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安全感 4

 止喧 2014-03-06

 

安全感

  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

什么是安全感?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作为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安全感最早见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中,虽历经百年的争论和探讨,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即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儿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幼儿就会缺乏安全感。

  我国学者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

  安全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Go Top

  1、安全感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

人都有认知内驱力,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表现得尤为强烈,婴幼儿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  对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和操作。这种好奇好问好动的倾向是极其宝贵的认知品质。这种认知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的安全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一般是在儿童有安全感或者没有意识到危险和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巩固的;反之,如果儿童意识到了危险和威胁,那么他往往就不敢去探究,也可能停止正在进行的探究,使其认知需要得不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雷诺所做的实验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验对象是一个叫艾伯特的4个月的男孩。起初玩白鼠时,他一点也不怕。后来,实验者就在孩子玩白鼠的同时敲打钢棒,发出猛烈的响声。几次以后,这个孩子只要一看到白鼠,即使没有响声伴随,也表现出极度的害怕,以后甚至还害怕与老鼠类似的物体,更不用说抚摸和认识这些动物了。由此可见,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认知环境是培养其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的重要条件。

  2、安全感是学前儿童乐于交往、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

  安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3、安全感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产生归属的需要。显然,儿童也有这种需要,而且,他们由于身体弱小,缺乏足够的应付环境的能力,因而其归属需要往往显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归属于一个或几个群体。在群体中,他与其他人共同活动,一起娱乐,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体验别人的关爱,也关爱别人。通过群体归属感的满足,儿童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但是儿童是否愿意归属于某个群体,在群体中他的归属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实充分的满足,这主要取决于儿童能否在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如果儿童在群体中感受到安全、稳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关心,免受惊吓、威胁和惩罚,那么,他往往就会乐于参与群体生活;反之,则容易逃避群体,拒绝参与群体活动,甚至封闭自己。如果儿童总是把自己封闭在群体之外,那么这对其心理的正常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安全感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评价体系

  人既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从出生第一天起,人就开始了其社会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在需要的基础上,人逐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动机,养成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价值体系。很显然,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个人经验的结果。一个人是否拥有安全感,是否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对其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来自民主和爱的家庭的儿童较之来自充满冲突和暴力家庭的儿童,往往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乐观,对同样一件事,两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因此,儿童的安全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实,安全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宝宝缺少安全感有三表现 Go Top

  宝宝情绪有良好的,也有恶劣的,然而,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更不清楚这是良好还是恶劣。于是,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忽视婴幼儿的心理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让我们一起透视宝宝安全感,为宝宝的情感发育加加分。

  表现一:“害怕”或“害羞”的情绪

  幼儿园里的新生杰杰小朋友,非常开朗,活跃,和小朋友们相处得相当不错,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孩子。不过,当和老师交流时,他就完全判若两人了:老师和他说话时,他就像做错事似的,马上将头低下来,眼睛一点也不敢看老师;小手不断地变换摆放位置,神情非常紧张的样子。

  老师提问时,明明他刚才和同伴们一起已经大声把答案都说出来了,可是只要老师请他单独回答,他马上就脸涨地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一字一顿了,声音小得象蚊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他就是缺乏安全感,缺乏来自于老师的安全感。因此,他在老师面前非常不自信,总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生怕做错什么。

  引导原则:

  抚爱式交流

  当他与老师交流出现上述紧张表现时,首先:我装作“不知其然”的样子。仅仅用“摸摸他的头、蹲下来亲切地看着他、对他和蔼地笑笑”等肢体语言或者表情回应他的紧张表现,也通过这些间接向他传达“老师是友善的”这个讯号,以“淡化”其不安的心理。此时,我们若表现得很关注,或者用“语言”直接介入、问询的话,反而会促使其更加的紧张、不自在。

  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杰杰的反应是“戒备”的;而当我“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向他如此传达友善的信号时,他也终于从半信半疑到完全接受了,他开始会用“微笑”回应老师了。

  心理疏导

  在请他回答问题时,走到他跟前去,不断地用眼神、语言、肢体动作鼓励他。当然,这种鼓励要包含着使孩子能够感受得到的真诚。不论他讲得对或者错,老师都尽量寻找闪光点肯定他。让他进一步体会到老师对其表扬的“真实性”。家长来接他的时候,告诉家长他如何的棒,诸如:“杰杰非常不错”之类的话语。

  不久,在老师面前,杰杰的紧张表现缓解了。回答问题从“结结巴巴”逐渐过渡到“完整的讲述”,而后“举手回答”且能“大声而完整地讲述”了。有时候,杰杰还会跑到老师面前:冲老师笑笑或者拍拍老师后又走开了。虽然他没有说话,但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就足以体现杰杰对老师的充分信任了。因此,作为家长,也应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心理问题,积极而有效地为宝宝的情商加分!

  表现二:妈妈在与不在“大变样”

  我班孩子小妤,对妈妈的依赖非常严重。在家时:和保姆阿姨在一起非常乖,一旦妈妈回来了,则粘着妈妈不放。送入园时,保姆送来园的时候,情绪很好,但是只要是妈妈送,小妤非哭得一塌糊涂不可:“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没有妈妈的场合,小妤是懂事、讲道理的;一旦妈妈在身边,小妤则相当任性,蛮不讲理,甚至大声哭闹了。

  为什么妈妈在与不在的情况下,小妤会判若两人呢?

  究其原因,是孩子所获得的“母爱”不够而导致的安全感缺乏。象小妤这一类宝宝,在平常生活中大有人在。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比率日益增多。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常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虽然说在物质条件上,孩子们并不缺啥,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最关键的一环--母爱,却往往不能保证。

  引导原则:充分的母爱

  尽管大量的零食玩具,漂亮的衣物都被家长用来作为传达或补偿“母爱”的方式,但是,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点被忽视了:来自于母亲无微不至的触肤情感刺激,才是孩子安全感满足的基础;与孩子进行各种心灵的交流,才是孩子精神愉悦的先决条件。小妤的“症状”,是明显的“母爱缺乏症”,由于缺乏最直接的亲子沟通,导致孩子情感的不满足,引发了孩子的不安全感。致使孩子不能形成正确、正常的性格以及情绪情感,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发展。

  给予无微不至的触肤情感刺激,是婴儿安全感满足心灵平和的基础,同时,母亲给予婴儿所需的各种心灵交流,也是婴儿精神愉悦笑迎生活的资本。为孩子购买一件新衣服,一个新玩具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时间,多与孩子游戏,交流,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表现三:外表强悍与内心脆弱

  恺恺小朋友平时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头”来取得“胜利”,若老师指出其错误,他则常常用“仰天长啸”表示抗议或者直接“攻击”老师。

  为什么小小的孩子会如此固执和偏激呢?

  这一类孩子,往往家庭的氛围不和谐,或者家长的态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得当影响到了孩子。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产生了戒备,抵触的心理,从而将这种心理也反应在了行动上。往往其外表的强悍反而更加证明了其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也就造成了孩子“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引导原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的确,由于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孩子:胆怯、畏生、敏感、内向而不爱交往、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外部表现。

  因此,对于这一类孩子,建议家长先从自身做起:从权威型家长逐步向民主型家长转变,逐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讲道理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长本身“榜样”的作用,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平和,友善的性格与交往习惯。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Go Top

  一般情绪较稳定,自控能力强的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少用威胁与回拒,通常都能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为人父母者,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这问题有点矛盾,但是这的确是个普遍潜在的问题,困扰着无数家长。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呢:“我们的父母,有时把孩子当成学生一样来管,而不是把他当成孩子来教,我觉得这样的偏差,不但会使孩子觉得你不友善,而且也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除了功课和成绩之外,你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话题跟孩子谈心。”

  不少父母把孩子当学生一样要求学业表现杰出,连家里好像也变成了补习中心一样,周末的补习和辅助课程多得让人吃惊。即使现在已是年中学校假期,请问问你身边的父母,有多少孩子必须在这期间,照旧上补习课和各种活动,根本没有轻松的时间。

  新一代孩子价值观变了样

  现代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跟上一代父母完全不同,最关键的是社会转型,学校也转型,他们得面对生活费高涨,更棘手的亲子问题,沉重的工作负担,还有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孩子的接触面更广,包括电子与媒体资讯爆棚,新一代孩子的价值观也变了样,已更懂得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可以拒绝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让父母始料不及,甚至是冲突的源头。

  现代孩子觉得爆粗口是等闲事,但是父母却无法接受。现代孩子接触电脑、电视节目、电影等等,对说粗话习以为常,但是,他们却没顾及说粗话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觉得父母反对,是不讲理的,更觉得他们是落伍的。

  期望跟父母有更多快乐时间

  我们经常问孩子他们对家里(父母)有什么期望时,他们的答案是:能跟父母和家人有更多快乐的时间。”这个小小而简单的心愿,却在现代生活和繁重的课业中,变得遥不可及,甚至是很奢侈的。

  父母担心孩子在生命(生活)中输了人,是否能克服种种挑战,也担心他们误入歧途。往往父母接到老师的电话,即使对方只是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之情,父母也会把它诠释为自己是个不称职、失败的父母,因此把更多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反而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亲子关系。我们把这种父母称为‘over-parenting’!”

  把目标定得太远

  举例一个过分为孩子操心的父母来说:“这个妈妈看到六岁的孩子仍旧绑不好鞋带,非常气愤地说,这样将来你出国时怎么生存。这话扯远了,父母对孩子要有目标,但是不能把目标定得那么远。孩子也承受了无谓的压力。

  “当父母过分投入于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将会忽略跟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指导),变成让孩子感到厌恶的唠叨、爱操控的家长。当缺乏正确的沟通时,进入少年期的孩子会变成叛逆,觉得父母只珍惜他们所取得的好表现或良好的行为。”

亲子沟通少用威胁与回拒

  在教养孩子的原则上,父母仍然不可以太宽待,有些父母认为跟孩子做朋友最好,但是这有时反而会失了分寸,孩子无法对父母有所敬畏。

  我觉得最好是做个友善的父母,让孩子容易亲近,没有太多距离。父母应该适当地使用其权威,让孩子更有责任感。父母应该是家里的导航者,甚至让孩子觉得家是一个避风港,无时无刻都能找到安全感。

  一般来说,情绪较稳定,意志较坚定,自控能力强的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少用威胁与回拒,通常都能培养出具有安全感的下一代。

  最后要提醒的是,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一条道路,如何彼此生活,如何更好地沟通,用爱心携手创造更完满的人生。当孩子长大后,回头看年少岁月,觉得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情美好,这才是一个成功的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Go Top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呢?

  1、不对孩子撒谎

  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尽管家长明知对孩子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无论如何,如果家长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就会给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幼儿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如果幼儿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幼儿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幼儿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2、全身心地关注幼儿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度量幼儿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质量。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家长虽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决定家长和孩子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家长要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对孩子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家长就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婴儿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婴儿的需要,获得婴儿对自己的信任。而婴儿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婴儿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想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家长只需和孩子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发出的信号。

  3、不拿幼儿当出气筒

  如埃立克森所述,幼儿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但有些家长在处理幼儿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幼儿对家长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某些情况下,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有意无意地由家长传递给幼儿。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当出气筒。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通常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兴甚至还招来严厉的惩罚。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幼儿茫然失措,进而损害幼儿已经形成的对父母、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回到首屏

儿童遇紧急事件 家长救助指南

&bnsp; 来源:搜狐母婴
2013年05月23日 11:12

  尊敬的家长和看护人:您好!

  紧急事件可能带来压倒性的冲击,特别是对儿童而言。一切都可能突然发生变化,甚至是重大变化。但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您也能从家人和社区获得温暖和力量。

  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家人安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事件过去后,您的安慰和支持将有助孩子乃至全家人渡过困境。有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互相安慰、互相协助。通过这些日常的活动,您能给生活增添一份平和。

 

  沟通和安慰

  以下是关于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安慰孩子,让他们感到被爱的一些小提示。您可以这样做:

  1. 陈述事实 用简单的语言来陈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参见本文件最末尾的“发生了什么?”章节)。例如,如果发生了飓风,就解释说这是一场风大雨大的风暴。解释说这种情况可能有点吓人,但是大人们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2. 给予安慰 孩子往往会学大人的样,您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在孩子面前应尽量表现出冷静沉稳,在消除孩子的恐惧之前,先要消除自己的恐惧。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反复提出来的,用坦诚的态度和简单的语言来作出明确的说明。安慰孩子说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他的错,告诉他您爱他,将会照顾好他。

  3.倾听和交谈 顺着孩子的意思。如果孩子宁愿不讲话,就和他玩游戏,陪他干他喜欢干的事情。如果孩子表现出悲伤、愤怒和恐惧,告诉他有这些情绪是可以的,并鼓励他继续用词汇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交谈和沟通

  当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办?

  2岁或以下

  让您的孩子知道感到害怕没有关系。除了语言之外,年幼的孩子还需要可触摸的安慰。试着给孩子找一个能带来安慰感的物品,让他拿着,让他呆在您的身边。多抱抱他也很有用。

  3-5岁

  “感到害怕没有关系。能否告诉妈妈为什么害怕?妈妈爱你。妈妈会在这里照顾你。”

  6-11岁

  先问问孩子就他所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感觉怎样,这样您就明白他具体的问题在哪里,就可以设法解决了。给家长和看护人的小提示照顾自己紧急事件发生后,在身体和精神上照顾好自己,您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在紧迫的危险消除后,和亲戚、朋友、辅导员或可信任的人一起建立一个援助体系。关注您在紧急事件刚发生后的感受,以及紧急事件过去后几天或几个月后的感受。

  一些方法可让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人在紧急事件后保持乐观的心态。这里有些小建议:

  1. 保持一项日常例行活动 孩子喜欢一致性。尽量保持一项日常的例行活动,让您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安全和稳定。鼓励孩子参与日常活动,比如玩积木块或讲床边故事。

  2. 聚在一起 哪怕只是微笑、大笑或和孩子一起玩耍,都能让孩子感觉安全。鼓励孩子做一些能表达他情感的事情,比如画画或唱歌。

  3. 避免接触媒体 避免让孩子观看或看到报道灾害情况的内容,如自然灾害或它所造成的损害。小孩子可能会误以为在现实中灾害正在一遍又一遍地发生。

  交谈和沟通

  “一起来编一个故事,讲讲我们现在的感受吧。”

 

  互帮互助

  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大家可以互帮互助,找到共渡困难的方法。这里有些小想法供参考:

  1. 注意压力迹象 儿童往往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有事情正在困扰着他们。经历过紧急事件后的儿童通常会出现做恶梦、尿床、好斗、漫不经心和黏人等情况。如果您注意到这些迹象(不论是紧急事件一过去或在此之后),请找医生、老师、学校辅导员、心理专家或其他援助人员谈谈。

  2. 给孩子力量 如果您的孩子直接受到紧急事件的影响,您可以分配给他一些简单的工作或任务,让他有控制感。对孩子的努力表示赞许。树立自信和建立自豪感对儿童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您的孩子没有受到直接影响,那么可以鼓励他表现出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他也会感到这么做给了自己力量。

  3. 燃起希望 向孩子解释虽然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但总会有人会帮助并安慰你的家人,也会有安全和舒适的去处。

  交流和沟通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们仍然拥有彼此,仍能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刚刚发生了什么?”

  简洁具体的言辞能很好地把困难情况解释清楚。以下的一些方法可以用于向孩子解释刚刚发生了什么。

  紧急情况 ??

  “紧急情况是指发生了我们没有预期到的事情,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地震 ??

  “发生地震的时候,大地会震动,因为地底下的石头在移动。”

  火灾 ??

  “火是很亮很热的,而且会冒烟。火会把碰到的所有东西都烧掉。大火或者小火都可能难以扑灭。”

  水灾 ??

  “雨下得太多,水淹没了土地,就发水灾了。”

  帮助 ??

  “帮助是指做好事或照顾别人。这里有很多人能帮助你,像你的妈妈、爸爸、我们的朋友、老师、医生和消防员。你也能帮助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怎样能消除BB的嫉妒心

2013年02月21日 06:27

  嫉妒大约是破坏力最强的情绪了,如何把这种情绪的杀伤力降低?在此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内心,看看为什么他们会说“不许你比我好”吧!

  小朋友们的心事很明显,都明明白白写在脸上,表现在动作上,出现在话语中。

  1、“我是最好的!”

  宁宁从小就很优秀,在幼儿园里很多活动中都常常得第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最近妈妈发现,只要老师夸别的小朋友,宁宁就会显得很失落, 好像每一次的焦点都必须是他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让儿童失去安全感的4句话

2012年08月22日 06:35

  【导读】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专家分析:这是典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咋对孩子说:"我爱你"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2年05月21日 06:38

 


  在我初为人母的时候,发明了一个安静的小信号:迅速地捏两下手。此后,这个小信号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家庭里“我爱你”的隐语。

  记得女儿卡罗琳呀呀学语时,她会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指,在我身边蹒跚学步,因为她需要依靠我的支撑来使自己不跌倒。

  不管是在公园里随意漫步,还是在匆匆赶去托儿所的路上,只要卡罗琳的小手握在我的手里,我都会温柔地捏它两下。孩子们喜欢秘密,小卡罗琳也不例外。因此,捏两下手就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学步车是儿童跌伤重要原因

&bnsp;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1年11月22日 06:04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因为湖北刚刚发生老人摔倒街头无人敢救致身亡事件引起热议。但现在看来,卫生部可能还真是在发纯“技术帖”:继老人跌倒指南后,卫生部在其网站(网址:www.moh.gov.cn)又接连发布包括《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的一系列救助指南。

  根据这几个指南提供的数据,2000年~2007年期间,溺水是我国儿童伤害死亡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爸爸,把你的烦恼关在门外

2011年10月27日 06:44

  前几天因为工作上的缘故心情烦躁,总觉得无处发泄,又累又气地回到家,看到儿子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想想他放假后就天天只顾玩耍、看电视,我便气不打一处来,冲过去就是一顿训斥。第二天醒来,我发现枕边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爸爸,把你的烦恼扔在外面,把快乐带回家好吗?看到你不高兴,我也不快乐。”

  “看到你不高兴,我也不快乐。”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被人猛抽了一巴掌:儿子不快乐,就是因为我的心情烦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未满3个月宝宝的早教方法

2011年10月26日 06:14

  【导读】0-3个月的亲子早教,可以通过以下的游戏方式来培养。

  能力1:对他人表情做出反应

  如果宝宝的情绪讯号能够得到迅速的、合理的回应,他就能从回应中得到满足,进而增强继续表达需求的愿望。随着宝宝的情感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他就能逐渐熟悉这样的交流模式,并有助于同父母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反射性动作逐渐进化成有意义的情绪表达。

  §游戏培养法:亲子对视

  §抱起宝宝,让他能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用关爱抚平孩子内心的恐惧

2011年10月26日 06:13

关爱不足让她内心充满对“不够”的恐惧

  关爱不足让她内心充满对“不够”的恐惧

  欣悦总是不知节制:衣服同一式样买好几套,怕过一阵子就没货了,上餐馆每一样菜式都要点,吃撑了也不在乎。此外,她也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非常焦虑。她若有需要,会要求现在、马上、立刻就要得到,也要求别人立刻给予。这样的状态给她带来很多困扰,在朋友的建议下,欣悦走进心理诊室。

  临床诊断: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让她内心充满对匮乏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宝宝最怕父母做的八件事

2011年10月25日 06:53

2011.10.24   NO.480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他们在培养子女方面都舍得花钱,花精力,但却很少注意自己家庭气氛的创造。

  而据专家调查得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最害怕会出现的这八件事就与父母的行为有关:1、父母吵架 2、父母发脾气 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4、父母失信、撒谎

  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他们在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让孩子最没安全感的四句话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1年10月18日 06:01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透视宝宝安全感为情商加分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1年10月18日 06:01


  幼儿期(1-3岁),宝宝大脑生理结构逐渐发育完善,机体各系统器官加强了调节作用;并且断奶后,开始摄取幼儿饮食,接触周围环境日渐增多,促使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逐渐发育,语言发育更为迅速。这一时期,宝宝的行为也常常被情绪所左右,他们的情绪外露、善变,往往腮边还挂着眼泪却一会儿就笑了。

  情绪有良好的,也有恶劣的,然而,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情绪中,更不清楚这是良好还是恶劣。于是,对家长和老师来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郭慧静]

留守儿童怎避"社会性断乳"

2011年10月14日 05:45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要着眼于对单独个体的关切,更应扩展至对庞大流动人群的关怀

  “村庄没有生气,孩子的内心是荒凉的”、“没有学校的村庄就像没有孩子的家庭”,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深入农村,寻找乡村教育的希望,同时呈现了许多“空心村”的荒芜与纠结。

  伴随着这样的“宏观关切”,前不久发生在湖南农村的惨剧,再一次以极端的方式,让“留守儿童”闯入我们的眼帘:一个年仅1岁8个月的留……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宝宝夜间惊恐怎么办?

2011年03月09日 06:08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做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做梦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面对陌生人孩子安全咋防范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0年11月11日 07:19

 面对陌生人孩子安全咋防范

 

  安全和信任,哪个更重要?家长的普遍矛盾是,让孩子跟陌生人接近怕不安全;但教孩子处处留心、小心提防的话,又怕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多疑、心理不健全的人。

  上周,月琦妈在东快早教QQ群转了个帖,说的是福州的一个小女孩被人贩子拐走,砍了双手割了舌头,转到广州成了街头讨钱的工具。

  从童话故事中的大灰狼,到屡见报端的绑架、拐卖案,一旦涉及孩子的安全问题,相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你给BB最初的安全感了吗?

2010年10月21日 11:16

 你给BB最初的安全感了吗?

  身为父母,怎样才能给刚出生的宝宝心理上充分的安全感?宝宝的安全来自妈妈,妈妈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下面听听心理咨询师爸爸如何给予他的宝宝安全感的。

  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而原始安全,绝对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宝宝的安全来自妈妈,妈妈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带给宝宝安全的爱。

  一个心理咨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培养孩子独立建立安全依恋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0年10月19日 12:05

 “别走!别离开!带上我!”── 建立孩子的安全依恋

    珍妮和韦伯非常喜欢社交聚会。没有孩子之前,他们的生活自由自在、充满激情。可是现在,他们的生活规律和方式已经越来越不是他们所期望的样子了,因为2岁的女儿伊丽莎白越来越多地“黏”着他们。

  今天,应朋友的邀请,他们决定再去体验一次久违的攀岩。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已经拒绝了很多次朋友的邀请,疏远了“年轻”的冲动。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李春娟]

最让宝宝没安全感的4句话

&bnsp;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2010年09月20日 10:50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nb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秦晓雪]

给宝宝建立安全感4条通路

2009年11月02日 06:51

 

  不要对孩子说“你好笨”,这会让孩子感到受伤,他也会相信自己很笨。如果你跟孩子说“你不漂亮”,也会让孩子感到特别自卑,他会觉得别人都不喜欢他,他心里对自己也无法认同,没有安全感。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缺点,但是也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比如孩子得了100分,你表扬孩子,给孩子买礼物,下一次他没考100分,得不到礼物会很失落。其实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及时只得了50分,也应该得到表扬。

  1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秦晓雪]

孩子在哪儿丢失了安全感

2009年07月01日 08:01

 

  “爸爸抱抱!”“妈妈别走。”“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这样的话语相信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口中都可以听到。在早期教育的研究中,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直接表达。那么究竟是什么拿走了我们孩子的安全感呢?经调查发现,父母说话不当是引起孩子安全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现一:“妈妈(爸爸)不要你了!”

  这样的话往往出现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用这样的话语来“恐吓”不乖的孩子,虽然这只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秦晓雪]

谁动了宝宝的安全感

2009年03月02日 11:18

  家长心声:

  最近换了一份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要频繁出差,大约14天左右才能回一趟家,呆几天然后再出差,而且会持续两三个月左右。这个是应聘的时候没有提到的。目前将工作辞掉经济上不允许,再找一份更加合适的也不是很容易,因为已经为这份工作拒绝了其他的机会了。

  孩子一岁多了,其实我这次出差等于也是断奶了,幸好爷爷奶奶非常细心,也是亲密监护人。平时我上班,下班回到家和老公的任务就是抱着孩子玩,亲子关系

…… 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秦晓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