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教案

 gyqingmingyu 2014-03-05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阅读课文《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习作8》、《练习8》。《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语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捉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想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语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争论的故事》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于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剪枝的学问》讲述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习作8》第一部分为引言交待了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第二部分是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主要写小花猫不讲卫生而生病,改正坏习惯后身体就健康的事;《练习8》这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想想做做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重点。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各课课后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课文联系起来;无休止的争论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课后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

    《寓言两则》…………………………………………………2课时

    《争论的故事》………………………………………………2课时

    《剪枝的学问》………………………………………………2课时

    《练习8》……………………………………………… ……2课时

    《练习8》…………………………………………………… 3课时

                                                   共11课时

课文24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捉它,被蚌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想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和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但这是初次接触寓言故事,这种文体,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这个文学体裁,以及它的基本特点。

教学构想: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种田人的心情。通过讨论挖掘寓言蕴含的寓意,从而让学生掌握“凡是寓言故事,都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特点。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揠苗助长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出示生字词:

    巴望   焦急   纳闷   枯燥   强弱    姓宋

    兴致勃勃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1)指名读、齐读。

    (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3)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寓、疲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疲:半包围结构,病字旁。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愿望:苗长
办法:拔苗   说明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结果:苗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鹬蚌相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者则寓言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学习鹬蚌相争

    1、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

    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

    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则、宋、 焦、勃、闷、枯、弱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勃:右边是“力”。

    焦:上窄下宽。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课后反思:
 

 

课文25   争论的故事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势,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于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及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对“争论”这个词,学生能够理解,而且学生之间常会发生一些争论,但对争论所产生的后果他们还认识不到。相信学习课文后他们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教学构想: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人物的特点及所发生的事物分析争论的原因及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你与谁发生过争论,为什么争论?(交流)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指生提出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赞许   烟熏火燎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味道   浪费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4、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5、引读4、5段
    6、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烤、辩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烤:左右结构,理解用“火”才能烤。

    辩:左右结构,与“辨”对比着写。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听了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2、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

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4)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3、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三、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嫩、评、 剖、笨、键、聚、赞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赞:上宽下窄,注意两个“先”的写法。

    嫩: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剖:左宽右窄。
作业设计:

    1、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2、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嫩  评   剖  笨  键  聚 

课后反思:

 

课文26    剪枝的学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学情分析:

    城市的学生对果树剪枝了解得不多,对果树为什么要剪枝的道理不太明白,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学生能够读通读懂,对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能够体会出来。

教学构想: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有什么学问?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2自然段
    (1)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4)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5)出示句子:
   (6)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7)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8)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9)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10)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6)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7)指名交流,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挥、舞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挥: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舞:要写的上紧下松。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剪枝的学问”,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剪枝是为了——获得更多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8、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夺、靠、 熟、娃、蛋、禁、番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靠:上紧下松,下部“非”两竖挺直。

    熟:右上“九”加一点。

作业设计:

    1、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2、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夺  靠   熟  娃  蛋  禁 

课后反思:

 

练习 8

教材分析:

    《练习8》这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想想做做和写好毛笔字。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重点。

教学目标:
  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照样子,练写“轰、蒜、森”三个字;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看图写话、想想做做,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教师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幅连环画: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遇到学生说的精彩字、词、句,可板书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三个字: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作业设计:

    1、练习写“品字形”的字。

    2、与家人一起讲故事。

板书设计:

练习8

晶   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作业设计:

    1、背诵8条成语。

    2、练习写毛笔字。
板书设计

练习8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3、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4、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5、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6、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7、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作业设计:

    练习办一张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练习 8

想想做做——办手抄报

课后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