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警报:随身听,当心让你随时听不见

 似水無痕 2014-03-10

随身听,当心让你随时听不见

(健康警报)

 

  小马最近买了新车,本是个高兴的事,他却在提车当天倒车时撞上了桩子,搞得心情烦躁,“新车的倒车雷达失灵啦!”小马气愤地将车开回4S店检修,结果却一切正常。随后他的几个朋友来听也都说没问题。“难道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带着一脸的郁闷,小马来到我院耳鼻喉科检查,听力测试结果显示,他患有噪声性耳聋。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原来造成小马听力下降的“隐形杀手”竟然是他的好伙伴“随身听”。他从高中起就每天带着耳机听音乐,工作后随身听更是伴他度过了无聊的上下班乘地铁时间。
  短暂接触噪声后,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一旦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被称为听觉适应。但如果继续接触噪声,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消除,听力持续下降,就会造成毛细胞死亡,噪声性听力损失,成为难以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便会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从身边经过的很多“MP3一族”,他们耳机的声音甚至旁边人都能听见,噪声往往超过90分贝。据美国耳科协会调查显示,使用MP3时,耳膜接受的噪声分贝,最高竟达115分贝。
  目前市场上的耳机大致有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头戴式耳机听音效果好,耳塞式耳机携带方便,但两种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其实是一样的。正常情况下,声音经过一段距离才能到达耳朵,这中间声音中的高频部分已经在衰减吸收。但耳机听音乐,由于耳膜与耳机振动片距离很近,声波范围小而集中,无衰减地直接传入内耳。特别是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随身听的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
  因此佩戴随身耳机要选择音色相对比较均衡的,有消声作用的(即可以减低本底噪声),不要过分追求高音或者低频。要有健康的耳朵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大音量戴着耳机听音乐,一般不宜超过80分贝~90分贝,连续收听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余力生 ●夏瑞明 副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