悫悫小书斋 于 2010/6/27 8:56:26 这一位八零后
接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电话,有关学生的心理维护与修养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事宜,到办公室来。我怀着忐忑心情走进了医教室。说实话,自从把结题报告装订成册送来,我就没敢再来过,也不敢问,好比一个癌症患者,不敢再问病情如何一样。还好,主任说上级专家阅审后说不错,特别是成果部分内容很丰富,就是有几个地方再斟酌一下。我表态,如果鉴定通不过,评审费我自己掏腰包(学校规定报销评审费)。主任说通过没问题,就是不知道能否获奖。 能通过评审是我们课题组的实力,至于能否获奖,那就看造化了。其实,能通过我就心满意足了。 课题研究到这个地步,我由衷感谢一个小同事JQ。我们合作半年多,应验了我篡改孔子的话:两人行必有我师。感慨万千,今付诸笔端。 关于学生的心理维护和修养的研究课题,历时三年,09年秋进入结题阶段,结题报告的撰写就落在了我这个所谓的负责人身上。 尽管几十年笔耕不辍,但写这种结题报告还是第一次,要命的是“干活不依东,累死也无功”,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格式,否则,人家说你是外行。对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实践要进行回顾总结,对三年的研究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中重要的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就在整理材料的时候,我陷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主要障碍是我没有系统学过统计学,不会使用统计软件,对调查和个案分析的数据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归纳分析(尽管定量分析远不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心理援助更见效)。无奈,我请求研究室领导,是否请位懂统计学的老师帮忙。 领导推荐了一位刚毕业来学校的预防医学的硕士研究生。我以小学生的心态去见老师,一见面就乐了,和我设想的相去甚远,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穿着随便,天真无邪,一颦一笑不失幽默滑稽,让我无论如何无法把她和一个硕士研究生联系在一起。由此使然而生敬意。 我说出了我的苦衷,当然还有千恩万谢的话语,介绍了一些课题研究情况,交代了统计的具体要求,并把相关材料给她。她很谦恭,言谈话语得体到位,但从眼神和表情能感觉出来,她成竹在胸。 初步统计材料出来,让我大吃一惊,其内容、目的、目标、材料分析等,竟和我的设计完全吻合,基调完全一致。正当我对她的善解人意由衷致谢的时候,她又不失诙谐地说:“是我对您的开题报告多看了几遍。” 材料统计起来很麻烦,工作量很大,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我不好意思地说:“咱们这工作都是义务劳动,性格使然,我没有能力为大家争取劳动报酬。”她对报酬满不在乎,完全把义务帮忙当做一个乐趣。我于心不忍,私下里问医教室主任,能否在课题组成员中补上他的名字。主任说应该没问题。当我把结果告诉JQ的时候,她连连说,“我只是个临时工,学校还没我的编制。”我说,“编制和课题研究是两码事。” 初稿雏形,呈交,听取意见,修改,反复十几次之多。等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专家级先生说,第一稿最好,让我们哭笑不得。 每接到再修改意见,我总是心情郁闷,不知所措。当我把自己的心态告诉她时,她比我更严重,说有很痛苦的感觉。她告诉我,她原来体型不胖,就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也是这样,只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工作,并且是一边吃零食一边工作。论文完成了,体重也长进了。 报告修改个差不多了,我俩都自我陶醉了,谁也看不出还能有什么毛病。最后她让她的男友给检查,又发现了不少瑕疵,逐一修改,不断完善。 不只是我们的合作,同事们谁让她帮忙,她都欣然接受,尽心尽心力。通过交流,发现我们臭味相投,把做事当做增长才能的机会,而一般不会考虑既得利益。 我曾经问过她,你这样的学历来到我们这职业中专学校,不觉得屈才吗?她说,我不往深处想。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不管说先就业再发展或者先生存再发展也好,这也许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上策(因为职业中专学校的学术氛围欠缺)。 她的恋爱也具有传统型。他俩是大学本科时的同学,本来一起考研都报的北京,结果 她考到了北京,她的男友考到了昆明,一南一北,三年的鸿雁传书,顺其自然地走到一起。 昨天,她告诉我好消息,编制下来了,落下户口,就可以结婚登记了。有关部门办事也存在形而上学,登记结婚需要户口本和身份证,他们俩的户口迁移现在在自己手里,需要确定接受单位落到当地派出所的时候才能办证。我咨询了一下,这种情况说拿着报到证就可以领结婚证。她说报到证在人事局放着,拿出来又担心错过良机,只好这么等待着。如今,乘风破浪的小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借此送上我——一个忘年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