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真传——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二

 逸心茶舍 2014-03-06

我们要糟蹋自己的生命力,要在气的层面老衰,其实很容易的。从前香港医生谭述渠到新加坡去看病,一搭脉,就说:「你们这里的年轻小姐,怎么体质跟我们那边七老八十的人一样呢?」后来他归纳出一个结论,就是:因为天气热,所以一天到晚在吃冰,所以元气剩下的存量就是七老八十的人的等级,所以一把脉就觉得已经阳虚到如同老人家一般了。

难道台湾不如此吗?所以我才会常常跟学生说:「吃补药,吃补药,吃补药。」那你就说:「身体不是要平衡,要调和吗?你怎么可以光补不泻呢?对不对?中医理论也是说『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啊。」可是,我放眼望去,就是找不到「实者」啊。你们之前已经用了很多年的岁月来泻了,都泻得很干净了,所以就变这样子,一面倒。「予岂好用补药哉?予不得已也」

要用泻药,必须那个人有些实证,如果有一个学生,他告诉我说:「我走到你的楼梯口,我就有股冲动,想要攀着你的窗框、爬到屋顶去唱歌!」这样子的话,我当然会开泻药。但是,现在的人,没有这种冲动耶。或者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走路……觉得……身体,好轻快啊!明明我体重是八十公斤,可是我总觉得只有二十公斤啊,这感觉不太平衡啊,觉得太兴奋了、静不下来,你给我调调呗。」那时候我当然会开泻药。你们去找一个这种的人来给我!我们现在,要找到符合古时候关于实证的叙述的人,还真不容易。很偶而才遇得到一个,而四个里面又有两个是正在发阳明经高烧才变成实证的。

中医,到底是大陆地域发展出来的东西,从前的大陆人,真的没有那么多生生冷冷可吃。我去问我外婆她从前在大陆吃水果的频度,她和她的朋友(其它从大陆来的一些婆婆们)都跟我说:「大概……一个月吃得到一颗吧。」可是当年他们的身体,比现在的时下年轻人好很多,也没有缺维他C的问题。大陆不像台湾是水果的产区,当年香蕉运到北京,都只剩下黑黑干干细细一条了。长寿的日本人也只是当季最好的水果小尝一下。我们这儿是水果卖不完,只好广告词讲得像是三餐都不喝果汁就会死人一样。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二讲(3)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那我们来看我们讲义的第二段,「阴阳与养生」。

其实「阴阳与养生」也不是全在讲阴阳。像《素问》的第二篇的〈四气调神大论〉,其实是在讲人体跟天地之间,有一些同进退的相通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节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变为寒,奉长则少。

夏三月,此之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咳疟,奉收则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之谓容平。天地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气秋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变为飧泄,奉藏则少。?

冬三月,此之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天地俱生,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蹶,奉生则少。

这里我有在讲义上面框起来,春天的气叫作「发陈」,夏天的气叫作「蕃秀」,秋天的气叫作「容平」,冬天的气叫作「闭藏」。这些东西,各位都要有个印象,有一天我们教到五行跟五脏的时候,这些字都有大用。因为你要从这些字去慢慢找出五行的能量是怎么运作的。中国人用字,其实是非常精准的,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存在。

它说春天的气叫作「发陈」,「发陈」是什么呢?就是一个老树干,到了春天,发出新芽了,不就是从「陈」旧里面又「发」出新的生命力了吗?这个时候,天地之气就像从没有到有,万物的活力都开始渐渐恢复。当天地之气是这样子的时候,它就说,我们人应该怎么样啊?我们应该晚一点睡、早一点起来。然后早上起来在院子里散步,慢慢地走,而且要把头发披散。这叫什么?扮贞子吓人吗?不是哦,因为气开始流畅的时候,你身体需要有一种慢慢把它疏导的准备动作;从不动到开始动,要有点准备动作,就像有些人下水游泳前也要拉半天。

然后,在我划线的地方,它讲的是这个季节,你的「个性」该如何调理──它不讲调你的身体哦,身体就是早睡早起,晚睡晚起,符合一个最基本的周期而已。它说你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人要尽量宽厚,要尽量大方,因为春天是生机绽放出来的时候,你的心、你的行为,要合乎这个环境的动向,肝气才不会郁结住。它认为,人应该要随着天地之气起心动念。

那到了夏天呢,不得了哦,累死人了,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什么意思呢?「无厌于日」就是说你一整天在那做什么活儿啊也不要讨厌,因为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阳气特别旺,所以天地会顶住你,当它们会挺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让气尽量发泄,所以呢,「所爱在外」,所以你夏天可以去追求外在的事物,比如说公司努力冲业绩赚钱啦,下班追女生啦,就要用夏天,因为这样子的话,比较合乎天地之气。

那到了秋天的时候呢,气已经开始收敛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晓得收敛的话,你的气就会耗损,因为天地之间的气已经没有那么多了,秋气叫「容平」,那「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后面到了讲五行的时候再一起讲。我们就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因为秋天气越来越少了,如果你还不让自己静下来的话,你就会耗散太多的气了。「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如果你那个时候还一天到晚在想东想西,追求外在的事情,那你肺里面气就不够调和了,身体就会变得比较不好,所以你要开始收敛你的种种作为了。

到了冬天的三个月,那更好笑了,「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是讲什么呢?就是:如果你有个东西想要去买,你就当作你已经买到了。如果今天早上起来,肚子饿,想要吃个烧饼,那就当作你已经吃了,翻个身继续睡罢。想一想就自我满足了,像「白头宫女话当年」,精彩的人生不能再活一次,跟儿孙说点陈年老故事来炫耀,也就爽到了。

这种话哦,你们听起来会觉得非常的可笑:「这种逃避现实的人生,就是中医的养生法吗?」那是因为我们生长在台湾,我们没有太明显的春夏秋冬,才觉得离谱。如果你去看那种「大陆寻奇」之类的节目,那些住在西北高原上开旅店的,冬天遇到我们那些台湾去采访的节目主持人就会开始破口大骂……也不是破口大骂,就是讲得很大声,说:「我们的旅馆,可是你们台湾人来,我们才开的喔!如果你们不来的话,我们每天睡到下午一两点才起来,吃一顿饭,翻个身继续睡,一天就过完了。」真的是这样子在过的。

四季比较分明的地方,他们的生活就会有这样的周期出现。我觉得,我们现在虽然是在台湾,可是其实还是不够人道,什么叫不人道呢?就是大家都没有中医的基本观念,不然可以一个公司以一年当作一个业绩的周期,夏天早上可以八点就上班,然后七点再下班;冬天呢?最好大家都睡到十点,再慢慢起床──这样子不是就不残忍很多吗?你不觉得吗?冬天的时候,你七早八早爬起来去搭车,情何以堪?人人上班前就开始在怨公司了,公司怎么好起来?非常的不人道。这种不人道,其实是不合乎天道,我们人要跟天共进退才对。

我曾经在思考一个关于道家的问题。就是:很多对道家有兴趣的外行人,都觉得说道家就是自由自在、爱怎样就怎样、放浪形骸。可能他们会认为说《老子》里头讲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回归到「自然」嘛,所以就觉得人要「自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我会觉得:这些人可能有搞错吧?你不觉得「自然」其实是很严厉的吗?今天这地方兔子多繁殖一点,然后就开始什么动物的生态系不平衡,然后就开始有大屠杀,开始有大死亡。你活在这么严苛的世界里面你敢说「道法自然」,然后你活得爱怎样就怎样?

道跟自然都是非常严厉的东西,我们这一辈子已经拼命活好了,都还有很多事情会活得不快乐,什么小事都会有报应,你不觉得吗?你今天跟人家多口讲一句什么话,然后那个人听成什么,然后去跟谁讲,然后接下来就有人跟你翻脸了。所以,当我们要「道法自然」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在每个片刻,你的律己都要做得很小心。

看到这种《黄帝内经》的论述,就会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很不健康耶。如果冬天起得太早,你就要知道:「我今天又没有养生了。」然后要想办法去补救。

然后,从这段文字,你会发现另外一件事:它认为春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肝脏,夏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心脏,秋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肺脏,冬天要怎么样调理才能保护肾脏……有没有注意到?它没有讲「脾脏」耶。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怎么少了脾脏?那是因为,脾脏之气是所谓的「土」气,土气是金木水火四气交融之气,所以土气是出现在季节与季节之间的交替地带,所以就没有单独一个季节算是脾脏了。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录)》: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土气的运作要详细解释,我们也等教五行的时候再讲,大家先有一个印象就好。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四季保养,它虽然有告诉你一些生活起居要注意到的事情,可是它更花力气在教你如何运作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内经》这一篇开始在强调:

你如果不知道怎么调理你的心情,你的身体大概很难好起来。当我们遇到一件事,心里头不能放开,执着于它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为了它拼死拼活,在那个过程里面,我们的气也就动乱了,身体也就受伤了。

除此之外,它又用四季来重申一次「天人合一」的概念。这天人合一的概念,你看这段文字,或许没有那么真实的感觉,「我们人真的是跟自然周期是那样地同进退吗?」其实真实的感觉一定有嘛,冬天比较不爱爬起床嘛,夏天早早就热醒了,对不对?这个还是有感觉的。

等到你学了把脉,你就会更有感觉,因为人的脉象,就会随着四季而换季,冬天是一种脉象,春天又是一种脉象,夏天又是一种脉象,秋天换成另一种脉象。脉象随着天地之气的这种涨潮退潮的现象,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会像我从前一样闹笑话了。有一个人,我夏天把他的脉,觉得脉还不错,到了秋天我再把的时候,就说:「哎呀,你这个人太糟了,怎么这么不养生!才两个月不见,脉弱了那么多。」结果,再把别人,才发现每一个人的脉都弱了那么多──原来是脉在换季。真的会这样,《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就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读了《黄帝内经》才会注意到这件事情。

那么,在冬天的这三个月里面呢,还有一点要注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这是讲什么呢?就是说,你在冬天的时候,要靠到温暖的地方,但不要出大汗,因为冬天的汗,从人体里面排到人体表面,是很耗体力的。如果你糊里胡涂就让自己出大汗的话,那你的身体就会受损。

一年之中有这样的周期,和人体的五脏相呼应,「一天」之中有没有啊?当然有啊。清晨是气刚发升的时候,刚好就跟人的肝的气是相通的;到了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跟人的心的气是共通的,然后傍晚是跟肺;半夜是跟肾。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不舒服,他都是清晨会肚子痛,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的肝不好,所以他在那个时间点,跟肝起共鸣的时候,他身体的不舒服最大。这是单就五脏讲。如果是之前讲过的,专门运作于六经的病,那就要看十二经脉的循行时间,和这里说的又不一样了。

诊病其实有分类的,要把五脏和六经分割开来看:哪一种病比较存在于六经?哪一种病比较存在于五脏?我们将来还要带大家做分割的工作,但是我们要先把五脏学稳,再来讲六经,不然的话,全部都会混成一团。如果心肝脾肺肾的那些生克都没有搞清楚,我现在再把六经的系统扣进来,你们会混成一团……

我们说肝胆相表里属木,肺跟大肠相表里属金,心跟小肠相表里属火,脾胃相表里属土,肾跟膀胱相表里属水。可是,在六经的世界,这些对应关系又会完全重新洗牌、重新安置:太阳寒水气是膀胱和小肠经,阳明燥金气是胃和大肠经,少阳相火气是胆和三焦经;太阴湿土气是脾和肺经,少阴君火气是肾和心经,厥阴风木气是肝和心包经。二者是不是都对呢?麻烦的就是:它们,都对!也因为它们都对,所以医疗的效果才会那么好,因为就是有这两个不同的系统,彼此呼应,人才能够活,少掉任何一个系统,人体都会失去平衡。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我们接下来看下面一段:「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话很有意思,他说其实天地的气的浮沉其实就是人类之气的根本,那既然春夏是阳这样发出来,秋冬是这样收进去,那你当然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来从其根。这样子的生活规律跟周期,才能跟你生命赖以维持的这个大自然连结在一起。这样才叫作温驯的地球人──《圣经》说这种人很有福哦!会继承大地哦;不养生的人都死光了,地球就是你的啦。所以,「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这样子你才能够跟地球同进退,像这样子的养生,才是《黄帝内经》里面最宝贵的。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你一开始生活中种种该注意到的地方都要注意到,要相信我们是活在非常严苛而残忍的宇宙、这个自然是从来也不可以让我们掉以轻心的,相信这个事情,然后把自已好好地调理到不要生病。

它说:如果你弄到已经病了的时候,才去治它的话,就好像,口渴才开始挖井,然后,要跟人家打架了才开始去铸造扁钻,那都已经来不及了。──其实它的譬喻用得很生动的,我觉得,我们到达一个大病之前,其实有好长一段时间是它的酝酿期,如果你能够在那个酝酿期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它调理好的话,你就一辈子不用吃那个苦了。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二讲(4) 浅谈痛风的疗法

浅谈痛风的疗法

关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件事情,其实有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一直会记得:

就是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痛风得蛮厉害的,吃一点什么肉类还是什么的,手指啊脚腿关节啊都又肿又痛。我那时候是第一次医痛风,所以就赶快把我们中医的「圣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拿出来翻一翻。然后,我发现到,《伤寒杂病论》里面写到痛风的理论,跟后代很多医家讲的都不一样。

后代的医家,会说痛风是风寒湿之气侵入人体以至于怎样怎样……这是后代的医家讲的。所以我的那个朋友,之前呢,也在台北看一位名望非常好的医师的诊,而那位医师给他开的是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之类的药方,那是一个成方,它同时驱风、驱寒、驱湿,我们听起来会觉得:这样也对,对不对?它把邪气逼退了,你的经脉就会流通,那你的病就会好嘛。可是那个朋友吃了很久,不显得很有效──就是还可以啦,也没有说没效到要抱怨那个大夫,没有。只是不显得很有效,我也不觉得他原来那个医生有开错药。

可是后来翻了《伤寒杂病论》,我吓了一跳,因为《伤寒杂病论》写得很有意思,《伤寒杂病论》对痛风的整个论点就是说:如果你的肾虚而肝血又不够的时候,你整个身体里面的循环机能就会变得很差,循环机能变得很差的时候,淋巴系统的流动也会坏掉,两个系统的凝滞不通加在一起,才会凝结出那什么我们一般人说的尿酸的结晶──就是类似这样子的讲法,只是仲景用的是古人的词汇。

所以,看了《伤寒杂病论》,你就会觉得说:它里面虽然有那种临时治标的药:痛风一发就立即可以产生碱性体质把尿酸溶掉的桂枝芍药知母汤、风寒湿庳一下就赶跑的甘草附子汤──但是,它在理论上,其实是告诉你:你要帮他补肝跟补肾。

所以我就给那个朋友开了一些《伤寒杂病论》里面那种临时治标的药,他那个吃了以后很有效,肿痛就打散了,不用再吃西药的秋水仙素了。另外,因为那个朋友,我总觉得他虽然脸白白的,可是隐隐有一点肝跟肾都不够的那种灰绿色,于是,我就叫他吃补肝的药跟补肾的药,小建中汤和肾气丸。

那个朋友跟我一样都是会乱熬夜的人,那我熬夜,有补药在撑啊,可是他没有啊,所以他就熬到比较伤。但他是处女座的,吃补药都很乖,饮食禁忌守得好。吃着吃着,他的痛风就越来越不发作。然后随着日子这样子过去,有一天半夜,他很高兴地打电话给我说:「喂,我刚刚在夜市吃了什么猪大肠什么的,平常马上就痛死了,现在竟然吃一堆还一点事都没有呢!」而在那段时间之中,他的脸也越来越没有那种绿绿黑黑的气了。所以,有的时候,闹痛风,都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如果你能够推敲到远一点的原因,然后帮他把原因处理掉的话,我想在医疗上会比较完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对人的目标是想到整个体质调理好的时候,其实在看诊的时候,我比一般大夫残忍绝情非常多。如果我看到这个人,他的生活作息不会改好,那我就会觉得:「我医不好你,Byebye啦!」如果这个人的个性上有一些让他自已很痛苦的事情,他没有办法把它调理好,那我也会觉得说:「这种病人我不要,Byebye啦!」

所以,我会觉得,很多病人,我都说「不会医!不会医!不会医!」。因为我对于医疗这件事情的要求蛮高的,因此我常会觉得,在医病之前,我们有那么多事可以做,而这些事情,往往又比医病还要重要。如果病人没有这个观念,补好一坑他又自挖一坑,好像在玩火一样,救也救不完,死也死不完,干脆一开始就回绝比较简单。不然,花那么多时间心力,他摆烂而自灭,到那时我要跟谁去哭喊「把我的人生还给我!」啊?

或许有人会想劝我:「你不要这么心狠啊,话不是都说『医者父母心』吗?」很抱歉哦,我所知道的好父母,像我爹娘,都是很尊重小孩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的父母。我觉得能遇上这样的父母,是非常幸福的,所以,我当然也要让病人享有这种幸福!

你要去相信西医?请便!你要去如何恶整你自己?请尽量去!人要学会从自己的人生事实中有所领悟,傻瓜不管相信什么都还是傻瓜。这种事不是我能帮的。

──至于被别的医生医坏了的,美国水电工格言曰:「你家水管一坏就叫我来修,收费五美元;先被你家老公修过的,收费三百美元!」遇到这种个案,我不狠狠敲他一大笔巨款,我心里能平衡吗?台湾水电工就要比美国水电工命贱那么多吗?

像最近这些年,因为中医界出了几位伟大的神医,于是有不少人晓得中医厉害了,就到处去劝人不要吃西药看西医、要去给中医看……这种作为,我觉得非常无谓。因为,平心而论,中医的败类,很可能比例上比西医的败类更多更多。前阵子有机会遇到在考中医特考的人,那医术之烂啊,简直是我作梦都想不到。你们陈助教在中医书店上班,有一次遇到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来买书,陈助教给他结帐的时候,也吓呆掉了,因为他不敢相信专科毕业的人,基础竟是这么差的。

西医的学理到底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很简单的,要学好并不难;但中医的学理是很深奥的,要「悟」的,你以为外面中医都是天生奇材,都学得很好了吗?你给西医看坏了,还有清楚的法律程序可以告他、可以领到赔偿,但中医看坏了,你连你怎么死的都不晓得。像我爸爸在医政处作官的时候,就曾笑着跟我说:「中医医死了怎么告?除非他是开砒霜!」

所以,各位同学还是自己学好一点吧!我一向都觉得:「你家的事,最好你自己收摊!」你的身体是你自己搞坏的,那你就自己把它搞好,怎么会是要我买单呢?

我很不喜欢帮人看病的。或许也就是因为这种懒个性,每次都全心全意希望病人赶快好起来,别再回来烦我,医术才进步的。如果有一个医生,心底深处很怕病人跑掉、很想留住病人,这种念头具象化了之后,他的医术很容易妖魔化的,无论中医西医。

我从小是在西医的呵护下长大的,我爹的那些好兄弟,那些叔叔伯伯都很疼我。可是,我是我认识的人里面,这一辈子西药吃得最少的人。因为我爸爸从小就这样教我:比如说我四岁时发高烧,我爹拿了一碇药片到我床边,跟我说:「这个药,是退烧药,你可以吃下去,也可以丢到床底下,因为,效果都是一样,病都不会好的。」结果,当然是都丢床底下啰。也就是说,你会被西医害死,或许是因为你这一辈子没有遇到过爱你的好西医啊。我学中医的学费还是我那西医老爸付的咧。

当然,西医有不完整的理论,有害人的治疗法,但这种事情,最有责任去识破它的是消费者本人,而不是我这种除了看牙之外根本不必去看西医的人。因为,那是他们性命交关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而且我一直觉得,西医的信徒,和西医的教主,是一种「共犯结构」,我看不出哪一方的罪比较轻些。该死的话,两者都该死。小说里的神龙教,如果没有那些信徒捧着,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得起来吗?西医又没有拿枪指着你叫你去看他,都是自己或家人逼死逼活架去的。我相信这么一句话:「所有的无知,都是故意的。」只是人很不容易承认这一点。因为,你当初会选择盲信权威的那时的动机,你都忘掉了。所以才有脸在这里耍无辜。可是,犯了错,你不承认,就无罪了吗?那干脆监狱里的犯人都放出来算啦。

当然,现在狂热推广中医的人,有许多是把中医捧红成另外一种新兴宗教、新生代救世主,用与西医相同的权威结构跟西医教抢信徒,打宗教战争。不过,反正无论是教主或者信徒,都很惹人厌的,拉人、抝人去盲信中医或盲信西医,于我而言差不多啦,都讨厌,都不碰。

夏天补气,秋冬滋阴

好了,该回题了。

那我们来说一下,什么叫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前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就说:「春夏养阳,你就尽量做运动练身体嘛;那秋天就不要动,就是保养自已。」

这个说法,从理论来讲是对的,可是仍是有可以再多讲一点的地方──我们要根据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空环境做一点修正──也就是说,一个纲领,遇到这实际的世界时我们可以做一点微调:如果你的夏天,是平均温度24度的夏天,那你真的可以多做运动。可是我们这里的夏天是36度,那36度的夏天,要怎么「养阳」你知道吗?

就是:要吃补气药。

因为人在不断出汗的过程,都会有元气的损耗,那当天气太热的时候,随着你汗水的一直流失,元气也在一直流失。那我们都说,物质的东西是阴,能量的东西是阳,那当你的气随着汗,随着呼吸,元气不断在流失的时候,什么叫作养阳?养阳当然就是补气啦。

那秋冬养阴的「养阴」是怎么回事呢?当然秋冬不要笨到去跳有氧运动跳到出大汗,这是基本的。所有那些会令你出汗的运动,秋天、冬天不要做,因为秋冬你的血脉都密藏在你体内比较深的地方,你要让它再扩张把汗挤出来,本身就已经很耗血耗气;然后汗孔开了,外面的空气又很冷,你就很容易受风受寒,累积成病根。所以不要做这种傻事。比较激烈的运动,你就挑春天做就好了。

夏天做激烈的运动好不好啊?在台湾做……不好吧?会累耶。

曾经有一位老师讲了一句蛮可爱的话:「我们人要做『运动』,但是不要做『劳动』。

什么叫运动?就是你做完之后会觉得身体更好,更健康,更有力量叫运动;做完之后觉得身体很疲倦很虚的,就叫劳动。劳动的话,就是洗碗、擦地板……这叫劳动,不得已而为之就可以了。」有次他收到健身房的广告单,就在嘲笑说:「如果我要劳动,我去帮我老婆擦地板就好了,何必去健身房?」

当然不是说做运动之后都不可以累,那这样子没人敢动了;但是,至少这运动你做了一个礼拜,你要觉得你过了这一个礼拜后,你的肉体机能、精神状态都比之前好。这样子一个很基本的检证,大家都是不是可以自已去拿捏呢?

如果运动做到让你下一个礼拜活得很萎靡的话,代表这种运动对现在的你来讲,还是「劳动」。要调整成对你来讲是运动而不是劳动的状态。如果你是去健身房做什么杠铃有氧,可能你那个重量就要放少一点,做完这一趟,下礼拜觉得身体的确比较好,再慢慢加那个重量。

对于某些从来不动的人来讲,例如我,走两个路口对我来说都已经是劳动了,可是我如果常常走路,那可能走个十公里都还叫作运动,这样明白吗?

这样的观点,或许可以当作我们作运动的一个指标。

就是要随着你的肉体机能的改善,去慢慢调节。所以我想它并不完全在于运动的种类,而在于你自已跟那个运动调和的能力,拉不开筋的人勉强把筋拉开可能就会受伤了,可是对于比较能够拉的人来讲就会获益良多哦,听说筋拉开的人比较不容易肥。

至于说「秋冬养阴」,曾经有人问我说:「滋阴要怎么滋?」或许他期待我的回答是地黄、石斛、玉竹、黄精之类的吧……可是,我通常都回答说:「就大鱼大肉啰。」

其实阴这个东西,就是物质层面的营养,那你又何必想得太高拐呢?就是吃有营养的东西就好了嘛。那你吃得营养,蛋白质什么的啦都很好,肉质挑好一点的,不要挑那些不新鲜的肉或罐头、腌制品、有添加剂什么乱七八糟的,那其实就是在养阴了。

像是关于中国人吃火锅,听说从前郑曼青先生家,忘了是冬至还是腊八,他们吃火锅怎么吃?一个锅子里面什么肉都有,然后呢,就一家人从早上就围在桌子旁边开始吃,吃一吃聊聊天休息一下继续吃,就从早上一路吃到晚上。一整天这样小口小口嚼,不断吃各种动物的肉。这实在是很养生啊,可是我们一般人不这样吃,这样子你们会觉得很不健康对不对?其实,秋冬养阴,就是这样子养的。

先决条件当然是中国人古时候平常没有那么多肉吃,所以必须排一个身体特别能够吸收营养的时间点,然后好好地让那些营养素都能够到身体里面被你利用。(现在的人吃肉太多的话,可能就不需要太关注滋阴了。)

当然秋冬不要动得太多,也是一种养阴的方法啦,主要就是秋冬吃好睡好,夏天做适度的运动,然后不可以耗散你的元气,如果你耗散了你的元气,一定要吃补气药。在台湾的话夏天养阳要吃补气药,不吃补气药的话,台湾人很难撑过一个夏天啦。你不觉得太阳晒一晒、汗流一流真的令人觉得很累吗?各位可能有人是有在练功的,但是我们中医不能考虑练功的那些特殊份子,我们只能考虑那种一般的过家常生活的人,所以一般过家常生活的人哦,就要调整自已的饮食跟作息。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二讲(5) 生脉饮

生脉散(补尾)

讲到这里呢,我们来看一个方子,叫做「生脉散」。

◆生脉散(唐.孙思邈/金.张元素)

生脉散(生药):麦冬15,人参10,五味子6(※台湾地区要改用粉光参,也就是西洋参、花旗参)

生脉散(科学中药):依上比例,但人参不用科中,直接用粉光参粉即可。每服2克。

中国人认为「百脉朝肺」,所有的脉都要朝肺脏去的,这就是「生脉」这个方名的由来。

凡是夏天,我们都容易出汗对不对?容易劳动,然后又刚好天气特别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会很容易损耗到你的元气,于是,有些人会中暑,有些人会很不舒服,有些人会很疲倦。有没有一种药,能让你夏天过得很舒服呢?答案是有的。

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先提出这个方,后来金朝的张元素也再次提出这个方子:这个方子,麦冬比较多,人参少一点,五味子再少一点,以这三味药当作一个主轴。

人参这种药,在台湾一般日常开药几乎用不到,尤其是红参,太热,而且那个热是闷在里面的热,所以在台湾用生脉散,我们就把它改成用粉光参,也就是西洋参、花旗参。

麦门冬去买那种浓缩的科学中药,然后五味子也用科学中药,而粉光参就用粉光参磨的粉,就不要用科学中药,依这个15:10:6的比例来配。

我们都知道麦门冬是一种润肺又清凉的药对不对?人参或是粉光参呢,都是一种补肺然后又不会让肺太热的药,现在人参会太热所以我们把它换掉,粉光参就很补气又不会让肺太热。然后五味子是一种什么药呢?五味子是一种很酸的药,而这个酸的药会在人体里有什么功用?它会把你的气收住,它会从肾跟肺这二个作用点把你的气抓住。所以吃了生脉散,麦冬会作用在你的肺,让你的肺又凉又润,然后里面的气再用参给你补一点,然后,用五味子把这个气抓住,让这个气不要耗散。

所以你听我讲这个三味药,会觉得:这动作,好像不是什么化学成分?它好像是看你在夏天没有这个能耐活好,所以替你练一套气功来守住肺气。那吃了生脉散之后呢,夏天就变得比较不会累,因为它把你的肺中之气守住了。那为什么肺的气守住了就不会累?因为在中医的五脏表里关念里面,肺主皮毛,其实肺跟皮毛根本就是一体的──人用肺呼吸,人更用皮肤呼吸对不对?你把皮肤全部涂油漆你人就死掉了,就闷死了──那所以在皮肤损耗的气都等于是肺的系统损耗的气,你补在肺里的药也同样会补在皮肤。

那当你用凉润的麦冬,好像在肺上面洒一层凉凉的水,让它凉快一点,然后洋参补气,再用五味子结成一张网子把你的元气巩固住的时后啊……夏天,真的蛮好过的。

什么叫蛮好过的?生脉散,就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你吃生脉散,你一个人是不会知道自已有多好过的──直到你看到别人。我有好几次经验都是这个样子:有一次太阳很大,我跟我表妹走在街上,我们两个都有吃生脉散,然后就回头看说:「嗯?奇怪,怎么那些人都拼命往骑楼底下钻哪?」或者是有一次我去办什么事,有吃生脉散,我就看说:「嗯?怎么那边站一排人都在拿东西抹汗,有那么热吗?」有吃生脉散的人,你感觉到的温度会比别人低五度,果然是可以吃的冷气机。一次吃二克,可以维持二个小时左右的药效,吃生脉散的期间就很不容易因为暑热让你的气散掉,真是不爱练功的懒人很好用的药。

这种抗暑的药效,要自己用粉光参配才能显出力道,一般科学中药成方的生脉散用的参太热了,吃了没什么用。

至于说生脉散补气的功能,也不是年年都一样好。像今年是两个水运过旺的太乙天符年,人的命门火会被克得很厉害,今年夏天的累,反而是吃附子剂或是灸关元比较有效,但仅以「抗暑」、「抗消耗」而言,还是很可以用的。

那这种用处,在什么地方特别会觉得好呢?就是教师需要教课的时后,你教书前吃了生脉散,你这堂课就比较不累。我们学中医的朋友之间,凡是要去唱KTV,一定吃生脉散,可以一直抢麦克风。另外还有什么地方好用?就是如果你去健身房上一堂什么有氧课,那一定要记得先服生脉散,你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之前哪,上半堂课就喘吁吁,现在一整堂课结束了,还不错,撑得住。」它可以取代你那一个小时的心肺功能。

真正锻炼心肺的运动—散步

这里要讲到一点运动的道理:人的心肺是不可以锻练的,这一件事情,不知道同学晓不晓得?可以锻练的东西叫做「肌肉」,这个知道嘛,对不对?

那为什么心肺不能锻练呢?

一,肺没有肌肉;

二,可以锻练的肌肉都是你要把那个肌肉操练到它的细胞有所破坏,使它长出更强的细胞,这样子它的肌肉才会更强。而肌肉可以被破坏而长得更强的条件是:「那肌肉是可以休息的」──心脏,可以停下来休息吗?那这种肌肉怎么可以锻练?练了就会害它寿命缩短!锻练出肌肉的心脏叫做心肌肥大,那是病,会早死。

所以我们人类在作运动,凡是一般说在「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都是在作什么?那是在锻练全身「心肺以外」的肌肉,让那些心肺以外的肌肉细胞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三磷酸腺苷的键结变化,以及氧气的氧化代谢等等,让我们全身上下都有一副好肌肉,一旦我们运动,我们可以动用那些肌肉里面的能量,而不需要动到太多心肺的补给──让肺脏不需要疯狂地从空气里面抓氧气、然后再用心脏打出去给全身──懂吗?就是说,全身你的「心肺以外」的肌肉练得越好,你的心肺功能就越能够「节省」,这叫做「增强心肺功能」,绝不是去狂操猛练你的心跟肺,千万不要以为你弄到心跳加快喘大气那样叫做增强心肺功能!虽然我们练习走步机也说最好要练到心跳到什么频律以上,但是那个目的是为了要让心在那边告诉你的身体说「我不够用、我很累」,这样身体才会多长一点肌肉来帮它,所有心肺功能都练在别的地方。这样听得懂吗?

那真正心肺的锻练,我们中国人要什么?要「龟息大法」──到死不能休息的东西啊,让它跳得越慢越好──打坐练气之类的,使它越慢越好。所以这同样也是运动的基本原理:任何运动,你能不要操到心肺就不要操到心肺。因为心脏很可怜,它到死不能休息,不能再给它加负担;而肺脏很柔脆,一操就伤。

那有一种运动呢,它非常可笑,就是慢跑。慢跑的特征就是,全身的肌肉都不会因为它而质量变好,却只有心脏在狂跳、肺在喘。所以慢跑是一种非常伤心脏的运动,美国慢跑会长就是跑到一半心脏病发作死掉了嘛,已经遭天谴了。慢跑,你这样子全身的肉在那边垮垮地晃晃晃,你说什么肌肉会练得到?都不太会练得到,顶多是燃烧脂肪让你看起来瘦一点,你要练好全身肌肉,需要一种更完整操练的运动,慢跑这样子晃晃晃,没什么用,对提升肌肉质量用处有限,所以它不能帮到心肺。与它造成的损伤相比,正分远不及负分。不要看马市长跑步卖肉就跟风啊,那只是一种宣传用的健康形象,谁也晓得我们市长大人自己平常都在游泳的。

要帮到心肺,其实什么上楼梯啊,走路啊,可能还有用一点。不要小看走路喔,多走路的人身材会很好喔,因为走路散步这种功夫,是很可以调匀全身的肌肉的。而且,如果人连续慢慢走三个小时,很多湿气寒气都会散掉,当天睡觉时脚一定都暖暖的。现代人比古时候的人吃得好穿得好,却长肿瘤的人那么多,走路的机会太少,也是一个可以列入考虑的因素。你如果天天走得多,阴气是不容易堆积到生阴实证的。

高山症

生脉散,我们说它可以取代心肺功能对不对?那我们再往这个方向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另外它还有什么神效了──就是高山症。真的,你到藏边高原发高山症,生脉散一吃就好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作「取代心肺功能」,它真的取代了。

上次跟我母亲去九寨沟的时候,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太太跟我们坐同一车,高山症发作,我就给了她一克半生脉散,五分钟不到,没事了。她说「好神哦」,然后同车那些阿姨们都跟我们要……我只好说:「只带够我们家二人吃的份」。我这个人都把自已假设成最烂的身体,出门旅行什么都带足:抗暑的、抗空气稀薄的、抗风抗寒、晕车的、泻肚的……什么都带。

所以你不要说这个药很小,才二小瓢,那粉光参你们都应该买的到吧?那五味子、麦门冬的科学中药,随便都批得到,你真的可以说它不值钱,可是,你不觉得这东西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吗?其实很有商品化的潜力。只是大家不会用,那我刚刚说的这些用途,难道没有人知道吗?你随便买一本方剂学的书都有讲哦。只是,中医好像跟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脱节到有一点陌生,所以这么好用的东西却人人忘记它的存在。

我们这种家庭常用良方,你们就不妨把握一下,下课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怎么买药怎么批药,那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人生体验,享受家庭主妇该有的乐趣,不要每天都在发扬国萃,那太累了。我觉得我都在享受家庭主妇的乐趣,杀价啊、这个药材好不好啊、新不新鲜啊……上次买了什么药材有发霉啊,退货给你啊,再赔我一点什么东西啊……就像买白菜要再讨两根葱,享受那种卑微又平凡的乐趣。

至于说粉光参,外面的质量其实有差别的,即使都是真品,药性从微凉到颇寒的都有。我记得有一个朋友一直以来体质很寒,一吃生脉散会冒冷汗头昏。像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防一防。最好粉光参你能先试吃一两克,确定没这种反应,再拿去配药。

其实「生脉散」这个方子,它所作用的范围,到底是中医说的「心」还是中医说的「肺」?其实很难说。前面讲到心肺功能呢,比较讲到它关于人的呼吸的功能啦、抗暑的功能啦、什么含氧量的功能,这些都是有形的层面的说法。如果再讲到形而上的心肺,其实生脉散在临床上,还蛮能够用来抵抗所谓「老年痴呆」的,如果体质不是很寒,天天吃当保养药其实都可以的。当然,这种老年痴呆,我会想把它设一个条件限制,就是:如果以后你们会把脉的话,可能你会有机会把到那样的心脉──那种心脉把起来……我们把脉时一根手指头贴到的这个地方,其实接触面很小对不对?可是呢,即使只在你一个手指头贴到的那一点点皮肤接触的范围里面,你也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人心脉的跳动,不是一直打在一个定点上的。」就好像在这里跳一下、在那里跳一下……他的心脉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浮上来的地方,每次落点都不一样。这个是不必用什么伟大的技巧都把得出来的。这样的心脉,用「生脉散」,它能够使人胸腔这个地方的气比较凝聚,所以那个人的心脉就会比较不散。而中国人说的「心」不全是外国人说的「Heart」,中国人说的「心」往往是英文的「Mind」,就是我们的「意识」。所以,当呈现这样的心脉的时候,用生脉散可以把这个散乱的心脉再束回来,这个人就比较不会那么痴呆。一个人好像反应钝钝的,你叫他做什么事都好像有一下没一下的,那种恍惚状开始出来的时候,生脉散是有用的。

那将来,你们还有跟我学《伤寒论》的话,有一些发汗药发得太过会损伤心阳(心脏里面的能量)的,如果你吃了麻黄剂之后,感觉心悸了──什么是心悸呢?就是你坐在那边觉得心脏跳动好明显喔──有那种感觉,那你吃点生脉散,可以把心气再凝聚一点,就比较能够守住。当然在《伤寒论》,张仲景的方子里面治疗这种心悸的感觉有别的方子,但是一般我们知道他的心阳在散以致于造成这种心悸的时候,生脉散是可以用的。

另外,在感冒已经好了十几天了,人却仍在微咳的时候,生脉散搭补肾的药是很好的收功药。一般来说生脉散搭八味丸两三克就可以,如果有人咳了会漏尿,搭真武汤几克也很有效。基本上这种组合,对于一般所说「肺部纤维化」之类的问题都有很强的预防效果的。

因为它很凉,它又很凝聚,又清凉又凝聚,对于一般所谓的「过动儿」,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有些小孩子就是很躁动,不能够安宁,我们大人如果躁动不安宁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用一些清心火的药。可是我们都知道,凡是清火的药长期服都会伤害人的元气,那你对于孩子是不可以这样子做的。所以当你觉得这孩子他好像根本就静不下的时候,你每天喂他吃一点生脉散,那他就会比较容易安静。可是,我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现代的人到底对于过动儿是如何判定的?老师叫他安静、而他不安静,那就叫过动儿吗?我有时候看到那个老师在叫小孩子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唯一不听话的小孩,反倒是我眼中唯一正常的人。因为那老师的教法有一点愚蠢哪,小孩子根本不会吃你这一套,他吃你这一套是因为给你点面子吧?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判定过动儿,请你们各自以专业的领域去解读这件事哦,因为我不太了解。

我就认得一个小孩子,他已经长大了。他小时候就上课不专心,被当成过动儿,然后就被抓去吃了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西药,到后来其实精神、心智方面都受伤了,变成半废人。我就觉得说:如果你当年那老师讲得很无聊,你上课一直不专心,听起来,天经地义嘛!我很难想象我小时候有哪一个老师的课我很专心的,我一直到后来遇到比较教得好的老师才开始专心,否则的话,就是会想东想西吧,从幼儿园开始就这样啦。

中暑(被晒到头昏想吐):

明通(别家没做)六一散:每次1.5克→若无效,用白虎加人参汤三克,日三次,好就停。

如果你被太阳晒到,会蛮容易头昏想吐的,中暑的话,要买一种科学中药叫作「六一散」,六一散是滑石加甘草,有些卖青草茶的地方也会煮这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没有中暑的人不要喝。各位同学可以买一罐,八个人分。因为一年之中,中暑的机会微乎其微啊对不对?说不定一辈子都不会用到。平常也不能吃保养,会把人寒到,不要吃。

那六一散,是什么汤的缩小版呢?就是「白虎加人参汤」的缩小版。白虎汤会把人的身体里面淤积的热气,赶快排除掉,然后再用人参去补元气、补津液,免得你被晒干晒伤。可是白虎加人参汤是比较严重的中暑用的药。大病用大药,小病用小药,平常就是晒得头微微一昏、开始有一点点恶心的感觉,就不用吃到白虎加人参汤,就吃六一散就好了。因为白虎汤里面是加大量的石膏来清你的热,而六一散里面是用少量的滑石,滑石跟石膏是很同类的东西,吃的时后一样会把你身体里面的热带出来。而人参补气生津的功用,甘草也可以做到一些些,这样就解决了。

那平常吃吃生脉散呢,就很能够保护你不中暑……其实我也会中暑啊,吃了生脉散,没有带出门,太阳底下走了两三个小时,药性耗尽了,就中暑了。唉,应该什么都带着嘛!

生脉散还可以加炙甘草和黄芪,凑成所谓的生脉保元汤。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三讲(1) 对错难明国医史 阴阳未定人世间

第三讲 对错难明国医史 阴阳未定人世间

气是什么?

中国人说的「气」是什么东西啊?这个小专题其实很简单,大家如果中文好一点,一定早就都懂了。

其实,中国人的「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说:有一样东西,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称为「气」。

古时候,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未确认的,那时候不知道地球表面有空气,对不对?现在才知道空气是由稀薄的分子构成的,我们那时候也不知道有细菌、有病毒……所以那一切我们无法定义,又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就称为「气」。然后渐渐随着科学的发达,我们就知道「啊,原来那是『氮』跟『氧』这些东西弥漫着的稀薄存在!」于是我们就开始抓住个东西,而叫它作「空气」,一旦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我们中国人的「气」的领域就排除了「空气」这个层面。而西方发现了细菌,「原来这些病是『细菌』造成的」,于是乎,我们中国人定义的「气」里面,又把「细菌」这一样东西排除了。

也就是说,凡是不能定义的东西,就留在「气」这个字的名目底下;能够定义的东西就拔出去。

所以我们中国古时候,生病,说这是「邪气」、这是「病气」,可是现在就发现它有的是病毒,有的是细菌,有的是什么别的因素造成的。当它被你确认了之后,这东西就不再属于「气」的范畴。所以中国人的「气」是一个不断在减少中的档案夹,我们每隔几年就要从里面抽掉一点东西,说:「这个东西不用再算到气里面了。」

但是,即使是今天,我们不能确认的东西仍是很多,对不对?如果哪一天我们中国人的「气」这个字真的不存在了,那就是我们的科学已经发达到找到上帝的那一天了。不然多多少少会有不能确认的事情。

这是基本的文字定义方面。如果要说中医的一般论,人身上,是什么叫作「气」呢?

在我们的肉身跟灵魂──灵魂,在这里我是指情绪跟思考的中心的那个灵魂,意识,mind──在肉身跟灵魂之间,我们中国人假设它有一种接口,这个接口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知道那个东西你要说它纯粹是灵魂吗?不尽然;纯粹是肉体吗?也不是。我们上次曾讲到「心」跟「物」对不对?我们现在的哲学会有心物二元论,可是中国人是怎样的呢?中国人是三元论,就是「心、气、物」三元论。「气」这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当它是一种媒介,在我们的肉身跟灵魂之间往来许多讯息的。

关于这一点,《孟子》讲得比较多,孟子说「气壹则动志,志壹则动气」,那个「壹」后来清代的考证说可能是古代噎到的「噎」字。也就是说,如果你跑步的时候忽然摔一跤,那是你的肉体一个滞塞不通的状态,可是你的心就会因此吓一跳。在心与肉身之间,不断地在交流,不断地有情报在互动的。所以孟子才会说「本来你不紧张的人,如果你开始狂奔,可能你心里头就会开始有一种好像『我心跳加快,我心开始慌乱』的感觉。」原本是肉体带起的,就像有的时候我原来觉得心不乱,可是做什么事情做得有点赶,那肉身赶到一个程度,我心也开始急起来了──这样的事情是会发生的。

所以我们中医在讨论的「气」,就是在灵魂与肉身之间的接口,我们大概知道一下这个基本定义,会比较容易处理。

我们也知道说「气」是一个「泛指未确认物体」的集合名词,所以我们不要傻傻地去定义死「什么是气」。

我有一次在中研院听到有一个人报告他的论文,那个论文是研究清末的一位名医者「唐容川」。报告中提到了唐容川对「肾气」、「命门火」的观点。人的肾脏不是有元气吗?对不对?我们之前说的天癸什么的,肾气是什么东西呢?唐容川就举一个例子,他说「好像是一个火炉烧着一锅水,底下有个小小火,然后这个水被烧了变成蒸气之后,这个蒸气就可以充塞于你的全身,带动你的生命活动。那这个锅子就是肾水,这个火炉就是命门之火。」──这个是以后会教的观念。

结果,中研院有一位研究员就对这个发表论文的人提出一个不客气的问题,我觉得那个问题真的蛮刻薄。那个研究员说:「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实质的存在。」意思就是说:人的身体里面,哪里有什么管子像火车头一样在运送蒸气?于是又抬出他们很喜欢说的那一套:说中国人总是对传统的东西盲目信仰、对封建时代的权威不敢质疑,明明不存在的东西也迷信说它存在云云……。

可是我觉得,这种讲法真的是太过份了,所以我后来有出言讲他,我说:你会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你不知道中国人的『气』是什么东西──都已经告诉你是肾「气」了嘛──肾气,就是肾里面「无法以肉眼或科技观察,不知道是什么」的运作,于是我们说它像什么,那也是打个比方,来告诉你它的作用点大概有这样子的形态存在。既然称之为「气」,就是其实不知道它的真相是什么,那我们用象征物来打比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位研究员听到拿一个比喻物来比喻这个「气」,就觉得唐容川很愚蠢:怎么会拿这种东西来说就是肾气?于是他就表达「你不可以把这东西定义成那东西。」

其实一开始就没有人敢定义这个东西的。是那个研究员在瞎紧张。

所以「气」的观念要搞清楚,一旦你看到中国人说的「什么什么气」、「什么什么气」,对它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因为它之所以还叫作「气」,就是我们现在仍然没有人知道真相是什么。所以可能会有很多的论点,用来作为逼近真相的假设。

就像有一个大陆的学者刘力红写一本书《思考中医》,他也想了一些象征物来说《伤寒论》中的一些道理,然后就有很多人攻击他。当然,他用的象征物不一定绝对正确,也不一定很适切;但是攻击他的人更加地无谓,因为「难道你就知道那个真相是什么了吗?」。

其实大家都不晓得,这样大家互相乱攻击一通──你选的象征物跟我选的象征物不一样!──那简直是宗教战争,就像你信佛教我信基督教,互相骂天堂长得不是对方说的那样──这样子是不行的,宇宙间真正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其实我们不知道,所以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它而形成这样的论点,有人从那个角度观察它而形成那样的论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都要有种包容的态度,因为扪心自问──我们也不知道。

……不过,对于刘力红博士举的一些例子,我个人还是有一点小批评啦,非关医术,而是「文学表现力」方面的。

我总觉得,既然要举例子、使用象征物,就是要把一件事模拟得浅白一点,使人容易明白,这是基本的意图。可是刘博士的例子之中,有些,反而把一件事说得更「玄」了,这样就失去文学表现力领域的「举例借喻」的目的了。

中医虽然是极不简单的东西,但,由真懂的人讲出来,听起来应该不会「玄」才对的。比如说四川的小火神卢崇汉先生,他讲的话极精极深,内容都很伟大,但字字都是非常浅白的。

现在世面上有很多学中医的人,在网络上面跟人打笔战、打辩论,那些人的医术大部分都是很差的,可是讲的话,连我都看不懂(我算是读的书很杂了耶!),都是「黑话」,一大堆奇诡的专业术语在空中飞来飞去,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反而是医术好的人没有这种现象,都讲「白话」。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人对相对论有兴趣,就买了几本相关书籍来看,结果,只有一本他看得懂,而且很容易懂,而那一本看得懂的书,作者叫「爱因斯坦」。

任何专业领域,只有懂的人,才能讲到别人懂。

所以,对于中医的教学,我看到刘力红博士有点「玄」的讲话调调,也感到有些警惕。希望各位同学,如果听到老师上课讲出「黑话」,要举手警告我一下。因为听起来会「玄」的「黑话」,一定就是我也没弄懂,而在那儿硬兜、硬掰的部分了。但愿我们这个课,能够从头到尾,字字「白话」,这样我也才可以对自己稍微放心一点。

(待续)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三讲(2)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

我们接下来,讲〈阴阳应象大论〉,今天可能讲不太完,我们要留几句最重要的话下次再讲,就是「阴平阳密」的问题,那个问题实在是太难讲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录):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什么意思啊?大体上来讲,就是比较属于能量、比较动态的是「阳」;比较属于静态、比较固着在那边的东西叫做「阴」。把一切大约作一个二元的归类,来形成阴阳的基本定义。

那之前的课就讲过「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不对?所以「五脏」和「六腑」相比,六腑是阳,五脏是阴。可是,四肢跟六腑相比呢?四肢的动态大于六腑,于是六腑就变成是阴,四肢是阳──就像这样子,一种表记法的概念。定义上不说「绝对」。

那「阳化气,阴成形」,这当然比较根本。中国医学是一种「气化」的观念。气化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东西,我们知道它存在,可是透过肉眼或现有科技不能观察;可是,虽不能观察,却可以验证。就像现在,都已经核能发电了,有谁看过电子长什么样子啊?还不是科学家用数学推算出来的东西,哪个人用肉眼看过电子?不可能的嘛,肉眼根本看不了。所以我们看到书上画的电子,那都是想象图哦。

承认这个世上有我们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同时也承认这个世上有我们看不见的无形的事物,不会因为看不到、不能观测,就驼鸟埋沙似地逃避、甚至否定它的存在。

「气化观」其实就是「科学的精神」,一面穷究我们可以知晓的事物,一面对未知的世界保持敞开的胸怀。因为科学,因为逻辑,所以更能够承认:我们所能观察的一切加起来,仍不足以解释这个美妙的宇宙。像英国作家劳伦斯就说:「公的孔雀那么漂亮,怎么会是繁衍种族的基因所需?母孔雀根本看都不看它一眼的!」

所以,用逻辑去思考、推导,而承认「未知的世界」的存在,这个过程,也就被称作「唯物辩证法」。用「物」的世界的一切,去证明「一定还有『心』的世界的存在」。发明「唯物辩证法」的神学家黑格尔,证明了这个「物」的世界之上,一定存在着上帝(超越的意识);而早在两千年前,《庄子.齐物论》也用几乎是一样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在肉身之外,一定有灵魂!」

大家不要以为中国大陆是唯物思考的国家,都不承认心灵、上帝的存带,这也只是现阶段的状况。唯物思考训练得很好、逻辑能力很强的人,要承认形而上的心的世界,其实比谁都快啊。

而中医的「阴阳」之中,其实也就一直严守着这样的底蕴。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这话不仅是指人的阴阳之气,它也在说人吃进去的东西。

这当然只是一个概略性的论点。

如果你吃的药物是比较属于阳的,什么叫阳?其实后面有一条有讲,「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有没有看到?它就说,如果你吃了这个食物是又甜又辣的,那这个药性就是比较属于动态的。

那你会问:「为什么辣是比较动态的?」我说:「这非常简单,因为它动态,所以你吃起来会觉的它是辣的。」也就是说,人的味觉是这样子形成的,不要把它搞反掉,不是辣的东西就有动态,而是我们人类身体用味觉在归类东西。

所以绝大部分的泄火药都是苦的,因为,任何会损耗你元气的东西,身体都要有一个警戒讯号,所以你会感觉成苦味。

当你吃了这些辛甘发散的东西,他的气就会比较往头上冲啦,像刚刚有同学吃了桂枝汤,那别的同学就看到你的脸变得比较红了,因为它的药性比较往上面跑啊。那如果是酸苦涌泄呢?就是如果你吃了很苦很苦的东西,那可能它就比较往下面走。

药的「气味」的「气」这个东西,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它温凉寒热的药「性」,另一个是指它「闻起来的味道」,你会闻得到它的味道,代表它的分子比较活泼,能够跳跃到空气中,这种的成分,当然就具有较高的动态,比较偏「阳」。闻起来气味比较芳烈的的东西,比较会往上面走;吃起来味道比较重的,比较往下面走。

像清朝唐容川就讲,除了上下之外,还有所谓的「清浊之窍」。比如说辣椒,吃了麻辣锅第二天,你是哪里在痛啊?……排便的时候,因为辣是一种「味」,所以它会走浊道,就是谷道;可是如果你吃了很多大蒜呢,大蒜味道会从小便出来,就是因为大蒜味道较偏在闻得到的气味,而不是尝的到的气味。大蒜的味道有一部分是用鼻子感觉;辣椒的味道全都靠舌头来感觉,红红的辣油,你用闻的,没有办法把人辣倒。那大蒜吃了以后,你觉得很美味,你去呼一口气,对面的人就……

每一种食物偏于气或是偏于味,对人体的作用点都是不一样的。而除此之外,它还讲「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如果你吃的东西,它的气性比较属于阴而凝聚的,它比较会沉到身体的里层;如果你吃的东西比较粗、比较有动态的气的话,它会比较往末端、往外走。

那「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用腠理跟五脏来对举:比如说我们感冒药多半是比较辛辣的药,它从体表发汗把病邪推出来;而补药都是比较有味道的药,让它能够补进去。那我们说养阳、养阴也是这样子的。

四肢跟六腑相对来讲,那当然比较阳的药偏四肢,比较不够阳的药偏六腑。

但是,五脏跟六腑来相比呢?的确是有些药比较偏到六腑,有些药比较偏到五脏。不是说脾跟胃都是消化器官,所以都一样对待就好,不是的。消化器官的动态跟消化器官的形质,这两种东西都还要分阴阳。比如说有一味药叫做「黄芪」有没有听过?我们平常用来补气的,吃了黄芪后,人会觉的好像比较容易饿,因为胃是腑,脾是脏对不对?黄芪的药性比较外浮,比较补在胃腑,相对补脾脏就弱些。所以你会觉得容易饿,可是呢,吃了三天黄芪,胃口就开了。可是你吃下去以后还是觉得消化能力不够好,因为它气味比较向外,比较偏腑不偏脏。

那你要补脾脏的话,可能要找那种比较柔润多汁、更有味道的,比如说「白朮」这味药,它的药性就比较柔润多汁一点,还有人说再加一点点西瓜汁、甘蔗汁之类的柔润甜腻的东西,或者有人会加一些地黄,反正就是比较阴浊浓厚的那种东西,让它比较能够补到脾里面去。

除了分「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它又讲:「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你说尝得到的味道是阴对不对?可是如果这味道又很淡呢?那这样它还是属于阴,但它在阴分里面具有一种动态,是「阴中之阳」,会「通」。那同样的,你闻的到那种气味是阳,若它闻起来很淡呢?那它是走在阳,可是它阳里面又有一些轻飘飘的调子,就是「阳中之阴」,不像纯阳那么猛烈。不过这几句话也不能说是绝对,并不能涵括一切的药性,气性方面的温凉寒热还是占着主导的地位。

中药里面有一味药,我们说是最平和中正的,就是米。米是中药之中,最不偏寒、不偏热、不偏阳、不偏阴的食物。可是,米这个东西啊,你说它真的不偏吗?这要看米的品种,米的精粗不一样,它气的运行方式就不一样。所以古时候的平和中正的米,是再来米类的糙米。

就像日本人,吃米吃得很挑哦,我们台湾米他们吃不下去。日本有一阵子闹米荒,进口很多泰国米,可是那些日本人竟然宁愿饿死也不吃泰国米,他们对米的精致度要求很高。我一直到最近这一次去日本玩的时候,我吃他们的寿司才开始觉得他们的米比台湾的米好吃,有一种米的香甜的味道。我从前不晓得,我从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日本朋友,跟我交情还不错,他要回日本的时候,就把他的小电饭锅送给我,还送给我一包米,他说:「这是我从日本带来的米,在台湾自己蒸饭自己吃用的。」他不吃台湾的饭。然后他说:「你也要记得拿这个米蒸蒸看吃吃看!」──这样才能知道你们台湾人有多可怜!我蒸了、吃了,仍是一点都不知道我有多可怜,那时候还没有养出那种品味。这样子的日本人,他们的米当然就吃得很精,是比我们的蓬莱米还要好的精米。于是乎,日本人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他们吃的米太精了,所以呢,他们一到感冒的时候,一定手软脚软。他们那个米的气太阴柔,只守中,不走四肢,所以日本人每天都要喝一碗味噌汤来代替这个东西,让它能够运行到位,不喝味噌汤的话,一感冒,手脚都快要不能动了。那台湾人就比较不会脚软,因为我们的蓬莱米比他们的粗;但是还不够粗,你想要完全不会脚软的话,你要吃再来米,如果吃再来米的话,感冒就不太会手脚软了。

可是呢,你说精米吃多会手脚软对不对?可是得糖尿病的人,就是要吃精米。因为糖尿病就是细胞里面的糖不够,于是那些细胞发了疯似地拉警报,然后全身就提高血糖,好让它吃得到,可是那细胞还是吃不到糖。这种时候,人就需要吃什么?蓬莱米,最精的蓬莱米。蓬莱米吃了分解成糖的时候,因为那种米具有阴柔之气,所以能够引导糖份到细胞里面去。相反地,如果你吃再来米、甚至有人说什么糖尿病养生要吃五谷米,那样糖尿病会恶化的。懂吗?当你什么地方需要那营养的时候,你要调整那个食物的精粗,它才能去到该去的地方,甚至一个细胞膜都还要这样子挑食的,这是很没有办法的事情哦。

关于糖尿病要怎么医,不是这个课程的理论范畴,大家知道一下就好了。糖尿病的饮食就是要多吃蓬莱米饭,要把糖补到那个细胞之中,才不会拉警报啊,怎么会是一直降血糖呢?你降血糖,那细胞一直饿着,最后就坏死啦。所以说不给西医治的糖尿病,拖二十几年也只是「人容易累」而已;交给西医搞的,就变成要截肢了。

当然,这种话,同学听听就好,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回去不要讲!他们习惯西医的说法,听你这一套「谬论」,很难接受的。如果你硬要叫他多吃饭,他会觉得你要谋杀他。很无奈呀!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三讲(3) 壮火食气

壮火食气

再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几句话:「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啊……这实在是很能让人感到《黄帝内经》的伟大的几句话吧。它说:我们身体的整个机能,最好是处在「少火」的状态,不要处在「大火」的状态……能不能处在没有火的状态?没有火的称为死人哦,那可不行,生命是在靠「阳」在运作的。

什么叫「少火」呢?就是说,最好你一年四季都能够手脚温暖,最好你五脏六腑都能够完满地运作,不要一点动力都没有嘛,这样子维持它好好运作的动力,就称之为少火。

那「壮火」是什么呢?以西医的字汇来说,就是某个地方在「发炎」;在我们中医的讲法,称之为「上火」。我们说哪里在上火,比如搭一个脉:「哦,你肝火很旺哦。」──肝火很旺怎么把出来的?你脉象上面搭到一点尖尖的浮上来,就是发炎的脉──当某个地方在发炎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有一大堆白血球、免疫细胞在那边大战争。战争会怎么样啊?会劳民伤财,只要你某个脏腑里面一直在上火,它就会一直消耗其中的种种质素,然后那个脏腑就会怎么样?会烧成阴虚。阴虚是什么?就是营养不良。那会不会造成阳虚呢?当然也会呀!「累坏了」能说不是阳虚吗?所以,有一些西医研究「人的内脏为什么会老衰」,他们说:不保养的人,他的内脏一直常年累月,处在一个「微微发炎」的状态,这个微微发炎的状态,它会失去功能吗?不会,可是年纪一到,最先坏掉的就一定是那个脏。一个脏腑长期微微发炎的话,那个脏腑的生命力一定最先耗尽。不是说阳气越旺越好,就你旺到在发炎的话,它会把你的气消耗掉。其实我们台湾的夏天,也是「壮火食气」啊,太热了,所以气都散掉、被消耗掉了。

「气食少火」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你内脏正常运动的那个动力,其实就是你的气的来源。所以,你要把你的内脏保养到都运作得很好、很调和,这样才会有「气」,元气才会出来,调和的内脏是气的肥料。

听过传闻说有人练内功练得太急哦,结果练到整个人面黄肌瘦,骨髓都抽干掉。因为他内脏还没有练到可以生气的地步,就强迫让自己有气,那种气会把内脏都吃掉。也就是说,你内脏必需练成有「少火」的内脏,才能够拿去练气。

基本的保养守则就是:你要内脏的功能都很旺,但不可以燃烧过头到上火。

像「壮火食气」,一个人长口疮痛得要命,上火,你说那个人的精神会很旺吗?不会的,口干舌燥牙龈肿嘴巴破,人会很没有精神。因为光是这样上火,就会把你的元气耗掉了。

那再来它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说,阴跟阳这个东西,在一个正常的人体内,其实是「阴阳互根」,什么叫做阴阳互根?就是你有一具物质的肉身,你的灵魂,才能借着这个肉身产生现象。否则就像很多鬼片一样,男主角跟他女朋友拥抱,她女朋友感觉不到,因为他已经没有肉身了嘛。所以呢,一定要有这个肉身当作你这条灵魂固定的所在。但是呢,你也要有这个动力,你的肉身才够做出行为,不然就是尸体。灵魂固定在肉身上面就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的一个面向。这是一个普遍化的通则,你可以说它是一具人体和一条灵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点能量与一个细胞的关系,它是普遍性的哦,所以从大到小,自己可以推演,我就不必把所有的例子都举完了。

然后呢,它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里的阴阳对举,它又拿「形」跟「精」来对举,形跟精来对举的时候,形比较偏阳,精比较偏阴──形是我们的肉身「看起来的样子」,长得高不高、有没有精神之类的;精是肉身里面储存的那些更深一层的营养。

那它就说,如果你形不足:长得不壮、黄皮寡瘦、人没有力气,就要多吃补气药,多吃补气药才能够开胃开饭,才能够健壮起来。那如果有一个人他的精不足呢?这里的精不足比较是说五脏里面的营养都不够,那要吃什么?要补之以味,就是比较滋「阴」的食物。所以我们在有些时候要挑闻起来芳香的东西吃,有些时候要挑吃起来有味道(不是咸哟)的东西吃,看身体的需要。

比如说,中国人认为羊肉比较补,因为羊肉吃起来有味道比较重──当然羊肉也有「气」(闻起来的气味)──所以阴阳两方都很够,所以中国人就会觉得吃羊肉比吃牛肉补,而实际在临床,的确是吃羊肉比较补。

前面说的只是一个大原则,关于日常中怎么用,还有很多空白地带。不过,像我们前面已经教了一个生脉散了,我们之后还会再教一些方剂,随着方剂的推演,我们会越来越熟悉它讲的这些道理,等到以后多学了很多方剂,我这个地方乱七八糟讲的东西你们再回头看,就会觉得比较了解它了。

现在我们再岔题讲一点本草的理论:药物的阴阳。

药物的阴阳

一味药怎么分阴阳啊?我上次也讲过一点:凡是这味药是中国人所谓的「滋阴药」的时候,你送去做化学的检验,一定可以找得到它的「有效成分」。因为「阴」就是「物质成分」嘛。滋阴药如「地黄」,为什么可以那么补血?因为地黄含有大量的铁质还有什么的啊;或者你说什么吃大鱼大肉可以补阴?因为它有很多蛋白质啊;山药有女性荷尔蒙、甘草近似类固醇……都有成分可以讲。「测不出来」的是什么呢?就是「阳」的部份:这个药到底有多补气?吃了以后会增进几年功力?那这怎么能从成分里面测出来?不要说测不出来那个成分了,连几年功力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啊!武侠小说中的天山雪莲说不定什么成分都没有,就是会增加三十年功力,那也没有办法啊,对不对?

就是因为阳的部份是如此的暧昧,所以我们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去看一味药就会不准。

比如说中国人最代表性的美容药是「白芷」,敷了脸会白。可是白芷的化学成分,验出来都是会促进黑色素生成的成分,所以仅看验出来的成分,你就会觉得中国人拿它来美白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迷信。可是它真的有效啊!中国人的一些最代表性的美容药,都是疏通脸部经络的药,白芷、白附子是通足阳明胃经的药,藁本是通足太阳膀胱经的药,如果以治病而论,它们是头痛药、是治疗脸部中风的药。但也因为它们能疏通脸部的经络,所以可以让人的脸部恢复活性、容光焕发。而这些,都是它们「阳」的部分,从化学成分是验不出来的。

前面也说了,这个世界是一个阳占到百分之九十六而阴占到仅百分之四的宇宙,你不能仅以那百分之四来断定一切。

说个最白痴的例子:你不要说人就是人啊,人也分成活得很快乐的人和活得很痛苦的人,这两种人,你跟他相处起来的感觉,怎么会一样!食物、药物,也是这样。

学了中医,就会觉得只以成分论是非的思考好薄弱哦,因为不是这样的,实际的人生体验会让我们知道不是这样的。

就像永和豆浆很有名,住在那里的人就曾传出这样的话:「奇怪?十几年前,晚上熬夜弄到很累,来一碗豆浆就觉得整个人很舒服、复活了。现在的豆浆,怎么吃都没有那个效果。」那你说现在的豆浆偷工减料吗,黄豆放少了吗?并不会。那是因为现在的黄豆是基因改造的,一年结很多次黄豆,成分都还在,可是它没有办法蕴足一年春夏秋冬的气。但是如果在健康食品店买到非基因改造的豆浆粉冲来喝,就会有十几年前豆浆的效果。

那像大陆那边的郝万山教授也说,从前的附子,能够在冰天雪地里开花,有一股阳气稳固它的能量,吃了很补。后来人工种植的附子,种到第三代,从前吃了说会补到七孔流血暴毙的大热药,现在的附子农煮了当洋芋在吃──当它失去了那个生长环境、生长周期,它的药性就已经不一样了。

用有效成分来看这些东西,到底准不准?就像是有两种水果是蛮伤身的,一种是苹果,一种是草莓。它们的成分都很营养、都很好啊,可是它们是一种没有子房、直接从花托长成水果的东西,所以它在生长过程里面,就是缺了一段气。而少了那些气,就会变成:你吃它的时候,你吃苹果一口,苹果也吃你一口──它会吃掉你的气(功力)。中国历代本草书,你去查苹果(林檎),就会发现:再也没有水果比它更坏了,久服会「束百脉」、「细百脉」、「闭百脉」,一身功力尽失,简直就是武侠小说中的「十香软筋散」。难怪西洋人的圣经里面说太古不死人亚当、夏娃吃了这玩艺儿就变成会老会死了。可是它成分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好得不得了啊!这要怎么检证?就是,你们都去吃一年苹果,然后再去把脉,就会发现:怎么脉弱了那么多!婴儿时代被长期喂过苹果泥的人,二十八岁都还把得出来这个人的脉特别细弱。就像这样,很多东西没办法用化学成分论是非,因为很多对身体很有破坏力的东西,化学成分都是非常健康的。

阳密乃固

再来就要讲前面预告过的,非常难的东西,就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那句话: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录):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里呢,说「阴阳」一定要调和。如果不和的话,就好像一年只有一半的季节,那人就不能活了。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个阳太过于旺盛的话,可能它就会把你阴的部分烧干了。身体的运行一直在狂飙的话,营养会耗损得很大。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阴阳离绝的话,人的精跟气就都会没有了。

这话其实讲得很难。照理说,阴是物质、阳是能量,能量在生物体里面必须依附物质才能够得以呈现生命的现象,这是我们知道的。可是,「阴阳之要」──阴阳最重要的事情是「阳密乃固」。这「阳密乃固」,历代的解释,其实是有一个矛盾点的。

有人认为说:「阳密」的意思是「阴阳相抱」,阴也很够,所以这个阳就能收得很紧实,所以它之后就说「阴平才能阳秘」,这样想也是有道理的。

可是另外一个说法是:「阳强不能密」这件事情,其实是在讲这个人「阳虚」。而在临床上,这个状况是非常非常能够见到的。如果它只是一个理论,我大可以不用管它。问题是:它是一个事实。比如说你如果把到一个人的肾脉是非常浮大的,就是好像肾脉是撑出来的,那这个人几乎都是所谓的「纵欲过度,肾气将绝」的人。也就是「阳密乃固」的意思是说人体里面的阳气,一定是密度越高的时候越会凝聚,而沉在底下。如果这个人的气已经非常稀薄了,它就会散出来。所以通常是肾虚的人更好色。

就像是糖尿病的男患者──女患者我不知道──糖尿病的男患者,往往在他糖尿病的发病期之前,比如说四五十岁那个年纪,去大陆经商的就包二奶,开出租车的就去嫖妓。因为他的阳气开始不够的时候,越不够的阳气越会往外面跑,他吸不住他的阳气,所以就会做很多让阳气外泄的事情。而这是一个临床上的事实。

治这种肾脉浮大的病人(很多人也不是表现成好色,有的是瞎掉聋掉),如果不是用地黄剂加肉桂引火归元,就是用附子剂代表的方剂之一的真武汤,但绝不是用降火或纯滋阴的药,用降火药或纯滋阴药治不好。

如果我们以这个临床上的事实来看的话,就是:人的阴阳,「阳」一定要很充足,才能够「密」。那如果阳不密的话,这个阳就会很强,就是它会看起来很亢奋,但是这个亢奋是一个不好的「强」。这个「强」就像《老子》里面说的「心使气曰强」、「坚强者死之徒」一样,它的意思是负面的。这样子的阳,如果空虚地在那边亢奋的话,就像空锅子在瓦斯炉上烧,这个阳已经没有守在你的「阴」里面了,那你的「阴」,那些物质的部分,如果没有阳气去统驭它的话,这些物质就会瓦解。

因为生命体是要有能量在里面统摄物质才能存在的,没有灵魂在里面的肉身不是活的。那一定要「阴」很稳,「阳」很密,这人的精神才能调和,那如果阴阳已经离绝了,精跟气就不会有了。精跟气这些东西,都是阴阳调和才能产生的东西。

关于我们用阴药还是用阳药的问题,在清朝还有一位医者叫做喻嘉言,他提出一个好笑的论点──这论点虽然我们听起来会觉得有一点勉强过度的荒谬性,可是,从这里面可以看到阳药是在干什么──他说啊:佛家不是说宇宙有「劫数」吗?成住坏空……这个宇宙不断地崩毁,终于化为虚无,然后重新再来一次,他说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阴」的现象。(什么叫做「阴」的现象?我们这个宇宙不断崩解的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数学家他们有一个词叫做「Entropy」,中文现在写做「熵」,意思就是说,不管什么东西,都会往浑沌的方向蔓延,随便说一个例子,如果你把一碗染成红色的砂子,跟一碗染成白色的砂子,倒在一起一直摇,一定是越摇越平均,不会摇到后来红色跟白色分开,数学上的随机数、机率一定会使得结果变这个样子。)

喻嘉言就认为,宇宙间的物质结构不断的毁坏、生物会老会死的过程,就是因为宇宙间属于「灵」(阳)的那个能量没有统驭住这些物质,所以才会有这些「劫数」的产生。喻嘉言就说,当我们需要用阳药去救一个阴证的病人的时候,也是这个人的身体处于能量不能统驭肉身,以致于肉身有各种崩坏、机能丧失的现象。那当我们用阳药去把这个人救回来的时候,其实你等于在宇宙间做一件事:你用阳去让这个阴不要崩毁。他就说如果做医生的开这种阳药哦,应该会有福报的,你每用阳药救阴症一次,就会可以少掉人生中的一劫。他说因为人生中的劫难,都是因为很多人、事、物各自散漫发展,渐渐劣化成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你知道怎么统摄这能量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演变成那种糟糕的状态。他认为人的行为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所以你开阳药救人一命的话,得到的报偿就是可以少掉人生中一个劫难。他不是用那种纯粹的「做好事有好报」那种讲法,而是另外一种能量上的讲法。

当然,这个讲法也是纯属虚幻哦,我也不认为常用阳药人生就一定比较平坦顺畅。但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大概可以知道「阳」这个东西在宇宙间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所以稍微提一提。

我个人是蛮迷信这种观念的啦,总觉得什么东西不常用就很快会坏掉,房子空着不住就烂得特别快……

这个观念,市面上有一本书叫《人体使用手册》,我就觉得他讲得比我好。作者用计算机举例子,说:计算机坏了,我们一定是先检查电压有没有问题,而不是立刻把硬盘换掉,这是基本常识;怎么西医却是人坏掉了就要去修硬件,而不检查一下人体的电压(能量)呢?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第三讲(4) 阴阳虚实(疾病传变、人体劣化过程)

(疾病传变、人体劣化过程) 疾病传变、人体劣化过程:阳实→阴虚→阳虚→阴实

我们再看这个「疾病传变过程」,它是「阳实」变成「阴虚」,然后又变成「阳虚」、再变成「阴实」。这,其实也就是人类的身体毁坏、堕落的顺序: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是一出生就打很多抗生素、什么疫苗、或是吃很多西药把他的元气搞坏了──小孩子,他一出生的时候,肉身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可是他的灵魂是很大只的,所以这灵魂一定带了很多能量来,可是,他的肉身还不足以承载它,所以小孩子动不动就会上火啊、流鼻血啊、好动啊,哭一天都不会累,大人跟小孩子玩十二个小时,大人快要去死了,小孩子还在笑,小孩子就是这种动物。所以那个时候是「阳实」。那个时候的上火是真正的上火,那样的小孩子,你要医他的这些病,可能就要用滋阴的药,让他的身体长得好一点,好跟上他的能量,让滋阴的药把阳气跟他的肉身收敛得更密合一点,「阴平阳密」嘛,不要让他上火,阳浮越出来就变成上火了。

可是呢,如果一个人生病的体质,原来是阳实证,他一直烧一直烧,我们说「壮火食气」,其实也就会消耗你身体的质素。一直在上火,你身体的物质就一直被它烧掉,最后你的物质就会有很多的虚损,维他命也用完了。身体的质素产生一种虚损的状态,那叫做「阴虚」。所以那个人会觉得口干舌燥又心烦发热,所以这种时候要用滋阴的药才能收敛他的火。

基本上,治则相同,「阳实」和「阴虚」可以看作是一组。

其实真正阳实的大人,脉洪实有力,发狂奔走,脱衣服、上屋顶的那种,我们是可以用清火的药啦,因为阳太多了,所以可以把它去掉。只是,对小朋友不可以常用清火的药,因为小朋友多出来的阳是以后还要用的,你砍掉了他的阳气就没有未来了。那种每天塞小孩子吃生水果的父母,都不晓得那孩子的鼻过敏、气喘病、黑眼圈、胸口凹下去……就是家长的这种爱心搞出来的。

然后呢,当「阴虚」了之后,身体的物质有所亏损了,这些不够的物质又抓不住能量了,能量又散掉更多了,于是就形成一种「阳虚」的状态──肉身里面的能量越来越不够──阳虚的人,他就会有气无力啦、软绵绵啦、精神不好啦、心神涣散啦。

那「阳虚」到极点,我们刚刚讲过,阳越虚越会散掉,终于有一天啊,你的阳少到好像臭氧层发生破洞一样,那当属于你生命正常的生态的能量缺了一块的时候,没有阳气充实于其中的那块肉体,我们称之为「阴实」。那块肉就是可以变成癌症的东西,因为你已经没有生命正常的能量在里面运作了,那异常的低级能量要怎么样创造它自己的奇怪的结构都会发生。

那「阴实」这个东西,「阴」是「物质」;「实」就是「太充实」,所以「阴实」通常都会有个共通的现象,就是它「长特别多」。所以癌症是「阴实」,心肌肥大是「阴实」──就是因为它能量不够,心脏特别努力练出肌肉,这叫「阴实」──甚至一般所谓的肥胖症,也是「阴实」,因为他的气太虚了,用来「铸造肉身形状的模子」的灵魂都松掉了,所以他的肉乱长一通。

癌细胞跟红斑狼疮是典型的阴实证啦,我们上次也讲过,红斑狼疮是因为你一整条经脉的气都没有了,所以那个肉身开始坏死。

有些人以为发炎都是上火,都是「阳实」,要不然就是「阴虚」,很少有人说发炎其实是「阴实」或者「阳虚」。我们一般说扁桃腺发炎,其实也多半是阴实,虽然「发炎」是局部的阳实证,但总体而论,往往是因为你的少阴肾经受了病毒的攻击,没有生命能输到扁桃腺,那块扁桃腺的肉产生一种类似死亡的状态,所以开始腐败。

我自己有一个人生体验,不晓得各位有没有感觉到过?当我们身体比较不好的时候,身上比较会有汗臭味。哪个地方它的能量不够,该处的细菌就可以乱长一通。我从前有一天拿着换下的衣服,觉得:「咦?怎么衣服有点臭味?」然后就凑着衣服闻,发现有一块地方特别不好闻,位置大概是在我的后肩膀的部分,然后,我那几天再摸我的后肩膀,发现我后肩膀的体温就是比其它地方要低一点。所以人在「抗菌」的过程里面,其实是有能量在处理这个事情的。

就好比说,我们嘴巴里面的口水。嘴巴里面的口水是我们灵魂场域之内的东西,所以它不会在我们的嘴巴里面腐败,除非是很严重的口臭(口臭的也不是口水腐败,它们是另外的地方出来的)。活着的人,热恋当中,来个Frenchkiss,不会觉得很难闻。可是呢,你沾滴口水离开你的嘴,在你的手背上面擦十五下再闻,那简直是~~恶臭啊!它只要一脱离你灵魂保护的场域,就开始腐败了。

所以这些腐烂、发炎,它也不见得就是实热证,很有可能是「阳虚」或者「阴实」,这个观念我们要先建立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像有些人烂嘴巴、烂阴道,那是虚极了,不是上火上极了。这种的肉身崩毁,要跟大家厘清一下。

(阴阳两虚先补阳) 再跳下去看两行:《灵枢》的〈决气第三十〉跟《灵枢》的〈本神第八〉这两句刚好形成一个看起来矛盾的论点。

《灵枢.决气第三十》(节录):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本神第八》(节录):

两精相搏,谓之神。

它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它说「精」,就是一种类似灵魂的能量,经过高密度的挤压以后,变成有形的东西。这东西其实是在你的肉体胚胎发生之前就先存在的东西,先有这个能量凝聚起来产生这种很特别的物质,再从这个物质去编织出你身体这个肉身」。(像液化气就是经高密度压缩的有形的东西)

可是它又说「两精相搏,谓之神」,又说这种「精」呢,加到一起之后,就会变成灵魂的能量。

那到底边个是真的?或许,两者都不能算是全真的话,我们只能说:「精跟气是可以互换的,精跟神是可以互换的。」

前面讲了疾病的传变,大家对于身体毁坏的路径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你就会知道:如果我现在很体弱多病的话,我会感觉一下我是不是每天都很没有力气?讲话有气无力的?那如果这样,你可能处在一个「阳虚」的阶段。

还有的人,不只是阳虚,可能是阴阳两虚,那要怎么办?

那么:妙处在这里,「阴阳两虚的人一定要先补阳」,这是一个法则。

不少高明的医生都同意一件事情,就是: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

那最极端的例子,大概没什么人目睹过,就当听听口述历史好了:比如说太极拳练到那种你打他一下你反而会喷血的那种功力的人,他打一趟太极拳,一滴汗都不会流,可是整片地是湿掉的。那个水是什么?是他身体中的液体吗?不是,是他一运功,他的指甲尖就这样一滴一滴水滴出来,那个不是汗孔出来的,那是「气化为精」的现象,气是可以物质化的。也不会打一趟拳整个人少掉三公斤,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次元直接物质化的东西。只是这种事情现在看不到了。

在人的体内有许多我们现在还不能探明的机转,「气能生精」就是其中的一个机转。如果你阳很够的话,会生出精来。可能太极拳高手运出来的那个可以叫做「精」,我们一般人的功力不够,所以我们一般会讲成「气能生水」。因此,在补阳的那个过程里面,其实就是在补阴。

相反的,如果你在阴阳两虚的时候只补阴的话,那些阴,你根本没有阳可以拖得动它,就变成越来越阴,终于变成「阴实」。这也是有些人说癌症不要吃营养补充剂的理由,因为营养补充剂多半是提炼或合成出来的化学成分,不再带有天然食物所具有的气了,变成只有阴的部分,没有阳的部分。

这样子的事情,虽然话属虚玄,可是却是我们学中医需要知道的事情,因为这个基本的定理如果没有认识它的话,几乎开药是百发百错,因为你整个阴阳的处理会搞颠倒。

至于说「气能生精」的药物,比如说人参这味药,就是典型的「气生精,精生气」的药物。人参这味药到底是性热还是性凉?到底是补阴还是补阳?到今天没有办法知道。你说它补阳吗?你吃了人参,没有气会通畅的感觉,因为「阳」是气在通畅运作的时候会有的。可是你说它补阴吗?人参又会大上火,吃太多人会瞎掉。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它补的就是一种高密度的阳气,而且是凝聚在那边不会走的阳气,所以它就界在阴阳之间。

以质素来讲,我们说它是补气药没有错,可是如果你不会把它打散的话,它会凝聚在那边变成一味很滋阴的药。它是处在临界点的东西:不会走的阳,就形成一种阴的状态。所以「气」折迭了之后会变成「精」,然后「精」再经过一些炼化又可以变成「气」,这就是人体之中,西方医学不能搞清楚,而我们中医学者在一般不是修道有成的人身上也不很能够目测到的现象。

当然,现在只是在讲理论基础,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并不是阳药用得多就一定能生精;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把人烧干掉。比如说要用附子大剂量来补阳虚,最好吃够羊肉,如果怕羊肉的膻气,至少也要吃够肥猪肉,命门真火才点得起来,不要又用附子又叫人吃素,那样疗效会差非常多。

那么,「精」这个东西,在人体里面藏在哪里呢?我们说人有五脏六腑对不对?五「脏」跟六「腑」最大的差别就是,五脏藏「精」、五脏藏「神」。六腑是传化各种东西的管道,要消化的食物经过它一下,要运作的什么能量、血液经过它一下。可是五「脏」就是有东西在里面收「藏」着的。

当然我们前面的条文也读到过,五脏的精都是由肾在帮忙收藏的,所以肾是一个最后的储藏库,银行里面最里面那层的保险箱就是我们的「肾」,这个当然是西方医学不谈的。至于五脏藏「神」,那就很有意思了,「神、魂、意、魄、志」,人的不同种类的情志对应在不同的脏,所以你动到哪一类的情绪就特别伤哪一个脏,这是临床上好清楚的事情。

五脏藏神,本来是后面教五行才讲的啦。不过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先晓得一下:当我们触及人的身体时,一定也会遇到一些不属于肉身层面的东西。

比如说:脏器移植之后,那人个性有时候会大变的哦。本来是很温驯的人,后来移植一颗别人的心脏,忽然变得很爱发脾气、很爱吃咖哩饭,后来去查,才知道那个心脏是来自于一个搞社会运动的印度女人的心脏,整个个性都移植过来了。所以你能说没有这种事吗?其实就是有。

然后最近又老流行一种论调,说有所谓遗传性疾病,所以得什么病在今日的西医很多都「宿命论」化了。但是,人的基因果真是不能改变的吗?

西方他们在做实验:如果你把小老鼠做一种训练,让它训练出某一种反应、某一种身体行为的结构,不断地训练,让它繁殖32代;32代之后生出来的小老鼠,全部都有那个行为的基因,训练会作用在基因里面;32代之后,那小老鼠一出生,那些所有的反应都变成它天性的一部分了,所以训练32代的话这个品种可以改造的。

不要说白老鼠了,玩兰花的人就晓得,兰花的新品种,很多都不是依循达尔文、门德尔那种「圆皮碗豆、皱皮碗豆」的遗传学规律产生出来的,而是种植的人以执念硬抝出来的。

又或者是大陆有用补肾阳的中药的研究,补了四十五天,身体变好的人,抽血做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上有四千多条基因都和原来相反了。像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当然还是存在的。

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第三讲(5)?阴平阳秘

那一般论的「阴平阳秘」是说,我们人如果阴阳不平衡,那就要让多的那边少一点、少的那边多一点。可是,还是要分辨是虚证还是实证。就好比说「阴实证」,的确是阳虚到极点造成的,可是阴实证,我们有时候可以用泻阴实的药喔,把它的阴打掉一些,把那种很沉很紧的附骨脉打松变成虚脉,然后再来补阳,这样比较好补,不然那个阳会被阴实顶出来,而把人烧坏。

最近因为火神派的再兴起,阴实证,有些学得不全的人爱用很多很多的附子去对付它。什么病都先想到要用附子剂、用阳药,这「阴阳」概念上是正确的,虽然用很多很多的阳药也有可能把阴实逼出来,但实际操作时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种搞法。

好比说胸口绞痛的病人,用凉润滑痰的「连籽一起打碎」的栝蒌实和薤白一起把压在胸部的痰饮拔掉,之后再用补药,就轻松很多。如果直接就附子六十克一百克的往上加,这病也不见得会好。

有瘀血的人要先去掉瘀血才能补。淋巴肿瘤要用清淋巴的方子,比如说十六味流气饮。也不见得一开始就要用附子、硫黄。

肝硬化是肝阴实,要化瘀利水补阳疏肝;忧郁症也是肝阴实,要补肾阳生肝阳且疏肝。两路药的补泻配比就不一样。

重症肌无力是脾阴实,临床上用升提阳气的补中益气汤的效果不怎么好,但用去脾湿的平胃散效果却好很多。这也是不能直接补阳的例子。

这也就是说,「实者泻之」,在「不会损伤阳气」的前提下,先把「阴实」「泻掉」,治疗上会比较顺利。那当然,如果专用什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棱、莪蒁这些损伤阳气的药来攻阴实,那也是不对,会把人打虚、打死。

治肿瘤,基本上是「九补一攻」。还是以扶正为主。

前面说的「气能生水」,那是针对「阴阳两虚」的人说的,到了「阴实」阶段,要把阴实泻了,再来补阳。到底还是「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实证要泻,像「阳实」的话,我们会用泻火药来下火、清火,可是这里再回头提醒大家喔,「春夏养阳」,说因为在台湾地区天气热的时候我们的元气很容易散掉,所以一定要好好的补气、把气守住。那种时候,你说:「天气好热喔,人要中暑了,很不耐热,所以我应该喝青草茶来消消暑!」那当然不对啊,气已经在损耗之中,怎么可以吃那种东西呢?

像我前一阵子被热得好难过,这礼拜三还中暑,我礼拜三之后,就开始拿艾灸条在玩,到处灸一灸,艾灸是很补阳气的东西,结果灸一灸发现:「咦?不怕热了,而且精神变得好好。」你才知道夏天真的非常需要补阳。你不要说:「『灸』不是很热的东西吗?那应该冬天做吧?」当然冬天做有它的意义在,冬天做它会收纳进去,折迭起来它就生精了。但是夏天做,你会发现你的气一实,你的抗热能力忽然增加非常多。气很虚的时候根本不能耐热。

就连夏天天气很热、喘吁吁的,我们都不可以吃青草茶、苦瓜丹,而需要吃补气的药的前提下,一般人生的病,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在台湾需要用泻的机会还真不多耶。

青春期的青少年,满脸的青春痘,当然我们知道他是上火。我们可以用一点点清火的药帮他清,可是呢,用了三天,他青春痘有一点退了,马上就要用不伤元气的调理药,否则这个人,那么高兴一直吃下去,等到痘子完全没有的那一天,青春也完全没有了。然后就形成我们所谓「冰山美人」的状态,五脏六腑都冻结了。

至于成年人长痘子,有一小部分是生冷吃得太多了,寒气霸占了整个身体,剩下一点点的阳气被逼到头上来;或是抵抗力少到全身都在发炎发热、痘子爱怎么长就怎么长,那种的人,马上中止吃生冷,往往过一阵子就会好些。

还有一些虚损,是可以看痘子的位置的,比如说有人青春痘光长在下巴,以中医一般的面疹而言,下巴是对应着肾,那样的人很可能是肾太糟了,脏中排不掉的毒气都呈显到面部来,吃补肾药把肾救回来一些了,痘子就少很多了。

这些一般人统一以「上火」一词定义的事情之中,就有很多很多根本就不是上火,都是不可以吃下火药的。

前面讲过「阴平阳密」,一般性的理解就是阴阳要平衡,人才不会生病。所以阳虚当然要补阳,阴虚要滋阴,阴阳两虚的人要先补阳再滋阴,阴实的人要先泄阴实再补阳……这些观念都同各位讲了。

相反的,阴虚的人,每天都上火,然后跟你讲:「啊,我每天都在上火,口干舌燥!」那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要帮他下火呢?通常是可以同时一面下火一面补的,但,这在实际操作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你如果把一个阴虚的人先下了火,变成阴阳两虚了,有时候,他反而看起来病得不是那么厉害,彷佛症状也缓解了。到底是「阴平阳密」,阴阳一样弱,也可以达成某种平衡,让人觉得舒服一些。于是,在这里,就形成了一种很糟糕的医法,而这种医法,偏偏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医法。

各位有没有听过《伊索寓言》的故事啊?有一只兔子挑了一个担子,两边不太一样重,然后狐狸哥哥来了,跟它讲:「你这边太重,我帮你吃掉一点。」那过一下又说:「那你那边又显得太重,我再帮你吃掉一点。」然后就一路这样子帮它吃掉一点、吃掉一点,等到兔子到家的时候,两个担子都空了。

那现在,很多医者最会的就是这一招,就是:「你在上火,我帮你下火。」等到你全身都没有火了,开始瘀住了,就让你吃破血的药。就这样子交替来,气分削一刀、血分削一刀、气分削一刀、血分削一刀……很快人就毁掉了。

之前也跟各位讲过,因为以台湾的人饮食习惯,很难吃补药,补药不容易有效,就变成只有清火药有效,所以就顺理成章这样一刀一刀继续砍,这是外面医生常常用的手法。

为什么肝不能郁?因为肝这个脏的「脏性」是要让它舒畅条达的,它是春天的气嘛,就像我们说的春天的养生原理。所以,如果你的肝有什么病,往往要用舒肝的药,加味逍遥散、加味姑嫂丸,都是舒肝解郁的药。要用「通」法补肝阳,阳旺了才会打得通。

因为我们要使它能发泄开来,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作「肝可泻不可补」,因为肝不能郁住,所以你把它补住了,反而会有什么脂肪肝、肝肿瘤,这是一个大的通则。那「肾」我们会说「可补不可泻」,因为它是五脏藏精的最后宝库,你泻肾的话就不得了了。中国人虽然说「春勿食肝,冬勿食肾」,但在实际上,冬天多吃几碗猪腰汤,蛮好的;但春天多吃肝,就有点儿风险了。这样的差别,比较是关系到每个脏属于五行的脏性。

这个「通则」是没有错的,可是,在医学史的流变里面,总会产生出变种的医学。比如有人会说:「肝可泻不可补,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泻肝!」就用一种叫做「龙胆泻肝汤」的药,从前龙胆泻肝汤是全台湾最畅销的科学中药,后来闹得那么大,龙胆泻肝汤是听得大家都怕了。然后把它贴个标签写「许荣助329保肝丸」。可是「许荣助保肝丸」还是卖得很好啊!它名字不叫「泻肝汤」嘛,叫「保肝丸」啊,所以看了招牌就可以上当了嘛。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观点,因为肝之所以会郁住,常常是因为肝「阳虚」,它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去通畅它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它有肝阳,才能够舒畅它,对不对?

那中医有一句话说「肝阳虚就会克脾」,就是木会乘土,这是五脏的相克,所以肝阳虚之后就会克成脾阳虚,所以当一个人肝不舒畅的时候,他就会胃口不好、容易反胃、一紧张就拉肚子,他会把阳虚的症状完全转嫁到脾胃上面去,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肝阳虚克成脾阳虚,中医就更有一句话说「治肝应当先实脾」,因为你把那个脾阳虚治好了,肝会因为那个治疗的同步同调而变成肝阳虚也好起来,然后肝就会容易舒畅了。

所以中国人好的舒肝药,比如说「逍遥散」、比如说「柴胡汤」、比如说「补中益气汤」,都是补脾胃的药坐镇在那边,然后再加一点点舒肝的药,这个才是王道。

传说中的「龙胆泻肝汤」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个在元朝时代改造出来的方,它原来是出现在宋朝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里面,它是治疗妇人的一些病,可能是那种发炎性的症状。因为有的时候女人在宋朝郁到极点,她也会郁而生火,虽然是阴实化热,有时也可以泻。那到了元朝时代啊,李东垣看到有一种病例出现,就是有一些男人的胯下臊臭,这个阴部的臊臭是哪里来的呢?因为人的肝经是经过人的性器官的,所以肝经有火泻不掉,一直蔓延到了阴部呢,性器会有臊味(而我们的「五味」里面,心脏是「焦味」、肺脏是「腥味」……「臊味」是属肝,中医就会觉得说「喔,那是肝出来的」,五味对五脏。)当性器有这个症状的时候,李东垣是一个用药如绣花的人,他很会用小巧的手法,他想:「如果我用一个方,让这个人从头到脚清火,个人不是被我打死了吗?」因为那只是局部性的实热症,要把这个实热去掉,得找一条路,好走像一条密道通到阴部,这样就不会伤到整个人了。而那条密道,就是肝经。所以他就用把药性引入肝经的药,把一味很苦寒的龙胆草拉到肝经,如果肝本身没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实热,药物的寒性就沿着肝经往下掉,苦寒的药是往下走的,经过阴部的时候就那里的火灭掉了,事情就摆平了。这是为了不伤你的身才发明的药方,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

所以在大陆很有成就而已经过世的刘渡舟先生,他就说「学中医,你不能一定要说六经是虚构的东西」,比如说,他曾经看到有一个人的脚大拇趾「大敦穴」那边发丹毒,知道「丹毒」吗?又红肿又痛得不得了的一种细菌性感染,那他说「唉,在大敦穴这边发」,大敦穴是肝经的最后一个穴,那他就龙胆泻肝汤加减几味药,大家都退不了的那个丹毒,几帖药就把它退掉了。所以就是这条路是可以用的。

前面这个例子是实热症,如果是虚寒症呢?比如说,一个人他疝气,他的肠子会掉下来,或是他的睾丸会缩进去,那就,大敦穴灸几个热灸,然后吃一点暖肝经的药,通常都可以调理得不错。那至于说,男人的这个所谓「阳痿」啊,这种性障碍,你说他需要补肾吗?其实往往用舒肝药能够很快达到疗效,舒肝药几公克吃下去,当天晚上他就跟你讲他好很多了。这样的事情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真正肾虚的不见得会阳痿,因为肾虚喔,是阳不密,所以会「阳亢」,真正肾虚的人反而是看起来精力旺盛得不得了,每天都想乱搞。和肝郁是不一样的。许多阳痿是肝郁以至于那个地方的气被挡住了,舒肝药一吃,即使肾还不够好,仍然能搞得很。所以男性的这种性功能不够好的问题,用舒肝药可以治疗的,很多比例的患者在临床上是这样子啦,不知道这一点,一直吃补肾药也没什么用啊,因为病的来路不是那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