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实施大旅游工程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智慧旅游519 2014-03-10

    近年来,南宁市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有利时机,以建设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为主线,以构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为目标,以打造旅游品牌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全面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自2006年至今,南宁市旅游总收入连续七年保持广西第一。2013年,南宁市共接待游客5840.26万人次,同比增长14.07%,旅游总收入469.64亿元,同比增长19.45%。继2012荣获“中国养生休闲之都”称号之后,2013年南宁市又荣获“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

    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产业发展机制。为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设立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市直有关单位还组成旅游联席会,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的大事来抓,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及时出台政策,建立发展目标责任制。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后,南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文件精神推动我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南宁市服务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实施方案》、《南宁市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实施方案》、《南宁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工作方案》、《南宁市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工作方案》、《南宁市旅游促销奖励办法》等文件,全面扶持旅游业快速发展。去年7月,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南宁市及时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对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南宁市政府还把旅游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列入全市和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作为考核各相关部门、各县区的重要内容。

    设立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南宁市旅游发展资金从“十一五”期间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亿元,重点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旅游规划、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研发推广、宣传促销和人才培训、旅游市场开发。设立旅游贡献奖励资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和旅行社,给予旅游贡献奖励,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实施大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公园里的城市。按照宜居、宜游休闲旅游城市的要求,南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修编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旅游规划及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区、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等重点专项规划,着力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主题形象鲜明、旅游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优良,拥有一批在全国和东南亚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成为服务全国、对接东盟、面向世界具有较高国际旅游知名度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在城市建设中,南宁努力建设城市为风景迷人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和强化城市旅游功能,构建城市景观系统和整体性旅游产品。在审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饭店等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民歌湖、青秀湖、相思湖、贤宾湖、风岭儿童公园、青秀湖公园、李宁体育休闲公园、相思湖公园等已建成开放。近年来,绿城品牌不断提升,水城建设初具规模,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博会,倾力打造百里秀美邕江,南宁市相继获得了“世界人居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养生休闲之都”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提升南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南宁市重点推进了青秀山、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上林云里湖等28个旅游项目的建设。推进南宁十里花卉长廊、上林大龙湖、马山红水河、横县宝华山、武鸣大明谷、武鸣千艺大观、宾阳宾州古城、宾阳荷香人间、隆安布泉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一批主题化、规模化、综合性强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建成将成为南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加快实施景区提升计划,提高南宁旅游产品档次。南宁市重点打造以青秀山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景区景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青秀山创5A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南宁市旅游局还指导和推动民歌湖景区、人民公园、凤岭儿童公园、广西规划馆、龙虎山、马山金伦洞和华南城创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以景区创A为抓手,不断提高南宁旅游产品档次,把粗放型的旅游产品优化成精品景点,把观光型的旅游产品转型为休闲度假型的旅游产品。

    创特色名县,优化产业布局。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是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上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南宁市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上林县的创建工作,并要求马山县按照名县要求加强旅游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余远辉书记、周红波市长多次带队深入上林开展调研活动,出台相关扶持文件,支持上林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南宁市根据各县区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打造武鸣双桥镇、横县横州镇、宾阳徐黎塘镇、兴宁区三塘镇、上林西燕镇、马山古零镇、隆安布泉乡、江南区江西镇、青秀区长塘镇、良庆区那马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名镇(乡)、名村。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近年来,南宁市加快了城市公共交通和各主要景区交通网络建设,加强了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和旅游交通沿线指示牌、公厕、餐饮以及旅游公共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了城区及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的逐步完善、开通了多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加快推进了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建设,完善了旅游咨询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标识系统、旅游厕所,进一步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每年精心组织开展“南宁礼物”征集大赛,推出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高了购物、娱乐、餐饮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实施特色旅游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南宁旅游产品竞争力

    着力打造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四季花城旅游品牌。南宁正在打造以青秀山、五象岭、邕江景观带、城市内河水系景观系统、民族大道景观带、城市中心商业游憩区、昆仑关景区作为“绿城”文化旅游品牌的支撑,带动城市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绿城景观建设,构建“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生态园林景观,中国绿城已成为南宁市的最大旅游品牌;以相思湖、明月湖、南湖、良凤江湖、五象湖等五大湖以及民歌湖的建设为支撑,塑造各具特色的水主题公园景观,开发环城水系休闲旅游。

    南宁市一直致力于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经过多年力推,南宁市挖掘、整合大明山环线旅游资源打造的“环大明山”旅游圈及线路产品日益完善,正成为南宁旅游的龙头产品。2013年,推出了“南宁天天游”产品,线路将拥有全国最大苏铁园的南宁青秀山、拥有世界上最大铜鼓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汇集各国名树的南湖名树博览园以及民歌湖、南湖、竹排江、贤宾湖、西南第一高楼地王云项、大型民族风情歌舞秀《锦宴》等优质景区和项目串连成线,丰富了南宁旅游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着力打造养生休闲旅游品牌。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南宁市充分利用南宁市良好的山地森林环境、高品质的温泉资源、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推动养生保健旅游的开发。利用大明山等良好的山地森林环境,不断完善山地森林养生保健设施,开发森林浴、食疗、养生操、山地运动等养生保健项目。推进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嘉和城温泉谷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温泉淋浴、温泉水疗、养生食疗、中医药养生讲座以及与温泉相关的保健养生项目,着力打造高品质的温泉疗养度假基地。进一步完善广西药用植物园的功能和设施,促进南宁传统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开发,推出以传统中医药为主要内涵的足疗、中医推拿按摩、食疗、美容等养生保健项目。九曲湾温泉已成为中华养生协会唯一指定的养生保健温泉,广西药用植物园荣获英国吉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最大药园”称号。南宁市荣获2012“中国养生休闲之都”称号,2013年荣获“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

    着力打造民族节庆旅游品牌。南宁市注重开发民歌文化、东盟文化、壮族骆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挖掘壮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山水文化等资源,展现南宁风光、民族风情,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旅游内容。推出具有鲜明壮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养生游线路。精心策划打造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发具有南宁特色、体现文化内涵、符合市场需求的适销旅游节庆活动产品。南宁国际民歌节唱响了国内外,2010年荣获“中国网民最喜爱的旅游节庆”称号;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推动了地方特色民族美食、东南亚美食和旅游餐饮业发展,荣获“广西旅游节庆十大品牌”称号。宾阳炮龙节、武鸣三月三歌圩、横县国际茉莉花节、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上林生态养生旅游节、隆安那文化旅游节、大明山山地养生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构成的“月月旅游节”,被授予广西旅游宣传品牌。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丰富了南宁旅游的活动内容,让海内外游客充分体验到南宁旅游的民族文化和独特魅力,增强了南宁旅游的吸引力。

    实施创新营销和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加大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为了

    广开客源市场,南宁积极参加境内外旅游专业展会,推广、促销南宁旅游产品及精品线路。组织“南宁旅游大篷车”走进湖南、广东、华东、东盟等专项促销活动,宣传推介南宁旅游,为旅游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巩固南宁市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强与航空公司协作,推动国际航线开发,做到航线开到哪里,旅游宣传就做到哪里。2013年南宁市开通的国际(地区航线)一共17条,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每周进出港国际(地区)航班达168个往返班次,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加强旅游开放合作。借助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的契机,南宁市牵头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等五市旅游局建立了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开辟旅游线路,共同推介旅游产品,共同推动无障碍旅游。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联系,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合作区,合力打造两广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推进南宁市与各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送。邀请国内外旅行社商、媒体考察团、摄影家到南宁进行采风、踩线,借此宣传、展示南宁旅游形象,推动南宁与相关城市旅游合作交流。

    借赛扬名。南宁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南宁旅游知名度极大提高,2014年,南宁将借助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南宁举办的契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做好赛前、赛中、赛后的市场营销工作,通过媒体聚焦南宁的机会,全年各项宣传、营销、节庆等活动均围绕世锦赛做文章。大力宣传南宁的旅游资源,开发南宁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南宁天天游世锦赛产品,精心策划“南宁·世锦赛之旅”线路,打造、树立南宁旅游目的地形象,同时加强南宁与东盟、北部湾、高铁主要城市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南宁-巴马、南宁-德天、南宁-北海、南宁-越南的线路,扩展南宁旅游的外延。

    目前,南宁正进一步加大力度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扩大南宁旅游品牌影响,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上林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和双桥镇、布泉乡等10个南宁特色旅游名镇(乡)建设,重点建设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等28个重大旅游项目,加快青秀山风景区植物专类园建设和大明山旅游景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南宁旅游总收入超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5A景区1个、4A景区15个,五星级宾馆10家、四星级宾馆20家。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旅游文明程度大大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旅游业在南宁市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广西建设旅游强区做出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