悫悫小书斋 于 2010/5/29 5:53:55 我和我的学生——之七
在告别亲娘的日子里 学生柳道明(谐音)的妈妈患癌症去世,对15岁的他来说,无异于塌了天。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泰山脚下的小河边愣神,几次想投身河水,追赶妈妈去了。 我轻轻走到他的身旁坐下,慢慢拉起他的手。他看见我扑簌簌流下眼泪, “哭吧,别在心里憋着,哭出来才好受些。”他嚎啕大哭。我本能地把他拦在怀里。 小柳边哭,边断断续续地哭诉着:“我妈才四十岁,和爸爸靠种地养活我和妹妹,一天福也没享,现在抛下我们走了,我也不想活了。” 我什么也没说,一直揽着他,任其哭诉,为他擦眼泪。 大约哭了十几分钟,等他稍微平静下来,只是在我怀里抽搐的时候,我把他扶起来,顺着小河漫步。 “小柳,妈妈走了,我理解你的心情。” “老师,请您不要说坚强起来。” “我听你的,不说。可是我问:死是最佳选择么?” 小柳沉默了。 我们漫步了大约两个小时。临分手的时候,我给他出了一道题目:如果妈妈在天有灵,她会希望你怎样做?并约定好,第二天课外活动时间再见。 第二天如约,在校园见面,不约而同地向小河边走去。 “想过了吗?妈妈会希望你怎样?” “想过了,但说不出来。” “听我问:妈妈希望你去死吗?”摇头。 “妈妈希望你好好生活吗?”点头。 “妈妈希望你为爸爸分忧吗?”点头。 “妈妈希望你照顾妹妹吗?”点头。 “你愿意爸爸、妹妹像你现在这样痛苦、想死吗?”摇头。 “那好,按照妈妈的希望,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小柳的脸上,淡化了一些痛苦,平添了一些期待。 抚平失去亲人的精神创伤,仅凭语言的劝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时间。 这一次,我给他提供了缓解痛苦的三个“不要”:第一、不要控制眼泪,想哭时就打开泪河的闸门,给心灵的小房子留一个宽敞的空间。第二、不要压抑声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喊什么就喊什么,让痛苦之声随蓝天、白云、长风、流水传出去,给心灵的原野一片宁静。第三、不要封闭自己,走到同学、小伙伴中间去,他们会帮你找回暂时失落的欢乐,他们会把你带到田野、山坡、河边,帮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苦撒开,让南飞的大雁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这一次,我又给他留下一个题目:站在爸爸、妹妹的角度想一想。爸爸中年失去妻子,妹妹童年失去妈妈,就是一个天大的痛苦,如果再失去你呢?就是两个天大的痛苦,你忍心吗?不用回答,回去思考。 第三次见面,小柳脸上有了些许笑容。他说,想通了,一定为了妈妈、爸爸、妹妹,坚强地生活下去。说着,给我一幅画,是他用蜡笔花的一朵牡丹花,红花绿叶,仿佛他自己的绽放的心情。我欣然接受了。 “老师,给我一张您的照片好吗?看到您,就像看到我的妈妈。” “好的。” 我请电教室老师专门为小柳照了张照片,我穿着一件红毛衣,拿着支粉笔,微笑着,背景是教室的黑板,上面写着一首诗,特意为小柳写的: 娘去莫将泪沾巾 多事之秋早成人 道旁明柳栋梁日(嵌着他的名字) 报效慈母拳拳心 发表在《学习与创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