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要养阳牢记7方法

 雨雪无睛 2014-03-11

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着春天的阳气微微初生,需要精心养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阳气会逐渐减弱,而阳气不足又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早衰。所以,从春天开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阳之气生发之时,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阳气的方法很多,现介绍7种,以飨读者。 

1做好春捂度时节不忙减衣宁过暖

春季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所以古今养生特别强调春捂,即“春不忙减衣。”逆之,机体则很容易受寒,伤及阳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仅属阳,还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下半身属阴,且有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春捂的重点。

2风寒易从背部起拍按督脉尤重要

背部既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脉循行之处,督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的保暖。拍打按摩背部,应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拍打手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沿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拍打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此外,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3睡好子午阳气升醒后自觉头脑清

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最为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最为旺盛,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中午吃完饭后,要小憩片刻,但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

4饮食养生助春阳减酸宜甘多菜蔬

春季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之品,如葱、荽、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如参、茸、附子等。在春季提倡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圆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5防病保健勤锻炼阻断温邪侵肺经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开始多发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要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注意口鼻保健,经常用凉水清洗鼻腔,以阻断温邪犯肺之道。

6户外活动不耗阳温养皮毛布气津

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时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耗伤阳气,对养生极为不利。

散步时,可以做做揉肺运动。肺经在手臂内侧,从肩窝的中府穴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每天散步时用手半握拳各敲100次,以温养皮毛、行气布津。

7艾灸关元足三里 调和气血通经络

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艾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处)、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以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寿延年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