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入标题只有香如故——缅怀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

 默灵馆 2014-03-08

只有香如故——缅怀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

时间:2012-11-22 08:0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振鹏 点击: 174 次

2012年10月20日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隆重举行了“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先生缅怀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农业部科技司、沈阳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宣城市、绩溪县的领导以及曹诚英先生的亲属。旺川村民踊跃参加,旺川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活动丰富多彩,气氛热烈。

曹诚英先生1902年出生在旺川一个亦贾亦儒的徽商家庭,才华出众但一生坎坷。她18岁时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外出求学,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萌生了“仰面求人,不如低头拜土”的念头,幻想自耕自食,不求闻达。因此不去当小学教师,而立志学农。此后,读了大学农科、再留美深造,学成回国后立志报效祖国,先后在安徽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复旦大学农学院、沈阳农学院等院校任教27年,是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她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自己所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既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学家,也在棉花、马铃薯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我国农学教育、科研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曹诚英先生是一位遗传学教授,在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的李森科——米丘林学派与美国摩尔根学派的辩争中,她由沉默抗争到大胆争鸣,在院内第一个公开站出来批判李森科——米丘林学说,后来还在张克威院长的支持下创办了沈阳农学院的遗传学会,充分展现了她崇尚独立、不肯依附和逢迎的个性,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胆魄。

她一生经历了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太多的苦难,但她一直与苦难作斗争,从不向命运低头,以微弱的女子之躯,以特别的意志力,与凶恶的病魔搏斗,与俗世的舆论偏见抗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一位作家说“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曹诚英先生没有被苦难击倒,而是高扬人格,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光辉的身影,她是人中佼佼、铁中铮铮。

先生说自己是一个与人无患、与世无争,安分守己,凭良心生活的人,徽州人大都如此。但她并不是一个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她对学生关爱,对同事关心,对友人关顾,以至今日,大家提起曹诚英,都无不为之动容。特别是在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乡人民的疾苦之后,更是慷慨解囊相助,将晚年的积蓄全部捐赠给了家乡。今天旺川的村民都记得她,念着她的好。

曹诚英先生性近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她一生风雨沧桑中的坎坷历程,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她的思想品格和真挚的情怀,有着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可惜大都散失,存世数量太少,令人十分痛惜。先生一生淡泊自甘,纯朴自守,保持着冰清玉洁的情操和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铮铮风骨。曹诚英先生写的词虽多为婉约之作,但绝无冶艳之语,清新流畅、准确细腻地描摹出自己复杂深沉的心态,抒发了凄切缠绵的情感,感人至深,味之不尽。

曹诚英先生1973年在上海病逝,骨灰送回故乡安葬。她是一株山腊梅,永远吐露着幽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