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祖拳之“金丝缠腕”和“老头掰瓜”浅析

 远处的灯塔356 2014-03-07

摘要:太祖拳起源于宋代初期,其中七十二把擒拿是太祖拳体系里,招法变化最多,最具实战性的一套擒拿功法。它讲究因敌变化,一招制敌。本文对七十二把擒拿中具有特色的“金丝缠腕”及“老头掰瓜”通过实战进行细致分析,并加以科学地阐释,希望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了解擒拿的身法及技击含义。

1.太祖拳及其特点

太祖拳源于宋太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而成,广泛传播于河北蓟县一带。拳法由四路母拳构成:飞龙拳、飞虎拳、观音拳及太祖拳。太祖拳法讲究实战,特点为套路严谨,动作舒展,招式鲜明,步法灵活,刚柔相济,长打短靠,爆发力强。其劲力发挥于撑,拦、斩、卡、撩、崩、塞中,“囚身似猫,抖身如虎,行似游龙,动如闪电”。七十二把擒拿作为太祖拳中最重要的功法,特点为实战性强,且招法灵活多变,以弱胜强,出手便能迅速制服敌人。

2.“金丝缠腕”解析

七十二把擒拿为徒手搏击之妙法,不是靠蛮力、拙力,而是以巧制关节为手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以不伤害对手而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巧打拙,柔克刚”的特点。

金丝缠腕是七十二把擒拿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招,适用于近身搏斗的拿法中。在实战中,尤以弱胜强、后发制人见长,下图1~6便是应用“金丝缠腕”的演示图。本技法可分为三个步骤:一、锁手;二、习腕;三、下压制敌。这三大步骤紧密相关,缺一不可,每一步中都包含着娴熟的身法与拿法。

1中可见(下文中将擒拿演练者称为“甲”,将进攻者称为“乙”),乙右脚上步,以右手抓甲右手腕部,企图控制住甲右手的活动,处于优势:而甲右脚在前,侧身而对,以减少正面接触乙的面积,采取守势,且右手腕部被乙紧紧抓住,处于劣势。面对乙的进攻,甲保持镇定,沉着应对,可使用金丝缠腕第一步:锁手(图2),即控制住乙右手的活动,为擒拿成功与否的第一步。甲以左手掌根部紧紧按住乙右手中部,并就势呈抓握状,此即为“锁手”。作用一,迷惑乙方,使乙误以为甲方急于摆脱束缚,心理上处于“沾沾自喜”状态;作用二为主要目的,控制住乙右手,防止其逃脱和右手的进一步动作。

如果乙抓握的力气非常大,此时,更需要临机应变,以娴熟的技术和身法来达到目的。锁的方式也会因情而变,可直接用左手快速拍击其手背,造成乙短暂的疼痛感,从而注意力有所松懈,麻痹,使乙不能确定甲方真实意图。

第二步为刁腕,为擒拿的关键步骤。由于甲双手控制住乙的一只手,身体出现短暂的防守空缺,对手极有可能趁机上步进行击打甲左侧,因此亟待进行下一步动作。此时,甲腰部发力,上身略微向右旋转。同时,沉肩坠肘,右手画一上弧形,左手锁住乙右手继续跟进(图3),通过一系列动作,从而将乙手腕翻为90°。此时,甲右手张开握住乙右手腕部,即为“刁腕”(图4)。甲左手继续牢牢控制住乙右手,防止其松脱,右手尽量靠近乙方右手腕根部,使其腕部成为一个死角,而不能左右移动,不仅可以防止乙方的突然逃脱,还可以防止其手腕滑脱。如果乙力量较大或下压甲小臂,不易轻易完成此动作,可借助身法来破解。通过左脚扣步上移,身体侧向面对对手,借助于腰部及身体的旋转来化解对手力量,增大双方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将其胳膊牵引拉直的目的。

第三步为下压制敌,为金丝缠腕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乙右手被牢牢控制,可引起其心中慌乱。此时,甲右手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螺旋发力,发力方向为乙中心线,使乙的手腕旋转向下(图5);乙手腕处产生一定的扭曲,会因疼痛难忍而失去反抗能力(图6)。这时,乙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只能束手就擒。上一步习腕会使对手的胳膊牵引拉直,此时发力方向沿乙身体中心线回折,尽量使对手胳膊处于弯曲状态,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假如乙通过身体的旋转使手臂置于身体背后,则无疼痛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步法的移动,跟进对手旋转的方向,使作用力方向始终沿乙中心线斜方向向下,可以使乙始终保持疼痛感,而无法逃脱。因此,甲的动作必须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以上几幅图展现了应用“金丝缠腕”的完整过程。这个擒拿是一个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完美教学案例。

七十二把擒拿千变万化,“金丝缠腕”是控制对手的手腕,下压制敌的一种擒拿术。要做到招式烂熟于心,随手可拿,同时必须配合太祖拳的要领、身法和技法,要因敌变化,方显神奇。根据对手出手的情况和特点,金丝缠腕的使用也会出现变化。如乙不抓手腕,而抓住甲小臂、大臂和肩膀等位置,使用方法基本相似,仍为上述介绍的三个步骤,同样可以达到控制乙的目的。由于作用力矩加大,对手的疼痛感更加强烈。

3.“老头掰瓜”解析

七十二把擒拿攻防兼备,环环相扣,相互衔接,每一招式中都具有非常强的技击含义。当锁住乙手腕之后,倘若其深知此招的厉害,意欲逃脱之时,则应随机应变,以一招“老头掰瓜”而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此招充分体现了擒拿的用技不用力,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本技法可分为如下步骤:一、砸;二、掐;三、按:四,拧;五、绊。

第一步,砸。当完成金丝缠腕的锁手和刁腕动作乏后,甲左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开乙,左臂向上抬起,以肘尖猛力砸向乙右小臂(图7),不仅可使其因疼痛而不得不放开右手,同时还可打击乙的气焰,挫败其进攻的锐气。从人体构造而言,肘部为人体最坚硬的部位之一,而小臂肌肉组织较少;甲用肘部打击乙小臂,充分利用了自己身体的优势,打击对方的薄弱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步,掐。砸完之后,手臂随即下沉。掌心面向自己,虎口张开,其余三指微弯,掐向乙颈部。以拇指和食指分别位于乙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颈总动脉搏动处)(图8、图9)。此步依然是甲借助自身的优势,进攻乙的脆弱之处,使其防不胜防。

第三步,按。以右手掌心按于乙百汇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五指张开(图10)。按住乙头部之后,右手发力向下,使乙头部位于甲胸部正前方(图11)。同时,左手由掐住乙人迎穴顺势转换为托于其下巴处,双手一上一下,控制住乙头部。作用一防止乙突然发力,用头部进行撞击:作用二,防止其逃脱。

第四步,拧(图12,图13)。甲重心下沉,双脚抓地,两腿呈马步姿势,腰部发力,向身体左侧旋转,同时带动双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合力。从力学角度而言,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脊,由脊而膊,形于手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传递链。

第五步,绊(图14)。乙为了防止颈部受到伤害,不得不而调整自己的位置,势必身体随之旋转,右脚微微抬起,重心转移至左腿。此时,甲以右脚绊住乙左小腿处,乙重心失衡而摔倒在地。此步要充分借助乙身体旋扭的力量,因势利导,将其摔倒,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待乙摔倒之后,可提起左脚重击乙颈部或胸部(图15),以使其进一步丧失战斗力。

武术讲究心到眼到,眼到手到,金丝缠腕与老头瓜的应用亦是如此,整个动作须身法灵活,步法巧妙,手法干脆利落,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快速有力,配合协调,方可一举奏效。

窗体底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