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浏览《中国青年》(3月号上)杂志网页,看到这样一则短文:《他为什么坚决不招应届大学毕业生?》 春天已到,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关键时期,一位私营企业老总却称:我怕了,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他怕什么?一是大事做不来,小事办不好:有一次,让一个大学生去买箱复印纸,结果他给你搬回来是25块钱一包的,好像还很有功劳,说,搬得辛苦,累得要命,想早点回家。没等同意,下午找个理由就溜了。实际上,买个复印纸打电话多比较几家,人家就会送上门来,根本用不着自己去搬,而且只有16块一包,他还给我称功劳,溜了,而我还要付他一天100元的工资。二是素质比不上中专生和大专生:不敬业,素质差,完全比不上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什么?因为中专生觉得有个工作很不易,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工作。 姑且不论此没有标明5个W的消息的真假,也不论这位私企老总的一概而论的偏颇,也不讲这段文字的一、二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应届本科生不会劳动;单从逆耳之言利于行这个角度,笔者认为私企老总的“不招”是一种对人对已负责的作法。 君不见传统分配体制下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专业不对口,如果想在职考研,如果想将本职工作搞得麻利清净,难度不亚于张爱玲短文《爱》于恰当的时间,在恰当的地点,碰上恰当的人(领导)。领导也不是不忙,甚至也不是故意将你冰冻,也不是非让你一地鸡毛,可是到头来,不是你因为不安分而备受指责,就是拖上几年,你也按部就班一事无成。 生命是短暂的,生命需要成就感、创造性和主体价值。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不断学习、人际互动、成就自我的机会和条件。即便是时下流行的都市悠客,他们在擎起“新退休主义”大旗,辗转放弃朝九晚五生活的同时,也并没有真的冬眠起起来:“他们的退休生活并不比工作时轻松。读书、学习、约人喝茶、频繁聚会,为的是补充自己、发现另一个好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自己还没有就此退休的资本,许多事业上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退休只是一个驿站,稍事休息之后还会重整旗鼓。 私企老总的说不,与其说出于一种偏见,不如说出于对自己公司的负责,他聘用员工,要的是员工的负责、业绩甚至人生态度。而你选择了这份工作,上者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下者是一种劳动交换的衡量:从选择的角度讲双方是对等的,他可以不用你,你可以不选择他。真正令人意志消沉的工作是:他给你一份薪金,却给不了你劳动本身的质感,而你却如那一只终归要烧开的温水锅里的青蛙,浑然不觉地混着。文:吴晓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