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服务只存不取让社区犯愁

 武汉人文 2014-03-12

“时间银行”推出4年 志愿者队伍达53支

见习记者黄哲)治安、保洁、宠物饲养、做饭炒菜、美容美发、书法绘画……在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这些事都属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可以按照时长折算存放在“时间银行”,需要时再领取别人对自己的志愿服务。

    昨日记者从该社区了解到,2010年推出“时间银行存取制度”作为志愿服务的载体。志愿者根据自身特长和服务意愿,为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捐赠或公益服务,而社区为每位志愿者建立服务储蓄卡,将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换算成时间进行存储登记。“存款”不仅可以兑换需要的服务,而且可以在社区慈善超市兑换商品。

    据发展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刘德荣介绍,社区志愿者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义务劳动2小时,可折算成储蓄卡上的1小时。而按照家庭条件好或差,每捐赠现金和物资100元,可折算为半小时或1小时。如帮助本社区下岗职工或困难家庭实现再就业的情况,安排1人可折算成1小时。

    “我们还按照服务时长设立了星级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精神鼓励。”刘德荣说。据悉,储蓄卡上达到120小时的为一星级志愿者,240小时以上的为二星级志愿者,360小时以上的是三星级志愿者。

    目前,该社区登记志愿者660人,占社区居民的10%。该社区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共53支,三星级志愿者有126名。

    发展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住宅区,大部分居民都是下岗工人、贫困人群,而且人口老龄化严重。“面对这样的特殊人口结构,我们不能事事都依赖政府,最好的办法就是靠社区自己。”

    “存多取少,很多人甘愿做志愿服务,但从不领取服务,这让社区新发展的这项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刘德荣说。

    该社区居民李建新从事治安维稳志愿服务4年了。他说:“我觉得为别人做些好事,只是举手之劳,我不好意思去做储蓄卡登记。”前段时间,武汉下雪,李建新在小区扫雪,从大清早一直忙到中午,在李建新看来,这些事情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不需要社区回报。

    发展社区根据志愿者的爱好,组织回馈式服务。黄友望是该社区三星级志愿者,但一直没到社区取“存款”,社区根据老人的书画兴趣,为他组建了一个老年书画家协会,并提供场所。社区负责人说:“这个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希望建立一套标准的体系,可以在全市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