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慢光阴里的心灵小憩
2014-03-05 | 阅:  转:  |  分享 
  
慢光阴里的心灵小憩

2013-07-19作者:王源来源:大众日报

□王源如果说“读图时代”潜在种种弊端,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下人们所读的“图”失之直白、粗糙,过于追求感官冲击而丧失了艺术内蕴的话,那么丁建元先生的《读画记》则反其道而行之,书中所辑的三十余幅所读之图,皆是选取古今中外经典性的油画作品,尝试将高居于艺术殿堂内的“阳春白雪”转化成为富有感性色彩和感染力的雅俗共赏。在太多人追求“速食”、追求短暂感官刺激的当下,油画、交响乐、诗词等艺术门类在被冠以高雅艺术头衔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所谓的大众审美趣味拒绝在“时尚”大门之外。大部分的当代人,一边慨叹这个时代已经让自己丧失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散淡、闲适心境,一边却又放任自己沉溺于速食文化的浮躁喧嚣、匆忙混乱。究其根源,固然一方面是由于生活、工作的快节奏给当代人的肩头增加了许多的负重,难得片刻休憩喘息,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当代人自己的心灵在浮躁中迷失了方向。如此,即便有“采菊东篱下”之暇,又怎能悟得“悠然见南山”之境?从这一角度看,《读画记》一书,难能可贵之处便是溯流而行,用文字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门,引领着我们可以将时代的浮躁、心绪的躁动暂时统统搁置一边,漫步在真正的艺术花园之中。作者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看似静止的文字背后隐藏的那行云流水般的魔力,将一幅幅油画作品中看似凝固的图景、形象放置于无比开阔的时空维度之中,探寻、捕捉并贯穿那跳跃飘忽却又绵延不绝的意象和思想,在感性与理性、触动与哲思、现实与文化、自然与精神交汇的浩淼繁复里纵横捭阖,收放自如。综观《读画记》全书,所涉及的油画作品派系众多,画家风格也是鲜明迥异,如果说偏重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尚容易解读的话,那么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等远远偏移甚至背离了“写实”的绘画作品,想要精准犀利地去把握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韵味,对于非专业的赏画人来说,必然具有相当的难度。丁建元先生并非出身于绘画专业,但他却可以巧妙地以己之长,凭借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去捕捉每一幅作品带给他的点滴触动并诉诸笔端,同时更不囿于图像的表象呈现,而是以其为发端、为切入点,挥洒自己的诗思文气,去感悟和思索生命、情感、两性、欲望、社会、文化乃至整个世界,和充满神秘深奥色彩的人类的命运。从一幅画的小处着眼,却是落笔于大象无形,彰显出学者散文的文化风范。《读画记:那些疯狂或忧伤的美》丁建元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献花(0)
+1
(本文系苦夏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