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摩易筋甩手功

 古越客 2014-03-10

1 序文

  達摩大師悟性論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养生保健功法是「达摩易筋甩手功」能促使内脏血流通畅,增强新陈代谢功能,防止体内细胞衰老更具预防感冒之功,可说是一种美好健身运动功法…甩手功是有传承有系统的,值得学习甩手功的人好好研读,其所提的次数与要领更是要注意,否则虽是简易功法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小编就此刊载供大家参考,冀望读者海涵。

  资料来源:《吕氏春秋》、《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达摩大师悟性论》。

2 前言

  易筋甩手功,属于道家之导引强身治病之安乐延年法门,乃外护功法,与华陀之五禽戏,及达摩之易筋经,张三丰之太极拳,同为强身治病、练形换形之助道品。达摩易筋经第十二卷中,不少节均曾提及之,但早已失传。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见效之速与收功之宏,实不下于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多种拳术及动功,切不可以其简易而轻忽之也。甚有谓其反属中老年人并与慢性病及因虚弱亏损而引起之病症,几无有不治无有不愈者!

  甩手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比如高血压,头部发热、四肢冰冷)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反应问题:针灸推拿有反应,甩手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于是胸腹松了,脚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胀痛、冷热、虫爬、震动等等。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坚持有恒,则改善体质,战胜疾病,是毫无问题的。

3 实施要领

  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伸开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摆动,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堕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平视,集中一点,心中不怀思念。你一定要自已暗数数次,因为数数,就心无杂念了。只数数(心理只要专心数数目就可以,就跟气功数习法一样可以使人心专志一)两眼平视,数数以便记忆做了几多次,轻轻摇手以三分力量向前而以七分力量甩手到背后,这一连串的观想和动作,是帮助「甩手功」的姿势到完成和发挥「甩手功」的独特疗效。如果加上易筋经十指翘起向后,使筋也运动,那更有功效。开始由一二百起,逐至每次五百次渐增到一千次为止,时间约每次十至二十分钟。嗣即洒腿,散步。一天多次练习的效果比一次长时间的练习安全,尤其是单一的功法练习不要一次练习太久,否则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或副作用,由于甩手功一次站每次十至二十分钟,会造成下肢循环不良,所以练习完后要散步,洒腿等收功操,活络两脚的气血。

4 甩手十九诀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咽。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沈,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坊间只写十六字诀,除有遗漏外并有错别字)

5 甩手歌诀

  1.内中提。(吸气提肛,可以防止内脏下垂,与强化前后二阴的括约肌,有防止小便不禁遗尿等功效。)

  2.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

  3.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

  4.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

  说明:「上三下七」指虚实,即上虚下实,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七分是实。

  全身来讲:用劲的比例是上面三分,下面七分。

  向前摆来说:开始出手是虚三分,接下来向后变实就是七分。

  从手来讲:手是可轻可重的但手与脚始终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脚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用劲。

  不用劲,不是完全放松,要用劲也不是全部用劲,全松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错,而错了在于脚放松,手用劲一点,就成为上实下虚了。甩手十九注意手,听了用劲,当然是手里;不知还有脚的作用,还有腰的作用;而脚与腰是无形的,比手更重要,这点很难理解。打太极拳,从中医经络学说研究,就容易理解。(想要把甩手功练好,可以练练太极拳把身体的重心与虚实搞清楚,想把甩手的原理了解就需要懂中医,才可以懂得变化的原理,役功法而不役于功法,就跟医家说的:医必有方而不执于方的道理一样)甩手的手是从腰里出去的,而腰的根在脚,如果上(手)用劲,下(脚)不用劲,就叫失重。

  很多人只知道因车上船上跌倒叫失重;不知道头重脚轻现象,上实下虚现象也是失重;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上实下虚,出现头重脚晕的现象也是,中医是讲症状来决定虚实而非病名)肩胛胁起疑似斜顷也是失重;半身不遂也是失重;甩手的贡献就是在调整失重,变为平衡。脚里用劲有何必要?脚里涌泉穴是肾穴,(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心跳,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疗,就能镇静。脚里还有五脏六腑的不少穴位,可以治五脏六腑的病,用劲即是调整,即是治疗。万病一针是夸大,但针灸推拿治病,不止百病,因此甩手治病,并不夸大,甩手本身是一奇迹。

6 甩手治病诀要

  甩手何以能治病?人体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医认为是「气血」,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掌握了主要原因,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甩手对眼睛有利,为什么?内经中说:「目受血而能视,」还是一个血的问题。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全身上下相通,脉脉相达,自然就没有病,有人认为眼睛是独立系统,与肌体关系不大的观点,实不尽然。甩手运动后,普遍的效果是: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大便通,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能吃饭表示胃气的功能良好,能吸收各种养份,能走路代表下半身肌力未衰退,能睡觉代表神经系统平衡而且睡觉是身体最佳恢复的方法,大便通表示毒素可以排出体外,肠子功能良好身体免疫功能佳。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连在一起,这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骼起了变化。特点是两边的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这一部分有待商榷),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面充血,下面血不到。

  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奏,中风是两边血流有问题,因此脉里反应出来不平衡,上下不平衡。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能从脉里反应出来。

  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了,是血分不足,因为甩手刺激到肠胃的循环,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所以也补血功效,另一说是血行于脉,气行于脉外,若是不能协调一致就会生气病或是血病,所以甩手使气与血速度一致,难经第22: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就有控制气的作用。脉跳太慢的,在血流畅有阻碍和血气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脉也正常了。

  脉的改变是经络的改变,怎么改变?脉从脚根起人身体的12经脉经起于手指与脚趾,所以井、荣、输、原、经、合都在四肢末端。甩手重心在脚,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桩一样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由此而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骨髓,改变。

7 十九字诀用法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咽。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沈,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

  (一)上宜「虚」,虚乃空虚之意,上体自脑以下宜虚,虚则空灵自在,而不滞重呆板。

  (二)下宜「实」。实乃后重之意,下体自腰腹以下宜实,实则稳健刚重,而不轻浮虚弱。

  (三)头宜「悬」,「悬」者挂也,似有绳悬起顶上之发,可以上接天气。

  (四)口宜「垂」。垂者自然垂合,将嘴巴微微合起,下颚并微向后收,以防削往上冲。

  (五)齿宜「叩」,叩者即上下齿微微用劲相叩,叩齿乃道佛门中静坐时常用之功法。

  (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翘,抵住上龈,以接神水及任督脉气。

  (七)津宜「咽」。咽者即咽华池神水,俗所谓吞津之功法。

  (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着胸部如棉花一样轻松无力。柔和而不用劲。

  (九)背宜「拔」,拔者像有东西在上,用力将你的背脊拔了起来,使上挺。

  (十)腰宜「轴」。轴是车轮的轴心,想象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转。直竖如轴心。

  (十一)臂宜「摇」,手臂似扒船然轻轻在摇。

  (十二)肘宜「沉」。肘即手,在甩手之际,用意沉下往后甩出。

  (十三)腕宜「重」,在甩手时,腕部应该用力下后翻并且将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张。

  (十四)手宜「划」,划者划船者也,手向后作划船状。也是使内脏不断牵动。

  (十五)腹宜「实」。如果肚子像铁石之实,则自有上轻下重之感。

  (十六)跨宜「松」,双足稍为扎马,跨部自然轻松。

  (十七)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上提。唯不必用劲,使其自然。

  (十八)跟宜「石」,将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脚跟稳如盘石。

  (十九)趾宜「抓」。用意念想着一双足掌似有勾抓着地面,不由自主便达到「上虚下实」之窍妙矣。

  甩手功

  达摩易筋甩手功

8 结语

  目前工业社会,一般人因长期缺乏运动,以致阻碍了全身之血液循环,导致慢性疾病之发生,利用工作空暇时间,每日作一至二次,每次十至二十分钟之久即可,如此若能行之有恒,能预防感冒及防止慢性疾病之侵蚀,对常保身体之健康,当有莫大之帮助。「甩手功」由「易筋经」变化而来,易筋之意,是使弱的筋,变为强的筋,病的筋,变为壮的筋,使已经生病的人,慢慢全愈,未病的人,充分健康。运动重点,着重我们两手的手指,手掌,手腕,两脚的足趾,足跟,膝部,通过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十二条筋脉,予以同时牵拉,使其受到刺激而起伸缩运动。因伸缩运动而转弱为强,由既病转为不病。由不病变为健康延年。

  切记:「身动心静」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也要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与肩膀同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用点力气向前不用力,用力自行摆回,两臂要伸直不宜弯,眼向前看,心中应无杂念。…

  甩手功

  动作简释:

  「上三下七」即虚实,及(上三下七)上虚下实(趾如抓,跟宜石),而更加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下来)七分是实,另应提肛。

  全身来讲,用劲的比例是上面三分,下面七分,向前甩来讲,开始出手是虚三分,接下来变实就是七分,从手来讲,手势可轻可重的,但手里与脚里始终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胸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要用劲,就是上虚下实,上三下七。手重而脚不重,因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有手,不知有脚,不用劲,不是完全放松。要用劲也不是全部用劲,全松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错,而错了在于脚放松,手用劲一点,就成为上实下虚了,甩手十九注意手,听了用劲当然是手里,不知还有脚的作用,还有腰的作用。而脚与腰是无形的,脚与腰要比手更重要,这一点很难理解,打太极拳,从中医经络学说研究就容易理解。甩手的手是从腰里出去的,而腰的跟在脚,如果上(手)用劲,下(脚)不用劲,就叫失重。

  很多人只知道在车上船上跌倒叫做失重,不知道头重脚轻现象,上实下虚现象也是失重,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肩胛七趋也是失重。半身不遂也是失重。甩手的贡献就在调整失重,变为平衡。脚里用劲有何必要?脚里涌泉穴走肾脏,心跳快,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疗,就能镇静。脚里还有五脏六腑的不少穴位,可以治五脏六腑的病,用劲即是调整,即是甩手治百病,确有效验。早、中、晚,一日三次,每次甩手五分钟、十分钟、或十五钟,量力而为,以避免肩膀韧带与肌肉受伤,长期练甩手功当可延年益寿。

  有空我也来做做看

  少林师父水上飞15米写新纪录

  http://www./watch?v=1YOfvzai-bM&feature=fvwrel

  达摩祖师传-一苇渡江

  http://www./watch?v=5AKoFipIQWE&playnext=1&list=PL9F7C9CCA89C7FB5D

  达摩祖师传-一苇渡江短短50秒,竟如此感人!

  菩提达摩在中国南朝刘宋年间,乘商船到达广州。及后达摩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与其谈法。双方终因会晤不契,不欢而散。传说达摩在继续上北方传扬...

  甩手功有益寿延年之功 (整理分享,欢迎寄赠或印赠亲友。)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