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杨木雕—达摩一苇渡江故事

 我的图书73号 2014-03-07

一苇渡江是达摩祖师的宗教故事。传说达摩在北上传扬佛法时途经长江,要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根芦苇,立在芦苇上过江的。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后来一苇渡江成为了成语的典故。

达摩一苇渡江故事

达摩一苇渡江故事

传说达摩架起一业扁舟,乘风破浪,到达中国,开始宣传佛法。及后来达摩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与其谈法。梁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梁武帝,渡江北上。

当时还有一个高僧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讲,"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天花乱坠,地生金莲,顽石点头"。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挤在人群中,一起听讲。达摩听讲,有时点头,有时摇头。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大为诧异,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因为对佛学的认识二人不相同,达摩便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神光听后,感到惭愧之极。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想向他学习。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北上,停立江岸。只见水面茫茫既没有槁,也没有船。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着一捆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心里想:这位老人偌大年龄,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向老人家求助。于是他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卢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看了一下达摩,便顺手抽出一根卢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卢苇放在江面上,只见那根苇花,昂首高扬,五片卢苇卢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卢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尾追达摩,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急急忙忙跑到老人面前二话没说,抱起老人身边一捆卢苇,扑通扔到水中,学达摩上卢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这捆卢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调回岸上。神光冲向老人,轻起责问:"你给他一根卢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卢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老人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卢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卢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吧,转瞬间悠然不见,浩荡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只剩下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后来神光四十岁时,至嵩山从学于达摩门下六年,尽得其心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至今,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北麓有个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