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老子》有感

 杂货店伙计 2014-03-08

 

    《道德经》版本颇多,常见有河上本、王弼本、通行本(华亭张氏原本)、帛书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竹简本(湖北荆门郭店战国竹简)。中国现代考古证实《道德经》历史悠久,距今至少2500年。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老子》经一代代哲学家、道学家、智者高人传承下来,后人对《道德经》五千言都有非常独到而精辟的阐述,从而更加丰富和发扬了这一古老文明。

 

读《道德经》首要是理解老子所说的一个“道”字,“道”是老子命名。《道德经》(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在老子命名前就实实在在存在,而且恒久存在下去。我理解合乎老子“道”的是客观规律。我理解古代哲学称其为道的东西,在科学中称为客观规律,在生活中则称为真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宇宙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变,变是道的精髓,看待客观要有相对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真理是绝对的,它属于自然;科学是相对的,它属于人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学术上公认的《道德经》开篇,而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则为45章,我认为将其作为《道德经》首章颇有道理。《道德经》无疑经过后人传承,传承就是文化的积淀,最终积淀成为我们的经典。

 

我理解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老子将“道”作了系统的阐述,老子在2500年前就为我们认识宇宙建立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体现在“道”、“名”、“有”、“无”、“玄”和“门”六字之上。

 

“道”是客观规律的总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是我们认识宇宙之后建立的科学(定律),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某一科学定律的发现都是从“无名”开始的,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这里“天地”代表人类逐步认知的宇宙。人类有了对宇宙的清晰认识,人类的知识体系就逐步建立起来,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无到有,人掌握了知识,就有了学问。认和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所谓“玄”就是学问。学问多了必然要分出学科,所以老子又说“玄之又玄”;分出学科就形成科学体系,老子再说“众妙之门”,所谓的“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

 

科学(science)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以下尝试用现代语言释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肤浅之处,请看者多加指正。

 

    “道可道,非常道”,宇宙的客观规律似乎可以说出来,但如何能将其完完整整说清楚。“名可名,非常名”,局部的客观规律可以命名,但命名以后如何能真正代表其本来的内涵。“无名,天地之始”,从前我们不认识宇宙,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从局部的客观规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给认识了的宇宙确定一个名字,建立起知识去进一步认识宇宙是我们的根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探索和发现宇宙的奥秘,并用文字将探索和发现记录下来,形成我们对宇宙进一步的认知。“此两者”,认和知二者,“同出而异名”从不认识到认知,才有了新的名字,“同谓之玄”,我们称之为学问。“玄之又玄”,对学问进行总结归纳分出学科,“众妙之门”,而后建立多学科的体系就是科学。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用“道”、“名”、“有”、“无”、“玄”和“门”六字,简明扼要提出了知识体系,不能不让我感慨中文的魅力,感叹古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