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津两地吃锅贴儿

 LuXin4164 2014-03-05

回首往事

京津两地吃“锅贴儿”锅贴01[点击放大]

“锅贴儿”,它应是老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吃食,或称为风味小吃。但是确切来讲,它又不完全属于北京食品,因为在天津、河北,包括南方一些城市也有不少经验锅贴儿的店铺或饭馆。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看的不如会吃的”。会做锅贴儿的人不少,再加上那诸多的经营锅贴儿的店铺,您要想吃锅贴儿并不难,但是您要真正吃上色味俱佳、喷香爽口的正宗锅贴儿或被人赞誉的“好锅贴儿”,那也不是容易的事儿,尤其是现在。

所谓锅贴儿,其实就是把包好的饺子不煮,而是在铛上放油后然后把饺子一个个地码放在油铛上,一般人都是一圈圈儿地码放,每个饺子中间要有间隙,这是因为饺子熟后要稍微膨胀的缘故。往码好的饺子上浇上热水,水是否漫过饺子顶部还是浅一些,既反映做者的技术水平,也决定熟后锅贴儿底部的焦脆程度。浇完水后把铛盖上盖儿焖,待打开盖儿后铛里水都吃进饺子里,那饺子膨胀起来了,就用铲子把它们一个个铲出来放进盘子里,这就是锅贴儿。之所以叫“锅贴儿”,就是因为这种焖熟的“饺子”贴着铛的一面是焦的。那锅贴儿那面焦脆的程度,就取决于掌握火候的水平。如果焖的时间过长,水完全干净,那应该焦黄的那面就成了糊状;水吃尽程度太浅,那面就不会焦脆而是疲软。所以锅贴儿火候的掌握是一大技术关口。此外,做锅贴儿和的面不同于饺子,包饺子煮的面要和硬些;但是做锅贴儿面要是和得太硬,那么做熟的锅贴儿有些部位可能嚼着费劲,而且放凉后的锅贴儿再煎吃时,两角部位的面可能嚼不了。所以锅贴儿不是那么容易做!

我在已发博文中谈到锅贴儿是我家招待客人四大拿手饭食之一,这是因为我母亲做锅贴儿水平非常高。我从小到进入中年的50多年中,除了一次我母亲和客人谈话精神集中忘了铛里焖着的锅贴儿啦,结果这铛锅贴儿有些贴着铛那面有些糊底儿外,我母亲做了几十年锅贴儿从来都是一面焦黄酥脆没有人不称赞。特别是我母亲老年70多岁了,若招待亲友做锅贴儿她还亲自和面,为的就是从根本上保证锅贴儿的质量和口感。我太太和我妹妹在做锅贴儿上,似乎继承了我母亲的真传,特别是我妹妹做的锅贴儿更好吃。上世纪90年代初,我母亲的姑姑一家时隔几十年从美国归来探亲。在我家品尝了四大拿手饭食:薄饼、白煮肉、打卤面和锅贴儿。那次吃锅贴儿是我母亲亲自和面、和馅并掌握火候,结果那锅贴儿真是做成“极品”,七八铛锅贴儿被十几人几乎吃个精光,个个抹着嘴连声说“好吃”!

老北京人吃锅贴儿,一般是西葫芦和猪肉馅或猪肉、倭瓜馅,即馅要柔软。吃锅贴儿的西葫芦最好用老一些的,当然嫩的也可以但老葫芦似乎做馅更香。如果赶上淡季没有西葫芦,用黄瓜擦丝儿也可以做锅贴儿。别看韭菜加“三鲜”馅好,但是做锅贴儿就没有煮饺子好吃。

我文章的标题写的是《京津两地吃锅贴儿》,这是因为我母亲是天津人,她的亲戚基本全在天津,所以我经常陪母亲去天津。我母亲的亲戚也偏巧都喜欢吃锅贴儿,而且我母亲的老婶儿、老姨做锅贴儿的技术水平似乎更高。在天津除了也吃猪肉、西葫芦馅锅贴儿外,天津人最喜欢吃的,是白米虾和倭瓜馅锅贴儿。白米虾,是天津特产,是一种个头不足1寸长的小虾米,味道独特好吃。如果把白米虾裹上面糊放在滚热的油锅里炸成球状的、焦黄的虾团儿用来下酒,那真是难得味儿美、爽口的酒菜儿。若是把白米虾和擦成丝儿的倭瓜一起拌馅做锅贴儿,那不仅具有锅贴儿所有的特点,而且吃起来还有独特的鲜虾味儿,特别是做熟的锅贴儿用嘴一咬,那馅和汁一起进入口里,鲜嫩的馅香还夹杂着浓浓的海鲜味儿。有时候到了吃白米虾的季节,我那两位姥姥就来电话让我母亲去,而且嘱咐一定要带我去,因为她们知道我馋。电话里肯定少不了那几句,即“来啊,吃白米虾锅贴儿”或“给你们炸白米虾吃”等。一般接到电话,我肯定把母亲送到天津,当然也肯定要吃一顿白米虾、倭瓜馅儿锅贴儿!

天津、北京两地有特色的锅贴儿我轮流吃,可就使我越吃越馋,越馋越想吃。好在家里有做锅贴儿拿手的太太,她太了解我了,总是不等我开口,那锅贴儿就“堵”了我嘴啦。一次去上海出差,突然间特别想吃锅贴儿。自己转了几条街巷,终于看到一家小饭馆卖锅贴儿,那锅贴儿看外表做得还不错,不过是牛肉和瓜馅儿的。我不爱吃牛肉,但此时也凑合要了2两锅贴儿解馋。

经常吃、吃惯了家里的锅贴儿,我基本不在外面饭馆点锅贴儿吃,更不关心饭馆经营锅贴儿否,但是有两次经历是真叫我哭笑不得。那是有两个朋友分别请我吃饭时,大概考虑到我是个老北京人,所以最后的主食都点有锅贴儿。正当我感谢这二位朋友知我心时,那锅贴儿一端上来顿时让我目瞪口呆!两次点的锅贴儿,都是把面皮里放上馅,然后把两头往中间一盖,就成了所谓的“锅贴儿”!说是锅贴儿吧,不是饺子状,那形状似乎有点儿像褡裢火烧;可要说是褡裢火烧吧,那两端都敞着口任不少馅儿裸露在外部,而且也无所谓猪肉和瓜馅儿,是什么馅儿都有。有白菜猪肉馅儿、韭菜猪肉馅儿等,那馅儿吃在嘴里全没有锅贴儿那浓香味儿,口感更不一样,只是这种“锅贴儿”底部倒是也煎成硬干儿,但仅仅是“硬干儿”而不是焦黄酥脆!我不能说人家饭馆做得不好,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在饮食行业的“创新”,我只是琢磨不透:怎么老北京传统食品到了这些几乎密布北京各处的饭馆里,怎么都走了样儿?怎么都不是原汁原味啦?!

最近,又有朋友在一家档次很高的饭馆请吃饭,主食也点了锅贴儿。那锅贴儿端上来更让你瞠目结舌,每个两头“漏风”的、长近半尺、宽足有三四寸的所谓“锅贴儿”,简直就是烙“菜饼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