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来操作的程序变得越来越简化。到如今,飞机飞行也开始了自动化。其实,飞机是否可以不用飞行员而自动飞行这个的问题,早在地平仪被装在飞机上以后,就有人在琢磨了。1914年世界第一台自动驾驶仪问世,美国科学家利用地平仪上陀螺指针作为飞机平飞的标准,用电子设备计算出飞机飞行时所产生的变差,再用机械装置加以校正,就可以使飞机保持在平飞状态了。它虽然还很简陋,但是为后人研究自动飞行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20
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被安装在了飞机上,从此飞机有了自己的“大脑”。首先使用三台电子计算机控制飞机的三个轴向飞行状态。这样飞机不仅是平飞,转
弯、升降也尽在掌控之中。由于飞机在做转弯和升降运动时,发动机的推力会随着变化。所以第二步就是再安装一台计算机控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这样飞机就初步
实现了自动任意飞行。但如何才能使飞机的自动飞行功能与机上的各仪表系统全面联系起来,应对外界的变化呢?为了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第三台计算机也被
安装在了飞机上,以其更强的能力全面管理和协调飞行。这台总管全局的计算机也就被命名为飞行管理计算机。它是飞机的核心中枢。它存储着各个机场及各条航路的数据。驾驶员只要选定航路的起点和终点,将命令输人这台计算机内,它就可以代替驾驶员指挥飞机完成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等多种姿态飞行,直到降落在目的地机场。这套系统还可以在飞行全过程中即时发出指令,使飞机按照最佳的飞行状态、最合理的使用推力、最经济的油耗飞完全程,从而实现了全程自动化飞行。当然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也会切换到手动操纵,来保证飞机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