臣考中状元后,按惯例,即进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至正德初年,再迁左諭德,这职位相当于皇太子的德育老师。嘉靖皇帝登基后,道教长生术,专门在内殿设斋醮,祭祀神仙需要祭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即所谓的“青词”。几个大臣都写不好,嘉靖很不满意。这也难怪,写得好八股文,其他体裁的文章未必就好。这时顾鼎臣任礼部右侍郎兼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解历史与哲学,很得嘉靖欣赏。嘉靖就让他试写“青词”,结果顾鼎臣上手就写《步虚词》七章,很漂亮,嘉靖看了很满意。原来顾鼎臣老早就熟悉这样格式的文章了。他父亲是在50岁时才得了他这个老来子的,为了祈祷晚年的父亲健康长寿,顾鼎臣常表文夜焚香贶天愿减己寿增父寿。这表文与青词行文内容基本一致,顾鼎臣试笔在先,又有浓厚情感因素在内,当然就“一战而胜”了。至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顾鼎臣礼部尚书兼文渊閣大學士入參机務,寻加少保、太子太傅,進武英殿,列为第三宰相。

尽管顾鼎臣最后担任了宰相,而且在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出巡时,特命顾鼎臣留守京城辅佐小太子执政,这就是民间广为传说的所谓“代皇三月”的故事,以及嘉靖曾评价他“警悟疏通,不局偏长,器足任重”,但当时的第一宰相即“首辅”,是江西人夏言,很强势。由于这个原因,顾鼎臣历来被史家讥为“青词媚上”,“素柔媚,不能有為,充位而已”。

但是,从顾鼎臣全部历史考察,上述评价未必中肯。

顾鼎臣考中状元,进翰林院后,弘治即驾崩,接位的宣德是荒淫皇帝,专事玩耍,朝廷大臣往往无所适从。顾鼎臣时任左諭德,是教导皇太子道德品质的老师,这官有职无权,而且宣德并没有儿子,这官职更如同是虚职一般。但顾鼎臣还是关心国家大事,针对江南重赋问题,上疏改革钱粮积弊,明快地建议“履亩检踏丈量”,最终减轻老百姓负担。明代中后期的一项重要国策“土地丈量”,即是由顾鼎臣首先提出来的。至明万历张居正实行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大规模落实田亩丈量,以保证国家财赋收入。

顾鼎臣担任宰相后,为支持昆山修筑城墙,他带头捐出了皇帝给他的一笔赐金,于是昆山老百姓纷纷出钱出力,在元代旧城墙的基础上,“入木于土,累石于足,封砖于表”,昆山新城“周一十二里,计长二千三百八十丈,高二丈八尺,垛四千五百八十七”。昆山老百姓因此有了坚固城墙,才得以多次胜利抗击倭寇侵扰,免遭生灵涂炭。

顾鼎臣即使重病临终前,还上书皇帝提出建议一、复盐法以备边计;二、兴两京、山东、河南水利,开稻田以省漕运;三、经理宣府、大同、蓟州、辽东、山西边备,以保障京师;四、复河套,经理甘肃,以保全陕;五、经松、潘,以保全蜀。”对国防、财政、经济、水利、农业发展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很好地履行了自己作为宰相的职责。这在嘉靖朝绝大多数官员与皇帝一道忙于“大礼仪”论争,不尚实务的混乱政局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顾鼎臣还是有抱负与作为的。顾鼎臣的《读文文山传》诗中有“无忝伦魁登宰辅,时于白日见丹心。堂堂信史英风在,午夜虚斋一整襟”之句。文文山即文天祥,文天祥与顾鼎臣都是状元宰相,顾鼎臣的诗句表明了他决心学习文天祥爱国爱民的崇高内心世界。看他的一生行为,特别是最后两年宰相生涯,他的确是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他决不是一个“充位而已”的“次辅”。

嘉靖十九年1540顾鼎臣卒于官,享年68岁。谥文康。《吴郡五百名贤传赞》称赞他“泽被东南,功存桑梓,救时良相,名炳青史”。顾鼎臣可惜只在宰相岗位上工作了短短2年时间,即去世。如果天假时日,以他的“三朝元老”阅历和实际工作能力,顾鼎臣是很可能成为真正的“救时良相”的。

如今民间说起顾鼎臣,人们第一反应便是“昆山顾大麻子”,一个风趣厚道的老相国形象。他仗义执言营救陆素贞林子文夫妇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说是顾鼎臣退休后,某日春游,避雨林子文家,见林妻陆素贞仪态端庄,酷似其亡女,收为义女。兵部尚书之子毛君瑞是花花公子,横行乡里,调戏陆素贞不成,诬告林子文杀人。陆素贞求援于顾鼎臣。顾亲手具文向皇帝伸冤。当林子文将被杀头时,顾鼎臣又亲赴法场营救,昆山知县慑于毛家淫威,不敢伸张正义,正在千钧一发之际,皇命到达敕告林子文无罪,当场释放,林子文陆素贞夫妻团圆。这故事名为《双玉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越剧、锡剧、婺剧、评弹等戏剧曲艺,都将之作为重要演出内容,广受欢迎,经久不衰。

然而,民间称顾鼎臣为“昆山顾大麻子”,却是明显戏谑地夸大,并不确切。顾鼎臣是昆山人,这没错。他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父顾恂,字惟诚,号桂轩,是世居昆山的小商铺老板。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顾鼎臣考中状元。明清时,对科考的举子也是有“五官端正”的要求的。如果顾鼎臣真是“大麻子”,恐怕连殿试的资格都不会有,怎能高中状元!实际情况应是他生过天花,脸上稍有几处凹点,但这几点“麻子”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的。据与顾鼎臣同时代人的记录,真实生活的顾鼎臣“长七尺,虬须虎颧,目炯炯射人,声吐如钟”,是一个富于男性特征的伟岸丈夫,脸上那几点“麻子”,根本不显眼。但在民间故事中,这一生理缺陷却被放大了,似只是想更获喜剧效果而已。这样一来,反而使得顾鼎臣在民间更具亲和力。明代宰相很多,能如此进入戏剧曲艺并广受欢迎,像顾鼎臣这样的,还真不多!

由于顾鼎臣在民间具有如此浓厚的亲和力,一些地方的历史轶闻也就傍上了他。比如,无锡锡惠公园的导游词,在介绍锡山山巅的龙光寺、龙光塔时有如下说法:“无锡自南宋嘉定十六年出了个状元蒋重珍之后到明代中晚期的四百多年来竟没再出一个状元。于是请了个颇精风水的翰林院大学士,人称昆山顾大麻子——顾鼎成来无锡看风水。顾鼎成来后,以为锡山为九龙之尊,龙头无角,如人无耳。应该在锡山顶上建造宝塔一座。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无锡还是没出状员,于是又把顾鼎成请来。此时的顾鼎成已老态龙钟,他登上锡山,查看了一番,说道:耳瞽乃不听也。宝塔当中宜空。原来无锡人造了个实心宝塔。推翻重建后的第二年万历二年正好大考,无锡果然中了状元,名叫孙继臬。官府认为,造了这座宝塔之后,果然紫气东来,龙光射斗,于是为宝塔起名龙光塔,寺庙改名为龙光寺。

这短短一段导游词中的笔误颇多,如顾鼎臣成了“顾鼎成”,状元写成“状员”,无锡明代唯一状元孙继皋成了“孙继臬”等。官职也有问题,明代哪有“翰林院大学士”一职?顾鼎臣最高官衔是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兼武英殿大学士。年代也有误,顾鼎臣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去世,孙继皋中状元是明万历二年1574)的事,他怎能管得到死后几十年的状元事!《明史》也未有记载说顾鼎臣精通堪舆术!显然,这导游词作者颇不谙历史与文化,只知照抄资料,不知甄别与理解,但这不妨碍他“利用”顾鼎臣,以便让锡山龙光塔这一无锡传统地表性历史建筑更富于传奇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