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建议

 决策咨询 2014-03-06
 (民革中央调研部 民革湖北省委会)2009年12月8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获国务院批准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掀开了东湖高新区发展的新篇章。东湖高新区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新兴企业成长迅速、高素质人才集聚、体制机制相对完善的重要阵地,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成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潜力,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东湖高新区发展现状

  (一)东湖高新区历年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作为武汉重点建设的示范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水平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各项指标增长率均超过24%;目前,高新区经济总量已占到武汉全市GDP的15%强,财政收入占到12%强,是武汉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搞好东湖高新区建设,对武汉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层次的提升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二)东湖高新区与国内其他高新区比较

  从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及总收入排名来看,如图2、3,北京、上海的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东湖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九,总收入排名第八居于前列。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东湖高新区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大国家高新区(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成都)中位居末位,仅在工业总产值方面高于西安,与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北京中关村差距很大,在高新区发展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好。

   二、东湖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异化和偏离

  利用2005年火炬计划统计资料的相关数据,如表1,经过计算分析,得出2005年时53个国家高新区功能偏离系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国家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功能异化与偏离现象,只有极少数国家高新区如北京、杭州、深圳高新区的异化与偏离程度较小,武汉属于偏离系数较低、功能偏离程度较小的第二类高新区。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导向、过多依靠土地消耗和区域优惠外延发展模式,使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功能异化和偏离,这不仅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路程,制约其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不符合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导向。

   (二)企业孵化所带来的现实成效不够理想

  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根据国家火炬计划统计资料(1997-2005)显示,国家高新区累计毕业企业8415个,仅占国家高新区总数的25.6%,累计收入为1433.4亿元,仅占国家高新区当年技工贸总收入的4.16%,加上在孵企业1625.4亿元的总收入,也仅占国家高新区当年总收入的8.89%。这说明全国范围内高新区企业孵化力度普遍不够,1987年6月8日“东湖创业者中心” 中国首家企业孵化器诞生,这标志着东湖高新区迈出稳健的第一步。已经孵化的企业平均规模小,能否长大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约束,全民创业的生存创业比例依然较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新思路。

  (三)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与园区发展速度不匹配

  示范区多数管理机构和大部分中介服务机构都由政府设立,仍然部分的执行政府行政职能,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介服务机构,在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如何帮助示范园区形成有力于创新的外界环境,这对政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以及为企业提供精细式服务将是创新示范区政府面临的新的挑战。同时,由于在东湖高新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过大,导致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在政策制定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空间,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示范区的活力。长远上讲,阻碍了富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的出现。

  (四)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经济交流合作不足

  一个高新区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对外输出,以及参与国际间竞争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高新区实力的重要指标。东湖高新08年的营业收入为1759.99亿元,而出口创汇仅为11.04亿美元。这表明东湖高新开发区在软件等产业更多的专注于国内市场,缺乏国际影响力,国际大型项目的承接能力不足,服务外包未形成品牌竞争力。从图4中可以看出,东湖高新区的产品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较低,仅占不到8%。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对外来技术的引进,然后通过与内生的企业创新机制的作用,才能够更好转化为自有技术,从而形成真正的创新。较低的参与到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不仅不能够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反而阻碍了企业内生的创新机制的形成,也减弱了园区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建议

  (一)处理好东湖示范区与武汉产业转型的关系

  示范区的高新产业必须以光电、光纤为内核、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拓展,以高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为渗透,从而较好的反映示范区的产业规划。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示范区要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力军,生物、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等四大产业“众星拱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行业渗透,相互融合形成新兴产业,形成“1+4+X”格局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目前的优势主导产业要重点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对于引进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对于创新产业要细心培育将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现在没有想到的未来产业必须预留发展空间。

  要将示范区作为武汉市产业转型的推进器。利用示范区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相对有限的资源更为有效地投入于其中进行优化与改善,使得武汉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培育及发展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应的产业,并通过其对外辐射,有效地促进及带动武汉市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细化示范区高新产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产业集聚,推动专业园建设。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同环节的企业向专业园集聚,更好地实现不同企业对信息、公共技术平台、市场和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资源共享,强化毗邻效应,提升集群水平。

  (二)处理好示范区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

  东湖高新区作为示范区要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有两型特色的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

  高新技术产业是两型产业体系的核心和支撑,是引领武汉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国家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两型产业的政策使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广泛受益,而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旨,将园区传统优势产业(光电子、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产业相结合,促进多技术、多产业的融合,使园区产业发展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推动我市两型社会建设。

  (三)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政府服务转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公民和企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此种背景下,衡量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劣,就不能仅局限于服务是否有效,而要拓展到对个体的精细式服务。因此,示范区要打造成精细服务区,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务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应着重在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行公共服务外包、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要学习武汉东湖雅兰医院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前期设立,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全过程服务。制定项目专人负责制、项目建设跟踪制、项目开工例会制、企业定期走访制、信息监督反馈制等保证机制,及时发现企业隐患并解决企业碰到的问题。

  (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这是硅谷和128公路两条发展道路的不同选择,也是二者成败的关键。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示范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两者的结合。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减少政府部门干预,从包揽一切、干预一切、过问一切的家长式、保姆式的角色中摆脱出来,给高新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如制定鼓励创新、吸引人才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等等;同时也要保持政府对示范区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应该利用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投资环境,利用政府优先采购、税收优惠制度等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到示范区来发展。

  (五)加大示范区对外开放力度

  要加大示范区对外开放力度,一是要和国内外先进城市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要组织学习班、讲学团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技术经验。要建立一个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平台,扩大交流合作的规模。二是要积极和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要与硅谷等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取得联系,建立一个技术和生产能力交换的互惠平台,或者由政府牵头举办双方的先进成果交流学会等。三是技术发展的方向要有“外向性”。我国的软件行业发展相对保守,产品多面对国内,产业规模有限。示范区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积极承接国际项目,积极培养适应国际技术交流的先进人才。

  (六)加大企业孵化力度,支持孵化企业做大

  要全面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通过完善孵化器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管理机制。推动孵化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明确市场定位,并将企业化的角色转变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全面落实到经营管理行为中,提高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孵化器的服务功能,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孵化服务和成长环境。同时要支持孵化企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阶层形成的社会环境,推动企业家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二是要提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援助、咨询指导、立法保护等方面;三是要辅助企业提高创新管理能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

  (七)构建“孵化器”+“加速器”模式,加大现代企业加速器建设

   示范区要提高优秀企业孵化速度并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需建立“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服务模式,如图5所示。此模式能提供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以度身定制的形式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在成长过程中,企业通过“加速器”的服务支持,如投融资、财务咨询、管理咨询和上市等方面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服务,实现加速成长,从而推动示范区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加大现代企业加速器建设,一是要提高加速器的咨询与服务能力,组织专家或引导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战略与管理咨询服务、全方位的商业服务、深层次财务法律服务、开拓性会展服务等。二是要建立支持性的资源平台和网络,重点发展专业化研发平台、规模化融资平台、开拓性网络平台等,为成长型企业提供关键性资源的接入机制和渠道;三是要营造成长性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各种成长性的支持资源和要素,增强加速器体系内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持。

  (八)推进示范区教育转型,形成培育企业家教育区,推动产学研合作

  要树立新型企业家概念,将具有国际化教育水平的一流商学院(如长江商学院等)请进来,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提高企业家驾驭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在与国内外顶尖企业家的交流中培育人脉,使他们能够抓住建设示范区的机遇顺势而上。同时要促进大学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一是要鼓励发展多种优势互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与大学、院所间通过委托研发、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技术入股并衍生企业等多种模式加强合作;二是要引导大学、院所资源向企业需求优化配置,同时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三是要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避免产学研合作各方因利益分配和风险责任问题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九)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

  现阶段,示范区企业多属中小规模,受限於人力、技术、设备、资金等研发资源薄弱之因素,仅能将研发主力集中於核心领域,甚至研发阶段的模拟、试验及试产都不易进行,因此更有必要仰赖研发服务所提供之专业知识或技能,加速创新转型的推动。为促进研发型服务业发展,我们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顺应研发服务业发展趋势。政府应继续增加研发投人,通过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发服务体系,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二是要围绕示范区产业优势,在吸引跨国投资的同时,加大配套研发企业及机构的引进力度,同时注重本土研发机构的孕育和培养,形成地区产业特色的研发服务业积聚效应;三是要引导领先企业加大海外研发投入,以包括国际技术合作、国际技术联盟、并购国外研发机构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四是要积极培育第三方研发服务公司,发展研发外包,鼓励承接国外订单业务;五是要大力发展研发规划和研发咨询业务,提高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咨询业务的发展建立一支高技能的技术研发规划专家队伍。

  (作者:甘德安 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江汉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李 萍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09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