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弘扬“德本财末”价值观

 刘桂宽书馆 2014-03-09

             作者//刘桂宽   博克http://www.

德本财末,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意思是说,君子首先要谨慎于德,规范自已的德行。只有有德才能拥有人民,有了国民才能有国土;只有有了广阔的国土,人民才能有充盈的财物;有了财物才能拿来振兴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这里把“国、人、德、财”四个方面的关系说的非常清楚。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品德是根本,财是枝微末节。“外本內,争民施夺。远离了根本,而进入内末,就是枝微末节。“争民施就是盘夺民众,去掠夺他们的财富。财富集中了人心就会涣散,那么你获得的财物越多,离开你的老百姓就越多;财富分散才能疑聚人心,如果你广施财富,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反而聚集在你的身边,因为你能通过散财来团结他们。因此,《大学》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德本财末”的思想呢?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你看起来很难读懂,但真正学起来你会觉得,最朴实、最实际、最实用,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点都不复杂!那么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 呢?就是两个字“道德”。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衡量、评判一切人与事好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在对待道德与财富的关系上的价值取 向是重义轻利、“德本财末”。所以《大学》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目录章节

开篇:

1、德本财末,是古代圣贤们的一贯思想。

2、德本财末,不是只讲义不要利。

3、德本财末,是一种辨证关系。

4、徳本财末,人是根本。

     一、重德轻财 

    所谓重德轻财,就是以德为重,以钱财为轻,或者说重精神轻物质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远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开始了精神的求索。人类最后也许将消灭金钱,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精神永存。所以,幸福不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追求。越是平淡的物质生活,越会产生精神成果。当你把善的感情和美的思想贡献给社会,就像太阳照耀鲜花,你会觉得无比荣光。

(一)德为立身立事之根本

(二)、孝是做人道德的根本

(三)、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

(四)、有钱未必家庭幸福

      二、生财有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财发身造福子孙,以身发财子孙遭殃。留给子孙财富,不如培养财富子孙。我们把收入当成一条河,财富就是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水,只有剩下的钱才是你的财富。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财富。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二)、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三)、留给子孙财富,不如培养财富子孙

       三、克制私欲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关键在于我们能自我满足。只有最小的欲望,才有最大的幸福。

(一)、如何看待私欲。

(二)、私欲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心态。

(三)、私欲是万恶之源,百患之根。

(四)、私欲不放下,神佛难保佑。

(五)、无欲则刚,无私则乐。

       四、知足常乐

人活着,第一要知足,第二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万善之本。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知足是身心健康之道,也是打开自己幸福之门。拥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常乐,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知足常乐”这句成语,现在引用的人很少,其中的原 因,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竞争意识非常之强,如果正面引用怕被人笑话,反面引用又怕不能被人所接受。既使有人引用,也变成了一种自我 安慰的托词,既搪塞自已又抵御他人!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是人们安于现状和逃避现实的借口。于是,一个本意非常积极进取的观念萎穈了,一个闪烁人生 智慧的哲理钝化了。那么,究竟该不该提倡“知足常乐”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知足常乐”。

(一)、如何正确看待“知足常乐”。

(二)、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乐观心态。

(三)、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

(四)、生命最宝贵,健康是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