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康德

 苦夏2012 2014-03-10
□阿布(自由职业者)
  打扫储藏室时,偶然发现上大学时看过的一捆旧书,欣欣然搬到了客厅兼书房,逐本翻了起来。其中,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使我感慨良多。
  那是在大一的时候,校园里哲学风潮日盛,我也跟风买了几本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的书。而这本由商务印书馆于一九六零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正是我在校图书馆小卖部淘得的打折书。
  在书的扉页,赫然写着“精神万岁”四个工工整整的大字。看到这熟悉的笔迹,我的眼睛湿润了。从孩提时代至今,我有一个习惯——极少在书上画线、做记号,遑论写字了。其时,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我写出了如此慷慨激昂的字句呢?当晚,我便聊发少年狂,秉烛夜读了起来。
  作为哲学巨擘,康德通过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判断力三大哲学批判和后来的历史理性批判,全面揭示了人类理性的最高阶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用严谨缜密的哲学思维诠释了实践理性就是在确立善念的基础上践履善行并再次回归善念的人本主义精神,强调道德高于认识,强调人格的尊严与崇高,强调正义与道德及良心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需要人们去开启、去弘扬,强调人的灵魂不朽。
  在书的结尾,康德写道:“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深沉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我们的心灵充满历久弥新的景仰和敬畏,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浩瀚灿烂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崇高的道德法则。”是的,就有形的感觉世界而言,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人不过是一粒无足轻重的微尘;但就无形的理智世界而言,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理性存在者。道德法则的自律性使人拥有了超越众生的自由与尊严,也正是这种对精神的终极追求,使我们突破了各种条件与羁绊,使我们存在的本质与意义迈向永恒。
  康德说:“在晴朗之夜,仰望星空,就会获得一种愉悦。这种愉悦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在万籁无声和感官安静的时候,不朽精神的潜在认识能力就会以一种神秘的语言,向我们暗示一些尚未展开的概念,这些概念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人生多么美妙!
  大学四年,我从未跳过舞,从未打过牌,课余时间总是泡在图书馆里。而今,回首过去,我扪心自问:读书有用吗?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是否青春不再,就是要看他是否还有向前冲、向前闯的劲头。我扪心自问:现在的自己还有那股劲头吗?
  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因为在大学时代,精神万岁的种子就已经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青春无悔,多读经典,精神万岁,这便是时隔近三十年后,我再读康德的三点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