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草根音乐人夺全国大奖

 苏迷 2014-03-11
苏州草根音乐人夺全国大奖
传承吴地民歌是最大梦想
 
 
  最近两年,原创歌曲成了很多电视节目秀的主打品牌,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我们苏州,也有一位土生土长的草根音乐人金志平。他凭着对音乐的一腔热血,让梦想走进了现实,至今作曲200多首,甚至还有作品获得全国大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吴地民歌。
  最近两年,金志平把传承吴地民歌作为自己的创作重点,而且他的作品也渐渐受到关注,在民间悄悄传唱。如果哪位读者感兴趣,也可以跟他联系,定期去沧浪街道为他专门开设的“音乐工作室”,免费演唱。
  □商报记者 管有明 实习生 吴菲/文
  蒋世颖/摄

  A

  苏州草根
  获全国大奖

  今年57岁的金志平是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的一名普通职工,现住在南环新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2009年,他作曲的《水乡妹子》 获得了由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举办的感动中国——2009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选拔活动暨感动中国、成就经典——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原创歌曲大赛的一等奖。能获得全国大奖,别人想不到,金志平自己也想不到。
  虽说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父亲吹箫的情景金志平小时候就记在了心里。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音乐,自学吹箫吹笛,唱歌更是拿手好戏。那个时候,最经典的,是唱样板戏。小学里班级演出的时候,他常常演主角,这也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乐器。初中的时候,他常常会去邻居家,免费敲扬琴或是吹唢呐。后来,见同学中有吹笛的,他便向父亲要2元钱,也要去买。
  当时,2元钱不算小钱了。父亲同意他去买,但提出了要求:买了笛子就不能三心二意,要天天吹,曲不离口。从此,这支“高价”的笛子就成了他的宝贝,一直伴随着他读完了高中。当时,一位初中同学看他没有练习的曲子,就送了他一本简谱的手抄本。这也是他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简谱本,自然是视如珍宝,真正走上了自学识谱创作的音乐之路。

  B

  首支歌谱曲仅几分钟

  1976年,金志平高中毕业。当年12月底,成为了福州机场的一名无线电通信兵。在部队里,金志平依旧不减对音乐的热爱,一直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一旦有文艺演出,班长、排长们第一个想到的,也都是他。
  1979年7月14日,这是一个令金志平终身难忘的日子。当时,部队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出黑板报的时候,一位同样来自苏州的战友写了一首安全之歌。他看到了,脑子里一下子来了灵感。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就一气呵成,把曲子哼了出来。这也是他第一次为歌词谱曲。战友们听说了,都很惊讶。后来,这首歌也经常在连队里被演唱。
  或许是被金志平对音乐的执着打动了,一位来自上海的战友主动把自己珍藏的薄蒲的作曲本送给了他。从此,他学习谱曲的劲头更足了。此后的五个月内,他又为两首歌谱了曲,都跟军营的生活有关,战友们也纷纷传唱。年底的时候,因为家里的原因,他复员了。临行的时候,所在部队的教导员还专门找到他,“你能不能留下来?我们需要你这样的人。”但是,他还是听从了家里的安排,回到了苏州,成为了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以前叫苏州电讯仪器厂)的一名普通职工。

  C

  曾经被误认为云南人

  工作期间,金志平依旧不忘自己最爱的音乐,钻研谱曲,还做起了单位工会里的文体干事。业余时间,他参加苏州文化宫的各种活动,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还参加了作曲班。也就是这段时间,他遇到了很多音乐老师,其中有苏州大学的,也有市音协的,甚至还听过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师的授课,这也让他的作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1979年第一次作曲开始,金志平的作曲已有200余首。其中,《水乡妹子》、《小菜姑娘》、《开心小镇》等歌曲都获得了各种奖项。近两年,金志平不仅作曲,还开始了作词。他还说,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80年代,受当时流行歌曲的影响,他的谱曲基本上是模仿这一风格的。2000年后,他的创作以江南民歌为主,也因为喜欢云南歌曲,还创作过《瑶寨的吊脚楼》等七八首云南歌曲。搞笑的是,因为他创作的《瑶寨的吊脚楼》非常有“云南味”,还曾被误认为是云南人。虽然他一再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但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
  当然,金志平创作的大部分还是赞美苏州风光、反映本地民俗风情的歌曲。2012年开始,他创作的歌曲转变成吆喝歌、叫卖歌为主,而且还需要用苏州话演唱,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2013年,他创作的《卖糖粥》获得了全国首届少儿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奖以及“2013年我为春晚献首歌征集、选拔、推介活动”中的艺术创作成就奖。

  D

  期待更多人传唱吴歌

  对于每一位作曲者来说,都会期待有更多的人来唱自己的歌,金志平自然也不例外。而普通人唱歌,伴奏带是必不可少的。2007年起,他就将自己作曲的歌曲制作成伴奏带,邀请歌手试唱。他制作的第一个伴奏带叫《瑶寨的吊脚楼》。仅仅这首歌曲,前前后后反复了十多次,花去了3000元。当时,他和妻子加起来每月工资也就3000多元。为了省钱,他先后又找了好几家单位,最后相中了南京的一家音乐工作室。每次都是通过网络把曲子发过去,伴奏制作完成,再发回来试听,直到满足为止。这么多年来,不算其他人赞助的,他个人在这方面就花去了40000多元。
  最近两年,金志平身边聚集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歌友。通过朋友的介绍,歌友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大部分是本土人,也有在苏州打工的外地人,如新疆的、湖南的、河南的,等等。每周,他们都会至少排练一次。以前,大家会在双休日他值班的时候,去他单位唱歌。现在,沧浪街道为他们提供了场地。歌友中有些人还在上班,但他们往往会请假过来。马治平和徐华就是其中的两位,金志平与他们合作已有一年多了。
  “金老师创作的歌曲,糯糯的、甜甜的,很适合民间传唱。”徐华说,她很喜欢唱歌,也经常唱金老师的歌。她特别为记者演唱了金老师创作的《水乡妹子》,还和歌友们共同演唱的 《卖糖粥》。“笃笃笃,卖糖粥……”用苏州话唱着这首歌,韵味十足,软软糯糯的,好甜……
  金志平说,接下来,他还想把自己创作的儿歌类型的歌曲送往幼儿园和小学。这些歌曲大多也是反映苏州生活的,期待更多的人来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