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风建设核心问题是教师

 东篱园主 2014-03-08

 

部门创建系列报道()—“学思论坛”篇

 

 

教风建设核心问题是教师

——岳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上师大教风建设年,强调青年教师培训,中年教师培训,大牌教授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教风学风联动,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自己。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敬业之心,爱生之情,创新之思和育人之智的素养。

 

一、敬业之心

教与学不是矛盾,是和谐为前提的,为自己教,是良心话。对得起学生,疲于倦怠,对得起自己,是自己的心,是对自己的态度,观念,看法。

1、对自己的职业敬重。有一些老师职业的观念很强,拿一份钱干一份活。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一份不自由,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精神。

2、敬畏之心。敬畏原出自于基督教对于上帝的情感。教师对教育自身的敬畏,敬畏教育,崇敬之心,畏惧之感。教育是不可逆的,不可重复性。教育只有一次机会,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影响2000多年,影响至今。身怀畏惧情,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3、敬畏学生。师道尊严这种观念现在看也应该改变一下了。不能一味强调教师的权威,应真诚地对待学生。敬畏学生,因为学生代表未来,有待未开发的潜能很大,促进他们发展是我们当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钱学森大师的世纪之问,深刻的原因在于教育界从来没有思考学生是什么,忽略了学生应该怎么去学的问题,而是更多关注教师。

敬畏学生,因为学生代表未来,人的本性具有双面性,教师也是为自己考虑一下,我们今天教了什么样的学生,明天的社会就会以怎么的态度对待我们,现在正是从负责任的角度来审视如何学会敬畏学生的时候了。

4、虔敬之心。对教育要虔诚,“教育是一件纯洁的事情。”关乎灵魂朔造的事业。

 

二、爱生之情

1、对学生的理解。“什么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职责,教师是人,而不是工作。“什么是学生?”目标和关键,学生是教师的体外大脑,是教师真实自我的延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发现新的天地和新境界。

2、师爱怎么认识?对待学生不应该是无原则迁就、纵容,而应身怀理性之爱,教师对学生关心应保持一定距离。马卡连柯说,对一个人爱的越深沉,对一个人的要求越严格。

3、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教师更多精力放在完成工作上,学生人格的尊重表现在行为和言语上。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但决不能简单用制度条款来压制学生,应加强与学生解释沟通交流,制度执行可以人性化,让学生心甘情愿按照制度来办事。

 

三、创新之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成功的教育靠教师。

1、职业上追求创新。教师工作虽然是一种职业,但是这需要一种境界和追求。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感悟,反思前行,不断地探索创新,追求卓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时代的发展变化很快,教师铁饭碗的打破也快了,在教师这职业上只有不断的追求创新才能升华我们的职业。

2、教学上求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必须转变,教学生那个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的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在教学上尤其要摒弃“教师将给学生听”的老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在共同探索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地追求创新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不断提高自我的必然手段。

3、知识上求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新知识层出不穷,信息量成倍的增长。一成不变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全方位、与时俱进地完成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出善于跟新知识的创造性人才。

4、教学技术上求创新。信息时代的发展,不太久远的3-5年内电子化、信息化、远程化将会或将全面推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受到挑战,是否具有现代的教学媒体的应用能力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课题。教师要学会熟练、有技巧、合理的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同时增强教师自身对科学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是创新性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能力。

5、教学技能上求创新。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上课,传授书本知识,怎样给学生上课,怎样的导入能够让学生提高兴趣,更有效地吸收知识至关重要。教师要掌握新理念与新要求,灵活地运用和处理教材;认真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从教学语言到教态变化以及半数设计都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丰富;另外如何应用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所组成的动态系统的课堂等技能方面,教师不断地追求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

 

四、育人之智

我们一直培养的是抽象的人。统一的标准对待所有的学生,中长期纲要多样化考核。

1、教育怎样的人?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从生理、心理、精神上把他(她)看成是一个男人、女人,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征来因材施教、因性施教。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人文关怀,享受充分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基础扎实、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得以发展的学生。

2、真实的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目标、治学和做人标准的高度概括。真正的自我,不是对外界的诚实,一定是对内在的真实,绝对的诚实是做不到的。要对自己诚实,要听从来自我们心灵深处的呼唤。

3学会选择的人。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很重要,有时候选择甚至会决定一个成败。学生们是伴随着选择成长起来的,那么究竟要如何去选择?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让其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去选择,选择起责任。

4、有爱心的人。有爱心的人,不仅仅意味着对弱者的同情。什么是爱?怎么表达爱?怎么付出爱?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教育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爱心有能力的人。

5、感恩的人。会感恩的人,感恩的人才会尊重、热爱、依恋这个世界。懂得感恩,才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才会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才能成为社会中人们信赖的栋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具有感恩情节是也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仅仅在于索取。

6、学会倾听的人。多元的社会,浮躁的心态,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来不及听别人说就做出自己的反应。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更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自身也要去倾听,倾听学生的倾诉,倾听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相应责任。

 

(文档整理:金燕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