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7万八旗精锐进攻东北,八旗军英勇善战,连战连捷,震动关内。明朝命令杨镐调集四路大军共12万人围歼努尔哈赤,双方在萨尔浒对峙。
这时,有参谋向努尔哈赤献上了擒贼先擒王的计策,直接进攻杨镐的中军,擒获杨镐。努尔哈赤想了一会儿,认为不妥:突袭杨镐中军危险性太大,如果不能得手,将会被到来的援军四面包围,全军覆没。
后来,努尔哈赤确定了一套擒贼后擒王的战略:先假装退军,诱使明军刘铤率3万军队孤军深入,围而歼之,全歼刘铤所部。之后,努尔哈赤一边用800军士迷惑杨镐主力,一边北上痛击明军右翼,歼灭2万余人;而后迂回前进,在杨镐主力抵达前,直插明军尾翼,截断明军粮道,又在半路设伏,把前来救援的李如柏军打败。
这时,明军的12万军队只剩下5万余人,皇太极率领的援军抵达战场,形势发生改变。努尔哈赤率军与杨镐展开决战,明军士气低落,很快溃不成军,被八旗军击败。
努尔哈赤采用擒贼后擒王的战略,讲究的是先将多而杂的小问题解决掉,从而更加从容地解决大麻烦。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处理大麻烦,必然会被那些繁琐的小问题所纠缠。先将小问题清理干净,大麻烦孤掌难鸣,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吴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