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病中成药合理使用须知

 怡吾 2014-03-11
第一章 认识中成药
第一节 什么是中成药?
    中药成药简称为中成药,是由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经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中药制成品。
第二节 中成药的优势有哪些?
(1)中成药并不是简单药物疗效的叠加,而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从整体协调人体平衡,通过中药间的配伍原则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2)经由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的中成药因其疗效突出、服用方便、治疗快速、体积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中西医师治疗用药的重要部分,为患者所认可。
(3)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且存贮、携带方便,为大众所接受,使用十分广泛。
第三节 为什么要合理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疗效不同。若使用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则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中医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辨证施治,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平衡,所以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前提是辨证,如果没有辨证,就无从谈论治病,无从谈论正确用药。百姓万不可套用使用西药的方法因病名就乱用中药,这无疑给使用中成药带来风险,并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化痰止咳平喘药,通宣理肺丸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橘红丸功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出不易,胸闷口干。前者是温化寒痰药,后者是清热化痰药,如果不加辨证仅凭祛痰止咳为目的而滥用药,反而会导致病情更严重。所以合理使用中成药,充分发挥其应有疗效,是广大群众必须重视的问题。
第四节 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
(1)严格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辨证用药是保证中成药安全使用的根本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充分体现辨证论治,如风寒感冒用正柴胡饮,风热感冒用银翘解毒片等。
(2)全面了解中成药,掌握正确用法用量,严格遵守禁忌和注意事项:全面准确了解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及其功能主治是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前提。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使用,包括正确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等,同时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注意中成药的合理配伍:由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错综复杂,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用单味药难以兼顾各方,为了增强药效,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临床常将中成药和中成药或中成药与化学药品进行联用。在联合用药过程中,要遵循以最少种类药物获得最佳疗效的用药原则,同时要充分了解中成药的配伍应用及相关文献报道,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方剂学七情配伍中的“相反”和“十八反”、“十九畏”即属于用药禁忌范畴;在中成药与化学药品联用时,尽量避免与可能产生反应的化学药品联用,并嘱患者将两者分开服用,间隔至少半小时;在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时,当疾病可以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要增加同类药物的使用,确需要联合用药时,要充分估计联合用药的负面影响及风险,避免联合用药时各药味、各成分之间的配伍禁忌。
(4)针对目前公众存在过度忽视和片面夸大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两种倾向,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中成药科普教育,告知患者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服用,严禁擅自改变用药途径、超剂量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停药,必要时应到医院就诊,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此外,患者如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则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用药。
第五节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有哪些?
中药剂型种类繁多,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茶、锭等。近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中成药的剂型不断多样化,在我国正式生产使用的已有四十多种,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片剂、颗粒剂、滴丸等。
常用的中成药剂型有:
1. 丸剂
丸剂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它是将药材按照一定的炮制规范加工成细粉或提取物,并加上适宜的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根据使用的黏合剂或辅料的不同,丸剂又有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但丸剂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
2. 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3. 膏剂(膏滋、膏药)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是药材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常用具有滋补调理作用的药材配制,适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外用膏剂一般称膏药,是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现在有多种材料制成,贴敷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发挥治疗作用。膏药具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4. 丹剂
丹剂也是一种固体制剂,有内服和外用的不同。外用的传统丹剂多含有水银、硝石、雄黄等,经过特殊的升华炼制加工而成,如红升丹、白降丹等。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亦习称丹,如紫雪丹、至宝丹等。
5. 片剂
片剂是常用的现代剂型,是将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在体内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6. 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现代新型制剂,药材通过煎煮或一定提取工艺形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有含糖、无糖及泡腾片等不同类型。颗粒剂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等特点。
7. 胶囊剂
胶囊剂有软、硬两种,硬胶囊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或药粉和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软胶囊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胶囊剂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易挥发,或有特异气味,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胶囊如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再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8. 糖浆剂
糖浆剂是将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经浓缩而成的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9. 合剂(口服液)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加工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易保存,质量稳定,携带方便。
10. 酊剂
酊剂是药物按一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分内服和外用两种。酊剂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且无需加热,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药剂。
11. 露剂
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蒸馏制得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又称药露。临床多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用于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药物。
12. 栓剂
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用于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如肛门栓、阴道栓,是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也称坐药或塞药。栓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部分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栓剂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的病人,或局部用药。
13. 滴丸
滴丸是药材提取物以适宜的基质混匀后,滴入冷凝剂中制成。适于制备液体制剂或主药体积小、有刺激性的药物,滴丸易服用,在体内溶化快,奏效迅速。如复方丹参滴丸、苏冰滴丸。
中成药剂型除上述介绍的外,其他剂型还有软膏剂、橡胶膏剂、油剂、滴眼剂、搽剂、浸膏剂、流浸膏剂、袋泡剂等。
第六节 如何正确选择剂型?
    中药制剂的不同剂型对药物的释放、吸收、作用强度有一定影响,所以用药时需要选择适宜的剂型。
    首先,应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剂型,病有轻重缓急,剂型也要符合治疗目的。若是重症病人,应选择药物释放速度快、奏效迅速的舌下片、注射液等剂型;若是慢性疾病,需要药物长期作用,则要选择释放缓慢、作用持久的丸剂、膏剂等剂型;若是需要特定部位给药,则应选择膏剂、包衣片、栓剂等剂型。
    其次,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根据中药的药性,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以及进入机体后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等特性,选择适宜的制剂类型,可达到中药制剂增效减毒的目的。如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制成丸剂,可减缓其成分释放速度,避免机体因剂量过大中毒。
    此外,还应根据剂型特点选择,每种剂型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选择剂型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加以选择,能使治疗增效。如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应选择能够覆盖皮肤表面起治疗和保护作用的散剂或膏剂等。
第七节 中成药的用药禁忌有哪些?
(1)症候禁忌: 
    症候禁忌是指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就有一定的范围,临床使用时就有一定禁忌。如正柴胡饮颗粒功效是发散风寒,解热镇痛,治疗风寒感冒药引发的头痛、恶寒、鼻塞、咽痛、身体酸痛等症,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身体酸痛之症是禁止使用的。一般中成药都有症候禁忌,除个别中药药性极为平和无症候禁忌外,症候禁忌是广泛存在的。
(2)妊娠禁忌: 
    妇女使用中成药在妊娠期时需格外谨慎,根据药物的功能主治,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妊娠期妇女严格禁止使用,主要包括辛热大毒、破血行气、滑利攻下、通经祛瘀等药物,可致畸胎、死胎、早产、流产等现象;慎用药是具有活血行气、辛热补益之类的药物,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尽量不使用的药物。如含大戟、牵牛、巴豆、芫花等峻下逐水的舟车丸,含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袪瘀的七厘散,含穿山甲、水蛭、麝香等破血行气的抗血栓再造丸,含青皮、厚朴等破气降气的木香顺气丸等都是妊娠期妇女禁用或慎用的中成药。 
(3)饮食禁忌: 
    服用中成药期间某些食物需忌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中医古文献中对饮食禁忌有详细的记载,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服用发汗解表药时忌生冷食物,服用止咳平喘类药物忌鱼虾等海鲜食物,服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忌油腻黏性的食物等。此外,有些中药与食物相反,如猪肉反桔梗、黄连、乌梅;羊肉反半夏、菖蒲;葱反何首乌、地黄、常山;醋反茯苓、茯神;茶反使君子、威灵仙、土茯苓等。所以在服用中成药期间适当的饮食能辅助疗效提高,不当的饮食反而引发疗效降低。
第八节 中成药有不良反应吗?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有,但口服及外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少、较为安全,而且多为可逆性的不良反应;注射剂与口服中成药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1)免疫系统:过敏反应是中成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出现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或紫癜等,严重者表现为重症药疹、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苦、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药物性肝炎。
(3)呼吸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出现哮喘、呼吸麻痹等。
(4)泌尿系统:中成药导致的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尿少、尿频、蛋白尿、血尿等,严重者出现急性肾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心血管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早搏、房颤等。
(6)血液系统:中成药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出血等。
(7)神经精神系统:中成药导致的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口干、口渴、烦躁、意识不清、抽搐、嗜睡、睡眠不安、耳鸣、惊厥、视觉异常,角弓反张等。
(8)其他: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①用药部位损伤:表现为用药部位疼痛、红肿,静脉炎等;②生殖毒性: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性表现为精子数与活动力下降,女性表现为月经失调等。
第九节 哪些是含有西药的中成药?
    在我国批准注册的中成药中,有200多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8大类。
(1)含西药组分抗感冒药的中成药有维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片、速感康胶囊等,这些药物所含西药组分基本相同,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2)含西药组分补虚药的中成药有脑力宝丸、复方酸枣仁胶囊、维血康糖浆、健脾生血颗粒等,所含西药主要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3)含西药组分降压药的中成药有珍菊降压片、降压避风片等,主要含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等。
(4)含西药组分消化科用药的中成药有珍珠胃片、复方陈香胃片、复方猴头冲剂、神曲胃痛片(胶囊)等,所含西药主要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镁)、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5)含西药组分降糖药的中成药中,如消渴丸、消糖灵胶囊等,所含西药组分主要为格列本脲。
(6)含西药组分止咳平喘化痰药的中成药有咳痰净散、咳痰清片、化痰平喘片、镇咳宁糖浆等,所含西药主要包括盐酸麻黄碱、氯化铵、克仑特罗等。
(7)含西药组分心脑血管药的中成药有脉络通颗粒、冠通片、脂降宁片等,所含西药主要包括维生素C等。
(8)含西药组分五官科用药的中成药有鼻炎康、康乐鼻炎片、鼻舒适片等,所含西药组分都为马来酸氯苯那敏。
第十节 服用含有西药的中成药应该注意什么?
虽然中西药复方制剂比单纯的中药或西药制剂更为有效,但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也比单纯的中药或西药制剂更为复杂,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更高,因此应该重视和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在使用含有西药组分的中成药的时候,应注意不能再使用同种成分的西药或随意加大该中成药剂量,以免重复用药或用药过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和其它联用的西药相互作用,以防降低药物疗效和出现不良反应。
第十一节 如何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
现在的中成药按规定在包装盒上都打印了产品批号和有效期。只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一般是不用担心变质的。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掌握一些分辨药物是否变质的基本方法还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
(1)观其外形:外形失去固定形状者,如原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现黏成一团或潮解成糊状;胶囊变成凹凸不平或手感潮湿黏手等都是变质的表现。
(2)察其色泽:片剂、胶囊、糖衣片、水剂、糖浆等变色者是变质的表现。
(3)品其味道:如糖浆变酸,丸剂、片剂有异味者均是变质的结果。
(4)闻其气味:中成药都有其特有的气味,若有酸败发霉的气味,也是变质的表现。 
第二章 内科常见病的中成药用法

第一节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 什么是感冒?
    感冒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少数由细菌引起。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
2. 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的核心病机为外邪侵袭,营卫失和,应采用解表祛邪的治疗原则。可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和气虚感冒等,分别以辛温发汗、辛凉解表、清暑祛湿解表和扶正解表为治法。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3.1 风寒感冒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咽痒咳嗽、咳声重浊、咳痰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可根据病情选用以下药物:
感冒清热颗粒(胶囊、口服液) 
【适宜病症】
1.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体温偏高,怕冷,鼻塞,流清涕,身背头痛,喷嚏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若兼见咽干,咽痛,口渴,大便干等症状明显,可与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宜单用于口咽干、咽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用法用量】 颗粒剂: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胶囊:一次2~4粒,一日2次,口服;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2次,口服。
感冒软胶囊 
【适宜病症】
1.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症见怕冷,不出汗,浑身疼痛,关节酸痛,体温升高,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白或薄白,咽部未见明显红肿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如患者不出汗、关节酸痛症状明显,可服药后饮热粥以助汗出。
【注意事项】
1.本药忌用于咽干,咽痛,大便干结,痰多色黄而黏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方中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运动员慎用。
3.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风寒感冒颗粒 
【适宜病症】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怕冷,咳嗽,咯痰白稀,鼻流清涕,咽部无明显红肿,体温升高,舌苔白或薄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咽干,咽痛,大便干结,痰多色黄而黏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方中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运动员慎用。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 次。
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 
【适宜病症】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怕冷,体温偏高,不出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头痛,口苦,不欲饮食,舌苔白、水滑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药慎用于咽痛、扁桃体红肿、恶心、大便溏稀、便后不爽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孕妇慎用,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口服液: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颗粒剂:姜汤或开水冲服,一次15克,一日2~3次。
柴连口服液 
【适宜病症】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怕冷,体温偏高,口苦咽干,恶心不欲饮食,鼻塞,舌苔白、水滑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咽痛,大便干结,痰多色黄而黏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方中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运动员慎用。 
3.糖尿病患者慎用。
【用法用量】 饭后半小时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3.2 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或眩晕、口干、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咳痰黄稠而黏、四肢酸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等症。可根据病情选用以下药物:
银翘解毒丸(口服液、片、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体温升高明显,怕冷程度较轻或不怕冷,口干,咽痛咽红,扁桃体肿大,咳嗽轻微,舌红苔薄白或微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患者如咳嗽频发、咯吐黄痰等症状明显,可合用羚羊清肺丸、十味龙胆花、复方鲜竹沥液等以清肺化痰。
3.如患者并发高热,可合用清开灵口服液、小柴胡片以退热。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丸剂: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口服液: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
桑菊感冒片(合剂、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咳嗽,体温升高不明显,口不渴或微渴,舌红苔薄白或微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若患者并发高热,可合用清开灵口服液、小柴胡片以退热。
3.若体温偏高,咽干,咽痛,口渴,大便干等症状明显,可与黄连上清片、牛黄上清片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1~22克, 一日2~3次。合剂:口服,一次15~20毫升, 一日3次,用时摇匀。
银黄颗粒(胶囊、口服液、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见咽喉干痛、扁桃体红肿、体温升高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时,可配合使用含片和外用药物以加强疗效。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若兼见心烦,手足心热,失眠,心悸,口渴不欲饮等症状者慎用。
3.不可与温补性中成药同用。
4.本药性味寒凉,素体脾胃虚寒症见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饮冷或食后腹胀者慎用。
【用法用量】 
颗粒剂:一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胶囊:一次2~4粒,一日4次,口服。口服液: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口服。片剂:一次2~4片,一日4次,口服。
双黄连口服液 (片、颗粒、糖浆、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临床表现为体温偏高、轻微怕风、咽痛、扁桃体红肿、鼻塞流黄浊涕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双黄连口服液外敷还可用于治疗轻度烧烫伤感染。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本药苦寒,易伤胃气,素见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饮冷或食后腹胀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3.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一次20毫升 (2支),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颗粒剂:口服或开水冲服。无糖颗粒: 
一次5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克;6个月至一岁,一次1.5~2.0克;1至3岁,一次2.0~2.5克;3岁以上儿童酌增或遵医嘱。含糖颗粒:服用量加倍。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糖浆剂: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合剂: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胶囊剂: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柴黄颗粒(口服液、片) 
【适宜病症】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见发热、口苦咽干、胸胁不适、时有咳嗽、舌红苔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本药苦寒,易伤胃气,素见大便质稀、不欲饮食、饮冷或食后腹胀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3.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颗粒剂:口服,一次4克,一日3次。口服液: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3~5片,一日2次。
3.3 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暑湿较重的季节。但其他季节因饮食不节内有积滞,或身处异地水土不服,感受风寒亦可发生此类病症。常见的胃肠型感冒可以参照暑湿感冒治疗。其症状特点:发热恶寒、汗出不解、胸脘痞闷、鼻流浊涕、身重倦怠、呕恶、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或黄腻。根据病情可选用以下药物:
藿香正气水(丸、颗粒、口服液) 
【适宜病症】
1.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见恶心呕吐,(或)腹泻,怕风怕冷,发热,头昏沉不爽,胃胀,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等症状明显者。
2.本药也可用于中暑见突然发热怕冷,头晕欲吐,胸闷,甚至晕厥,舌苔白厚腻的患者。 
3.频繁呕吐、腹泻患者在使用本药同时,应服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事项】 
1.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个别患者服用本药后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患者使用时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药。
【用法用量】 酊剂、口服液: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水丸剂: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2克。
六合定中丸 
【适宜病症】
1.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见饱食过度,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不欲饮食,恶心呕吐,伴见怕冷发热,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等症状明显者。
2.频发呕吐、腹泻患者在使用本药同时,应服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事项】 
1.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6克,一日 2~3 次。
保济丸(口服液) 
【适宜病症】
1.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见胃胀,恶心呕吐,腹泻,头昏沉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腻,伴怕风怕冷、发热等症状者。
2.频发呕吐、腹泻患者在使用本药同时,应服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出现明显口干、皮肤干等脱水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注意事项】 
1.本药不宜用于口唇、鼻干燥,口渴,干咳无痰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水丸:口服,一次1.85~3.7克,一日3次。口服液: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
3.4 虚人感冒
虚人感冒是指平素体质较弱,或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感受外邪而致的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头晕头疼、身倦肢酸、鼻塞流涕、咽痒咳嗽、或有口干、乏力便溏、或尿少而红、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虚大或浮细数。根据体质、病情可选用以下药物:
参苏丸(胶囊、片、颗粒) 
【适宜病症】 适用于平素体质较差伴上呼吸道感染见发热怕冷,咳嗽痰多伴有乏力气短,舌淡胖苔薄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或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
【注意事项】 本药忌用于高热,咽干口渴,咽痛,大便干结,痰多色黄而黏等症状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1袋,一日2~3次;片剂一次3~5片,一日2~3次;硬胶囊剂一次4粒,一日2次。开水冲服:颗粒剂一次1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
表虚感冒颗粒 
【适宜病症】 适用于平素体质较差伴上呼吸道感染见怕风,汗出,发热,鼻鸣干呕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慎与苦寒类药物同用。
2.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咳吐黄痰者慎用。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2~3次。
4. 感冒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非感冒类的药吗?如何配合使用?
可以,但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病情灵活选用。例如:秋冬季节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外感风寒,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因此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体内的积热;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部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腹胀便溏,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食化积;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甚至连声呛咳,昼轻夜重,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镇咳祛痰等。
温馨提示
1. 中成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关键要区分风寒证和风热证,因气候、地域和体质等不同,又有风寒夹湿证、暑湿证、表虚证之分,临床上要对症用药。
2. 风寒外感咽干明显、有轻度咳嗽者用感冒清热颗粒,怕冷无汗、关节酸痛者用感冒软胶囊,怕冷咳嗽者可用风寒感冒颗粒,外感风寒挟湿以肌肉酸痛为主者用九味羌活丸,怕冷兼见胃脘胀闷者用柴连口服液。风热感冒发热、咽痛者用银翘解毒丸,头痛、咳嗽明显者选用桑菊感冒片,咽痛口干者可选用银黄颗粒和双黄连口服液,发热口苦咽干明显者用柴黄颗粒。气虚外感表现为反复外感、乏力、咳嗽痰多者用参苏丸,症见汗出恶风、颈项酸痛者用表虚感冒颗粒。暑湿外感怕冷发热、呕吐泄泻者用藿香正气丸,以胃肠不适、吐泻腹痛者可用六合定中丸或保济丸。
3. 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等药中均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4.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鱼虾等海鲜类食物,多摄入维生素,多饮水,以适应机体代谢增强的需要。
5.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或吐泻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 服用以上药物治疗感冒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或草药。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
1.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时行感冒”。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2. 中医如何治疗流行性感冒?
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主要为感受风邪疫毒,肺卫失和而致。临床上主要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治疗大法。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亦应辨其风寒、风热、热毒,可以参考感冒的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类,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抗病毒口服液(胶囊、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属于外感风热、肺卫热盛者,见突发高热、头痛、肌肉酸痛、身软无力等,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的患者。
2.若高热不退,咽痛红肿等症状明显,可与清开灵、紫雪、片仔癀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风寒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脾胃虚寒见泄泻,食后腹胀,不欲饮食者慎服。
3.服用本品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停药。
【用法用量】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3~6克,一日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3粒,一日4次。口服液: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饭后服用)。小儿酌减。
板蓝根颗粒(片、糖浆)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咽痛,咽红,扁桃体红肿疼痛,发热,舌红苔黄等症状,偏于肺卫热毒壅盛的患者。
2.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感染严重者,可酌情联合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药味苦寒,易伤胃气,年老体弱、儿童、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糖尿病患者慎用。
4.板蓝根毒性极小,极少数人服用常规量会有轻度消化道症状。
【用法用量】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10克 ,一日4次。片剂: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糖浆剂: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剂、软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面红,烦躁,口干口渴,咽痛,扁桃体红肿疼痛,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若高热不退,咽痛红肿等症状明显,可与清开灵、紫雪、热炎宁颗粒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药味苦寒,易伤胃气,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8克,一日3次。软胶囊:一次3~6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抗感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头痛,咽红咽痛,扁桃体红肿,四肢酸痛,舌红苔薄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感染严重者,可酌情联合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药味苦寒,易伤胃气,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连花清瘟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或高热,咳嗽明显,咯吐黏痰,咽喉肿痛,肌肉酸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若高热不退,咽痛红肿等症状明显,可与清开灵、紫雪、片仔癀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药味苦寒,易伤胃气,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本药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正柴胡饮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者。
2.若体温偏高,咽干,咽痛,口渴等症状明显,可与清开灵、清热解毒口服液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宜单用于咽干,咽痛,口渴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年老体弱、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羚羊感冒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明显,微怕风怕冷,头痛头晕,咽红肿痛,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黄等症状明显者。
2.若体温偏高,咽干咽痛等症状明显,可与清开灵、紫雪等配合服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年老体弱、儿童、哺乳期妇女、脾虚大便不成形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小柴胡片(颗粒)
【适宜病症】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属于邪犯少阳的病证,症见发热怕冷往来发作,胸胁胀满不适,口苦咽干,心烦欲吐,不欲饮食,舌红苔黄等。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清开灵口服液(胶囊) 
【适宜病症】 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属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的病证,症见发热明显, 甚为高热不退,不怕风怕冷,咽痛红肿、咳嗽痰黄,舌质深红苔黄等。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药味苦寒,久病体虚,脾虚腹泻、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食后腹胀者慎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液: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儿童酌减。胶囊剂: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金莲清热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高热,不怕冷,咽干口干,咯痰黏稠,大便正常或偏干,舌红苔薄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如高热不退,可合用清开灵口服液、瓜霜退热灵等药物退热。
【注意事项】
1.素体脾胃虚寒见腹泻、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食后腹胀者不宜服用。
2.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5克,一日4次,高烧时每4小时1次。小儿:1岁以下,一次2.5克,一日3次,高烧时每6小时1次;1至15岁,一次2.5~5克,一日4次,高烧时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
清瘟解毒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发热怕冷,无汗头痛,口渴咽干,四肢酸痛,浅表淋巴结肿痛,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者。
2.如高热不退,可合用清开灵口服液、瓜霜退热灵等药物退热。
【注意事项】 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复方大青叶合剂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无怕冷,咽喉红肿,耳下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者。
2.如高热不退,可配合使用清开灵口服液、瓜霜退热灵等药物退热。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3.素体脾胃虚寒见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食后腹胀者慎用;年老体弱、儿童慎用。
4.偶见有过敏反应。
【用法用量】 口服。口服一次1~2支,一日2~3次。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一次3支,一日3次。
复方双花口服液(片、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见咽红肿痛,发热头痛,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者。
2.如伴见高热,可配合清开灵、瓜霜退热灵口服。
3.咽痛红肿,可配合清咽片、金喉健喷雾剂等药物含化或外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若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喉局部无明显红肿者慎用。
3.本药性味苦寒,素体脾胃虚寒见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食后腹胀者慎用。
【用法用量】 
1.口服液:口服。成人一次20毫升,一日4次。儿童3岁以下,一次10毫升,一日3次;3至7岁,一次10毫升,一日4次;7岁以上,一次20毫升,一日3次。疗程为3天。
2.片剂:口服。成人一次4片,一日4次。儿童3岁以下一次2片,一日3次;3至7岁,一次2片,一日4次;7岁以上,一次4片,一日3次。疗程为3天。
3.颗粒剂:口服。成人一次6克,一日4次。儿童3岁以下,一次3克,一日3次;3至7岁,一次3克,一日4次;7岁以上,一次6克,一日3次。疗程为3天。
维C银翘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见发热重,怕冷程度轻,咽痛口干,头痛,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黄等症状明显者。
2.本药为中西药联合制剂,如对其中任何成分有过敏史者,应禁用。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流行性感冒患者。
2.本药含有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注意合并使用其他退热剂时减少用药剂量,以免药物叠加作用引起不良事件。
3.对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过敏的患者禁用。
4.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温馨提示
1.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为风温热毒侵袭肺卫,治则以祛邪为主,主要治法为清热解毒,常联合疏风解表、清热利咽、凉血消肿等治法。
2. 
流感以发热、咽痛、咽喉红肿明显者可选用板兰根颗粒、复方双花口服液、复方大青叶合剂和清瘟解毒片。流感初起见发热头痛、咽干者用抗感颗粒和正柴胡饮。以高热为主要表现者可选用清开灵胶囊、金莲清热颗粒和抗病毒口服液。高热、咳嗽明显者可用连花清瘟胶囊。
3.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4.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5. 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6.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炎
1. 什么是气管-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大类。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咳嗽、咳痰和气急等症状。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
2. 中医如何治疗气管-支气管炎?
    咳嗽是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所以中医对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常按“咳嗽”辨证。其核心病机为外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闭塞、宣降失常而致。若不予重视,久病易致肺脾或肺肾两虚,肺气虚不能宣降,脾气虚不能运化,肾气虚不能纳气,故患者后期常见咳嗽气短、喘息不能平卧、痰多、面色黧黑、面浮足肿等症。对应的中医治疗,初期多以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理气散寒等为法,后期则常以补肺健脾益肾、温阳化饮散寒等为法。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对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应该根据症状表现按其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药品,常见的证型有风寒、风热、痰湿、痰热、阴虚等。
3.1 风寒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身疼、 畏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可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通宣理肺丸 
【适宜病症】 本药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炎见咽痒咳嗽,咯吐白痰,怕冷较甚,发热,头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药辛温发散风寒,不适用于口苦咽干,痰黄而黏,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明显的支气管炎患者。
2.本药含有麻黄,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运动员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 次。
小青龙颗粒(胶囊、合剂、糖浆)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见怕冷较甚,发热轻,甚则背恶寒,无汗而喘息,咯痰稀薄,舌苔白滑等症状明显者。
2.用药后患者症状缓解,如出现口咽干燥,痰转黄黏,不易咳出,应及时停药,给予羚羊清肺丸、二母宁嗽丸等清肺化痰药物。
【注意事项】
1.本药辛燥,不适用于以咳嗽喘息伴见痰黄而黏,舌红苔黄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2.本药含麻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用法用量】 
胶囊: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6克(无糖型)或一次13克(含糖型),一日3次。合剂: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糖浆剂:口服,一次15~20毫升,一日3次。
杏苏止咳颗粒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见发热怕冷,咳嗽气急,鼻流清涕,咳痰稀薄色白,量不多,头痛无汗,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等症状明显者。
2.伴有胸闷、呼吸浅促,可配合使用苏子降气丸;如咯吐白痰量多、食少,可配合服用祛痰止咳颗粒。
【注意事项】 本药不可用于咳嗽、呼吸稍急促、痰量多、色黄且黏稠及干咳无痰咽干等症状明显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克,一日3次。
3.2 风热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黏稠或黄,咽痛,或伴鼻流浊涕、头痛、畏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急支糖浆 
【适宜病症】 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炎见发热较甚,怕冷较轻,咳嗽口干,咯吐黄痰,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咳嗽,怕冷较甚,舌淡苔白等症状明显的支气管炎患者禁用。
2.孕妇慎用。
3.素体脾胃虚寒见不欲饮食,饮冷即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的患者慎用。
4.本药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5.有报道服用急支糖浆出现药疹的过敏反应。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30毫升,一日3~4次。儿童1岁以内一次5毫升,1至3岁一次7 毫升,3至7岁一次10 毫升,7岁以上一次15 
毫升,一日3~4次。
治咳川贝枇杷露(糖浆、口服液、颗粒)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见咳嗽痰黄或稠,不易咯出,咽喉肿痛,舌苔薄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怕冷明显,不出汗,浑身酸痛等症状明显的支气管炎患者。
2.糖尿病患者慎用糖浆剂。
【用法用量】 糖浆剂: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3克,一日3次。口服液: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
蛇胆川贝液(胶囊、枇杷膏、散)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呼吸粗大,咯痰黄黏,不易咯出,发热咽痛,舌红苔黄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药不宜用于咳嗽伴发热怕冷,或伴见痰多色白、胸闷腹胀者。
2.本药性味寒凉,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4粒,一日2~3次。枇杷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散剂: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2~3次。
3.3 痰热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喘促,咽痛,痰黄黏稠,胸满气粗,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等。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复方鲜竹沥液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见咳嗽,咯痰量多色黄质黏,舌淡红苔薄腻等症状明显者。
2.如伴见高热、痰多,可配合羚羊清肺丸、清开灵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性寒质滑,不宜用于痰白而稀、舌淡暗苔白的支气管炎患者。
2.孕妇慎用。
3.素体脾胃虚寒见不欲饮食,饮冷即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的患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
橘 红 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声重浊,咯黄黏痰,量多难出,胸脘满闷,口干便秘,食少,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伴发热怕冷或干咳无痰,咯痰无力者慎用。
2.孕妇慎用。
3.本药清肺行气、润肠通便,长期慢性腹泻者慎用。
4.糖尿病患者慎用。 
【用法用量】 水蜜丸:口服,一次7.2克,一日2次。大蜜丸:口服,一次2 丸,一日 2次。小蜜丸:口服,一次3克,一日2次。
克咳胶囊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咳嗽声重,喘息,呼吸急促,咯痰色黄质黏,口干,舌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伴见发热怕冷,或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的咳喘患者。
2.本药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运动员慎服。
3.本药含有罂粟壳,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服。
4.孕妇禁用。
5.脾胃虚寒见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口淡无味,食后腹胀等症状明显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止咳橘红口服液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痰多黄白质黏,咽干喉痒,胸脘满闷,口干,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2.如伴有发热、咽痛,可配合服用清开灵、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以退热。
【注意事项】 本药不适用于咳嗽咯痰伴发热怕冷及干咳无痰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3.4 痰湿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频作,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脘痞闷,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滑。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二 陈 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舌淡红苔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药性味辛燥,易伤阴津,不可久服。
2.慢性支气管炎见干咳无痰,或伴见口干咽干者忌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次。
消咳喘片(糖浆)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阵作,喘息气短,咯吐白痰,量不多,口淡,恶风,舌淡苔白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药不适用于咳嗽,呼吸稍急促,痰量多,色黄且黏稠,及干咳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明显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糖浆剂禁用于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一次 4~5片,一日 3次。糖浆: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祛痰止咳颗粒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见咳嗽,痰多色白,质地清稀,或气促喘息,兼见胸痞脘闷,食少纳差,舌淡苔白或腻等症状者。
【注意事项】
1.不适用于伴发热怕冷,或伴痰色黄而黏,或伴心烦手足心热等症状的咳喘患者。
2.孕妇慎用,年老体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 温开水冲服。一次12克,一日二次,小儿酌减。
苏子降气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见呼吸急促而浅,胸胁满闷,痰多色白,黏稠易咳,舌淡红苔白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方偏于温燥,若支气管炎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舌红无苔者或痰黄黏稠、舌红苔黄腻者忌服。
2.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等咯吐黄白黏痰、咯血的患者慎用。
3.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克,每日1~2次。
3.5 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咳久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强力枇杷露 
【适宜病症】 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经久不愈,痰黄而少或干咳无痰,胸闷气短,口咽干燥,舌红苔薄黄为主要表现者。
【注意事项】
1.本药禁用于咳嗽伴发热怕冷或痰量较多者。
2.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3.糖尿病患者禁用。
4.本药含有罂粟壳,不可久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养阴清肺丸(糖浆、口服液、膏) 
【适宜病症】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见咳嗽痰少,口咽干燥,干咳少痰或咯痰带血,舌红苔少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本药甘寒滋阴,咳嗽伴发热怕冷,或伴痰多色白、胸闷腹胀者慎用。
2.本药甘寒凉润,脾胃虚寒见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不欲饮食,口淡无味,食后腹胀等症状明显者慎用。
3.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糖浆剂:一次20毫升,一日2次。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膏剂:10~20毫升,一日2~3次。
百合固金口服液(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见干咳少痰,咯痰带血,咳声嘶哑,午后自觉烘热,口咽干燥,舌红苔少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咳嗽伴发热怕冷,或伴见痰多色白、胸闷腹胀者慎用。
2.脾胃虚弱见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者不宜服用。
3.糖尿病患者忌用。
【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3次。蜜丸: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疗程2周。
温馨提示
1.急性支气管炎为风寒袭肺见怕冷咽痒、咳嗽痰白者,用通宣理肺丸和杏苏止咳颗粒,寒饮为外寒引动而致背寒、咯吐大量白稀泡沫痰用小青龙颗粒,外感风热致咽痛咳嗽用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和治咳川贝枇杷液。痰浊阻肺致咳嗽痰多、色白质黏用蛇胆陈皮散、二陈丸。寒痰阻肺致咳嗽频作、痰白质稀用祛痰止咳颗粒、消咳喘片。痰热蕴肺致咳嗽胸闷、痰黄质黏用止咳橘红口服液、橘红丸。阴虚燥咳致咳嗽痰少、口咽干燥选用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口服液。久咳不愈可酌情使用强力枇杷露以镇咳。
2.此类药品大多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运动员慎用。强力枇杷露、克咳胶囊中含有罂粟壳,不可过量、久服。
3.本病病情变化较快,如治疗不当可演变为肺炎,因此凡症状较重或服用上述药物2~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应尽快去附近的医院就诊。
4.如果有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肺结核等病史的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6.服药本类药物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1.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中医一般简称为“哮喘”,或称“哮证”。它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根据发作的情况和病程,可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缓解期。
2. 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医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痰瘀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烟雾刺激、污气侵袭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临床中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久病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3.1 发作期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以“邪实”为主要矛盾。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的不同,通常分为“寒哮证”和“热哮证”进行治疗。
3.1.1 寒哮
主要表现为:喘促气逆,喉中痰鸣,咳嗽,痰稀薄,面色晦暗,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以下药物:
降气定喘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见喘息,咳嗽痰多,痰色白,胸闷,不欲饮食,舌淡苔白厚腻等表现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药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怕风,汗出,气短,疲倦乏力,怕冷者。
2.慎与滋补类药物同用。
3.孕妇禁用。
4.本药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7克,一日2次。
3.1.2 热哮
主要表现为:喘息气粗,痰鸣如吼,咯黄黏痰,面赤,口苦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以下药物:
蠲 哮 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见呼吸急促,痰量多,色黄且黏,高调哮鸣音,舌红苔黄厚腻等症状明显者。
2.本药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便于药力发挥作用。
3.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联合西药治疗。
【注意事项】
1.哮喘患者见怕风,汗出,气短,疲倦乏力,怕冷者禁服。
2.服药后如出现大便偏稀、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
3.慎与滋补类药物同用。
4.不宜与温肺散寒类药物合用。
5.年老久病体弱患者慎用。
6.孕妇禁用。
7.本药偶有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7日为一疗程。
射麻口服液 
【适宜病症】
适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以咳嗽,痰多稠黏,胸闷憋气,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发热或不发热,舌苔黄或黄白,或舌质红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不宜与滋补类中药同服。
2.本药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怕风,汗出,气短,疲倦乏力,怕冷者。
3.孕妇忌用。
4.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禁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3.2 缓解期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要矛盾。临床上以“脾肾两虚”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经常气短,活动后喘息加重,四肢末梢凉,颜面浮肿,下肢肿胀,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滑或沉濡。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固肾定喘丸 
【适宜病症】
1.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见气短,活动后喘息加重,四肢末梢凉,颜面浮肿,下肢肿胀等症状明显者。
2.服药时间以空腹或饭前为佳。
3.若同时见感冒发热等急性感染征象者,应暂停服用。
【注意事项】
1.本药禁服于咳嗽,呼吸稍急促,痰量多,色黄且黏稠时。
2.不宜与清热泻火类药物同用。
3.孕妇禁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2.0克(约15~20粒药丸),一日2~3次。一般15天为一疗程。
温馨提示
1.蠲哮片、降气定喘丸为治疗热哮中药,射麻口服液为寒哮治疗方药,此三种药均为发作期治疗药物,病情较轻的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用。
2.如果病情较重或服用上药期间,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固肾定喘丸为缓解期用药,其主要作用为温肾纳气,健脾利水。有学者认为哮喘患者临床中即使无肾虚症状,亦存在隐匿性肾虚,治疗中尤以补肾法最为主要,故此方为缓解期常用药物。
4.服药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或“透不过气来”,痰过多和慢性咳嗽。病情严重时,上楼梯这种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很困难。
2.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的特点,按咳嗽、气喘、痰饮等病证来辨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久病体虚(肺、脾、肾),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反复侵袭,痰浊瘀血内阻,因而致使肺病经久不愈,发为顽疾。临床上根据病情,以疏风解表、化痰蠲饮、清热宣肺、平喘止咳、温阳化水、益气定喘及醒神开窍为治法,合理治疗。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用以下药物:
苓桂咳喘宁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见咳嗽,痰多清稀,喘息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者。
2.与西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同时服用可形成难溶解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建议错开服用时间。
【注意事项】
1.咳嗽伴咽喉肿痛者或心烦手足心热者禁用本药。
2.胃脘不适者宜饭后服用。
3.儿童、孕妇、体质虚弱者慎用。
4.过敏体质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10天为一疗程。
百令胶囊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属于肺肾两虚的病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咯血,腰背酸痛,舌红少苔。
【注意事项】
1.凡心烦,失眠,心慌,口干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者不适于应用。
2.不宜与感冒药物同用。
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3克,一日3次。
固本咳喘片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咳嗽,痰多,喘息气促,活动后加重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药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发作期不宜服用。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过敏体质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苏子降气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见呼吸急促而浅、胸胁满闷、痰多色白、黏稠易咳,舌淡红苔白等症状明显者。
【注意事项】
1.本方偏于温燥,若支气管炎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舌红无苔者,或痰黄且黏稠、舌红苔黄腻者忌服。
2.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等咯吐黄白黏痰、咯血的患者慎用。
3.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
蛤蚧定喘胶囊(丸) 
【适宜病症】
1.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见咳喘,气短,动则加重,两颧色红,咽干,自汗,睡时汗出,舌红苔少等症状明显者。
2.应用强心苷类药物需注意,本药含麻黄碱成分可增加机体对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与敏感性,使其毒性增强。
【注意事项】
1.咳嗽新发者忌用本药。
2.本药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用法用量】 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丸剂:口服,水蜜丸一次5~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2 次。
温馨提示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肺功能低下,常在劳累、受凉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伴发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或诱发急性发作,因此平时要多吸新鲜空气、注意休息和避免受凉感冒。
2.苓桂咳喘宁胶囊、苏子降气丸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用药,百令胶囊、固本咳喘片、蛤蚧定喘胶囊(丸)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常用药物。
3.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4.服用1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或咳嗽加重应到医院就诊。 
第六节 高血压病
1. 什么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如何诊断及分类?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占不到5%。本病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如果由于情绪激动,或停用降压药等可致血压急骤升高,多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该病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为了方便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先后制定了诊断和分类标准。我国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根据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为:
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成年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即使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分类标准:
高血压Ⅰ级:血压为140~159/90~99mmHg,未发生心、脑、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
高血压Ⅱ级:血压为160~179/100~109mmHg,伴有心、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示有左心室肥厚或扩大、眼底动脉扭曲等),尿液化验里含有蛋白、红细胞等。
高血压Ⅲ级:血压为180/110mmHg或更高,并伴有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溢血等。 
2.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现在中医将高血压分别归入头痛、眩晕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为风、火、痰、瘀、虚等。根据病证表现和发病特点不同,主要有肝火亢盛、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郁气滞等证,其主要治法为清肝降火、平肝潜阳、滋补肝肾、疏肝理气等。
3. 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类,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山菊降压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激惹状态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本药以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时,需关注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
杜仲降压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激惹状态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头痛、腰痛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本药以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时,需关注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清肝降压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激惹状态,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头痛、腰背酸痛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本药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腻。
2.不宜用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等症状明显的眩晕患者。
3.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时,需关注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4.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山绿茶降压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躁,易激惹状态,失眠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本药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忌食酒酪、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物。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心脉通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痛,头胀,眩晕,心烦,胸痛,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气促和口干舌燥,易激惹状态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胸痛、心悸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本药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时,需关注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片,一日2~3次。
牛黄降压胶囊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多,色黄而黏,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本药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忌食酒酪、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物。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4粒,一日1次。
复方杜仲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痛,眩晕,耳鸣,烦躁,腰膝酸软,怕冷,尿频,舌淡苔薄白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2.对于有头晕、头痛、腰痛、怕冷等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本药以改善症状。
【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5片,一日 3次。
醒脑降压丸 
【适宜病症】 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晕,言语不清,痰多,色黄且黏稠,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
1.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时,需关注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3.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流产或胃溃疡。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粒,一日 1~ 2次。
降压平片 
【适宜病症】 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眩晕,烦躁,易激惹状态,舌边舌尖红,苔黄等症状明显者,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见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
1.有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忌用。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血压升高。
3.偶可引起恶心、头胀、乏力、鼻塞、嗜睡等,减少用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片,一日 3次。
复方罗布麻片 
【适宜病症】
1.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晕,头胀,烦躁,易激惹状态等症状明显者。
2.可与其他类别的降压药合用。
【注意事项】
1.本药不作为妇女及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
2.使用前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对伴有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4.本药大剂量服用时有中枢镇静作用,驾驶车辆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5.口服罗布麻制剂常有肠鸣、腹泻,偶有胃痛、口干苦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人出现气喘、肝痛。心脏毒性主要是心动过缓和期前收缩。过量使用可引起镇静、嗜睡、乏力等,也可引起血尿酸增加。
【用法用量】 口服。常用量:一日3次,一次2片。维持量:血压降下后日服2片。
珍菊降压片 
【适宜病症】
1.本药适用于高血压Ⅰ级及低危患者见头晕,头胀,烦躁,易激惹状态等症状明显者。
2.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服用其它降压药治疗高血压。
【注意事项】
1.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交叉反应。
2.可致糖耐量降低,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3.下列患者应该慎用珍菊降压片: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高钙血症、低钠血症患者,红斑狼疮患者(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胰腺炎患者,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有黄疸的婴儿。
4.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5.该药中的氢氯噻嗪成分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可能会有影响,因此孕妇应慎重使用。
6.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以及近期有心肌梗死者,应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片,一日3次。
温馨提示
1.在我国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成药治疗高血压,要根据高血压的情况使用:
①轻、中型高血压,作为首选药物,可长期服用。如果达不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可再加用降压机制不同的降压药。②重型高血压,与西药降压药联用,既减少西药用药剂量,又有一定的增效作用。③血压波动较大,控制不够理想的患者,可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起到降压稳压作用。④针对不同证候的高血压辨证论治,尤其中医证属阴虚阳亢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⑤季节性用药。绝大多数高血压到了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血管扩张,虽血压有所下降,但仍略微偏高,在此期间可在口服西药降压的基础上加服中成药辅助降压。
3.服用上述降压药期间要注意监测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时需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4.虚寒体质的高血压患者如平时怕冷、食生冷易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情况者不宜使用上述中成药降压。
5.与降压的西药同服时注意间隔半小时。
6.注意休息,平时多吃黑木耳、芹菜、葫芦、绿豆等具有降血压、减轻症状的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