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航客机事件的联想

 窦旭民图书馆 2014-03-12

  

 

马航机失联已经一百多个小时了,据有关专家分析可能有多种可能,多国联合搜寻在紧张地进行,警方在侦查可疑人员的踪迹,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信息,飞机到底去哪儿了?还是一个谜。世人牵挂着机上239名人员,是生还是死?人们宁愿相信飞机是误降在一个地方,相信239

个生命还健在,故而在虔诚的祈祷,盼望最好的结果。然而,等待的煎熬是最为苦闷的,亲人的眼泪是可以流干的。

对此马航客机事件,虽然新闻报道以“失联”来描述,北京机场的电子屏幕上仍是“延误”公告,大家心知肚明,这一航班大抵已经失事,机上人凶多吉少。再怎么虔诚的祈祷,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最终人们还得直面悲剧的磨难。

客机失联后,包括中美马越等11个国家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中国派出救援飞机和海事救援船只,美国第七舰队也迅速行动起来……一场国际主义的大救援在南海迅疾展开。

这是一种国际主义合作面对突发灾难和悲剧事件,域内陆缘主义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隔膜以及各种偏见暂时搁浅。生命价值的普世关切,对悲剧来临时人类情感的悲悯相惜,在马航客机事件中彰显得淋漓尽致,令人实在感动

当然,这次马航事件,同时也反应出人类认知和实践的局限一百多小时的搜救竟然一无所获,包括所谓高科技超级大国美国)在内,也是束手无策看来,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世事无常,大千世界,天天可能都有某些灾难发生。地震、海啸、台风,各种交通事故等等,每一次灾难都让我们懂得,好好爱身边的人不要厌烦家里老人们的叨叨说教……。

人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每一次分开可能今生再也不相见。悲剧时刻,人们才显得如此无助甚至羞赧,对于自然空间,人类所谓的高科技失去了现实意义。这种现实主义的尴尬,让人不得不有哲学上的自我反思,人并非自然的主人,只是自然生态的一分子。对现实的国际关系,马航客机事件的警示更加不容忽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